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文物董府面臨倒塌危險

2020-12-10 搜狐網

  新華網銀川3月29日專電(記者姜雪城)「董府這座西北地區稀有的近代將帥府邸建築群目前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記者28日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採訪時,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的幹部憂心忡忡。

  董府坐落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金積鎮,系清末名將董福祥的宅第,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其主體建築群佔地1萬多平方米,為我國傳統磚木鬥拱結構,布局成「三宮六院」宮廷式,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歷經百餘年風雨侵蝕後,如今這座古宅已經「重病纏身」。記者看到,府內中院的房屋滿目瘡痍,基柱石明顯下沉,部分牆體裂縫甚至坍塌。南北兩院的房舍多處屋面塌陷成洞,門窗殘缺不全。

  吳忠市文物管理所所長任伍清說,歷史上董府沒有做過大的維修,多年來,周圍的農田灌溉黃河水致使泥沙不斷沉積,進而導致府內地下水位上升,造成董府地基下沉。近年破敗不堪的房舍整體出現傾斜,隨時面臨坍塌的危險。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面臨倒塌危險(組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面臨倒塌危險(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30日 13:11 來源:新華網 這是面臨倒塌危險的董府(3月27日攝)。董府坐落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金積鎮,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 百年「董府」在泣訴
    董府建成後,隨同董福祥一同而來的屬下等人也先後以董府為中心,建造了自己的宅第,這些宅第加上董府,在當地形成了一道恢弘壯觀的龐大建築群。直到1908年董福祥去世前,各地軍政要員、大小官吏豪紳及社會名流頻頻造訪,董宮保府門庭若市。董福祥家族以及隨屬的活動,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商貿產生了很大影響。
  • 寧夏:百年董府「煥發新姿」開門迎客
    位於吳忠市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經過一系列修繕,於今年5月1日開始對外試營業。作為清末著名將領甘肅提督董福祥的府邸,董府始建於1902年,由主體建築、府牆、府郭、護城河四部分組成,現僅存府牆和主體建築,其中主體建築佔地11025平方米。
  • 百年建築寧夏董府景點簡介
    董府是寧夏現存最完整的清代官員府邸,系清光緒年間著名將領太子少保董福祥(1839~1908)於1902年所建,距今已有102年的歷史,是寧夏現存唯一最大的古文化大堡寨。這些各自的單體,又通過走廊和過問,將不同群體組串成為整體,構成董府內的統一建築群。 全院中以中院氣勢最為宏偉,做工最為精湛。它為磚木結構,二層平座鬥拱樓,屋頂飛簷,樓頂覆琉璃瓦,牆壁為磚雕,磨磚對縫,顯得分外肅穆、幽靜而又大方。四面距內寨牆都有十多米寬的走道,尤以其東大門的寨牆與中院前院門之間的距離為最寬,北側為主人停放轎子在地方,南邊是馬廄(已毀)。
  • 這裡就是董府!跟我一起去看看
    在青銅峽市峽口鎮隨便去問一個村民都能聽到關於董府的種種故事和傳說接下來快跟隨我們的記者>去看看吧日前記者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看到裡面的基礎建設已修繕完成據了解它將於2020年5月與大家見面>董府是清末著名將領甘肅提督董福祥的府邸,董福祥(1840-1908),字星五,清代甘肅固原(今屬寧夏)人,官至尚書銜提督,1876年隨左宗棠進兵新疆,參與平定阿古柏戰役,收復新疆後,先後任阿克蘇鎮總兵,喀什噶爾提督,駐守新疆十六年;1894年,因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調駐京城,1897年,所部甘軍與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聶士成的武毅軍合轄武衛軍,1908年2月,病故於董府,葬於固原王朝山
  • 百年董府「煥發新姿」開門迎客,快來圍觀清朝將軍的豪宅
    位於吳忠市境內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董府,經過一系列修繕,於今年5月1日開始對外試營業,迎來八方賓客。作為清末著名將領甘肅提督董福祥的府邸,董府始建於1902年,由主體建築,府牆,府郭、護城河四部分組成,現僅存府牆和主體建築,其中主體建築佔地11025平方米。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或面臨消失危險
    原標題:「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亟需持續保護修復 否則面臨消失危險圖為阿爾寨石窟。李強 攝「阿爾寨石窟遺址需持續保護和修復,否則面臨消失的危險。」內蒙古自治區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烏日嘎朝魯24日對記者表示,對阿爾寨石窟遺址的保護和修復,必須資金充足,尤其是後續資金要跟得上。
  • 塘栖廣濟橋水位急劇下降有倒塌危險?·都市快報
    還有網友說:國家重點文保建築,杭州塘栖鎮京杭大運河上的廣濟橋面臨危險,有人截斷運河水路,據說是為了抓魚。 記者林建安、通訊員高宏斌核實報導:從網友「香菇香菇腿」發出的照片看,廣濟橋周圍的水位確實比較低,有些地方能看到露出的淤泥。也有不少網友提出疑問:為什麼要抽取廣濟橋下的水?這樣做,廣濟橋有倒塌的危險嗎?
  • 寧波江東區民宅倒塌續 66歲老太提前發現危險
    所幸在倒塌之前,當地已經撤離了樓裡的絕大部分居民。中午12時10分事發後,當地啟動緊急預案,救援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在廢墟中探測生命跡象。4個小時後,一名28歲的姑娘被救出並緊急送往醫院。不幸的是,這位姑娘傷勢太重最後遇難。截至今天凌晨兩時本報截稿時,現場救援工作仍在進行,目前至少還有一人被困廢墟。
  • 探訪福建「肉身佛」失竊地:鄉土文物保護面臨難題
    探訪福建「肉身佛」失竊地:鄉土文物保護面臨難題 2015-03-26 17:38:02  據大田縣博物館館長陳其忠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末,大田發生過很多盜竊佛像、雕花簷梁、古民居柱礎的事情,甚至還產生盜掘倒賣走私文物的產業鏈。  陳其忠說,「現在有價值的老物件已經流失得差不多了。」  大田縣公安局透露,上世紀90年代,由於對非定義文物保護缺乏有力措施,村民保護和報案意識不強,文玩黑市逐漸活躍,民間文物盜掘和走私愈演愈烈。
  • 雷峰塔倒塌後並未發現白娘子,只是發現了一些珍貴的文物!
    雷峰塔倒塌後並未發現白娘子,只是發現了一些珍貴的文物!雷峰塔是在公元975年建造的,建造這座塔一共花了六年的時間,花費了許多的錢。因為這座塔是吳越王給他特別喜歡的妃子黃氏建的,所以便將這座塔起名為「黃妃她」,又因為它是建立在雷峰上的,所以人們又叫它雷峰塔。
  • 文物保護
    同時,對所屬各文物景點及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時做好維修、保護工作。全年共完成周恩來祖居、蔡元培故居、東湖景區、蘭亭景區、博物館等20個維修單項,合計投入維修金額約120萬元。為使廟宇整齊統一,確保文物安全,在當地村委的大力支持下,文物部門在做好對廂房進行測繪、照相等的基礎上,組織施工隊伍進行原真性修繕。整個修繕過程歷時3個月,投入維修經費近10萬元。(陸菊仙) 【斯氏古民居建築群維修工程啟動】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斯氏古民居建築群位於諸暨市東白湖鎮,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 盜墓成本低代價高:面臨致命危險 最高被判無期
    盜墓的成本是不高的,有「洛陽鏟」等一些簡單的基本工具就夠了,但代價卻極高,有時遇到沼氣、流沙等危險會立時命喪黃泉,即便成功,面對的也是法律的嚴懲。洛陽鏟 圖片來源:大河報   盜墓成本低 「洛陽鏟」等基本工具就夠了  一些熱播影視劇對於盜墓賊的演繹,給觀眾帶來認識上的誤解。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亟需持續保護修復 否則面臨消失危險「組圖」
    李強 攝「阿爾寨石窟遺址需持續保護和修復,否則面臨消失的危險。」內蒙古自治區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烏日嘎朝魯24日對記者表示,對阿爾寨石窟遺址的保護和修復,必須資金充足,尤其是後續資金要跟得上。
  • 省級文物張作相官邸面臨坍塌 大部分房屋成危房
    遼寧省錦州市文保處處長王朔向記者表示,由於該官邸位於部隊大院內,產權也歸部隊所有,導致文物保護和維修無法開展。而據記者了解,因為被佔用導致破壞的文物,在全國為數不少。文保專家表示,佔用文物如何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條款有明確規定。而真正要將保護落到實處,還需要相關部門依法履行應有職責。
  • 這些地方的文物可還安好
    記者從湖北省文物局綜合處獲悉,武漢盤龍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受暴雨影響,其內湖水無法通過排灌站外排,導致湖水倒灌進遺址裡。同時,一堤之隔的府河水與遺址核心區內的府河大堤持平。目前正全力搶堆沙袋,嚴密巡查府河大堤,並確保泵站日夜抽水,避免漬水倒灌。正在修繕的位於黃石市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華新水泥廠舊址,發生了文物本體滲水、安防圍牆被雨水浸泡等現象。
  • 夢見破房子倒塌 夢見破房子倒塌是什麼意思
    (江蘇網友提供)夢見古代房子的鬼魂:走在路上被要求去一個古老的有鬼魂的寺廟一樣的房子裡.還來了一個不認識的人......過一會兒又出現一個大水桶裡面很空曠而且都是水.有12深.開始時.我在裡面遊泳.可以到最低下去遊泳.後來很多人一塊玩然後自己差點有出不來的危險.被我一個姐姐幫我出水桶.但是沒有危險的感覺(日本網友提供)夢見人與房子:夢到和妻子晚上正在房中睡覺突然有一女一男坐窗戶叫我們開門有事我們開燈出門他兩個人和我妻子說話我想上去聽可怎麼也聽不到一會人卻都不見了只聽到女人哭聲最後我飛身起來了也沒看到
  • 合肥市政府通報望江路BRT公交站臺頂板倒塌事故情況
    央廣網合肥1月5日消息(記者劉軍)合肥市政府今天向社會通報關於該市望江路BRT公交站臺頂板倒塌事故情況,截至4日晚8時,事故共造成28人受傷,其中1人送醫院救治無效後死亡,2人傷勢較重,經救治無生命危險,其他人員傷勢較輕。
  • 500餘處文物因洪災受損 國家文物局詳解文物安全度汛重點難點
    新華網北京7月20日電(王瑩)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受強降雨影響,近期多地發生嚴重洪澇或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部分文物、博物館單位受損嚴重。據統計,截至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廣西、湖北、重慶、廣東、福建、貴州、浙江等11省份有5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不同程度受到損失,其中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7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