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9月26日電 (黃詠綢 羅穎)大型原創舞劇《花木蘭》26日至27日在廈門閩南大戲院上演。
圖為舞劇《花木蘭》現場演出圖 閩南大戲院供圖
從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完成使命,到追求愛情回歸和平與自由,花木蘭的故事流傳民間,歷經千年。這一經典故事曾多次搬上銀幕、螢屏、舞臺。
在26日舉行的主演見面會上,花木蘭扮演者郝若琦表示,此部《花木蘭》將民族舞與武術融合,講述屬於中國自己的文化故事。
圖為舞劇《花木蘭》現場演出圖 閩南大戲院供圖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女性具備著『木蘭精神』。」郝若琦提到,疫情期間,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很多都是女性,他們勇敢、具有正義感與家國情懷,是我們身邊的巾幗英雄。
和此前多個版本的「花木蘭」不同,舞劇《花木蘭》以「圓」突出古典意象,特別以「銅鏡」串起劇情——少時的圓圓銅鏡,見證了花木蘭在田園山水間無憂無慮的童年;替父從軍時,銅鏡化為一輪明月,在夢中又是家鄉的圓窗;還鄉之後,花木蘭再度「對鏡貼花黃」。
銅鏡折射的家國情懷,一路支持花木蘭以堅韌品格身經百戰,克服險阻榮歸故裡,道具細節的設計不僅融入中國古典傳統的荊楚文化特色,也讓人物的形象更為豐滿立體。
圖為舞劇《花木蘭》現場演出圖 閩南大戲院供圖
《花木蘭》的主創團隊均由中國一流藝術家擔綱。總編導由周莉亞和韓真擔任,編劇由詩人、詞作家朱海擔任,國家一級作曲杜鳴擔任譜曲。此次來廈門飾演花木蘭的是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員、「荷花獎」金獎獲得者郝若琦,以及寧波市歌舞劇院首席演員王鈺。
自2017年5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演之後,舞劇《花木蘭》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備受舞劇愛好者的喜愛,圈粉無數,曾獲中國舞蹈界的最高獎「荷花獎」及浙江省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受疫情影響,該劇經歷了三次延期,當演出最終確認定檔時,不少觀眾表示期待。目前,廈門各大劇院等演出場所上座率可開放至50%。閩南大戲院已積極主動進行調整,讓更多觀眾能走進劇場看劇。工作人員表示,仍將加強劇院的疫情防控措施,讓觀眾更好享受精彩演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