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繼春節檔電影之後,曾在印度市場賣座的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即將在3月2日上映,加上《神秘巨星》在春節前剛剛以7.4億票房收官,2018年剛開年,中國電影市場就迎來了「印度熱」。
上個世紀50年代,印度電影開始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中。一直以來,印度電影給觀影者的印象是長達兩三個小時的影片時間,以及極具印度風情的歌舞。但是近年來,以阿米爾·汗工作室為代表的新一代印度電影正在逐漸改變這種印象。
2011年《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市場掀起浪潮,2014年《我的個神啊》在中國取得過億票房,2017年《摔跤吧!爸爸》又一舉創造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印度電影近年逐漸佔據中國電影市場的一角。
隨著印度電影票房走高,加之製作成本相對較低,多重有利因素正吸引著中國資本的加入。
在《神秘巨星》之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印度電影一般以固定費用「批片」引進。但這種模式正在改變,記者獲悉,《神秘巨星》在引入中國時已採取「分帳片」(收入分成)的形式,影業公司從單純的引進電影轉變為參與電影運作的出品方和製作方,並和印度製作方分享中國巨大的電影市場帶來的利潤。
在中國屢創票房紀錄
印度電影在中國受歡迎的時間並不算短。
《流浪者》是最早被引進國內的印度電影,1955年首次在國內上映,它是印度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是首部在海外打響知名度的寶萊塢電影。
20世紀70年代末,《流浪者》在中國復映,引起了一陣轟動。「只要是50後、60後,幾乎所有人都看過或聽過這部電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理論研究部副主任譚政對記者表示。
但在《流浪者》之後,印度電影一度在中國電影市場「銷聲匿跡」。印度電影再次在中國市場引起反響,已是2011年的《三傻大鬧寶萊塢》。
由於《三傻大鬧寶萊塢》在網絡上火爆異常,中國電影集團於2011年引進該片,影片上映首4天票房就達到742萬元,最終取得約1300萬票房成績,成為當時中國引進印度電影的票房冠軍。
在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印度電影在中國院線的發展也開始加速。
近幾年,越來越多印度電影湧入到中國觀眾的視野中。2014年,阿米爾·汗的《我的個神啊》在中國最終取得1.18億票房,是印度電影在國內大銀幕上的一次爆發,此後到2016年,每年都至少有兩部印度電影在中國上映。
譚政對記者表示,《摔跤吧!爸爸》在2017年上映之時大放異彩,形成轟動效應,除了影片本身的品質保證外,此前阿米爾·汗幾部電影的基礎和鋪墊也起了關鍵的作用。
《摔跤吧!爸爸》最終以12.95億的綜合票房收官,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非好萊塢進口片票房的最高紀錄。
印度駐廣州總領事唐施恩對記者表示,從印度影片自身來說,其情節引人入勝,而且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經濟社會有共通之處。此外,中國電影市場也正越來越開放,中國觀眾對不同國家的電影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電影在中國大熱,與中印兩國的文化合作也密切相關。2014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印期間,兩國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印度共和國新聞廣播部關於視聽合拍的協議》。
而在2015年於北京召開的「中印電影合作通氣會」上,《功夫瑜伽》、《大唐玄奘》以及《大鬧天竺》也成為首批中印合作電影項目。從2016年開始,這三部中印友好交流題材的電影相繼上映,其中,《功夫瑜伽》更是在春節檔拿下了17.53億的票房成績。
唐施恩對記者表示,中印政府促進合拍電影的舉措能讓兩國的電影製作方共享藝術、技術、資金和市場方面的資源。「中印電影合作的潛力毋庸置疑,我們只是需要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
2018年1月30日,印度特使班浩然會見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雙方再次對兩國間的電影和媒體合作進行了討論。「中國必須進口更多的寶萊塢電影,以更好地了解印度。」班浩然說道。
《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等電影帶來的「印度熱」,讓本來關注度不高的印度影片成為中國多家公司競相追逐的目標,中國資本也不甘於過去僅僅買下版權引進影片的模式,而是逐漸成為出品製作方,從一開始就參與影片的拍攝、製作和策劃。
天津孔雀山影業及其兄弟公司創世星影業長期參與印度批片的引進工作,作為《摔跤吧!爸爸》最初的引進方,天津孔雀山影業還曾參與《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等多部印度電影的引進。
譚政向記者表示,孔雀山、創世星等影業公司在引進印度電影方面有多年的經驗,和阿米爾·汗也形成了很成熟的合作關係,繼續投資出品印度電影是很自然的結果。
中國公司引進海外影片通常有兩種模式,「批片」與「分帳片」。批片指中國發行商以固定的價格買下國外影片的放映權,國外的製片方、發行方並不參與中國的票房分成,由於這類影片多以批量的形式引進,故名「批片」。
「分帳片」則指國外電影的製片方並不賣斷發行權,而是委託中介在中國代理發行,雙方商定好分帳比例,按影片在中國的票房分成。
中國每年批准引進的分帳片名額大約是34部,對於好萊塢等大片的引進,多數便是採取分帳的形式。
這一次在《神秘巨星》的製作過程中,創世星影業也從引進方變成了該片的出品方之一,《神秘巨星》也是今年首部非好萊塢分帳片。
以往,印度電影一般都是以批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甚至還有「50萬美元打包買斷10部電影」的神話。然而,隨著印度電影在中國的賣座,尤其是《摔跤吧!爸爸》創下了票房新高后,買斷版權引進影片、也就是所謂「批片」的成本也開始水漲船高。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海外電影的引進價格不一,視電影內容質量而定。「現在來說,以批片的形式引進海外電影的價格都已經很貴了,比較好的也要100萬到150萬美元,最高可以到300萬美元,如果是阿米爾。汗的電影,價格自然是在比較高的水準。」
正因中國公司的參與,使《神秘巨星》在印度本土上映三個月後便引進中國國內,創下了印度片引進周期最短的紀錄。上述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神秘巨星》的印度片方將以25%的比例分帳票房。
此前,雖然《摔跤吧!爸爸》仍然是以批片的形式引進,但實際上也採取了分帳模式。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該片採取了後段分帳的形式,即引進方一開始支付一定的引進金額,但當票房達到一定數量時,按額外商定的比例向印度片方分帳。「這個分帳比例會比正式歸屬在34部分帳片名額裡的比例更靈活,通常印方得到的比例也會更高。」
但阿米爾·汗曾在2017年10月透露稱,他從《摔跤吧!爸爸》中獲利2500萬美元,僅佔票房收入的12.5%。
在印度電影票房走高的背景下,進行投資參與出品、並向分帳模式轉變的合作方式滿足了中印資本的共同利益。「中國電影市場很大,資本也很充裕,比起好萊塢大片,印度電影的製作成本較低,從而降低了中國資本參與電影製作和出品的門檻,影片最後在中國又能受到歡迎,內容好的片子肯定能形成口碑,從而保證票房回收,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譚政對記者分析道。
中資進軍印度電影市場
就在印度電影在中國大受歡迎之際,也有一些中國資本將眼光放在了印度本土電影市場上。
在印度,電影行業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也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和元素。據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小雪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實際上印度電影在國際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早就超過了中國電影的影響力。2009年,印度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便斬獲了8項奧斯卡獎項。
此外,印度電影十分高產,影院服務也非常普及。據德勤2016年9月發布的《印度電影行業報告》顯示,印度每年出產電影1500到2000部,數量穩居世界第一。本土票房佔了印度電影產業的整體收入的近75%。2016年,印度觀影人次達30億。德勤預計,到2020年,印度電影票房有望達到37億美元,平均年增長速度15%。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影業2017年6月以12億盧比(約1.3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金額收購了印度票務公司TicketNew多數股權,此次收購旨在提升TicketNew的運營能力以及擴張其在印度本土的服務體系,阿里影業也就此正式進入印度電影市場。
然而,在劉小雪看來,阿里影業的投資更多的是看中了印度電商平臺的發展前景,而不是投資印度電影市場,因為即使印度觀影人次非常多,但由於電影票價很低,電影行業的利潤空間還是很小。
「印度的電影市場實際上是低端市場,很火的電影的票房也就相當於幾億人民幣,和中國動輒十億人民幣的票房比起來差太遠了,這樣的情況也許會讓中國投資者失望。」 劉小雪對記者說,「考慮到印度人對電影需求十分旺盛的情況,也許在印度大城市裡建奢華影院會是投資者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