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毋庸置疑是一部經典名作,一直被大多數老師課堂上放映的模板,想必也有很多學生都看過,裡面的「Oh!Captain,My Captain!」更是永遠銘記於心。
這部由彼得·威爾執導的電影讓主演羅賓得到了奧斯卡的提名。豆瓣評分9.0,堪稱神作!《死亡詩社》講述了一位特立獨行的英語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放學生的天性,帶學生沉浸在詩歌中的故事。
故事內容為: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威爾頓男子預備學院是一所得到無數望子成龍的家長青睞的名校,因為它能把75%的畢業生送進常青藤大學,威爾頓學院非常注重傳統與儀式,教師們各個不苟言笑,循規蹈矩,留著繁重的作業,談著如何會被扣分。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在新學期迎來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Keating,或許他更願意他邪惡學生呼喚他「O ,Captain, My Captain」。打破了原先沉悶刻板的教學氛圍
第一堂課,他發現學生不愛上英文課,於是他發出驚人之語──把課本撕掉!並率先以身作法,學生錯愕,有的高興跟著他撕課本,有的則不以為然……他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以不同角度重新體驗文學的樂趣。
那群被啟發的同學們,開始追尋自己的天空,甚至效仿自己前前前學長,組織「死詩人詩社」摸黑出去朗詩、寫詩……
校方一直對基頓老師的教學方式有所爭議,直到班上尼爾同學自殺,終於讓整個教學事件爆發到最高點。基頓對於愛徒自殺感到非常痛心,也使得他對自己一向認為是正確的觀念起了質疑,他最後決定難開學校,同學們以站上課桌大聲朗讀詩歌的莊重形式,目送著臉上蕩漾著微笑離開教室的。
Keating透過各種有趣生動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勇敢活在當下。比如,讓學生上臺大膽念出自己的詩後給予誇讚和點評,以此促使其他學生分享,其中特別關注到安德森的膽小,利用課上引導他大聲喊出自己的創作,雖然是臨時創作,但教會了安德森跨出大膽的一步也是同樣能贏得掌聲。
鼓勵他們勇於發表個人的看法,追隨內心所愛,從內心希望學生能有個體思想,也因此讓這些原本活在傳統教育制度下的學生得以跳脫,勇於去追求自己在當下所嚮往的事物,
即使結果是他成了代罪羔羊,他也絲毫不怪罪學生,事實上他是得到學生認可的,當最後學生站上課桌大喊「船長,我的船長」那一刻,說明Keating的付出是沒有白費的,一是感恩老師,二是學會了勇於發聲。
《死亡詩社》中Keating老師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無疑給予了我們深刻的反思和啟示。孩子究竟該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有價值有意義的成長,是我們需要永恆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