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到底在勘探什麼?
根據媒體報導,我國嫦娥五號已經成功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並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著陸器會對周圍環境進行勘測並採集月球表面物質。
我們知道,在上個世紀時,美國和前蘇聯已經發射過探測器到達過月球表面,美國甚至發射成功多次載人登月飛船,並從月球表面運回了382公斤的月球土壤和巖石,前蘇聯也從月球上運輸了300多克的月球土壤,這些已經被人類研究了幾十年。我國科學家歐陽自遠先生甚至根據其中的0.5克月球巖石,研究出了巖石的成分、年齡,甚至有沒有光照以及是哪次載人航天所帶回來的。
既然人類已經帶回了這麼多月球土壤和巖石,那我國為什麼還要發射嫦娥五號去探測月球呢?
這其實是因為,儘管在過去人類從月球上帶回了許多月球土壤以及巖石的標本,但是這些樣品都非常古老,歷史超過了30億年。而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所著陸的地方,是之前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達過的月面風暴洋高火山呂姆克山的近地位置。
紅色是嫦娥5號的著陸點
據分析發現,嫦娥五號此次所著陸的地方,巖石或者土壤的年齡不會超過12-13億年,非常年輕,而這將會為科學家們測定月球上最近發生的歷史有幫助。
除此之外,呂姆克山曾經是一座火山,探測這裡的物質有助於科學家驗證當地火山噴發原因的假說,也能夠填補科學界對月球火山研究的空白。
正因為如此,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帶回的月壤才會成為科學家們爭奪的對象,許多國外科學家也希望能夠參與到該項目中,與我國合作共同研究。
採集月壤會讓美國感到不安嗎?
當然,也有人說我國此次採集月球土壤,會令美國感到緊張。這一點我覺得美國即使緊張,也不是因為我國發現了月球表面有什麼陰謀等等, 而是航天事業一直是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大量的技術創新才能完成,而我國有能力發射嫦娥五號,並實現從月球表面起飛並返回地球這件事也需要大量科學技術的支持。也就是說,此次嫦娥五號更像是我們交給全世界看的一份試卷,我們越優秀,別的國家當然越是感到有壓力,畢竟當我們的航天優秀到一定的程度時,說明我們的科學技術也非常厲害。
不過,我們要說的是,其實美國也很優秀,這並不是長他人志氣,而是勇者會承認勇者的優秀,並超越他,而弱者才會否定別人的成績。美國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們屬於後起之秀,在追趕中實現反超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據介紹,我國的嫦娥計劃並不僅僅滿足於採集月壤並帶回地球,在未來十年內,至少還有三次嫦娥任務,根據設想,在未來我國準備在月球上建造一座供太空人使用的月球基地。
總結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先生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他們在準備發射嫦娥四號,也就是將嫦娥四號發射到月球背面時,有很多人寫信告訴他千萬不要探測月球背面,原因是月球始終以固定的一面對著對方,使得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球背面,而月球背面正是生活著許多月球人。
歐陽自遠先生說道:我是最了解月球的人,我知道月球背面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的民眾對於月球的認識還不夠,所以我國近些年來發射了很多月球探測器,目的就是更清晰的了解月球。無論是將探測器發射到月球背面,還是將探測器發射到月球的呂姆克山上,都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月球過去的歷史,未來的走向等。
而科學家在努力地探索月球的同時,作為科普作者也有必要讓大家了解一點點我們為什麼要探索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