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中國的外國人,都起了什麼中文名?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學漢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給自己起中文名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了。可是,好多外國人的名字都是來搞笑的,有叫活雷鋒的,有叫好厲害的,還有一對情侶,男生叫司馬當,女生叫霍瑪伊,合起來就是「死馬當活馬醫」。

  當然,外國人也有好聽的中文名,不僅和自己的本名讀音相近,寓意也很美好,出處也相當講究。

  有些人的名字得到了「高人」指點。比如美國頭號中國通費正清,本名約翰·金·費爾班克(John King Fairbank),是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好多人上了好些年的歷史課,在課本上、資料上、考題上見了無數次費正清這三個字,都沒想過他原來不是中國人。費正清、費慰梅夫婦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好朋友,費正清的名字是梁思成起的,三個字分別對應本名中的Fairbank、John和King,意思是一個姓費的人正直而清廉。梁思成還告訴他:「使用這樣一個漢名,你真可算是一個中國人了。」遺憾的是,這樣一對好友,因為種種原因分別數十年,當1972年費正清隨美國訪華團再度來到中國時,梁思成、林徽因已雙雙去世,老友未能重逢。

  有些人從中國古代典籍中找到了起名的靈感。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本名斯特凡·歐文(Stephen Owen)。他是哈佛大學東亞系、比較文學系教授,專門研究中國的詩歌,特別是唐詩。在中國,姓宇文的也不過兩萬來人,宇文所安為什麼選了這個姓?他的解釋是,自己是外國人,所以選擇古代中國少數民族的漢姓。至於所安呢,出自《論語》中「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一句。宇文所安的妻子田曉菲筆名宇文秋水,宇文是隨夫姓,秋水則出自《莊子》。一儒一道,一唱一和,也是有趣。同樣從《論語》中找靈感的還有美國漢學家牟復禮,本名弗雷德裡克·摩特(Frederick Mote),出自《論語》中的「克己復禮為仁」。

  德國漢學家何莫邪的名字則來自中國古代傳說。幹將和莫邪是傳說中的楚國夫妻,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鑄就的雌雄寶劍。何莫邪本名克里斯多福·哈布斯邁爾(Christoph Harbsmeier),中文名這三個字和本姓對應。不知道何莫邪是從哪裡讀到的幹將莫邪的故事?反正我是通過魯迅的《鑄劍》,小說中說劍鑄成的時候,「譁拉拉地騰上一道白氣的時候,地面也覺得動搖。那白氣到天半便變成白雲,罩住了這處所,漸漸現出緋紅顏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這情景真讓人難忘。現在,幹將莫邪成了著名手機遊戲《王者榮耀》中的角色,玩遊戲的人們熟知這個名字,卻未必了解背後的故事。

  有些人的名字和中國名人有關。活躍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漢學家衛禮賢,禮賢是他的字,希聖才是他的名。無論是名還是字,都表達了他對中國古代聖賢的仰慕。本名詹森·斯賓塞(Jonathan Spence)的中國史研究專家則給自己起名史景遷,這個名字也頗為巧妙,雖然他主要研究清史,但是漢朝的司馬遷是他最崇拜的歷史學家。景遷的意思是景仰司馬遷。史這個姓氏既和本姓讀音相近,又和他的研究領域歷史有關。崇拜中國名人的,還有一直研究中國文學的金介甫,他本名傑弗瑞·金克利(Jeffrey Kinkley)。對外介紹自己的名字來歷時,他說,「金」是金聖歎的「金」,「介」是蔣介石的「介」,「甫」是杜甫的「甫」,一個名字囊括了中國三位名人。

  翻譯講究「信達雅」,人名地名的翻譯卻很難做到這一點。符合這個標準的人名,恐怕只有施舟人了。施舟人是歐洲三大漢學家之一,他的姓氏Schipper在荷蘭語中是船長的意思,按照讀音則翻譯成席佩爾。施舟人這個名字,施的發音和本姓相近,舟人的意思則和本姓吻合,而且漢語中,舟人還蘊含著以舟渡人的美好含義,和他作為貫通中西的漢學家的身份角色不謀而合。信達雅三者兼具,這個中文名取得實在太巧妙了。

  還有些人的中文名,純粹表達了對中國的熱愛。比如瑞典最著名的漢學家高本漢,本名貝恩哈德·卡爾格倫(Bernhard Karlgren),本漢對應貝恩哈德,同時也有「本是漢人」的意思。確實,如果論對漢語的了解深入程度,高本漢估計比絕大多數中國人強得多。

  今年初,中國首份姓名報告出爐,2016年男寶寶最流行的名字是浩然、子軒和皓軒,女寶寶最流行的名字則是梓萱、梓涵和詩涵。比起滿大街的梓、軒、宇、涵,反倒是這些外國人的名字更有傳統中國味。

相關焦點

  • 老外起中文名,服!
    海外名人起中文名原本是西方漢學家們的「專利」。被稱為「頭號中國通」的費正清就是其中一位。 1932年初,20多歲的約翰·金·費爾班克帶著好奇的目光來到中國,想用自己的眼睛為美國人還原一個真實而美麗的東方古國。他融入中國社會的第一步,便是請好友梁思成取了「費正清」這個名字。最終,世界也因為「費正清」這個中文名記住了他。
  • 起個什麼樣的中文名?中文學習者「各顯神通」
    趙曉霞  起個中文名是不少中文學習者的必選項,但怎麼起更合適卻各顯神通。有用自己原名諧音擇字的;有取與中國歷史上名人同名的,比如蘇軾;也有從古文經典中尋章摘句的。方法因人而異,結果也各有特色。好在漢字語義豐富,起名並無一定之規。  因「牛肉麵」好吃就給自己起了個「牛肉麵」的中文名,聽來不禁莞爾一笑,但在當事人眼中,卻合乎情理,怡然處之。以至於相關網上論壇,吐槽外國人中文名的討論並不鮮見。
  • 起一個合適的中文名先讀一下這個
    在起中文名前先讀一下這個我的第一個中文名叫「艾米麗」,是英文名Emily的音譯,但我覺得這個名字很糟糕。我希望起一個真正的中國名字。五年後,當我計劃再次造訪中國時,得到中國朋友和漢語老師的幫助。經過反覆嘗試,最後給我起的中文名是「李熙怡」。很多學習中文或者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流行起中文名。起一個合適的中文名很重要。聽起來很地道的中文名能夠表達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認真和尊重。
  • 歪果仁給自己起的奇葩中文名,看得我真是23333...
    嗯,洋氣的中國人,總愛給自己起的英文名兒這個事兒,大家都知道了。
  • 如何給老外明星起個高嗶格的古風中文名?
    原標題:如何給老外明星起個高嗶格的古風中文名?不過你們別笑外國人取中文名字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什麼葫蘆娃、豬八戒、二狗、鐵柱、富貴······中國人起名講究「信達雅」那麼,如何給外國人起一個高逼格的古風中文名呢?
  • OPPO和vivo有中文名,為何堅持用英文?看到中文名後,網友:懂了
    OPPO和vivo有中文名,為何堅持用英文?看到中文名後,網友:懂了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管幹什麼,我們總是會習慣性地拿上手機,對於很多人來說,離開了手機就很沒安全感。而說起這些手機廠商,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好奇,OPPO和vivo明明有中文名,為何堅持使用英文名呢?我們知道,現在全球手機市場基本被咱們中國的手機品牌壟斷,在全球前6個手機品牌當中,中國佔據了4個,也就是大家平時說的「4大巨頭」。這4個手機品牌當中,華為和小米大家都很熟悉,我們也很容易理解,而至於OPPO和vivo,很多不知道的人都會以為它們是外國品牌。
  • 給PM2.5起中文名果真很重要嗎?
    也許,在有關專家看來,給PM2.5起一個中文名,也是為了便於對環境汙染的一種準確描述。畢竟,「PM2.5」這樣只有英文字母和數字組成的新詞,對於大多數人說,還是過於抽象。不過,對於專家們的這番「好意」,大多數網友並不「買帳」。甚至有人提出了質疑——與其在給PM2.5起中文名上折騰,不如多花一點精力在如何治理PM2.5的大氣汙染上。
  • 將中華文化融入名字:你有中文名嗎?
    對漢語和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也十分好奇自己的中文名字究竟是什麼樣,所以不論是在課堂裡還是在文化活動中,中文名字都十分受歡迎。而隨著對漢語以及對中國文化了解的加深,或者業務需求,很多人也願意擁有一個中文名。一個地道的中文名,不僅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對交友和工作也會有幫助。
  • 蓋樂世/谷歌...來看看外國公司起的奇葩中文名
    當國外的科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時,一般也會為自己的品牌起一個中文名。這樣既有利於品牌長期發展,又可以提高自身在消費者心中的辨識度。雖然一個好的中文名帶來的好處多多,但起個好名字其實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一系列奇葩的中文名也就橫空出世了。比如當你聽到「蓋樂世」這個名字的時候,你知道這是什麼鬼嗎?
  • 為什麼外國人都喝冰水,而中國人卻熱衷於熱水,看完你就懂了
    為什麼外國人都喝冰水,而中國人卻熱衷於熱水,看完你就懂了其實身為一個地道的中國人,熱水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常見到不行吧,例如每天起床第一件事長輩們也總會提醒我們記得要喝點熱水啊。但是與我們中國不同,其實外國人是不怎么喝熱水的。所以說如果你去外國人做客或者外國人來中國人家裡,你給如今添上一杯熱水,相信那個外國人肯定會覺得很詫異,覺得你為什麼要把水弄熱再給他。因為在外國人的心中水喝冰的才是正常的,這樣子的文化差異就和我們國家吃東西用筷子而他們用刀叉一般,雙方都有不理解對方的地方。
  • 這是最純正的中國古典詩詞,我們一看就懂,外國人學習了也未必懂
    近些年來,中國古詩詞也在不斷地走向海外,通過翻譯等其他形式,在國外也收穫了很好的口碑。但是中國古詩詞畢竟是古代中國社會最真實的反映,不見得所有的詩詞都能夠被國外理解和接受。比如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詩詞,可謂是最純正的中國古典詩詞,我們一看就懂,外國人學習了也未必懂。且看:妾身悔作商人婦,妾命當逢薄倖夫。別時只說到東吳,三載餘,卻得廣州書。
  • 在起中文名字上,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題:老外起中文名,服!  李多福、郭嫻、馬文龍、盧佩思、杜秀雅……在海外,當你聽到這一連串的中文名字時,你會有何感想?  對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面對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產生「同根同源」的親近感。然而,這些名字都不屬於中國人,而是外籍人士起中文名的成果。
  • 在起中文名字上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然而,這些名字都不屬於中國人,而是外籍人士起中文名的成果。 據美媒報導,在美國舊金山,市議會、教育委員會和市立大學校董會這三個機構的官員都是有民選產生。 參選上述機構的人,為了在競選中打響知名度,爭取華裔選民的支持,有許多都會為自己起中文名字。
  • 在起中文名字上 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李多福、郭嫻、馬文龍、盧佩思、杜秀雅……在海外,當你聽到這一連串的中文名字時,你會有何感想?對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面對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產生「同根同源」的親近感。然而,這些名字都不屬於中國人,而是外籍人士起中文名的成果。
  • 外國人不懂中文英文,違反交規怎麼辦?上海「阿sir」街頭執法視頻火了
    聽不懂中文,沒關係 那用英文說說看! 中文英文都不懂 這位朋友你是怎麼在「國外」生活的?
  • 看到老外起的中文名,先別笑再看看你起的英文名吧!
    李蛋糕、王老虎(* ̄︶ ̄)……想必歪果仁聽到這樣的自我介紹時,可能也是非常吃驚的……蘇軾,一個對美食無比執著的男子,連英文名都是Sushi高中同學叫韓廣瑞,英文名叫hungry~~~我一學長,特別喜歡車(ju)這個字,這廝認為車乃象棋棋盤上最靈活的棋子
  • 面對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如何合理給老外起中文名字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人給自己起英文名一直是一種潮流。隨著中文與中國文化越來越為外國人所熟知,情況出現了逆轉,外國人也開始起中文名,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對於一個想要起中文名的外國人來說,選擇姓氏通常比較容易,因為《百家姓》(中國經典書籍,內含500多個姓氏)可幫助他們找到最常用的姓氏,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即可。然而,名字是由任意一個或兩個文字自由組合而成的,其意義非常重要,所以選擇什麼樣的名字就成了個問題。
  • 外國人對中國菜有什麼看法?中國的米飯是最神奇的
    其實現在很多外國人都還是比較喜歡吃中國菜了,不管是到中國留學或者是旅遊的外國人還是在自己的家鄉就能吃到中國菜的外國人,或多或少都對中國菜存在一定的喜愛。不過或許剛開始的時候,會覺得中國菜比較奇怪,就好比很多外國的小夥伴第一次見到中國的火鍋都不敢下口一樣。
  • 誰給歪國小夥伴起的這些中文名,站出來我們一起笑啊!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亮相的次數越來越多,中文在國外也越來越受歡迎,當歪果仁學起中文,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取一個中文名
  • 外國人取中文名字簡直就是史詩級災難!漢語老師笑出內傷!
    有些中文名字讓人一聽就知道這必定是個「外國人的中文名」,因為一般中國人是絕對不會起這麼起名字,多肉舉幾個例子給大傢伙來感受感受下:你是否有聽過一個壯實的馬大漢給自己取個名字叫嫦娥、王老吉又或者是激烈的海膽....除了這些讓人大跌眼鏡的名字外,更是有棺材板壓不住系列:孔子、鰲拜、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