北宋詩人蘇東坡有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意思很簡單:甘肅有熊肉乾,陝西有羊肉湯,都是天上的珍饈美食,世間難得的美味。熟悉蘇東坡的人應該知道其在吃上造詣很高,能得到這麼高評價足以見得羊肉在其心中地位。
俗語:「冬吃羊肉賽人參」意思很簡單:冬季吃羊肉就如吃人參一樣,雖然只是誇張說法,但說明冬季吃羊肉有極高進補作用。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道理很簡單:一是冬季溫度低,羊肉是熱性食物,吃羊肉能起到驅寒效果;二是羊肉營養價值豐富,能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提高免疫力。簡單說來就是:冬季吃羊肉是最好的時間,能夠抵禦寒冷,提高人體綜合素質。
說起羊肉相信肯定會有兩種觀點:一是羊肉味道鮮美,能補益身體,適合食用;二是羊肉的羶味太重,吃起來口感很差,不適合食用。很明顯,持第一種觀點的人吃到了和蘇東坡詩中類似的羊肉,而第二種觀點的人則吃到了三流廚師做到的羊肉。羊肉是否好吃原材料是關鍵,但還是要看烹調者能力,能力差再好羊肉都會被禍害。
羊肉想做好關鍵是看材料,材料不好,廚師的技巧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品質高的羊肉壓根就不用複雜的烹調技術,只要做出除羶工作,用清水和鹽煮就可。我國最好的羊肉在北方,甘肅、陝西、寧夏都是優質羊肉產地。當地羊肉都是吃草為生,羊羔肉中既會有淡淡的奶香,也會有青草的香味,吃到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
有了好的原材料是做好羊肉的先決條件,但高端的烹飪技術同樣不能缺。在燉羊肉過程中使用以下三種料,燉出的羊肉,湯鮮肉嫩味道足。
一是山楂。山楂能起到軟化羊肉的效果,有利於各類調料進到羊肉中每個縫隙中,同時能起到去羶提味效果。一般情況,山楂量不用太大,幾顆就可以,量太大羊肉湯味道會變酸,酸味會蓋住羊肉香味,導致羊肉的鮮香無法體現出來。山楂的具體使用量要結合整個燉肉的量,按照正比例來搭配,原則就是寧少勿多,用不好會毀肉。
二是提香類佐料。羊肉品質再好都要佐料來搭配,燉羊肉常見的四種佐料分兩類:一是提前放料酒和蔥姜,起到的是去羶提鮮功效作用,有米酒的話也可以考慮放;二是燉羊肉後期加蔥和香菜,起到的是提色增味的作用,羊肉的中會混合進蔬菜的清香,胡椒粉是否使用要結合自身情況。
三是羊的自身脂肪。有些人在燉羊肉的時候會把羊油、羊肥肉脂肪多的肉扔掉,覺得吃起來口感不好。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燉肉中放一定量的脂肪類肉,燉湯的速度會提高,且肉湯的味道足,適合各類人群來食用。在使用羊油和肥肉時要掌握好用量,結合具體口味來把握,雖然有山楂,但脂肪類容易發膩。
當然,不同地區羊肉有不同做法,具體結合當地做法,沒必要按照以上做法來做,口味不同,做出的體驗會有差別。冬季正是吃羊肉的好時間,清燉羊肉、手撕羊排、烤全羊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如果有時間,就可以選擇去西北吃羊肉,領略下連蘇東坡都讚不絕口的羊肉。俗語:「冬吃羊肉賽人參」雖然是誇張的說法,但是要知道幾千年前,北方遊牧民族冬季就是靠吃羊肉過冬,驅寒效果可見一斑。
冬季羊肉雖好,但不要多吃,要控制好食用量,合理食用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