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黃埔軍校出來的著名將領,有四巨頭,三傑、五虎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以及一百零八將。
黃埔師生在中華民族抗戰過程中做出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已是眾所周知,但也出了個把漢奸敗類,這也難免。
根據統計抗日戰爭時期蔣的黃埔系天子門生也有一些人投敵當了漢奸:黃埔一期投敵3人,二期4人,三期2人,四期6人,5期2人。在這些降敵將領,有的是戰敗被俘後降日,屬於被動投降,而還一部分是主動降日的。
在第二期投降的4人中有個叫做劉夷的,時任國軍少將,是第一個主動降日的黃埔系將領。
劉夷,黃埔軍校第畢業。早年加入桂軍,曾任初級軍官。1924年春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任駐粵建國桂軍講武學校分隊長、副官,東徵軍左翼第三縱隊參謀等,參加了東徵和北伐戰爭。
抗戰全面爆發後任第167師少將副師長。1938年的馬當戰役中,第167師被日軍擊潰。第167師丟失馬當,對當時戰局影響十分嚴重。師長薛蔚英因此被槍決,副師長劉夷則被逮捕。
劉夷因是國軍上將劉峙之侄,受到他的擔保,免於死刑,處以有期徒刑。在出獄後,劉夷投效了偽國民政府,因為在偽政府中,黃埔生是稀缺的,況且劉夷還是黃埔上將級別的身份,因此受到了大漢奸汪精衛和陳公博的重用。
任偽中央軍校的學員總隊總隊長不到一個月,又轉任劉夷為偽國民政府警衛旅少將旅長,擔負偽首都的衛戍任務。
在汪精衛偽政權期間,劉夷以新加入的黃埔生作為基礎,大力整軍,打造出一支精兵。在多方的幫助和配合下,警衛旅建設日趨完備,劉夷不僅注重步兵建設,還想方設法搞到一批被日軍繳獲的坦克和裝甲車,拼湊成立了一個戰車連。警衛師人員齊整,全副日式裝備,堪稱偽軍中的精銳。本來按照這樣發展,劉夷本應是師長,然而因與軍政部部長鮑文越發生了衝突,被調任參贊武官的虛職,就此退出舞臺。
1945年10月該旅被國民政府編入第74軍。而劉夷本人也被國民政府逮捕,但他的國軍上將叔叔劉峙出面證明「奉命投敵」,正因為這四個字,被免於死罪,被移到香港,之後回到江西老家。1949年被解放軍俘虜,關押於戰犯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