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與滄浪亭 :最早的創建者

2020-12-21 江蘇頻道

蘇舜欽在蘇州過了約三年的退隱生活,寫了不少有關滄浪亭和蘇州的詩作。慶曆八年(1048),蘇舜欽復官,授湖州長史,同年十二月病卒,此時才四十一歲。歐陽修為他寫了墓志銘。

蘇舜欽去世後,滄浪亭曾屢易其主,後為章申公家所有。章將花園擴大,建築大閣,又在山上起堂,他還在滄浪亭北面購得一座洞山,動工時發現地下都是一些嵌空的大石,傳為五代廣陵王所藏,於是加以擴展,兩山相對,遂成一大園。南宋時曾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府第,他於二山之間築橋,稱為「飛虹」。明代改為大雲庵,有僧人主持。清康熙初,巡撫王新於此建蘇公祠。宋犖作巡撫時也曾親訪遺蹟,於康熙三十五年重修,把臨水的亭子移建於山阜之上,有文徵明隸書「滄浪亭」作匾額。清代又改為五百名賢祠,祠壁刻有五百名賢像,大多是蘇州人,其中有吳季扎、王士楨等。太平天國時期蘇州頻經戰爭,滄浪亭亦遭毀壞,清同治十二年(1873)又重建。此後又經過多次修葺,但其基本格局仍與當時相去不遠。

滄浪亭建築頗具匠心,它以古樸清幽為其風格,以山林野趣在蘇州諸園中獨樹一幟。園以人傳,滄浪亭因蘇舜欽而聲名大著,歷代文人墨客競相吟詠,名士方家紛至踏來。明代文徵明作《滄浪池上》云:「楊柳陰陰十畝塘,昔人從此詠滄浪。春風依舊吹芳杜,陳跡無多半夕陽。積雨經時荒渚斷,跳魚一聚晚波涼。渺然詩思江湖近,便欲相攜上野航。」清乾隆年間,《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曾居於蘇州滄浪亭畔,在《浮生六記》裡有一段描寫他於中秋攜妻挈妹去滄浪亭賞月的情景:「中秋日,餘病初愈,以芸(沈妻)半年新婦,未嘗一至間壁之滄浪亭,先令老僕約守者勿放閒人。於將晚時,偕芸及餘幼妹,一嫗一婢扶焉。老僕前導,過石橋,進門,折東曲徑而入,疊石成山,林木蔥翠。亭在土山之巔,循級至亭心,周望極目可數裡,炊煙四起,晚霞爛然。隔岸名『近山林』,為大憲行臺宴集之地,時正誼書院未起也。攜一毯設亭中,席地環坐,守者烹茶而進。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芸曰:『今日之遊樂矣!若駕一葉扁舟,往來亭下,不更快哉?』」這些名人的吟詠和軼事,更使滄浪亭增添了熠熠光彩。

相關焦點

  • 蘇舜欽與滄浪亭
    滄浪亭    蘇州園林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滄浪亭是蘇州園林中的佼佼者,也是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園林,人們提起滄浪亭,自然而然就會想起它的創建者蘇舜欽。這次他在府學東邊發現一塊棄地,那裡草木茂盛,崇阜廣水,附近還有荒蕪的池館,相傳原為五代吳越王錢元鐐的池館,蘇舜欽知是他的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佑的別墅。於是他花了四萬錢將它買下,加以修葺,還在水旁築亭,取《楚辭.漁父》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將此園命名為「滄浪亭」。
  • 蘇舜欽與滄浪亭!
    滄浪亭又落雨了。這是嫻寧與舜欽相守的第十個年頭。她與他坐在滄浪亭中,一壺清茶,兩碟花糕,便又是一日了。故事,起於暮春之末。「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父親,這是誰的詩呀?」
  • 《滄浪亭記》丨蘇舜欽
    李綦周按,滄浪亭,位於蘇州市三元坊滄浪亭街3號,是一處始建於北宋的中國漢族古典園林建築,始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其佔地面積1.08
  • 再往蘇州,重遊滄浪亭,才發現蘇舜欽《滄浪亭記》中有這許多懸疑
    坐在滄浪亭的觀魚處,讀過蘇舜欽的千古名篇《滄浪亭記》,突然發現這篇世人耳熟能詳的文章居然有這麼多讓人難以讀懂的地方,而這些難懂的疑點竟都源於這一個字……而蘇舜欽是其中一個繞不開的名字。說到蘇舜欽,便不得不提滄浪亭。年復一年地講了下去,冥冥中,好像跟這個只來過一次的地方結下了某種緣分。
  • 蘇舜欽的《水調歌頭·滄浪亭》,一氣貫通,清曠豪邁,慷慨深沉
    「清風明月本無價」出自歐陽修的《滄浪吟》,而「近水遠山皆有情」出自蘇舜欽的《過蘇州》。歐陽修不必多介紹,大家都熟悉,而宋代文學家蘇舜欽與蘇州與滄浪亭的淵源就太大了,因為他就是滄浪亭的第一任主人,他正是遭遇貶官後在蘇州歸隱時修建了滄浪亭。
  • 蘇舜欽蘇大才子的唯一詞作《水調歌頭·滄浪亭》解讀
    後來,賽神會以舊例賣廢紙換錢和同僚辦宴會,被告了一個監守自盜,再加上宴會上有人寫狂傲的詩歌,他們這些人被貶,蘇舜欽更是被直接削職為民了。 削職為民後,蘇舜欽來到蘇州,買了一塊荒廢已久的舊花園,然後經過他自己的設計後,整治修築一番,這便是至今仍有盛名的滄浪亭。 修建好滄浪亭後,他在這裡傷景垂釣,看起來很是悠閒,頗有點歸隱的架勢。
  • 蘇舜欽蘇大才子唯一詞作《水調歌頭·滄浪亭》解讀
    後來,賽神會以舊例賣廢紙換錢和同僚辦宴會,被告了一個監守自盜,再加上宴會上有人寫狂傲的詩歌,他們這些人被貶,蘇舜欽更是被直接削職為民了。削職為民後,蘇舜欽來到蘇州,買了一塊荒廢已久的舊花園,然後經過他自己的設計後,整治修築一番,這便是至今仍有盛名的滄浪亭。
  • 北宋詩人蘇舜欽,最出名的不是詩集,而是1篇散文《滄浪亭記》
    蘇舜欽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曾擔任過縣令、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各地方官進京朝見皇帝或辦事寓所的官員)等職位,他與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為「蘇梅。」蘇舜欽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寫了一篇散文《滄浪亭記》。一個詩人,怎麼會寫出散文呢?他又是怎麼想的呢?
  • 滄浪亭—蘇舜欽的隱居生活: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正如其它園林一樣,滄浪亭也承載著園主的避世歸隱之意,這座園林承載著北宋詩人蘇舜欽被貶削職後日積月累的難以排遣的孤寂和鬱悶卻渴望得到起復重用的矛盾心情。這件事對蘇舜欽造成了非常沉重的打擊,他買下了孫氏廢棄已久的別墅,加以改造,鄰水築亭,感慨自己身世沉浮,想起《楚辭·漁父》中,滄浪漁夫看見三閭大夫屈原忠而被謗,流放澤畔,臉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唱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勸屈原隨世沉浮,懂得自勝之道。
  • 晚潮丨滄浪亭記
    我最早知道滄浪亭,還是讀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滄浪亭記》。文章一開頭:「浮圖文瑛居大雲庵,環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說文瑛和尚居住在大雲庵,那裡四面環水,從前是蘇子美創建滄浪亭的地方。可以說,滄浪亭是蘇州園林中現存最古老的園林,始建於公元十世紀的五代越國,而得名於北宋文人蘇舜欽,現在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 宋代詩人蘇舜欽所建:滄浪亭,值得你一遊!
    滄浪亭為宋代詩人蘇舜欽所建。《楚辭 漁父》中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詩人自號滄浪翁,因此取亭名「滄浪」。從地圖上看,它距車站不遠。於是捧著地圖,東張張,西望望,一路尋去。走在人流不息,熱鬧非凡的大街上,想著深藏於喧囂鬧市之中的滄浪亭,是如何地清幽古樸。按著路旁箭頭所指,沿著一條池邊小路向前,穿過橫亙於葑溪之上的平橋,就是滄浪亭的正門。
  • 蘇州滄浪亭為什麼沒在中國四大名亭之列?
    眾所周知,中國四大名亭是滁州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長沙的愛晚亭和北京的陶然亭。無論創建的歷史,文化的沉澱還是名人大咖詩文詠嘆,蘇州的滄浪亭可以說不輸給以上四個名亭,但為什麼滄浪亭就沒在中國四大名亭之列呢?
  • 浮生若夢滄浪亭
    蘇舜欽頓時心生歡喜,豪擲四萬貫,收了地皮,另採石購木,在屋北臨水構建一座山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蘇舜欽自號「滄浪翁」,園子理所當然隨了主人的名,叫「滄浪亭」。他的好友歐陽修得知後,「羨慕妒忌恨」地作了一首打油詩調侃道:「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意思是:你這小子,僅花費區區四萬錢,就把清風、明月「圈養」在家,真是撿了個天大的便宜啊!
  • 滄浪亭的審美價值
    在歷史上,明代的歸有光是真正讀懂滄浪亭,認識滄浪亭價值的第一人。
  • 詩畫蘇州「滄浪亭」
    ——蘇舜欽《水調歌頭·滄浪亭》曲折的走廊通向一座玉立的古亭,臨湖而望,波光旖旎的湖水靜靜地在亭子下流淌著。湖面平如鏡面,水天一色,亭子與水中倒影交相呼應。不知在另一個時空裡,是否也有著另一個蘇州園林呢?翠竹在陽光斑駁的照射下,清幽溫馨。如夢似幻的霧氣環繞四周,人仿佛置身在仙境裡。這便是蘇州園林之一的滄浪亭。
  • 重讀《滄浪亭記》
    》和諸多以滄浪亭為吟詠主題的優美詩文,已成民族文化和精神史的一部分,吸引著慕名的觀光客紛至沓來.九十年代初,我首次到蘇州出差,遍遊園林,初讀《滄浪亭記》,不太懂,覺得是篇園林主人營造日記而已,更不知《滄浪亭記》和《嶽陽樓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呢。有什麼關係呢?我說給您聽。慶曆六年(1046),範仲淹(989—1052)揮舞其如椽巨筆,寫出光芒萬丈的《嶽陽樓記》,「始作俑者」滕子京也跟著沾了大光,名垂青史。
  • 宋代蘇舜欽《滄浪靜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反對新政的舊黨欲動搖範、杜的地位,遂構陷彈劾蘇舜欽以「鬻(yù)故紙公錢召妓樂」,坐監守自盜之罪,被削籍為民。詩人退居蘇州滄浪亭,此詩便為其閒居時所作。 蘇舜欽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
  • 「蘇州古典園林品鑑」滄浪亭:來這兒體會蘇舜欽於滄浪之水的情思
    蘇州古典園林品鑑丨滄浪亭:來這兒體會蘇舜欽於「滄浪之水」的情思在蘇州城南,有多處以「滄浪」命名,如滄浪區、滄浪亭街,其得名都源自蘇州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園林——滄浪亭。北宋慶曆年間,朝廷官員蘇舜欽遭到彈劾,被削籍為民。他想起多年前曾飽覽江南美景,便即奔蘇州,尋求精神慰藉。
  • 不奔湧的前後浪——《滄浪亭記》
    有兩篇文章,名字都叫《滄浪亭記》,一篇是北宋的蘇舜欽寫的,一篇是明代的歸有光寫的。按照近日奔湧的網紅名詞——「前浪」和「後浪」的提法,前浪是北宋蘇舜欽的《滄浪亭記》,後浪是明代歸有光的《滄浪亭記》,不過他們兩文面世相差了500多年,且滄浪亭的浪也只是花園裡一小湖水,所以並沒有奔湧。
  • 歸有光:滄浪亭記
    它記述了滄浪亭的歷代沿革、興廢,感慨於自太伯、虞仲以來的遺蹟蕩然無存,錢鏐等以權勢購築的宮館苑囿也成陳跡,只有蘇子美的滄浪亭能長留天地間。從中悟及了讀書人垂名於千載的特有原因。浮圖1文瑛2居大雲庵3,環水,即蘇子美4滄浪亭之地也。亟5求餘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