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至今的花木蘭的故事,靠的是什麼?

2020-12-15 土匪慄頭子

花木蘭

花木蘭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個女英雄,也常常出現到各大影視作品中,在豫劇中也有其花木蘭的身影。就連迪士尼在塑造中國公主形象時也第一個想到的是花木蘭。在這裡安利一下明年即將上映的《花木蘭》迪士尼真人版電影。神仙姐姐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真的超級英氣十足!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花木蘭的故事是如何代代流傳至今,這離不開北朝民歌《木蘭辭》的流傳。詩歌中將木蘭的情態、心理描寫細膩,神氣躍然,才使得花木蘭的故事極具渲染力,代代流傳。(木蘭辭也被教育部作為中高生必學的課文,小編就背過哈哈)《木蘭辭》與南朝的《孔雀東南飛》被合稱為「樂府雙璧」。可見《木蘭辭》的文學影響。

花木蘭的故事

迪士尼動畫花木蘭

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就有花木蘭的,花木蘭的故事也充滿了其獨特的傳奇色彩。花木蘭的故事也便是其木蘭辭中流唱的故事:

講述國破家亡,君主擴大規模徵兵,每家每戶至少要有一人名男丁出徵打仗,而花木蘭家只有其花木蘭父親一名男丁,徵兵的書文上也寫上父親的名字,但是父親已年邁,再穿上落了滿是灰塵的戰甲,讓木蘭心疼不已,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徵戰。

不遠萬裡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木蘭和戰士們身披鎧甲,不懼強敵,為了國家和百姓,遠徵數年,有的戰士早已為國捐軀,身經百戰的木蘭和剩餘的戰士們帶著勝利的號角歸回。本因欺君之罪的木蘭,因為自己的功勞之大,君主赦免了其罪,還要嘉獎她的功勞和孝順,但勝利歸來的木蘭拒絕了君主的獎賞,只想回到家鄉,後來一起打戰的戰友們去看望木蘭,這時的木蘭已經換下戰袍,塗脂抹粉,精心打扮出來迎接,這時大家才發現木蘭是女兒身並非男兒身。

花木蘭故事真實性質疑?

但是這個故事十分受到人們的質疑,花木蘭大戰數十來年,是如何不被其發現是女兒身?

其實其故事本來就是由歌謠而來,故事並非為古書上記載的真實故事,而是由人編寫的故事。而花木蘭故事為何流傳至今都不失傳,不僅僅只是因為其歌謠《木蘭辭》朗朗上口,而是故事背後的文化底蘊,花木蘭所塑造的不顧戰爭的危險和喬裝被識破後所帶來的欺君之罪和世人對女子上戰場的不容眼光,毅然代父從徵,表現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更有一種孝順的精神隱含其中。花木蘭是個奇女子,其剛烈、勇敢以及鄙棄功名的特性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光彩照人的巾幗女英雄形象。這也是花木蘭女性形象的魅力所在。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花木蘭現在的文化輸出也不可小視

其花木蘭的形象影響在現在也影響深遠。

河南商丘市虞城縣被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

1943年坐落在虞城縣營廓鎮周莊村的木蘭祠不幸被當時的戰火炸毀,當地為了恢復和重建這一歷史建築,對於學習和宣傳木蘭精神、教育後人和影響社會,都具有重大意義。縣委、縣政府多方籌集資金300多萬元,於1992年啟動了木蘭祠修復工程。陸續修建了木蘭公園、木蘭陵園、木蘭碑林等。經過歷屆縣委、縣政府的不懈努力,目前,木蘭祠景區佔地面積已達7000平方米,景區內有木蘭祠大殿,毛澤東手書《木蘭詩》詩壁,當代著名畫家劉旦宅所作「木蘭從軍」壁畫,我國當代著名將軍、作家、書畫家為歌頌木蘭精神而題贈的書法碑林等景點。打造木蘭文化平臺,縣裡投資3000萬元修建了木蘭文化公園,公園佔地面積200畝,由上海同濟大學設計院負責設計,主要景觀包括由中央美院美術大師張大生教授設計製作的木蘭文化景牆、木蘭辭景觀牆、歷史文化景牆、木蘭大型雕像等建築。

木蘭祠

其中,中央看臺位於文化廣場的中部。木蘭文化牆高3.05米位於看臺背面,通過16幅浮雕再現木蘭從軍的故事。歷史文化景牆位於文化廣場東西向軸線兩側,通過四面景牆展示虞城歷史名人和重要文化事件。投資100萬元安裝完成了60平方米室外彩色大屏幕。投資285萬元完成了木蘭大劇院附屬設施建設工程。投資200萬元對木蘭祠進行了維修、綠化。投資4000餘萬元新建了四星級「木蘭國際大酒店」。投資8100萬元對城區道路和節會期間所經道路進行了修整、綠化。恢復重建後的木蘭祠,吸引著國內外不少喜愛木蘭文化的人到當地學習觀摩。花木蘭的故事也更為流傳廣泛。在遊戲、影視作品、戲劇中花木蘭已經是中國形象的代言人的形象。

相關焦點

  • 花木蘭的故事:觀《花木蘭》有感
    觀《花木蘭》有感花木蘭,一個中國的傳統故事,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女孩。在中國,花木蘭是孝道、愛國、有責任感、有勇有謀的象徵。欣賞完《花木蘭》這部動畫片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蘭不怕困難,艱苦練習,終於爬上杆頂拿到了那支箭的場景。一個柔弱女子有著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一遍又一遍的反覆練習,終於到達了成功的頂端。我敬佩花木蘭的勇氣和那種不屈的精神,誰說女子就不能闖出一片藍天?誰說女子就不能拯救天下百姓?誰說女子不如男?
  • 「花木蘭」的故事為何能廣泛流傳?忠孝情結導向與通俗作品演繹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非常流行,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非常大。但是從這個故事本身來說,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簡陋,整個情節用「花木蘭替父從軍」這七個字完全就能概括出主要內容。那麼,既沒有精彩的打鬥場面,也沒有鮮明的人物塑造,這個故事為什麼會流傳如此廣泛呢?
  • 《花木蘭》口碑怎麼樣內地什麼時候上映?神仙姐姐劉亦菲版《花木蘭...
    《花木蘭》口碑怎麼樣內地什麼時候上映?神仙姐姐劉亦菲版《花木蘭》劇情介紹時間:2020-09-04 13:48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花木蘭》口碑怎麼樣內地什麼時候上映?
  • 大名鼎鼎的花木蘭,流傳千年的巾幗英雄,真有其人嗎?
    ▲花木蘭那麼,廣為流傳的花木蘭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在談到花木蘭時,相信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木蘭辭,雖然有此作品為證,但是有一些歷史研究者認為,花木蘭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也有一些人認為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有花木蘭故居。普遍的故事傳說認為花木蘭是隋朝人,因為在花木蘭的故事中談到她要拜見可汗,而這裡的可汗就是指隋文帝。
  • 花木蘭姓什麼?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傳奇故事!(一))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木蘭」出自北朝民歌《木蘭詩》中,在這首長達300字的敘事文中,我們不難看出: 替父從軍 徵戰沙場 凱旋而歸 的傳奇故事
  • 《木蘭詩》與電影《花木蘭》
    《木蘭詩》是北朝民歌,被宋人收入《樂府詩集》,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影響甚廣。《木蘭詩》主要講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徵戰十餘年,立功回朝後不願做官,回故鄉與家人團圓,脫去戰袍,重新穿上女兒裝。
  • 揭秘:歷史上的花木蘭是民族英雄麼?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近期,一則關於花木蘭能否被惡搞的新聞引起專家和網友的熱議。在討論中,兩個問題被凸顯了出來:花木蘭是民族英雄麼?  @最大的紙老虎:花木蘭,北魏時期抗擊柔然族人物。北魏,鮮卑族建立的王朝。要說花木蘭是民族英雄,那也是人家鮮卑族的英雄呀,跟你何幹?  @信華叉燒包:那個所謂花木蘭研究會又是什麼玩意?一個北魏時期鮮卑族的虛構人物,值得新華社如此捍衛?
  • 抖音安能辨我是雌雄是什麼歌 重溫經典曲目花木蘭
    最近一首詞為:安能辨我是雌雄的歌曲在抖音火了起來,那麼抖音安能辨我是雌雄是什麼歌呢?據悉,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花木蘭》,《花木蘭》真的是太多人心中的經典了,現在即將拍成真人版的電影,目前正在籌備中。
  • 花木蘭是姓「花」麼?
    ,在這首長達300多字的敘事詩中,生動地描繪出少女木蘭替父從軍、徵戰沙場、凱旋而歸的傳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蘭」忠孝雙全、機智勇敢、不慕榮利的巾幗英雄形象。《木蘭詩》裡的「木蘭」二字到底指的是姓木名蘭,或是名字叫木蘭,還是其他什麼稱謂呢?
  • 古代民族女英雄——花木蘭
    >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她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事跡流傳至今,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
  • 歷代版本《花木蘭》欣賞
    》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由萬裡赴戎機,到關山度若飛的傳奇故事。她女扮男裝化名「花軍」,一路歷經磨練,駕馭自己內心的力量,激發真正的潛能。通過這段傳奇歷程,她將成為一名光榮的勇士,不僅贏得國家的認可,更博得父親的驕傲。花木蘭,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事跡流傳至今,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
  • 舞劇《花木蘭》廈門講述巾幗故事
    中新網廈門9月26日電 (黃詠綢 羅穎)大型原創舞劇《花木蘭》26日至27日在廈門閩南大戲院上演。圖為舞劇《花木蘭》現場演出圖 閩南大戲院供圖從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完成使命,到追求愛情回歸和平與自由,花木蘭的故事流傳民間,歷經千年。這一經典故事曾多次搬上銀幕、螢屏、舞臺。
  • 替父從軍《花木蘭》再現經典,一睹劉亦菲版木蘭風採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花木蘭。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杜牧曾寫到:「彎弓徵戰作男兒, 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 佛雲堆上祝明妃。」
  • 電影《花木蘭》無奈撤檔,來聊聊歷史上為何會有四個「花木蘭」?
    通過觀看片方推出的《花木蘭》海報及片花,這部歷史大劇應該很精彩,可惜暫時不能公映,讓我們無法一睹為快。今天,筆者來探討一下歷史上的花木蘭究竟是誰?為什麼會有四個「花木蘭」之說?花木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巾幗英雄,她因代父從軍抗擊外族的侵略而流傳千古,事跡流傳至今。花木蘭故事的廣泛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詩》這一地方民歌,這首流行於北朝的民歌,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做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等回到家鄉,她同伍的戰士才知道花木蘭是女兒身。
  • 花木蘭是哪裡人?河南湖北各有爭議,武漢黃陂被譽為「木蘭故裡」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歷史上真有花木蘭這一人物嗎?如果有,花木蘭的家鄉究竟在哪裡?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木蘭辭》更是令人熟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關於她的故事流傳也正是從這首《木蘭辭》開始。《木蘭辭》昨早出現在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古今樂錄》,後經隋唐文人潤色。由古至今,從文人墨客到編劇導演,花木蘭越來越形象,越來越真實。但花木蘭究竟是哪裡人,姓氏什麼,又是哪個朝代的,史書並無明確記載。但在今天,國內不少地方都出現了」木蘭故鄉「一說。
  • 新版《花木蘭》古老中國故事與全球文化共舞
    20多年後,再度推出真人電影,迪士尼對這個經典IP情有獨鍾,不僅因為它有龐大的粉絲基礎,更因為「花木蘭」延續著勇氣與智慧並重的獨立女性精神,傳遞自我探索的價值。「從動畫片《花木蘭》到真人版,好萊塢不斷開採中國故事。這足以說明我們的歷史與文化是一筆難以估量的遺產,它們能從中國的傳奇故事,成為當代全球文化的一部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羅崗教授說。
  • 你知道木蘭花的由來嗎?花語又是什麼呢?
    你知道木蘭花的由來嗎?花語又是什麼呢?花葉永不相見的植物種類不少,像彼岸花,木蘭花等,木蘭花與邊花絢紅的顏色正好相反,木蘭花開的時候滿樹的潔白沒有一點雜色,讓人看起來很清高,那麼它的花語是什麼呢?它又有什麼動人的傳說呢?
  • 《花木蘭》放棄院線上映後,電影院工作人員怒砸宣傳板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花木蘭這個故事,花木蘭是中國古代的巾幗英雄,她代父從軍擊敗了入侵民族的事跡流傳至今,就連唐代的皇帝也追封她為孝烈將軍。小編在小學的時候就了解到了花木蘭的故事,她的故事確實非常經典,從中我們也了解到了花木蘭這位巾幗英雄的英雄事跡。
  •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並非文學杜撰,歷史上真有其人,在唐朝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相信各位小夥伴都非常的熟悉,講述的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巾幗英雄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靠得並不是正史的記載,而是歸功於《木蘭辭》這一北方民謠的傳唱,因為正史中並沒有關於她的任何點滴記載。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花木蘭不過是古代文學作品杜撰出來的一個人物形象而已,歷史上並無此人。
  • 關於,王者榮耀,花木蘭的技能介紹與出裝
    今天,來介紹一下王者中的人物——花木蘭。花木蘭,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事跡流傳至今,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歷史上共有過四個「木蘭」,個個都是不讓鬚眉的俠膽烈女。她的出裝如下圖,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出裝習慣,只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