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外的中文名字,讓我笑得吐血

2020-12-06 大唐雷音寺

■ 文丨大唐雷音寺 子律先生

古代,四方來賓到中原之後,要想與中原各族人民完成和諧友好的交流,就必然需要入鄉隨俗,為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

比如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他的英文名叫Marco Polo,這是直接音譯過來的,由於馬可·波羅來中國只是承擔護衛任務,所以國人對他的觀感一般,沒有美化,也沒有醜化,無更多含義。

到了清末、民國的時候,國人翻譯人名的風格有所改變,在主流的譯名模式裡,音譯的基礎上,儘量採用「姓+名」的格式,令那一時期的大部分外國人的中文名字非常雅馴,看不出是洋人。

當時的法國駐華大使Rochechouart被譯名叫羅淑亞——有淑德、謙遜之意。Semallé被譯名叫謝滿梁——有王謝堂前,燕子滿梁之意。 Fleuriau被譯名叫傅樂猷——有樂於以道而謀大事之意。

鴉片戰爭後的英國首相Palmerston,按照現在新華社譯法,應叫帕爾默森,但在清朝,他被稱為巴麥尊。

美國人羅孝全畫像

傳授洪秀全基督教教義的教士羅孝全,孝全具有十全孝子的含義,他的英文名字叫Roberts——羅伯茨。

還有史迪威、羅斯福、胡佛、張伯倫、邱吉爾、戴高樂……都是採用這種格式,但實際上,他們並不姓史、羅、胡、張、丘……

因此,會有很多人不明真相的把這些人誤以為是中國人,尤其是列寧、張伯倫這樣的名字,不知矇騙了多少人。

當然,這是主流的譯名方式,在當時,還有另外一種譯名方式,到現在還常被人使用。

帶有本人個性的譯名延續至今

同樣以音譯為基礎,然後試圖翻譯名字的含義、表現個性,以及賦予中文名字的新含義。這樣的譯名通常是由對中國文化深度了解的人士才能起出來的。

人們熟知的西洋傳教士利瑪竇,瑪竇是耶穌的徒弟,名字符合傳教士的身份,而他的英文名字叫Matteo——馬特奧。

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家、「頭號中國通」費正清,其英文名為John King Fairbank,約翰·金·費爾班克。

美國人費正清教授

梁思成作為他的好朋友,為他起名費正清,用費、正、清分別對應名字中的Fairbank、John和King,意思是一個姓費的人正直而清廉。

馬悅然是瑞典漢學家、翻譯家,諾貝爾文學獎十八位終身評委之一,他的英文名字叫Goran Malmqvist,悅然並非完全音譯,但卻表現性情,美感十足。

瑞典人馬悅然教授

他最先把中國名著《水滸傳》《西遊記》譯為瑞典語,並向西方介紹了《詩經》《論語》《孟子》《史記》《禮記》《尚書》《莊子》《荀子》等著作。

美國人秀蘭·鄧波兒

美國著名童星秀蘭·鄧波兒的英文名為Shirley Temple,譯名十分可愛活潑,但一般情況下,Temple這個姓是譯作「坦普爾」的;而如今Shirley這個名一般譯作「雪莉」。雪莉·坦普爾,比起秀蘭·鄧波兒,就缺了很多獨特的氣息。

若是按照更為傳統的翻譯的話,Temple具有寺廟的意思,把她稱為「少林·寺」也未嘗不可。

美國著名演員瑪麗蓮·夢露英文名叫Marilyn Monroe,譯名十分精髓,如夢似幻如霧如露,看起來就很風情萬種。

美國人瑪麗蓮·夢露

實際上,按照正確的譯法,應該翻譯成瑪麗蓮·門羅,按照約定俗成的原則,Monroe這個姓氏理所應當翻譯作門羅。美國第五任總統James Monroe就是遵照這一原則,以「詹姆斯·門羅」為譯名的。

但「門羅」完全沒有「夢露」的迷人味道,於是譯者無視所謂的原則,最終根據其特色拍板敲定。

還有高本漢、何莫邪、裴宜理、步濟時、施舟人、史景遷、翁笙和等等,不光中文名字好聽,同樣都是對中國了解甚深的大師。

現如今,隨著中華的崛起,中國影響力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都開始接觸中國文化,並為自己量身打造中文名字。

當下譯名隨性到奇葩

如今的國人可不像古人那樣為彰顯自身文化素養,認真為老外朋友起名,為了省事,四大名著裡角色的名字不要錢一樣分發出去,叫劉備、如來、晴雯、林衝的老外也比比皆是。

老外們則更加放得開,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給自己起中文名,使得現如今大部分老外的中文名都異常魔性。

留學生的名單裡,有植物、有動物、有重物、還有人物!

還有在自己的膚色中尋找靈感的巧克力同學。

那這個叫張寶貝的男同學又是從哪裡找的靈感呢?女朋友對他的稱呼?

還有叫一個二的朋友,這是跟中國同學鬥地主的靈感嗎?為什麼不叫三帶一對?

難道只是因為這個名字好寫?

除了這些賣萌的中文名字以外,還有自我感覺良好的。

比如小王子?

公主?

難道來我國的都是王族後裔?不學好中文就要回去繼承一個國家。

更有一群來自美國的教練團隊,帶著濃濃年代感的姓名搶灘登陸,我甚至懷疑他們是不是剛剛通上網?

另外,那個耐高溫是什麼意思?不鏽鋼嗎?我們中國的太陽把黑人都曬回非洲避暑了,你竟然口若懸河敢說自己耐高溫?

還是這位美國朋友會玩,一個好厲害直接包含了所有功能,甚至考下了中國的駕駛證。

不過就算他再厲害,也沒法和「最大功率」先生相比的。

他不僅創造了新的複姓,還自信的肯定自己最大,這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我們是不會叫你最大先生的,除非你能說明白你到底哪裡最大……

上訴名字雖然奇葩,但勝在叫起來方便,下面的兩位就讓人捉摸不透了。

這位來自法國的朋友,擁有著浪漫主義的思維,他在來到香港之後,在一個碼頭踩到了海膽,他靈光一閃,用谷歌翻譯「Fierce Urchin」,從而得出了「激烈的海膽」這樣富有想像力的名字。

於是他把自己的中文名字登記為「激烈的海膽」,入境處也沒管,直接通過。

來自荷蘭的小哥為自己起中文名字的時候,簡直就像為遊戲人物起名一樣。

他忽略自己的英文名字,而是用了美國電影中角色的名字Mclovin,但這個名字沒有對應的中文名,於是被音譯成麥粒花。

而他名字中「屠龍」的來源則是因為他對一個喜歡的少女的稱呼,於是打包在一起,搞了個屠龍麥粒花出來。

怎麼樣,不管是激烈的海膽還是屠龍麥粒花,是不是都非常的酷呢?霸氣中摻雜著數不清道不明的可愛。

相關焦點

  • 在起中文名字上,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題:老外起中文名,服!  李多福、郭嫻、馬文龍、盧佩思、杜秀雅……在海外,當你聽到這一連串的中文名字時,你會有何感想?  對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面對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產生「同根同源」的親近感。然而,這些名字都不屬於中國人,而是外籍人士起中文名的成果。
  • 在起中文名字上 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李多福、郭嫻、馬文龍、盧佩思、杜秀雅……在海外,當你聽到這一連串的中文名字時,你會有何感想?對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面對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產生「同根同源」的親近感。然而,這些名字都不屬於中國人,而是外籍人士起中文名的成果。
  • 在起中文名字上這些老外不輸華人
    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題:老外起中文名,服! 李多福、郭嫻、馬文龍、盧佩思、杜秀雅……在海外,當你聽到這一連串的中文名字時,你會有何感想? 對海外生活的華僑華人來說,面對這些人名或多或少會產生「同根同源」的親近感。
  • 你公司裡的老外起了哪些中文名字?
    很多到中國來工作的老外,包括很多外企中的高管,到中國工作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入鄉隨俗地給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以此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在工作當中還與中國同事互稱中文姓名,能迅速拉近與中國同事友好親切的距離,是一種高情商體現。
  • 老外在野外挖寶,卻發現一堆值錢紫水晶,笑得合不攏嘴!
    老外在野外挖寶,卻發現一堆值錢紫水晶,笑得合不攏嘴!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視頻,老外在野外挖寶,意外發現一隻淺紫水晶,笑得合不攏嘴,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於是乎老外邊又開始了尋寶之旅,然而對於尋寶之旅最少不了的就是鋤頭了,然而老外在來到之後,卻看到了不敢相信的一幕,就是來的比他早的一些人在這已經挖到了一些紫水晶,一看顏色和顏值就非常的昂貴,難道這麼幸運的嗎?然而小夥子同樣也發現一塊非常大的紫水晶。
  • 羅馬教皇都得跪-讓老外吐血的中國天主教徒們
    老外們在與當地可愛的天主教徒的互動中,對中國教徒的一些行為非常不解。尤其是一些貌似虔誠,其實違反教義的活動,能讓這些老外們看的吐血三升!一.某天主教徒:我爸死了,他是天主教徒,請神父們過來念念經吧!老外:我們是向上帝祈禱,不是念經。
  • 考老外的2道中文題目有多難?你學廢了嗎?
    看了這兩道老外考的中文題目,當年學英語的苦和累,我都覺得是小意思了,謝謝現在的出題老師報了學英語的仇。老外要是不理解這些題目的語境,真的做不出來。像第一道題,似乎所有答案都對,但是只有我們中國人自己,才知道(A)才是正確的答案。
  • 動漫中倒著念就很奇葩的名字,巴基上榜,第一個笑得尷尬癌都犯了
    在一些動漫裡有很多比較受歡迎的角色,他們的名字讓我們印象更為深刻,順口一叫雖然沒什麼,可是一轉彎想,這名字倒過來念不就變了味兒。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動漫中這些倒著念就很奇葩的名字,巴基上榜,第一個笑得尷尬癌都犯了!
  • 中國人起的英文名,讓老外崩潰,能不能正常點!
    但可供選擇的名字太少,為了讓自家孩子的名字夠獨特,家長們劍走偏鋒,或找那些特別少見的英文,或用幾個字母自創一個。在Quora(國外版知乎)上,有老外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人起過哪些在中國以外很少用的奇葩英文名?
  • 幽默:偉大的中文(讓老外崩潰)!
    中文字的奧妙,常常讓學中文的老外暈倒,分享幾個段子:一、方便一位剛學過一點中文的美國人來到中國,中國朋友請他吃飯。哦,老外意會了。席間,中國朋友對老外說:「我下次到美國,希望你能幫忙提供些方便。」老外納悶了:他去美國,讓我提供些廁所幹嘛?道別時,另一位在座的中國朋友熱情地對老外說:「我想在你方便的時候請你吃飯。」
  • 看到這些老外的中文名,終於懂了老外聽到我們英文名後的迷之微笑
    前兩天,小編介紹過中國文化讓老外們痴狂,他們沉迷漢字紋身、T恤不能自拔...近幾年,全球更掀起一股強勁的中文熱,「全世界都學中國話」,不少老外還有自己的中文名...「活雷鋒和小蝴蝶」親愛的客戶,這是我們亞太區副總裁,活雷鋒先森~聽說中文名字數越多越有個性,我,激烈的海膽,厲害不厲害?
  • 不怕老外說中文,就怕老外畫國畫!網友:畫不錯,不會中文落款是硬傷
    不怕老外說中文,就怕老外畫國畫!網友:畫不錯,不會中文落款是硬傷在當今的時代發展之下,中國文化越來越多的被外國人們所接受,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學習中國文化。而在這之中也不乏許多佼佼者,會說中文、懂得中國歷史這些都不算什麼,這其中有一位,他所畫的國畫讓許多中國人都覺得非常驚豔。很喜歡他的一幅作品,完全水墨畫的風格。畫面中是一塊立起來的懸崖,上邊站著一隻長角羚羊,而空中有一個男孩正飛撲向它。天與地,人與動物,在這樣富有神秘色彩的墨色背景渲染下,恰到好處的結合在了一起。
  • 史上最難學中文,看看老外都是怎麼被學中文逼瘋的!
    直到我看到很多老外為了學好中文,大家可謂各出奇招……看著他們,仿佛看到了備考四六級的自己?之前看過一個視頻中,視頻中某歐洲餐廳為了更好的為中國人服務,裡面的服務員早晨六點就起床,在店裡學起了中文,一邊記筆記還一邊打哈欠,還用英文給中文注音。
  • 老外考中文像極考英語的我,面對中文考試已懵圈,有人不會就選C
    但是對於學習過中文的老外來說,這卻是一道有「託福級別」難度的送命題。因此有老外選擇了「中軸」。而她選擇「中軸」的原因是,「中軸有中國的「中」對吧!所以我以為是最重要的。」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第二道題目:昨天大家都在朋友圈祝賀李雷喜得千金,請問:李雷迎來了什麼喜事?
  • 教老外如何學中文?
    很多上海老外在中文課程學習中,他們一直都重視中文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在他們看來,一個好的中文教學,會使得自己的中文學習變得輕鬆、高效率,由此說來在教老外如何學中文呢?在我看來就到早安漢語體驗一番其獨特教學吧!
  • 老外花式吐槽中文太難!像極了學英文時的我
    因為裡面聚集了許多想要學中文的老外! 中文的難學是世界聞名的,所以老外的吐槽也很多。:不要對我一下說那麼多話..... 對於學中文的老外,「他她它」是一大殺手!
  • 老外崩潰:你們中國人起的英文名,能不能正常點!
    但可供選擇的名字太少,為了讓自家孩子的名字夠獨特,家長們劍走偏鋒,或找那些特別少見的英文,或用幾個字母自創一個。在Quora(國外版知乎)上,有老外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人起過哪些在中國以外很少用的奇葩英文名?
  • 精通八國語言的老外都看不懂這些中文句子
    還有發音問題,小哥哥在澳大利亞是有女朋友的,有一次問我應該怎麼用中文叫自己的女朋友。網友F的分享我是學對外漢語的,有個俄羅斯朋友寫了一篇中文作文讓我修改,於是就發生了下面的對話:網友G的分享一位剛學過一點中文的美國人來到中國,中國朋友請他吃飯。
  • 中國這些美食被老外翻譯成這樣的名字,吃貨:承包了我一年的笑點
    中國這些美食被老外翻譯成這樣的名字,吃貨:承包了我一年的笑點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美食大國,不同的地方美食的種類也都是不同的,我們中國人給菜品起名,都是非常簡短精煉的,但是中國的這些美食到了外國人那裡翻譯出來的名氣卻不同了,簡直就像把這些菜名給玩壞了,不得不佩服外國人的腦洞真是大開啊
  • 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英文名字,老外都笑抽了
    隨著美國文化在國際地位的日益升高,人們總愛給自己起一些英文名字比如Michael(麥可)、George(喬治),來彰顯自己的品味,但是英文名字雖然有逼格,如果選不好可就鬧笑話了接受採訪的美國友人Sam說她曾見過很多奇怪的英文名字,比如說:Co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