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
——「宣言」系列文章引發熱烈反響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尹虹
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9月26日至28日,人民日報等中央各報、各省級黨報在突出位置連續刊發《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3篇署名「宣言」的文章,在我省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磅礴雄文,凝心聚力
「三篇『宣言』文章讀來酣暢淋漓、氣勢恢宏,讓人豪情滿懷、熱血沸騰!」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宋智富認為,文章生動敘述了黨和人民的奮鬥史,讓我們更為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從而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切實做到「兩個維護」,激發出團結一心、不懈拼搏的強大正能量。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彭小奇教授認為,三篇「宣言」文章以深邃的歷史目光縱覽古今,用詩一般的語言將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歷程、苦難輝煌娓娓道來,有如在我們眼前展開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更加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為毛澤東同志的母校,湖南一師將堅守師範陣地,奮力書寫新時代立德樹人新篇章。
「『宣言』基於歷史邏輯和客觀事實,揭示了中華民族發展史、社會主義中國創業史與中國共產黨奮鬥史的相互激蕩與深度交融」,湖南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唐小芹教授指出,中國共產黨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既有體量之巨大,更有境界之闊大和目標之遠大。中國共產黨正是在主動擔當國家民族命運的歷程中,蔚為百年大黨、創就千秋偉業。
砥礪前行,實幹興邦
「這3篇文章寫出了我們的心聲,講到我們心坎裡去了!」全國技術能手、華菱漣鋼檢修中心儀表檢測與過程控制工程師陳奇福感慨萬千:「新中國從剛成立時的一窮二白、民不聊生,到今天強大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毫無疑問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幾代中國人艱苦奮鬥頑強鬥爭的結果!」他認為,有兩點一定要牢記於心、落實在行動上:一是擁護黨的領導、跟黨走;二是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艱苦奮鬥的精氣神。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不懈奮鬥,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前途命運,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偉大奇蹟!」致公黨常德市委副主委、常德市人大常委、常德市東方紅博物館館長黃明軍指出,看清來路、學習黨史,才能把握方向、行穩致遠;唯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們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長沙市嶽麓區洋湖街道工委書記黃大勇認為,中國由積貧積弱到站起來、富起來,再向強起來攀登,每一步無不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擔當和使命,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應該把初心、使命注入到紮實的為人民服務當中。
勠力創新,逐夢高飛
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幹隊伍建設項目」支持人選、湖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黨委書記魯良副教授指出,三篇「宣言」文章以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為脈絡,讓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有用、創新人才。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強大軍隊保駕護航,必須始終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經濟專業2017級博士喬玉婷認為,富國強軍最需要創新精神,青年是國防科技創新的生力軍,青年科研工作者應「做頂天立地事、當隱姓埋名人」,將火熱青春奉獻給富國強軍偉業。
湖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1901班學生李啟源深深為新中國實現了從落後時代到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而驕傲自豪,他表示:「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要接好歷史的接力棒,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一定要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我們的接續奮鬥中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