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不行!在起中文名字上 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李多福、郭嫻、馬文龍、盧佩思、杜秀雅……在海外,當你聽到這一連串的中文名字時,你會有何感想?

對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面對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產生「同根同源」的親近感。然而,這些名字都不屬於中國人,而是外籍人士起中文名的成果。

據報導,在美國舊金山,市議會、教育委員會和市立大學校董會這三個機構的官員都是有民選產生。 參選上述機構的人,為了在競選中打響知名度,爭取華裔選民的支持,有許多都會為自己起中文名字。

舊金山選票均是中英雙語。(來源:美國《世界日報》李晗 攝)

在2018年的舊金山的教育委員選舉中,最終當選的「高勵思」、「莫力加」和「盧佩思」三人,以及選民選票上出現的「陳嘉澄」、「李智靈」、「馬文龍」、「石美亞」和「崔偉納」等五位參選人都不是華人,但是名字看上去像極了華人。

時代在變化!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放棄了從英文直接音譯來的名字,開始給自己起了一個像模像樣的中文名字。

起中文名成為一種新風尚

2003年,兼有印度與牙買加血統的哈裡斯(Kamala Harris)參選舊金山地檢官。她的華人律師好友請父親為Kamala Harris起了一個中文名字——賀錦麗。

名字起好之後,立刻邀請了中文媒體進行報導。從此以後,中文媒體上對於哈裡斯的報導都統一使用「賀錦麗」這個名字。這也就成了非華裔的政治人物的「官方中文名字」範例。此後,起中文名字在舊金山政界蔚然成風。

海外名人起中文名原本是西方漢學家們的「專利」。被稱為「頭號中國通」的費正清就是其中一位。

1932年初,20多歲的約翰金費爾班克帶著好奇的目光來到中國,想用自己的眼睛為美國人還原一個真實而美麗的東方古國。他融入中國社會的第一步,便是請好友梁思成取了「費正清」這個名字。最終,世界也因為「費正清」這個中文名記住了他。

政治人物取中文名字,並不少見。像澳大利亞前總理Kevin Rudd為自己取名陸克文;美國前駐華大使Jon Huntsman取名為洪博培以及前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Allen Romburg的中國名字叫「容安瀾」等等。

有媒體分析,這些政客們之所以絞盡腦汁為自己取意義非凡的中文名,大概就是希望能在與中國人打交道時,拉近距離;表示自己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對中國文化的尊重。

中國作為世界最二大經濟體,市場地位越發重要。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袖包括跨國公司的全球總裁,也開始取中文名面對中國媒體和公眾。

創可貼8創始人 江森海 來源:中新視頻截圖

郝睿強是德國西門子公司中國區總裁Richard Hausmann;高平是前加拿大旅遊局駐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Derek Galpin;江森海是南鑼鼓巷創意店 「創可貼8」的英國主人Dominic Johnson-Hill。 分析稱,CEO「入鄉隨俗」小小中文名字裡蘊含著豐富的「本土化」想像空間。

除了政商界人士樂於起中文名,在國外文體明星中,起中文名已經成了一件流行事。

「小李子」、「小甜甜」、「卷福」、「抖森」、「黴黴」……這些中國粉絲給海外明星起的暱稱都受到了明星本人的喜愛,有的人還一本正經給自己起了中文名。

電影《消失的愛人》女主角裴淳華本名叫羅莎曼德派克,她的中文名是她的「中國迷」丈夫起的,當中的「華」字既象徵華麗美好,也寓意「中華」。受她的丈夫影響,裴淳華全家都迷上了中國文化,他們不僅會在家裡練習中文對話,父母還會用中文給孩子唱歌。

在起名字方面,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不太懂中文的外國人如果想親自動手,風險就更大了。

在國外知乎Quora上有人問大家,有沒有很棒的中國的名字,結果下面有很多自認為還不錯的踴躍舉手發言。

一名網友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叫發展,並且自己很喜歡「和我的人生目標和使命相呼應」。

兄弟,你喜歡就好。

很多中國網友也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遇到的「任性」中文名字。

——外教給自己起個中文名叫「武松」,雖然他的名字跟武松一點關係都沒有……

——有個荷蘭人名叫Kenzo Oijevaar,他請中國朋友取中文名為「熬夜娃兒啃粥」。

——我們公司原來有一個老外,叫Adam Power,中文名叫:安燈泡。

——最奇葩的法語寫作老師,他法語名字叫做lucas ,然後自稱呂八哥。

如何起一個像模像樣的中文名?

中國人起名講究「信達雅」。那麼,如何給外國人起一個合適的中文名呢?

是時候,讓老外感受一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

小僑教大家一些如何給外國朋友起名字的小技巧,如果在國外遇到想要一個中文名的外國朋友就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從百家姓中挑選姓氏。確保你起名字的第一個字是中國人熟知的姓氏。

以自己英文發音為基礎,改成對應的諧音中文姓名。名字由兩個或三個字組成。姓氏是一個漢字,名字可以是一個或兩個漢字。

確保你的名字不會被中國人當成一個地名或者一件東西的名字。就像不要把「apple」 「snow」用做自己的外國名一樣。否則,一定會經常被人調侃。

起名人的名字需謹慎。中文名與外文名不同,中文名往往是獨一無二的。例如,一個喜歡Micheal Jackson的中國人可以起名為Micheal,因為Micheal是一個常用的名字。但是一個喜歡孫悟空的外國人,最好不要起名叫孫悟空。因為對於全世界的華人來講,孫悟空就是《西遊記》裡會七十二變的孫猴子。

名字通常有好的含義,注意名字是否有諧音。起名字時要把漢語語言文字的意義、發音以及同音字的聯想,三方面兼顧起來。例如:夏虎仁字面字義很好,但會開玩笑成「唬人」。

當然,這只是一點建議,要想中文名字起得好,還得得熟悉中國文化才行,畢竟五千年的歷史中,典藏許多名人的典故,起一個好聽的名字算不上難事。(韓輝)

來源:中國僑網

相關焦點

  • 不服不行!在起中文名字上,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題:老外起中文名,服!  李多福、郭嫻、馬文龍、盧佩思、杜秀雅……在海外,當你聽到這一連串的中文名字時,你會有何感想?  對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面對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產生「同根同源」的親近感。然而,這些名字都不屬於中國人,而是外籍人士起中文名的成果。
  • 外媒:不服不行!在起中文名字上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題:老外起中文名,服! 李多福、郭嫻、馬文龍、盧佩思、杜秀雅……在海外,當你聽到這一連串的中文名字時,你會有何感想? 對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面對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產生「同根同源」的親近感。
  • 你公司裡的老外起了哪些中文名字?
    很多到中國來工作的老外,包括很多外企中的高管,到中國工作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入鄉隨俗地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以此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在工作當中還與中國同事互稱中文姓名,能迅速拉近與中國同事友好親切的距離,是一種高情商體現。
  • 這些老外的中文名字,讓我笑得吐血
    ■ 文丨大唐雷音寺 子律先生古代,四方來賓到中原之後,要想與中原各族人民完成和諧友好的交流,就必然需要入鄉隨俗,為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到了清末、民國的時候,國人翻譯人名的風格有所改變,在主流的譯名模式裡,音譯的基礎上,儘量採用「姓+名」的格式,令那一時期的大部分外國人的中文名字非常雅馴,看不出是洋人。當時的法國駐華大使Rochechouart被譯名叫羅淑亞——有淑德、謙遜之意。Semallé被譯名叫謝滿梁——有王謝堂前,燕子滿梁之意。
  • 老外起中文名,服!
    據報導,在美國舊金山,市議會、教育委員會和市立大學校董會這三個機構的官員都是有民選產生。參選上述機構的人,為了在競選中打響知名度,爭取華裔選民的支持,有許多都會為自己起中文名字。 (來源:美國《世界日報》李晗 攝)在2018年的舊金山的教育委員選舉中,最終當選的「高勵思」、「莫力加」和「盧佩思」三人,以及選民選票上出現的「陳嘉澄」、「李智靈」、「馬文龍」、「石美亞」和「崔偉納」等五位參選人都不是華人,但是名字看上去像極了華人。
  • 那些外國人給自己起的奇葩中文名字,第一個就忍不住了,哈哈哈哈
    外國人來中國生活和學習為了方便都要取一個中國名字,中國去外國也要起外國名字,這都是為了方便,但是因為老外對中國的問話不了解,起的名字有時候也五花八門的非常好笑,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那些奇葩老外的中國名字吧,哈哈哈哈笑死我了還有人叫腦白金?
  • 美國政客起中文名字拉華人選票 州長用中文問好
    正值美國中期選舉之時,不僅出現很多華人候選人,很多美國政客也都在積極拉華人的選票。美國州長用中文問好近幾年,在政界嶄露頭角的華人不乏其人,湧現出一些華人政治明星,例如,盧沛寧出任白宮內閣秘書,駱家輝、朱棣文當上部長。華人的參政議政熱情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 美華人入鄉隨俗取英文名 不了解文化「雷」倒老外
    美華人入鄉隨俗取英文名 不了解文化「雷」倒老外   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無論在美華人或到中國發展的美國,不少人入鄉隨俗的取個中文或英文名字。
  • 史上最難學中文,看看老外都是怎麼被學中文逼瘋的!
    經常看到有老外抱怨「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生活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 英文名字別亂起,搞不好要鬧笑話,老外看了也無法置信
    英語作為中考、高考必考的科目,幾乎所有上過學的人都學過英語,有的人就會給自己起一個比較洋氣的名字,但是有時候,因為不了解英語文化,會按照中文的思維來取名字,或者效仿電視上看到的名字,結果卻鬧了笑話,老外看到這些名字都無法置信。那麼,到底取英文名字有什麼禁忌呢?
  • 李多福、楊馳馬……舊金山非華人選公職流行取中文名
    民選官員 中文起名不輸華人  在舊金山市有三個民選的「Board」,即立法、制訂政策和監督的機構——舊金山市議會(Board of Supervisors)、教育委員會(Board of Education,簡稱School Board)、和市立大學校董會(CCSF Board of Trustees)。他們的成員均是民選產生。
  • 老外發現中國人很大方,專門學中文歌到華人多的地方去唱《大海》
    前天,一名遠在澳大利亞的網友到網上發帖,表示某日他經過雪梨市中心時,意外聽見有一名街頭藝人正在唱中文歌,不但發音和咬字相當清楚,歌詞也沒有唱錯,讓該網友驚喜表示,「人在異鄉,聽到中文歌真的會很感動!」該網友上傳了他拍下的視頻,從中可見一名黑髮外國街頭藝人,正用吉他彈唱周杰倫的經典歌曲《晴天》的前奏,而等他開口唱詞,那是字正腔圓、咬字清楚,歌聲也相當好聽,讓許多路過的華人,紛紛停下腳步駐足聆聽,並大方的對其打賞。
  • 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也會給我們起名字,一般是這樣稱呼
    我國人習慣性得把那些到中國來的外國人叫老外,聽上去非常親切,中國人給別人起外號時就喜歡在這個人的姓氏前面加上一個老字,聽起來比較有親近感,外國人有時候也會給我們起名字,不過老外這個稱呼他們還是相當滿意的
  • 如何給老外明星起個高嗶格的古風中文名?
    原標題:如何給老外明星起個高嗶格的古風中文名?不過你們別笑外國人取中文名字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什麼葫蘆娃、豬八戒、二狗、鐵柱、富貴······杜若之草,生於芳洲,歷久彌香。
  • 給孩子起這5類英文名字,父母自認洋氣,在老外眼裡是翠花、丫蛋
    但父母們知道,英文名字並不是那麼好起的,很多父母自認為起的英文名字超洋氣,但往往在老外眼裡卻很土哦~給孩子起名叫「angel」,結果自我介紹時,外教忍不住笑出聲葉子的女兒已經3歲了,長得很可愛,就像小天使一樣,所以葉子就直接給女兒起了一個叫「
  • 美華人移民取英文名不按常理出牌 奇葩名頻釀笑話
    引發不少網友的積極討論,同時隨著美國華人新移民的增加,一些華人出產自中國的奇怪英文名在美國也鬧出不少笑話。  新移民華人有的喜歡起自己中文名字諧音或意思接近的名字,但有時難免過於牽強鬧笑話,空姐孫小姐說,她認識一個華人女孩中文名字叫依婷,就起了一個英文名字Eating。
  • 面對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如何合理給老外起中文名字
    例如,在中國問答網站知乎網上,一位中文老師分享過這樣的經歷:班上的一位男同學給自己取名為李採花,卻不知道「採花」這個詞在中文語境中通常用來指代強姦犯,而不是簡單的字面意思。一位中國女性曾在知乎上發布過一個這樣的例子,她的朋友選擇她父親的名字作為自己的中文名,因為「他朋友希望有一個和她一樣聰明的女兒。」對當地人來說,這是對她和她家人的一種不尊重。
  • 取外國名高大上?別逗了,這些名字在老外眼裡跟「翠花」沒啥兩樣
    而很多人除了交流之外,還喜歡給自己起一個外國名字,除了稱呼上比較方便之外,也滿足了一些人對「洋氣」的心理滿足。但是,取外國名字真的就高大上了嗎?別逗了,很多人取名的時候,根本就不了解這些名字的含義,很多名字在老外眼裡,跟「翠花」真的沒啥兩樣。比如說我們都比較熟悉的Bush布希,直譯過來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都想不到,其實是灌木叢的意思。
  • 中國人起的英文名,讓老外崩潰,能不能正常點!
    為了與國際接軌,從幼兒園起,就有不少小朋友的家長絞盡腦汁給孩子起英文名。但可供選擇的名字太少,為了讓自家孩子的名字夠獨特,家長們劍走偏鋒,或找那些特別少見的英文,或用幾個字母自創一個。在Quora(國外版知乎)上,有老外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人起過哪些在中國以外很少用的奇葩英文名?
  • 世上最難學中文,看看老外都是怎麼被學中文逼瘋的!
    這位老外反應是:「現在放棄學中文還來得及嗎...」老外學中文不只是我們小時候學英文會用漢語注音,外國人學中文也會用英文來注音。請看下面這樣的注音教材↓↓↓其實不僅僅是這些老外,很多在美國的華人小孩學習中文也是頭大。許多孩子學習中文基本上都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