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經歷了文化生活方式的急劇變化,這樣的變化同樣反映在兒童文學之中。11月11日,上海國際童書展期間,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攜手浙江文藝出版社舉辦「改革開放40年兒童文學創作高峰論壇」暨「新時期中國兒童文學精品文庫」出版工程啟動儀式。曹文軒、殷健靈、莊正華、張明舟等兒童文學領域的著名作家、專業出版人和學者齊聚一堂,探討40年來兒童文學的發展和流變,關注中國兒童文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會上,浙江文藝出版與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聯合策劃的 「新時期中國兒童文學精品文庫」出版工程正式啟動,計劃到2020年推出工程的第一批圖書——「40年40部」兒童文學精品。
探討40年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和流變
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兒童文學的演變過程。在上世紀70年代末,「文革」結束,改革開放開始。曹文軒指出,面對脫離、落後世界的嚴酷現實,中國人開始反思民族性格,受這樣的情緒感染,對於兒童文學作家的定義變成「中國兒童作家是書寫未來歷史的重要人」,中國兒童文學基調從優美轉為陽剛,呈現鮮明的形象,大量作品發出「還我個性」的吶喊。
19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和世界日益接軌,中國兒童文學作家開始從思考民族性的立場逐漸轉向對人類普遍問題的高度思考,對於兒童文學的定義開始多元化,「中國兒童文學意義轉變為人類提供優良的意識,具有無限創作可能,並日益融入世界兒童文學。表現出來開創中國兒童文學新歷史的強烈願望,是意氣風發的狀態。兒童本位思想開始被許多作家接受。」
曹文軒認為,如何界定當下的中國兒童文學已經變得十分困難。隨著商業化浪潮的反覆席捲,中國兒童文學出現很多新的形態,這個語境下有學者提出大眾兒童文學的概念。藝術兒童文學與大眾兒童文學各有針對的讀者,各有所長。藝術兒童文學更注重作品意韻,並提出認可,強調的是歷史效應。大眾兒童文學更注重橫向的吸收,作品的意韻美感,當時很容易被作家接受,強調的是即時效應。
巨大的市場給兒童文學帶來的是機遇也是挑戰。「隨著經濟發展,兒童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青少年成為閱讀主力軍。中國有3億青少年處於黃金閱讀年齡,巨大的需求拉動巨大的供給。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原創圖書和兒童閱讀迅猛發展,少兒類圖書銷售連續十多年增長,每年出版新書約4萬餘種,每年銷售達130多億元,其中兒童文學書籍超過30%-40%。」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動物大王」沈石溪認為,市場的急劇增長讓兒童文學成為規模巨大的「小文學」。曾經中國文學史上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品,都是大作家主業之外的副業。冰心、葉聖陶等人,都是在自己主要創作、研究領域之餘,提筆為孩子寫幾篇小文,「從來沒有哪個時代的兒童文學作家能像今天一樣揚眉吐氣。」
沈石溪擅長動物小說寫作,「人性」與「獸性」的衝突是兒童文學作家在寫作此類作品慣用的主題。沈石溪強調,在探討這一主題時要懂得克制,注意分寸。「中國動物小說創作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在描寫人與動物關係時,往往憤世嫉俗,看起來就像要揮舞斧頭的戰將一路砍過去,為可愛的動物殺出一條血路。」沈石溪認為,這樣的寫作對於肆意破壞環境,致使生態惡意惡化的人類來說是一劑猛料。但他更敬佩的動物小說是懷著愛與包容的,關愛動物和也關愛人類,能欣賞人類社會的人文美和人性美。這樣的小說更符合兒童文學傳播愛、傳播正能量的要義。
浙江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吳其南認為在文學變革當中,中國兒童文學總體上和中國文學是步調一致的。回首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吳其南認為現實主義文學仍是文學中最富生命力的形式。但總體來說,現在兒童文學中,現實主義文學的傳統在淡化。新世紀以來的兒童文學中,大量出現表現半抽象的、類似於電子遊戲當中的空間世界作品。「這些符號兒童比較熟悉,容易討好,短時間有很大發行量。但現實主義仍是文學的定海神針,兒童文學應該也不例外。」
「新時期中國兒童文學精品文庫」出版工程啟動
會上,浙江文藝出版社以兒童文學為視角,與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聯合策劃、啟動「新時期中國兒童文學精品文庫」出版工程,計劃到2020年推出工程的第一批圖書——「40年40部」兒童文學精品。「新時期中國兒童文學精品文庫」由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王蒙,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金波,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曹文軒擔任編委會主任。
「文庫」主要精選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含港澳臺)出版、發表的受到廣大小讀者喜歡,兒童文學評論家肯定,行業和大眾媒體推崇的兒童文學精品。體裁類型涵蓋長中短篇小說、童話、散文、詩歌、繪本等。文庫作品將均以精裝插圖版形式出版。據悉,「文庫」既會推出改革開放以來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也會挖掘出版更多新一代的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兒童文學無論創作還是出版,都呈井噴式增長,被業界稱為「黃金十年」。兒童文學的閱讀量逐年攀升,顯著標誌之一是出版數量的空前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581家出版社有520多家出版童書,年出版童書4萬多鍾,總量為世界第一。
「在這樣的偉大時代,我們應該有相應的兒童文學文庫。」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長莊正華認為,改革開放40年的節點上啟動「新時期中國兒童文學精品文庫」出版很有必要,「出版這套出品工程,既是填補了空白,又是對改革開放40年和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成立40年最好的紀念。」
目前在童書出版領域,中國還是引進遠遠大於輸出。莊正華表示,希望這套「文庫」精益求精,打磨成精品工程,經地起時間和讀者的檢驗。
「獲得安徒生文學獎之後,中國兒童文學受到超乎以往任何時候的重視和關注。」 獲得今年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的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同樣認為,中國的兒童文學歷經多年發展,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契機,重新把中國兒童文學的「家底」 梳理好,是在為中國兒童文學有尊嚴地走出去做重要的基礎工作。
長期關注推廣兒童讀物,張明舟關注到目前中國的兒童文學中,關注殘障青少年兒童和弱勢群體生活的作品很少,他建議在「文庫」編選過程中,關注涉及這一問題的作品,「兒童文學實際上給孩子們搭建心靈橋梁的,如果我們最優秀的作家能夠更多創作這樣的好作品,其實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是一個慰藉,對於他們的同伴,是提供了解這一群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