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內新開放10處公園古建院落(圖)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昨日,陶然亭慈悲庵開放,遊客在遊覽。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新京報訊 (記者饒沛)在遊人如織的各大公園裡,隱藏著一批不為外人所知的古代建築,由於種種原因長期沒有對遊客開放。今年10月底前,陶然亭、北海、頤和園、香山等公園將開放10處古建院落,配以相應展覽供遊客參觀。這也是歷年來市屬公園開放古建力度最大的一次。

  記者探訪發現,曾經作為北京紅十字會辦公地的陶然亭水榭,現在正在布置展陳,年內對公眾開放。

  在北京市2015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中,位列第26件的是,擴大市屬公園對外開放面積,新增文物古建開放院落10處6000平方米,並面向市民免費開放頤和園益壽堂歷史文化展、北京動物園暢觀樓園史展等10個歷史文化主題展覽展陳館。

  據了解,近期開放的古建包括陶然亭公園慈悲庵、雲繪樓·清音閣、水榭,北海公園碧海樓,頤和園益壽堂,香山公園致遠齋、韻琴齋,北京動物園暢觀樓,景山公園綺望樓等。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表示,首次開放的這批堂、亭、樓、榭、閣等多形式的園內古建,將會增加景區院落的開放空間,給遊客提供更多遊覽場所及遊園活動,這些古建都將用於展陳,古建中新開辦的展覽將注重場景再現和復原體驗。

  這些新開放的古建,除了進行必要修繕外,還安裝了監控、消防等設施,並配備講解、安保人員,設定了最大客流量。以陶然亭公園昨天開放的慈悲庵為例,其瞬時最大人流量確定為950人,庵內達到這一人數後將只出不進。

  亮點

  1 陶然亭慈悲庵

  恢復康熙時樣貌展出「紅色夢」

  【回顧】建於元代,內有觀音殿、準提殿、文昌閣等建築,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建造了陶然亭。現在的陶然亭公園就是以此得名。

  在維護「舊貌」的前提下,今年開放的10處古建多經過大規模修繕。其中,陶然亭公園慈悲庵經近兩年修繕,於昨天正式對遊客開放。

  「文革」期間,「慈悲庵」曾被野蠻拆除。1978年開始復建。新京報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在復建過程中,由於資金有限,且文物保護意識淡薄,復建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現代材料,嚴重影響了文物真實性和完整性,與文物修繕原則嚴重相悖;此後30多年間一直未進行系統修繕,建築諸多位置發生病害。

  據陶然亭公園基建科科長郝剛雲介紹,上世紀70年代的復建,地面做成了水泥地,而不是原有方磚鋪地,牆圍也做成了機磚牆,而不是原有樣貌。而此次修繕,尊重了歷史真實,對於有充分依據的建築按照歷史照片、文字描述的形制恢復,對於無依據的建築則維持現狀格局,不進行較大拆改,待今後充實資料後再進行徹底修繕。

  修繕中,拆除現有水泥地面,恢復方磚地面;依照歷史照片,按原樣恢復牆體,現有大木構件保留,修補破損構件;重做油飾,按照傳統工藝做蘇式彩畫。

  建築石料選用傳統的青白石料,斷裂處用環氧樹脂粘貼,儘量保留原物,風化的階條石用環氧樹脂修補,缺少的石條用青白石按照原制製作。

  由於彩畫破損嚴重,此次修繕中重做油飾彩畫,舊有畫作拍下照片後去除,重新進行彩畫,彩畫內容嚴格按照舊有彩畫規制。

  重新對遊客開放的慈悲庵,建築古樸精巧,蘇式彩畫精美,地面青磚鋪地。據介紹,此次修繕後,慈悲庵基本恢復了其康熙時期的樣貌。

  慈悲庵內正在展出《紅色夢——慈悲庵革命事跡展》,其中一間房屋中是會議室模樣,展出一段革命往事。1920年8月16日上午,在李大釗幫助和聯絡下,覺悟社、少年中國學會、曙光社、人道社和北京工讀互助團五個進步學社的23名代表,來到慈悲庵的北配殿裡進行了一次秘密的聯席會議。李大釗、鄧穎超、周恩來、鄧中夏等發言。

  2 陶然亭水榭

  紅十字會已搬年內展出園史

  【回顧】名曠怡樓,建於1975年9月,佔地約500平米,當時陶然亭的標誌性景觀。水榭東西兩頭,配置山石、竹木。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度作為歌舞廳、錄像廳,成為年輕人最愛去的地方。

  1998年前後,北京紅十字會搬進後,水榭就成了辦公樓。記者昨天在陶然亭公園內看到,水榭坐落在湖東岸邊,是一個遊船形狀的小樓,憑湖臨水,綠蔭環繞,環境幽美。雖然網上查詢北京市紅十字會的詞條,其辦公地點還顯示在陶然亭公園內。但據陶然亭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紅十字會已於幾年前搬出,目前水榭內正在布展,將展出陶然亭園史,年內將對遊客開放。

  3 雲繪樓·清音閣

  長期未開放今年將布展

  【回顧】雲繪樓·清音閣原系乾隆時期的皇家園林建築,位於中南海的南海東安半島上。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親自勘察地形後從中南海遷建到陶然亭。

  據陶然亭公園管理處介紹,由於雲繪樓·清音閣古建內部空間較小,一直未對外開放,今年將布展開放。

  雲繪樓,共三層,坐西面東。清音閣,共兩層,坐南面北。雙層遊廊分別向東面、北面延伸,各連樓一座複式涼亭,這兩個涼亭藐棟相連,又彼此獨立而面向不同方向,珠聯璧合,渾然一體,呈現出這組古建築最明顯的特徵。

  這座具有江南風格的小巧建築,雕塑彩繪全部保存原來的形式與裝飾,精巧大方,別具風格,山水之間有亭、臺、樓、閣的點綴。

  4 香山致遠齋和韻琴齋

  英法聯軍焚毀8月1日重張

  作為香山(靜宜園)乾隆二十八景首景——勤政殿景區的致遠齋、韻琴齋、聽雪軒建築群修復工程進展順利,預計8月1日對遊客開放。

  致遠齋建築以原有基址布局、規模為基礎,建築形式延續清乾隆時期的形制,整體院落佔地面積約3400平方米,本次開放後展覽面積355平米。

  致遠齋依據陳設檔案記載,對正殿、東側書房和西側房屋進行場景還原展示,復原清皇家辦公、書房等樣式,推出《香山自然與人文特色展》

  韻琴齋展品包括乾隆皇帝御筆書法和手繪金蓮花等。室內配條案,上鋪宣紙,遊客可體驗書法及繪畫。這裡將推出《皇家雅集展》。

  【回顧】致遠齋建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是乾隆皇帝除勤政殿之外的重要辦公場所,乾隆在此留有大量詩文記載理政事宜及重大歷史事件,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韻琴齋得名取意泉聲,泉似琴音、宛如趵突。乾隆皇帝曾進行瞻禮敬佛、祈雨觀稼等皇家雅集活動。

相關焦點

  • 北京市屬公園今年將開放10處古建院落 含綺望樓
    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2015年10月23日 11:05 來源:北京青年報 10處古建院落  中軸線古院落「綺望樓」昨起永久開放  本報訊(記者 王斌)景山公園綺望樓位於北京中軸線上,從昨天開始,該景區將長期對公眾開放,與此同時,《景山歷史文化展》在綺望樓內正式展出,這也是景山公園建園以來,首次舉辦系統介紹景山歷史文化的展覽。
  • 天壇祈年殿等北京市屬公園20處核心景區恢復開放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為進一步增加遊覽空間,有序恢復公園休閒遊憩和文化傳播功能,29日起,天壇公園祈年殿院落、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景區等20處園林景區及重點文物古建院落恢復開放。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這些重點景區、院落的室內展室展廳暫不開放。
  • 蓬萊烽臺勝境古建公園開放 主建築始建於唐朝(圖)
    主建築始建於唐朝    景區內的主體建築為碧霞元君行宮,該建築始建於唐朝貞觀十八年,後經唐開元年間、明萬曆年間、清康熙年間的多次大規模修整擴建,成為遠近聞名的一處景致。抗日戰爭期間,華夏大地生靈塗炭,碧霞元君行宮亦遭戰火焚毀。
  • 清朝官學堂綺望樓首次開放 具有265年歷史(圖)
    清朝官學堂綺望樓首次開放 具有265年歷史(圖) 2015-10-27 07:48:42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上官雲 2015年10月27日 07:4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北京景山公園關帝廟將長期開放:關帝廟資料開放時間
    ­  昨天,景山公園內的一處有600餘年歷史的關帝廟古建院落首次對遊客長期對公眾開放。這處古建位於公園東北側,是始建於明代的關帝廟(又稱護國忠義廟),佔地面積達到1710平方米,前後共有兩重院落,分別供奉關帝和祀真武大帝。
  • 視點 北海公園3處文化空間全新開放
    經過3個月的環境展示提升及試運營,北海公園畫舫齋於12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同時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包括北海公園畫舫齋在內,市屬公園10處文化空間已經開放8處,涵蓋展覽展陳、文化展示和商業服務三種類型,其餘兩處將於本月中下旬開放。
  • 2020年北京市屬公園共升級開放10處、近4800平方米新文化空間
    今天,記者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了解到,在2020年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為民辦實事中,市屬公園共升級開放了10處、近4800平方米新文化空間,開放新院落景區30000餘平方米。這些空間不僅有修繕一新、活化利用的文物古建,也包括融合公園文化、視覺特色的創意展覽空間和文創店鋪,共同描繪出新時代背景下的北京園林與中國傳統文化空間。越來越多的公園遊覽空間對外開放,既展示了北京園林文物建築和歷史名園的文化內涵,又使更多的市民遊客通過沉浸式的體驗參與到文物保護與發展中來。
  • 北京市屬公園年內開放10處文化空間 涵蓋三類型
    經過近一年的升級改造,12月1日,頤和園織圖景區重新開放,展覽面積增加了20%,達到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包括頤和園織圖景區在內,市屬公園10處新增或改造文化空間將於年底前全部開放,涵蓋展覽展陳、文化展示和商業服務三種類型。  《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展覽規模達到7個展廳。「以前只有5個展廳,此次升級改造,騰退了兩間職工用房,使展廳數量達到7個。」頤和園管理處文物管理科主任隗麗佳介紹。
  • 北京北海公園畫舫齋整修一新重新開放
    天氣雖冷了,但來北海公園遊園的市民又有了新去處。經過3個月的環境整治綜合提升,北海公園畫舫齋今天上午正式對外開放。至此,北海公園今年的3項民生實事工程全部完成,畫舫齋、閱古樓及濠濮間景區3處文化空間全新開放,遊客能走進園林中的空間,博古通今,深度體會書畫、石刻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2020北京市屬公園核心景區五一前恢復開放
    重點文物古建院落20處(室內展室展廳暫不開放)。因需增加商業服務,18處簡餐茶點、9處文創商店恢復營業。新開放的核心景區和室內餐飲、商業場所都將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進行客流量動態管理。  今天(4月28日),頤和園、天壇公園、北海公園、香山公園、景山公園、北京植物園、玉淵潭公園均發布公告,自4月29日起,逐步恢復各重點景區、文物院落。
  • 故宮、國博5月1日起開放!今起北京20處核心景區恢復開放
    今日起,北京20處核心景區恢復開放從4月29日開始,北京市屬公園陸續開放天壇祈年殿、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等20處景區和27處商業網點,部分重點文物古建院將實施實名制分時預約購票措施,遊客進入室內餐飲、購物需要出示健康綠碼。
  • 探訪北京公園內「高檔」會所餐廳 餐廳、培訓啥都有(組圖)
    新京報記者 黃穎昨日,八大處公園五處龍泉庵旁的古建四合院被一家公司使用。  廉國釗表示,對於整改不力的會所、餐飲企業將採取不再續約的方式逐步清退,「一刀切讓所有餐飲企業退出公園也不現實」。  【探訪1】 菖蒲河公園  福田園人均消費超1500  佔地面積:不詳 是否對外:對外 人均消費:約1500元  北京菖蒲河公園位於天安門東側,開放於2002年9月。
  • 四大公園多方騰退 園內古蹟依次開放
    位於北京中軸線上的天壇、景山、北海、中山等四家市屬公園,在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的全力推動下,加快落實公園兩規及遺產保護方面的工作,近年來相繼開展了佔地騰退、環境整治、文物修繕、景區開放等工作,古建院落的騰退開放不僅為遊客增加了50000平方米遊覽空間,還恢復了北京公園的歷史風貌,助力北京市中軸線申遺。
  • 北京「五一」假日如何出遊?20處核心景區將開放 室內仍關閉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4月28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為做好市民遊客「五一」假日遊園接待服務,自4月29日起,北京市屬公園將陸續開放天壇祈年殿、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北海永安寺等園林景區、重點文物古建院落
  • 景山公園觀德殿修繕年內完工 壽皇殿已迎遊客超31萬人次
    繼壽皇殿建築群修繕完成後,景山公園又啟動了新的古建修繕:觀德殿三、四進院落修繕預計年底完工。該園還將有多個古建修繕工程陸續開工:萬春亭、綺望樓和西北角興慶閣修繕計劃正在制訂。去年11月,修繕後的壽皇殿試開放,半年多以來,壽皇殿迎接遊客超過31萬人次。採訪中,景山公園副園長揭秘了壽皇殿修繕過程中鮮為人知的細節。
  • 「五一」前 頤和園佛香閣等20處核心景區恢復開放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 於立霄)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28日發布消息稱,自4月29日起,北京市屬公園將陸續開放天壇祈年殿、頤和園佛香閣、北海永安寺等園林景區、重點文物古建院落20處,室內展室展廳暫不開放。
  • 景山公園觀德殿預計2019年底對外開放
    目前,景山公園已啟動觀德殿修繕工程,預計年底完成並對公眾開放。明年,公園還將完成除永思殿外其餘文物古建的大修,全面恢復老北京中軸線上最北端古建築群的歷史風貌。  景山公園建築形式  清代古建中常用的二城樣磚、大紅拱門上鎏金的九九八十一顆門釘、戟門處恢復陳列的120把戟……由內外兩層院落組成的壽皇殿建築,仿照太廟規制而建,屬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也是北京中軸線上除故宮之外的第二大建築群。
  • 北京:北海公園漪瀾堂首次亮「真身」
    58年前仿膳飯莊遷至漪瀾堂  漪瀾堂古建築群位於北海公園瓊華島北麓,始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仿照江蘇鎮江金山寺所建造,包括漪瀾堂、碧照樓、道寧齋、遠帆閣、晴欄花韻、戲臺等建築院落,總佔地面積6783平米。  其中,漪瀾堂為乾隆皇帝讀書之處,乾隆也常在此賜宴。
  • 北京中軸線建築實現全部開放,景山公園壽皇殿這樣預約可免費參觀
    景山公園壽皇殿建築群經過4年規劃修繕布展,主體建築今日正式投入試運營,隨著這座老北京中軸線上最後一座向公眾展示的建築群全面開放,老北京中軸線上的建築也首次實現了整體亮相。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市教委多方努力,壽皇殿建築群於2013年12月31日正式回歸景山公園並於2016年4月起對壽皇殿建築群進行全面修繕,全面恢復了壽皇殿院落清乾隆十四年(1749)歷史面貌,達到全面保護文物古建的目的。
  • 重現老北京中軸線 景山公園預計年底開「新殿」
    來源:北京青年報壽皇殿去年11月22日試開放以來迎客31萬人次壽皇殿正殿的修繕保持了歷史原貌北京青年報訊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景山公園獲悉,經過4年規劃修繕布展,壽皇殿建築群已恢復清乾隆十四年(1749)壽皇殿院落的歷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