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韻唐詩》、《粵韻宋詞》繁體粵語注音版在港熱賣中

2020-12-13 羊城網

南粵地處嶺外,與中原有五嶺相隔,較少受到北方外族侵略的影響,文化及生活習性相對穩定,因此今天的粵語在很多方面還保留著古漢語的用法。例如,粵語至今保留著現代漢語已經消失了的入聲字、閉口音,還有一些字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再使用了,但在粵語中還相當常見,比如「幾多」「無計」「隔離」等。就連用粵語來朗誦詩詞,也更為押韻鏗鏘,更易體會到古人在詩詞中想表達的意境。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粵劇、粵語相聲、粵語講古在內地復興,而香港流行曲、粵語卡通片、粵語電視劇、粵語電影更是值黃金時代,粵語文化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綻放光彩。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粵語的風味卻在不知不覺中減淡,而傳統文化亦日漸與新生代脫節,

有感於此,一群熱愛傳統文化及粵語文化且造詣頗深的有志之士,籌劃撰寫達三年之久,推出了《粵韻唐詩》和《粵韻宋詞》。兩位編著者,跨界傳媒人、羊城網創辦者勞震宇,著名詞作家、音樂製作人梁天山,精選六十篇適合中小學生的唐詩宋詞,從粵語的音韻、詞彙、語法以及嶺南歷史文化的角度進行解析;作曲家、歌手、音樂製作人陳輝權則為每首詩詞都配了粵語朗讀音頻,還與職業畫者譚永良、吳依桐共同創作了富有詩意的插畫。

這兩本書的簡體版甫經廣東新世紀出版社推出,即獲得叫座又叫好的成績,被廣東省教育廳和廣州市教育局推薦為青少年暑期讀物,掀起了一股用粵語誦讀經典的熱潮。

兩書的繁體版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引進出版。繁體版不僅在設計上加入現代元素,還為每首詩詞都加注了香港語言學會的粵語拼音方案,便於讀者學習、朗誦。這兩本書的繁體版獲得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系主任施仲謀教授誠意推薦。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為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屬下成員機構,秉承中正、平和、多元、創新的態度,為讀者提供優質出版物。此次推出這兩本書,也是為了傳承粵語文化,推動粵港澳的文化交流,希望以可讀可看可聽可學的方式,讓讀者全方位感受粵語文化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獨特魅力,得到真善美的啟迪和情意的薰陶。

據了解,《粵韻唐詩》(彩圖粵語注音版)、《粵韻宋詞》(彩圖粵語注音版)目前已在廣州聯合書店、深圳本來書店以及中華商務進口圖書天貓店上架銷售。

相關焦點

  • 他們這樣讀唐詩宋詞:有聲詩畫傳承粵語文化
    為了讓這一鏗鏘妙音得以傳承與推廣,11月10日,佛山市圖書館攜手羊城網、新世紀出版社,邀請了《粵韻唐詩》《粵韻宋詞》作者梁天山、陳輝權、勞震宇,作為佛山領讀者,與讀者一起探討為什麼用粵語讀古詩詞更好聽,領略粵語音律之美。
  • 第26個世界讀書日:《粵韻宋詞》入選2020書香羊城十大好書
    在入選的圖書中,有一批極具廣州特色的圖書,其中以「中華經典,粵韻傳承」為賣點的《粵韻宋詞》入選少兒類的榜單備受讀者關注。「書香羊城」評出的好書《粵韻宋詞》是2017年推出的《粵韻唐詩》的姊妹篇。《粵韻唐詩》作為第一本使用粵語朗誦的國學讀本即堪稱叫好又叫座——出版一周內3,000冊被讀者搶購一空,一個月內銷售8,000多冊。2018年《粵韻唐詩》還分別被廣東省教育廳和廣州市教育局推薦為青少年暑期讀物,同年銷售過50,000冊,並衍生出聯名的中秋月餅禮盒、粵語兒歌、線下有聲畫展等策劃。
  • 為什麼要讓下一代學粵語?這個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因此,廣東著名填詞人梁天山、作曲家陳輝權、羊城網創辦人勞震宇花費4年之久,創作了第一套用粵語朗誦的國學讀本《粵韻唐詩》、《粵韻宋詞》,希望從中華經典的普及讀物入手,將粵語文化的傳承重歸於新生代的日常學習之中。粵語源自中原雅言,與兩廣地區的古越語所融合而產生。
  • 2019南國書香節:嶺南文化百花齊放,粵語書籍大受歡迎
    活動方面,17日在羊城書展館舉行的「中華經典,粵語傳承」活動深受大小書迷歡迎,現場近100位讀者與小記者通過唱粵語童謠、看圖猜粵語俗語、閱讀《粵韻唐詩》《粵韻宋詞》《廣府童謠氹氹轉》《童說嶺南:聽彭嘉志講古仔》等書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粵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 陳小春撐粵語,唐詩宋詞粵語寫的?網友:你知道你靠誰吃飯嗎?
    港人保衛粵語文化再起!藝人陳小春日前在微博發文唿籲保衛粵語文化,卻遭強國網友質問:你知道你是靠誰吃飯嗎,意外掀起論戰。    陳小春日前在微博發文表示,自己在飯局中與一位湖北的女生對談,沒想到對方竟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引起陳小春不滿,反駁廣東話比普通話有更深厚文化,且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大多數也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
  • 世界讀書日:不想粵語失傳?你需要這個書單!
    港、澳幾十位語言專家學者前後逾十載的共同努,從粵音的審訂到字典的編撰,在前人基礎之上,後出轉精,集其大成之作。粵語中深藏智慧的當屬俗語、諺語、歇後語,它們背後藏著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看完《童說嶺南 聽彭嘉志講古仔之言之有物》,便了解到老竇、呈沉切、呃鬼食豆腐、波羅雞等說法的傳說。
  • 陳小春髮長文: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粵語是古漢語嗎?
    「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  「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  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用繁體字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
  • 粵語沒文化?陳小春深夜叫屈: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觀察者網綜合】「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這令陳小春十分不滿,他便於今天凌晨1點多發表長文,羅列了「保衛廣東話」的種種理由。
  • 叫屈丨粵語沒文化?陳小春深夜發文: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來源:觀察者網作者:邱荔「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我:那你認為琴棋書畫、四書五經、唐詩宋詞…這些能代表中國的優秀文化麼?她:可以。我:你剛說你熱愛中國文化,那你了解唐詩宋詞麼?她:一點點。我:那你能隨便念幾首唐詩宋詞出來聽聽麼?她:其實我也不太了解,但我是有聽說過唐詩宋詞,我大概知道是什麼回事。
  • 湖北妹子稱粵語沒文化 陳小春笑答: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觀察者網綜合】「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 「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 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
  • 普通話是「胡音」 讀不對唐詩宋詞?
    文章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作為本站立場小時候讀唐詩,常疑惑:詩歌不是嚴格有韻的嗎?這些詩怎麼讀起來怪怪的呢?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shen)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xin)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jin)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超20萬人次觀看:越秀區少先隊第七屆粵語講古比賽總決賽完滿成功
    7月19日上午,學先鋒精神 講先鋒故事——通過直播的形式開展,粵語講古比賽是第42屆越秀區少先隊「金鑰匙萬人讀書」系列活動之一,截止到比賽結束的當天下午有超過20萬人次觀看了直播和積極參與了投票。本場決賽分別邀請到了中國著名電臺長篇小說播音員、電視臺配音導演繆燕飛,廣東省民間文化技藝大師、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粵語講古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粵語語言藝術團副團長顏志圖,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廣播《長篇小說連播》節目資深編輯、粵聽APP《古仔》欄目編輯何啟明,粵語說書藝術家、非遺粵語講古代表性傳承人彭嘉志,羊城網創辦人、《粵韻唐詩》《粵韻宋詞》《廣府童謠氹氹轉》作者勞震宇,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宮語言藝術項目負責人
  • 《紅色中國·粵韻飛揚》廣東音樂精品會(深圳站)上演
    曲藝團名家演奏經典廣東音樂名家展現粵語粵韻今年7月1日晚,大型《紅色中國·粵韻飛揚》廣東音樂精品音樂會——喜迎建黨,多角度突出嶺南特色,多方面展現粵語粵韻。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梁玉嶸傾情演唱了粵語歌曲《順流逆流》、粵韻《月圓曲》,為觀眾展現柔美委婉、跌宕有致、韻味非凡的「星腔」。其中《月圓曲》的配樂是由國樂大師方錦龍用鋸琴獨奏,展示「以無法為有法、惟獨秀於諸家」民族音樂家的風採。而著名通俗歌手陳少雄登臺演唱經典粵語歌曲《倩影》《再見楊柳》等,再現粵韻風華。
  • 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對嗎?
    他遇到了一個認為「粵語沒文化」的姑娘,急忙發了一篇長微博反駁她。維護母語的立場是好的,可是微博中的「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唐朝沒有普通話」等說法,卻實在讓人無法認同。那麼,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嗎?當然不是。無論唐詩還是宋詞,都是用詩人詞人們掌握的語言寫的。
  • 第二屆「粵韻同聲」荔灣開唱!西關民樂團成立
    為切實展現這一城市文化特點,推動荔灣在牽頭引領廣州城市文化上出新出彩,廣州市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已經連續第二年舉辦「粵韻同聲」粵曲展演活動。據悉,本屆「粵韻同聲」活動將邀請粵港澳三地粵曲愛好者同臺展演,營造以粵韻傳唱,推動粵港澳三地文化融通,同聲同氣的人文色彩,同時發揮荔灣特色文化資源,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嶺南傳統文化,擦亮荔灣特色文化品牌,進一步塑造文化荔灣「西關新活力
  • 廣州塔下粵韻飛揚
    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第七期廣東音樂曲藝首場專場晚會,在這裡精彩呈現。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是唯一專門從事廣東音樂和廣東曲藝表演的專業文藝團體,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音樂、粵曲兩大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 廣州塔下粵韻飛揚
    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第七期廣東音樂曲藝首場專場晚會,在這裡精彩呈現。著名粵語相聲小品表演藝術家黃俊英、著名粵曲琵琶彈唱藝術家陳玲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音樂國家級傳承人何克寧、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何萍
  • 【今日廣東.鄉音】從唐詩宋詞中,發現粵語之美
    粵語之美,既存在於火遍大江南北的粵語歌曲中,也保留在中小學生必備的唐詩宋詞裡……從古今文化之中,均能發現粵語之美!醬紫FM出品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最早覺察到鄉音粵語很好聽,是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聽香港歌星唱《萬水千山總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