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網刊發中共白銀市委《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文章

2020-12-06 澎湃新聞

求是網刊發中共白銀市委《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文章

2020-12-01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30日,求是網刊發中共白銀市委《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文章。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白銀市的生動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白銀市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牢固樹立「抓生態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和決心,抓治理、守紅線、築屏障,大力營造綠色發展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老工業城市正向宜居宜業宜養宜遊希望之城悄然蝶變。

夯實生態優先的思想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白銀是一座老工業城市,曾創造了銅產量、產值、利稅連續18年全國第一的業績,但由於長期依賴有色化工,主導產業偏重且相對單一。加之,受傳統思想和思維定式束縛,幹部群眾對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產業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近三年來,白銀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解放幹部思想、轉變思維方式入手,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豐富內涵,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健全完善生態發展制度體系,組織幹部外出學習先進經驗,引導各級幹部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立足白銀實際,積極探索以綠興市、環境立市新路,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深入挖掘利用黃河、綠洲、沙漠等多姿多彩的獨特資源,推動黃河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工礦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輝映,帶動現代農業、生物醫藥、特色新材料、網際網路經濟等循環高效綠色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資源枯竭城市的成功轉型。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6%,僅網絡零售總額實現4.8億元,同比增長12.6%。

守護黃河白銀段的長久安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白銀市地處黃河上遊,黃河貫境258公裡,隨著黃河流域保護治理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優勢更加凸顯。我們搶抓歷史機遇,勇擔「上遊」責任,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基本原則,積極推動黃河上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白銀段防洪治理、祖厲河綜合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加強溼地保護,重拳整治黃河生態汙染,完成水土流失治理7327.1平方公裡,切實把好控制泥沙的「總閘門」。同時,強化與沿黃城市互聯互通,打造沿黃產業集群,推動節水農業、循環化工、清潔能源等產業集聚發展,以黃河幹流S103線沿黃快速通道為牽引,以黃河石林5A級景區創建為統攬,深化黃河文化與美麗鄉村、旅遊商貿的有機融合,建設黃河之濱「十大名鎮」,著力把黃河白銀段打造成永久安瀾的生態帶、絢麗多彩的風情帶、蓬勃發展的經濟帶。

構築牢固安全的生態屏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白銀市按照「北御風沙、南保水土、中建綠洲」的總體思路,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打造「兩屏兩廊兩帶」生態體系,構築甘肅中部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兩個生態屏障,在市域北部,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草、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沙化地封禁區保護等生態修復工程,構建防風固沙生態屏障;在南部,大力營造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林,構建水土保持生態屏障。建設兩個綠色生態長廊,以沿黃通黃溝道為重點,堅持治理、建設與綠化齊頭並進,大力營造喬灌木混交林,打造沿黃綠色生態長廊;以祖厲河沿岸為重點,大力實施修繕堤岸河道、營造經濟林網、興修梯田等工程,打造集景觀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兩個綠色生態景觀帶,以國道109線、247線白銀段為重點,大規模栽植喬木樹種,形成縱貫東西、橫貫南北的綠色景觀帶。全市三年累計完成大規模國土綠化近100萬畝,林地面積佔國土面積達到21.4%,森林覆蓋率達到13.6%。

扮靚環境優美的生態之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立足老工業城市實際,白銀市下狠手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大力實施「藍天、碧水、淨土」工程,加大採煤塌陷區、重金屬汙染、土壤汙染治理力度,嚴格落實揚塵、燃煤、企業及工地汙染防控措施,徹底整治河湖「四亂」,一批歷史遺留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改,市區空氣優良天數穩定在300天以上,黃河白銀段水質達到Ⅱ類標準。系統性打好環境改善整體戰,大力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全域無垃圾、拆違治亂等行動,累計清理垃圾180多萬噸,高標準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金溝景觀帶城區水系連通項目以及十大生態公園和九大生態片區,根據村情特色,相繼打造了一批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城鄉處處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發展互促共進景象。

來源: 求是網 作者: 中共白銀市委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求是網刊發中共白銀市委《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文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四川省委書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他指出,要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和環境保護,切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要著力做強綠色產業支撐,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先進材料、清潔能源、大數據、旅遊康養等產業發展,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 劉坪: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劉坪在全州進一步落實長江黃河上遊生態「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質量發展」會議上強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切實推動全州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 市委書記王瑞軍在《南方日報》撰文談韶關高質量綠色發展
    今日,《南方日報》刊發了市委書記王瑞軍署名文章《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文章深刻闡述築牢粵北生態屏障的重要意義,為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指明了方法路徑和努力方向。現韶關發布全文轉載,敬請關注!
  • 韶關市委書記王瑞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
    今年8月25日,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對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要求北部生態發展區要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按照「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提高生態安全保障和綠色發展能力,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
  • 《人民日報》今天刊發史立軍署名文章
    >不斷增強今天,《 人民日報 》理論版 「治理之道」欄目,刊登了市委書記史立軍的文章《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文章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沿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形成發展、生態、富民疊加效應三個方面,闡述了泰州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積極做法和成效。
  • 【資訊】堅持基本國策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
    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整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格局。總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的生態智慧。3.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高瞻遠矚的科學道路社會意志和人類文明發展是相應的,在農業文明及以前的階段,人類高度依賴自然,「靠天吃飯」,崇尚自然崇拜,工業文明則強調人的獨立性社會,信奉人定勝天。
  • 習近平今年已在《求是》刊發24篇文章,提及最多的是這個詞
    到目前為止,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求是》雜誌上一共刊發了24篇重要文章,每個月的月首和月中均發表一篇文章,《新聞聯播》對此也都進行了報導。本期「聯播大數據」就從這24篇文章入手進行分析,看這些文章傳遞了哪些重要信息。
  • 習近平今年在求是刊發24篇文章 提及最多的是這個詞
    到目前為止,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求是》雜誌上一共刊發了24篇重要文章,每個月的月首和月中均發表一篇文章,《新聞聯播》對此也都進行了報導。本期「聯播大數據」就從這24篇文章入手進行分析,看這些文章傳遞了哪些重要信息。
  • 《學習時報》整版刊發:紅色浙西南 綠色新麗水
    6月19日,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共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中共麗水市委共同主辦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論壇」在浙江省麗水市舉辦。本次論壇旨在深化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研究闡釋、宣傳普及和價值轉化,推動浙西南革命精神為「麗水之幹」注魂、賦能、立根,讓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斷走深走實走遠。
  • 城林相融綠染新城 呼和浩特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築牢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守好這方碧綠、這片蔚藍、這份純淨,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世世代代幹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新城區網紅惱包村(航拍)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美麗中國成為中華民族追求的新目標。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路
    原標題: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路   當前,我國正處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路。   綠色發展體現在培育發展新動力方面,要推動綠色創業,引導綠色消費,鼓勵綠色出行、綠色居住;體現在拓展發展新空間方面,要深入實施清新空氣、清澈河流、清爽城市、清淨鄉村、清潔海洋的「五清工程」,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綠色優化改造;體現在構建產業新體系方面,要加快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體現在健全綠色保障新機制方面,
  • 《求是》雜誌刊發湖南省委文章:努力書寫精準扶貧時代答卷
    堅持生產與生態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事實表明,生態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成色。實踐中,湖南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針對貧困人口中的絕大多數生活在山區、林區、湖區的實際,充分發揮山清水秀的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推進生態產業扶貧、生態補償扶貧,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 注重綠色發展 建全省山區經濟生態強縣
    平武縣是我市邊遠的少數民族貧困山區縣,如何貫徹落實好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近日,平武縣委書記周濤在接受記者採訪說,該縣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決支持科技城建設,大力實施兩個「一號工程」,緊緊圍繞「建設全省山區經濟生態強縣和全省旅遊強縣」目標,堅定不移實施旅遊產業化、農業特色化、新型工業化
  •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助力我市綠色發展
    為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開展城鎮汙水處理工作作為「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的重要內容來抓,與三峽集團合作以城鎮汙水治理為切入點,大力推動合作示範項目建設。截至目前,我市與三峽集團旗下的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合作已有3個PPP項目落地,包括蕪湖市城區汙水系統提質增效(一期)PPP項目、蕪湖市城區汙水系統提質增效(二期)PPP項目、無為縣城鄉汙水一體化工程三個項目,總投資約69億元。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
    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 《求是》刊發中組部重磅文章
    《求是》刊發中組部重磅文章 2020-12-01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今年已在《求是》雜誌刊發24篇文章 總字數超12萬 提及最多...
    到目前為止,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求是》雜誌上一共刊發了24篇重要文章,每個月的月首和月中均發表一篇文章,《新聞聯播》對此也都進行了報導。本期「聯播大數據」就從這24篇文章入手進行分析,看這些文章傳遞了哪些重要信息。
  • 堅持生態優先,江蘇泰州致力打造全省生態經濟示範區
    中國江蘇網10月16日泰州訊 (王飛 張小燕 賈東海)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發展生態經濟,既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思想、貫徹「兩聚一高」戰略部署的時代要求,也是泰州發展的內在需要,更是發揮泰州優勢的題中之義。  「必須堅持生態優先,致力在打造全省生態經濟示範區上取得關鍵突破。」
  • 當好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專訪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
    「作為綿陽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江油將認真貫徹落實綿陽市委『大縣要有大擔當、大縣要有大作為』的要求,自加壓力、加快發展,打造『北翼』骨幹支撐,為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作出積極貢獻。」日前,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記者:綿陽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構建「一核兩翼、三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結合江油實際,如何抓好落實?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永葆長江母親河生機活力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