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昨日晚間在位於臺北市的辦公室突然昏厥,經員工報案,救護員趕往現場,發現他已無呼吸心跳,現場施以心臟電擊等急救,仍回天乏術,病逝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享年67歲。
吳清友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1988年曾進行過第一次開胸心臟手術,正是手術的危險讓他開始思考生命的問題,並因此契機創立誠品書店。20多年來,誠品書店已成為臺灣最著名的文化品牌。據媒體報導,吳清友5月底才親自出席誠品股東會,後天原本還預計出席一場新書發表會。
自從1989年創辦誠品以來,吳清友結合書店與商場,開闢的由品牌帶動商場、書店與零售的「複合式經營」 模式,形成了特殊的誠品書店文化。1999年,誠品敦南店首開24小時營業,更成為中國書店業的學習模範。2010年,到誠品書店看書的人次超過了1億次。2013年,誠品書店的營收是130億臺幣,會員98萬。
1950吳清友出生在臺灣西南沿海,小時候「是家裡表現最差的小孩」,但得到非常多的愛,尤其來自父親。那個年代,臺灣很貧困,他的父親又經歷了非常大的風波。父親對他影響很大,父親把生命定為「留得清白在人間」,雖然沒有錢,但很有骨氣,希望吳清友將「誠」字作為生命的信仰,因為「財物有時而盡,惟有『誠』字是終身受用不盡的」,所以吳清友的所有公司全部以「誠」字打頭命名。
吳清友最為人稱道的一段故事就是誠品書店虧損15年仍然經營的事情。他最早只是意識到開書店很難盈利,就準備了賠五到八年的「一點小本錢」,沒想到一賠就是15年。吳清友曾說,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因為病痛,我對書店無法做五年、十年長遠的計劃,而是要考慮每個當下安定心靈的可能。
誠品書店曾經「走投無路」,每年虧損400萬人民幣,因為誠品書店所辦的絕大部分活動是免費的。在一家誠品書店差不多有400個公共座位,從零售店的經營來說,這些座位是無效率的,應該拿來擺更多的書和商品。可是吳清友堅持「誠品書店不是要為了賣書,而是要推廣閱讀」。吳清友認為「賣一本八卦雜誌和賣一本好書,在POS機上可能顯示的都是25元人民幣,但有良心的經營者會知道,那是不一樣的。」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陳夢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