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園林 怎知春色如許?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全本今秋登臺杭州

2020-12-04 杭州網

杭州日報訊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是湯顯祖的扛鼎之作,也是最為大眾熟悉的崑曲經典。

9月4日-6日,蘇州崑劇院的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將登陸杭州大劇院,並於明天正式開票。著名華語作家白先勇先生擔任總製作人和藝術總監,杜麗娘和柳夢梅由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沈豐英、俞玖林飾演。

2004年,白先勇帶著一幫水靈的年輕人所排練的青春版《牡丹亭》正式在全世界各地展開巡演,巡演反響熱烈,幾乎場場爆滿。在一些大學巡演時,連演三天,甚至還有人趴著窗、站在走廊上看。不知道這樣的盛況,是否會在今秋的杭州大劇院再次上演呢?

真愛是什麼?是初識的電光火石,是相戀的奼紫嫣紅,是相守的細水長流,是陰陽相隔,也不礙我們共走三生路,是一本手抄的《綠毛水怪》,是一幅杜娘畫像,是一生都浸淫在愛裡的甜蜜果醬,也是牡丹亭畔尋夢回魂。

青春版《牡丹亭》是白先勇在湯顯祖原著上,完全繼承原詞,經過精心梳理,創作了以「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為核心的故事,完整地繼承了湯顯祖原著「至情」的精神,並著力尋找傳統寫意與現代審美之間的契合點。

精選二十七折,分為上、中、下三本。全本演出連續3天,每天3小時,足以讓戲迷們流連忘返,沉醉在崑曲美的世界裡。在水磨腔的優美、笛聲的悠揚、唱詞的韻味、表演的四功五法中,你能看到杜麗娘和柳夢梅的「人鬼情緣」,而在崑曲的詩意和精緻之外,也增加了更多創新和青春的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沈豐英、俞玖林,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時演員平均年齡20歲左右,不論主演、配角、龍套全由年輕演員擔綱,這源於白先勇先生獨具一格的創意,他希望用年輕演員的演出來吸引更多的青年人熱愛古老的崑曲藝術,了解中國國學的博大精深。

其中,青春版《牡丹亭》的一大特色就是把歌劇的音樂創作技法用到了戲曲音樂之中,全劇採用西方歌劇主題音樂形式,豐富了戲曲本身和音樂的表現力。與此同時,白先勇先生組織了兩岸音樂人在唱腔和旋律上進行大膽的創新和突破,將西方歌劇和東方戲曲相結合,在《牡丹亭》的唱腔中加入了大量的幕間音樂和舞蹈音樂,很好地渲染了舞臺氣氛。

更值得關注的是,青春版《牡丹亭》舞蹈的呈現也別具一格。設計者將劇中傳統的花神執花舞蹈改成用十二個月份不同的花來表現,用戲曲語言來舞蹈動作,讓舞臺的整個氣氛隨花神的獨具特色表演流動起來。

此外,舞臺美術設計把握了戲曲的美學精神,意象化的舞臺顯得更大氣、簡練。這次,舞臺地板打破了傳統地毯,利用灰色調地膠作舞臺,還將現代書法家的優美書法運用其中,舞臺景片上書寫了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散文。

相關焦點

  • 牡丹亭南開公演:不看《牡丹亭》怎知春色如許?
    中新網天津四月二十九日電 題:不看《牡丹亭》,怎知春色如許?  作者 張國  四月二十八日晚,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擔任製作人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再次在南開大學開始公演,以古老的方式向當代大學生詮釋青春與愛情的神話。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青春版崑曲《牡丹亭》賞析
    《牡丹亭》是中國戲曲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講述了大家閨秀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超越生死的愛情故事。青春版崑曲《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於2004年4月開始在世界巡演,已經成為一部經典作品。8個小時的劇情,讓人感受頗多。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牡丹亭》,發生在園林中的愛情故事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園林與崑曲《牡丹亭》,發生在園林裡的愛情故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園林與崑曲《牡丹亭》,發生在園林裡的愛情故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園林與崑曲《牡丹亭》,發生在園林裡的愛情故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 不知崑曲,怎知春色如許
    原標題:不知崑曲,怎知春色如許 每個民族都有一種高雅精緻的表演藝術 只當拉開崑曲這扇門,我們才驚嘆一句: 「不入園,怎知春色如許!」和中國很多古老的傳統藝術形式一樣,崑曲仿佛是博物館裡活化石般的存在,價值珍貴,卻顯得久遠不接地氣。 直到2004年,一部青春版《牡丹亭》「橫空出世」,一掃崑曲界的寂寥,為崑曲走進現代人的生活打開新局面。 從2004年轟動全球的登場至今,十餘年過去了,它魅力不減,備受年輕人推崇。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拱墅這裡正傳承創新崑曲
    九劇院:崑曲傳和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2020年只剩下了最後一個月,回顧起這個錯綜複雜的年份,吳佳像大多數文藝工作者一樣,覺得「活下來了」,心裡只有滿滿的慶幸和感恩。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2014年,吳佳與團隊成員在杭州開始正式籌備九劇院。
  • 臺上無一物,卻奼紫嫣紅開遍 昨晚,青春版《牡丹亭》用大寫意開場
    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昨晚,杭州大劇院的門口又排起了長長的檢票隊伍。在這個後疫情時代,久違的全本青春版崑劇《牡丹亭》,再度點燃了杭州觀眾走進劇場的決心。大劇院南大廳推出的古風漢服活動也是人氣爆棚,一把印有《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的竹節團扇,賣得超火。穿著漢服和旗袍的漂亮小姐姐們拿著團扇魚貫入場,成為昨晚最美的風景線。
  • 春入園林·暗香盈袖: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春入園林·暗香盈袖: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Garden spring 園林春色 春入園林
  • 陝西旅遊形象大使孫維: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而華清池現在打造了以真山、真水、真歷史故事為背景的大型實景演出《長恨歌》,所以,走進華清池,感受到的又是不一樣的陝西文化。「就像湯顯祖在《牡丹亭》中說的那樣,『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孫維說。
  • 文化運河·戲曲廊道|九劇院:崑曲傳和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文化運河 · 戲曲廊道九劇院:崑曲傳和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2020年只剩下了最後一個月,回顧起這個錯綜複雜的年份,吳佳像大多數文藝工作者一樣,覺得「活下來了」,心裡只有滿滿的慶幸和感恩。從2007年在北京參與皇家糧倉版《牡丹亭》的製作,到2014年回到杭州籌備九劇院,吳佳和她的團隊,一直致力於把崑曲這項藝術帶到更多人身邊。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十三大戲曲院團的20位戲曲名家名角相約古典園林中的古戲樓,唱響京劇、崑曲、漢劇、徽劇、秦腔等11大劇種。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頤和園與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京劇、崑曲等傳統戲曲藝術「雙遺合璧」,是此次「頤和園·戲遊記」的一大亮點。頤和園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在風格上因襲傳統的帝王園林,同時吸取各地私家園林之精華,是中國傳統造園審美情趣和藝術追求的重要代表。
  • 傳世經典,青春演繹!全本青春版《牡丹亭》重磅來襲
    400年前,《牡丹亭》在湯顯祖手中孕育而生;400年後,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重新煥發生機。2020年9月4日—6日,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將在杭州大劇院亮相。1月16日10點18分,該劇已於全網正式開票。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文化隻眼)
    原標題: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文化隻眼)   在頤和園建園270周年和「徽班進京」230周年相逢的日子,一場名為「頤和園·戲遊記」的演出在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驚豔亮相。十三大戲曲院團的20位戲曲名家名角相約古典園林中的古戲樓,唱響京劇、崑曲、漢劇、徽劇、秦腔等11大劇種。
  • 谷好好做客同濟大學 開講「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谷好好做客同濟大學 開講「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來源:圖書館   時間:2018-05-16  瀏覽:
  • 「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中國戲曲大會》暑期掀起戲曲熱光明日報記者 蘇麗萍 康薇薇  這個暑期的收視熱點,當屬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出的《中國戲曲大會》了。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西秦戲不在陝西,亦不屬於甘肅,而是在廣東。」  「我國最年輕的劇種是內蒙古包頭的漫瀚劇,1986年才誕生。」  「你知道《轅門射戟》中的呂布射了多少米嗎?200多米,比世界冠軍的射程還要多出十幾米。」
  • 青春版崑曲《牡丹亭·遊園》瘦西湖上演 令觀者夢回牡丹亭
    金川說,揚州園林之美與崑曲之韻相融合,一定會讓觀者夢回牡丹亭。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4月28日電 (記者 崔佳明)「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崔佳明 攝當日,揚州市瘦西湖風景區管理處與揚州廣電報網傳媒有限公司攜手蘇州崑劇院舉行青春版《牡丹亭》揚州首演的瘦西湖實景發布會。青春版《牡丹亭》主演、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蘇州崑劇院副院長俞玖林與副院長鄒建梁和揚州知名學者顧風一起亮相,通過沙龍訪談的形式,解讀揚州與崑曲,揚州與《牡丹亭》的歷史淵源,並且講述了青春版《牡丹亭》此次來揚州演出的幕後故事。
  • 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杜麗娘一往而深的傳奇,便從一句「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開始。不走進幽遠樸雅的園林,如何能讀懂春之神韻?不穿越歷史與文化的樊籬,也不會有對園林的驚豔。 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代表。幽遠寧靜的畫面裡滲透出豐厚的歷史文化,巧妙的園林分割和布局之中,處處有情,面面生詩;以水為中心因地制宜、錯落曲折的經典人文環境裡,盡情洋溢著灑脫與含蓄的人生意境。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是李清照的「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還是蘇軾的「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每一首詩詞中,都有關於春天不一樣的唯美意境。走進春天,迎面而來的是暖暖的春風和奼紫嫣紅的色彩,正如崑曲《牡丹亭》中的唱段「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而在初春最明亮咋眼的就屬漫天飛舞的櫻花了。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臺灣有個崑曲博物館
    新華社臺北1月28日電(記者章利新 楊慧)《牡丹亭·尋夢》的優美唱段低聲縈繞,華美的戲服、古老的曲譜、典雅的書畫、細緻的說明……讓人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崑曲600年燦爛歷史中的一個個重要現場和瞬間。這是臺灣第一座崑曲博物館,坐落於臺灣「中央大學」文學院二館,2017年11月開館以來已吸引近萬人次參觀。
  •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領銜 杭州演藝集團重磅大戲全面回歸
    9月4日-6日,蘇州崑劇院的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回來了,登陸杭州大劇院。著名華語作家白先勇先生擔任總製作人和藝術總監,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汪世瑜、張繼青擔任藝術指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俞玖林、沈豐英領銜主演。 原班人馬三天連演,共同見證三生情緣。帶著觀眾對舞臺的深深眷戀,杭州演藝集團再度引進青春版《牡丹亭》。
  • 2019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教案
    2019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教案 2019-06-01 15:48:39|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