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南半島四個國家統一,在國際上會有怎樣的影響?

2021-01-10 騰訊網

它是經濟的橋梁,也有鳥語和花香。在我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有一個由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為主的四個國家共同組成的半島——中南半島。中南半島不僅是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其作為世界上國家第二多的半島還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明。

這樣一個先天優勢明顯的半島如果四個國家統一之後,在國際上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影響一:農業和旅遊業優勢的繼續放大

如果說中南半島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那一是它的農業生產實力極佳,旅遊資源充足了。我們知道,中南半島大部分位於北緯10°-20°之間,而這部分的地區典型的氣候特徵就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最冷的月份平均溫度都達到了十八攝氏度。

陽光充足的環境給予水果糖分聚集的條件,所以這裡不僅盛產水果,水果的甜度也是非常高。而且除了溫度,這裡的降水量也較大,在交錯在中南半島土地之間的水域和太平洋的影響下,中南半島全年高溫溼潤,甚至在馬來半島地區有形成熱帶雨林的景觀,生態環境極佳。

因此,在這樣陽光和降水充足的環境中,中南半島的作物很多都是可以達到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的成效,提升了作物的生產能力。

所以,中南半島上的國家,每年都能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到這裡遊玩,一方面是感受熱帶雨林所帶來的震撼,另一方面則是品嘗這裡最新鮮、最甜美的果實。

除了先天條件,中南半島在地勢上有著兩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其一就是中南半島土地上山川和平地縱橫交錯,其二就是中南半島北高南低,其平原多分布在東南部沿海的地區。

這樣的地勢條件不僅為中南半島提供了將伴隨空氣的水分覆蓋到了整個區域上的機會,而且在溝壑縱橫的環境下,更有益降水的積聚。我國是起源於黃河的,身為華夏子孫的我們也更加清楚河流對於傳統耕種的重要性,所以也更能體會到這種環境所帶來的優勢。

綜上所述,較高的的農業能力為中南半島帶來了熱帶經濟作為出口的可能性,神奇壯闊的環境也極大的提升了幾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說,如果中南半島是一個國家的話,那麼他們之間在避免關稅、貿易合作之後,可以更加擴大在農業和旅遊業的優勢。

首先,他們可以通過合作互助的方式,像蘇聯在二戰期間發展西伯利亞那樣充分利用起來資源的優勢,將作物的生產成本減小下去。其次,他們還可以促進各國間的合作和交流,以農作物為基礎,促進其他更方面的交流,更快提升綜合國力。

同時,中南半島的各國還可以通過「半壟斷」的方式,控制全球絕大部分的水稻、椰油、香蕉甚至是柚木和橡膠等等,提升自身利潤的空間。

影響二:人口數量激增所帶來的機會

如果將中南半島的四個國家統一,那麼這個新形成的國家將會組成一個國土有二百餘萬平方米,人口三億以上,佔東南亞面積近五成的人口大國。而其龐大的人口數量也會將這個新國家推向人口數量第六大的寶座之上,而這有怎樣的好處呢?

第一,人口是與消費市場的需求成正比的,三億人口就意味著三億人民的吃穿用度。

在二戰前,依靠工業革命有限發展起來的英美等國在擺脫了手工勞動的限制之後,先後走向了蒸汽時代和電力時代,極大的提升了生產效率。而在生產的規模被提升上來之後,狡猾的資產家便將目光投向擁有極大人口數量的亞洲版圖。

而我們知道,資本的本質是逐利的,資本家們只會向利益最高的黃金池也就是擁有更多購買力的地方衝刺,這也側面的證明了人口對於經濟的增長能力。

在建國初期,我國也是依靠著較大的人口基數一是通過發行債券並將債務分散到最小化,二是利用人口紅利的優勢穩健發展,實現了更快更好的發展。這也是人口數量較大的第一個好處。

第二,從統計學的角度來分析,較大的人口基數也就意味著優秀人才數量的增長。一個國家的最重要要義是未來的發展潛力,而這就要依靠知識水平較高的人才來推動。

在我國建國初期,就是依靠像是鄧稼先、錢學森、楊振寧、姚期智等等優秀學者的無私貢獻,才能發展得如此迅猛。

如果中南半島統一的話,一方面自然會促進各國之間的技術交流。而另一方面,在通過傳統農業和旅遊業積累起經濟基礎之後,新國家自然會加大對人才的培養,而人才是科技的基石,科技是經濟的保障,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之後,新國家的綜合國力將會迅速提升。

印度就是一個依靠人口發展起來的國家,也具備著與中南半島國家較為相似的環境和人口條件,如果這個新的國家想要依靠人才多維度發展,還應該像印度多取取經。不僅僅將人口優勢利用在勞動力的數量上,更發揮在勞動力的質量上。

影響三:交通要塞的影響愈發凸顯

我們在考慮幾個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交流的時候,難免會想到幾個國家在統一之後對交通會有怎樣的影響。中南半島的南端交通優勢明顯,具有直接影響南海和馬六甲海峽的作用。而這幾個地方雖然並不大,卻直接影響著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貿易往來。

先說南海,南海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素來有著「亞洲地中海」的稱呼,而且全球三大洲的海上運輸都要通過南海這個交通樞紐之處。

南海的存在保障了世界很大一部分石油和貿易的進出口,而對於我國來說,南海更是我國對外運輸的主要樞紐,承載著二十一條航線的流通。

再來看看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更是佔據了世界海上貿易四分之一的份額,每天的石油通行量達到了近二百萬立方米,而其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還是日本,馬六甲海峽北日本稱之「生命線」,是日本經濟的絕對保證。

所以說,如果中南半島泰國、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四個國家統一之後,那麼意味著對南海、新加坡海峽、馬六甲海峽的直接影響,失去了競爭就意味著達到了壟斷,壟斷之後的需要資金整頓的新國家勢必要提升關稅的壁壘。

而這一步輕則會加大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海上運輸成本,將一些依靠進出口比重較大的國家置於經濟危機的危險之下,重則會引發相關國家的不滿,最終引起戰爭。

影響四:戰亂的可能性被無形放大

中南半島泰國、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四個國家還有著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擁有完全不同,甚至有些對立的國家性質。

泰國和柬埔寨是資本主義國家,而越南和寮國又是徹徹底底的社會主義國家,幾個國家的融合勢必會引發關於政黨性質之間的衝突,從而引發中南半島的局部戰亂。

而戰亂一定會帶來落後,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東南亞經濟又會再一次敗落,發展中國家的陣營再一次被打壓。同時,在這樣的戰亂之中,海上運輸的安全很難得以保證,也對世界的經濟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甚至會牽扯到日本和我國的海上運輸。

四個國家信奉的宗教不同,勢必也會引發一場軒然大波,加大戰亂的可能性。戰爭對於四國和周邊國家的不良影響的就不必說了,然而可怕的是宗教的問題就是世界的問題。

在以宗教為前提引發的衝突之中,勢必也會引發其他信奉相同宗教的國家成員「支持」,於是四國之間的矛盾便會升級為全球的矛盾,最終很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對全人類都產生不良的影響。

其實,無論四國之間出現怎樣的變化,我們的世界都有著聯合國這個堅強的後盾,在二戰之後五大戰勝國為避免世界再次出現動蕩,組建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共同為世界和平和發展做著不懈的努力。

雖然中南半島的統一發展因為宗教和國家性質等原因而有著較大的困難,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泰國、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四國之間的合作和發展之路還是十分光明的。

如果四個國家能夠坦誠相待,共同為中南半島的發展邁出交流合作的第一步,推到國家間科技和人才的壁壘,那麼東南亞將會走向依靠科技發展的新臺階。而這一步不僅是對四國有利的、對亞洲和我國有利的,其更是能促進世界的經濟發展,對世界有利的。

相關焦點

  • 為何中南半島在歷史上從未統一過?其原因有三點
    歷史上中南半島從未統一過。其原因有三點,分別是文化、周邊形勢、地理因素。 首先說說文化吧,別看中南半島相對中國而言並不大,但卻分成多個文化圈,東部(主要在今天的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特別是東北部區域,中國許多中原王朝都曾控制過那裡。
  • 如果當年越南稱霸半島,如今局面會怎樣?後果嚴重
    在上個世紀中期,越南在中國的幫助下實現了國家和民族的統一,此後,越南就徹底墮落了。統一後的越南野心極度膨脹,想要在中南半島上建立一個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個國家的「大越南」,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越南當時不惜發動了對外的侵略戰爭。
  • 緬甸「始皇」莽應龍:統一國家 取中南半島大半
    前不久,聯合國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如果緬甸能進行有效的改革,2011年緬甸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8%。國內革新能改善對外形象,之後將是國家影響力的提升。東協主席國印尼近日透露出信息,暗示將支持緬甸出任2014年東協主席國。  當下緬甸無疑正處於國力復甦的過程中,而數百年前緬甸就曾是中南半島的強國之一。
  • 中南半島將修鐵路 中國與7個國家相連
    中南半島,全名是中國以南的半島。半島國家在歷史上深受中國影響,因中國延伸出來的橫斷山脈阻隔,這些國家往來中原很不方便,中原帝國直接控制的區域,主要是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一帶,其他地方多是古中國萬國來朝中的一員。中南半島面積約207萬平方公裡,大約是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市總面積之和。半島海岸線約1.17萬公裡,接近中國的2/3。
  • 為何法國會對印度中南半島實行「執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殖民政策?
    東京不同於其他四個地區被稱為半保護領。在越南實際掌握權力的是法國省長,其他地區則為法國最高駐紮官。「法國在這裡的行政管理雖然地區之間有著差別,但仍然是中央掌控最高權力。」法國在印度中南半島還實行分治的方法,將殖民地統治和各殖民地分開,雖然統治聯邦的都是法國,但是對越南的統治和其他地區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殖民地使用統一的財政制度、稅收政策和貨幣,1875年建立東方匯理銀行控制著聯邦的所有財務,讓聯邦保持著無法分割的局面。
  • 為什麼河流是中南半島的超級大禮包?
    而且,受到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中南半島全年高溫,平均氣溫為攝氏20度至27度,有明顯的旱、雨兩季,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氣候極利於農作物的種植,所以中南半島上的國家農業都極為發達。若問農業佔優勢的國家有啥特點,答案肯定離不開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密集,中南半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以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和寮國舉例,前四個國家都位於中南半島的沿海地區,佔據水源優勢;而內陸國家寮國,明明國土面積不是最小的,但人口卻是五個國家裡最少的,連柬埔寨的一半都不到,GDP也是五個國家中排名最靠後的。
  • 雲南也有「兩河流域」,這個國家可謂是中南半島文明的發源地!
    哀牢國是雲南地區出現比較早的文明了,哀牢國亡國前的歷史記載的不多,亡國後對中南半島的影響才真正的體現出來,公元69年,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攻打反叛的哀牢國,哀牢最後一任國君柳貌為避免哀牢百姓遭屠殺,無奈向漢朝歸順漢朝。
  • 爭霸中南半島!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
    在中南半島上就有兩個國家曾經發生過接近三個世紀的戰爭,交戰雙方是泰國和緬甸。這兩個強國有一段時間因為資源、土地、人口等原因大打出手,竟然從16世紀中期一直爭鬥到了19世紀早期。兩國之間為什麼會爆發如此長時間的戰爭?最後的結局又如何?一、緬甸統一,戰爭爆發中南半島民族眾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泰族、緬族、高棉人和京族四個民族。
  •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三大半島: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今天,我們以半島的面積來衡量,尋找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三個半島,這三個半島都位於亞洲,它們分別是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而位於亞洲南部和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的影響,形成了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分明顯的乾濕季節,以熱帶季雨林自然帶分布為主。三大半島地形圖從地形角度來看,三大半島的地形特徵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
  • 假如沒有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和中南半島將出現這種局面
    在鄧小平的拍板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了,雖然這是場速戰速決的教訓,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包括此後的10年兩山輪戰,為中國打下了30年的和平環境。也有很多人認為這場仗不該打,那咱們不妨設想一下,假如1979年沒有發生對越自衛反擊戰,現今中國和中南半島會出現怎樣局面呢?
  • 東南亞宗教觀:佛教為什麼在中南半島佔據優勢?
    (泰國信仰佛教)2、上表可以看到,民眾主要信仰佛教的國家有: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和新加坡,這些國家幾乎都分布在中南半島。汶萊是典型的伊斯蘭教君主制國家,伊斯蘭教不僅為國教,而且該國還不斷強化其教義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馬來西亞信仰伊斯蘭教)4、從地域分布上來看,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分布很有意思:佛教在中南半島的國家中傳播並紮根,而伊斯蘭教則在南部的海島地區不斷壯大,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佛教在東南亞地區是這種分布情況?接下來我們簡單探究一下。
  •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的幾個要點
    從中期來看,對於與我國長期維持良好合作關係的國家,可以考慮進行更深層次的、基於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基礎上的次區域合作。比如,在堅持開放、公平、多元、互惠、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建立與單個或數個國家的次區域合作,協商更為優惠的經貿互惠政策。開展次區域合作能夠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進一步減少貿易壁壘,降低雙邊經貿合作成本。
  • 中國不打對越反擊戰,越南百萬大軍早就勢不可擋,統一中南半島
    中國不打對越反擊戰,越南百萬大軍恐早就勢不可擋, 統一中南半島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的前後時間裡,一直經受戰亂的越南人憑藉頑強的抵抗精神,成功地將日本法西斯趕出了越南隨後在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宣布成立北越,全稱越南民主共和國,並將素有"百花春城"的歷史名城河內定為了北越的首都,這是東南亞第一個具有共產主義性質的國家。
  • 這是世界國家第二多的半島,被稱為「印度中國」,就在南海旁邊!
    這是世界國家第二多的半島,被稱為「印度中國」,就在南海旁邊!在南海的西邊,有一個島叫做中南半島,在古代受印度和中國的影響,因此在國際上又被稱為印度中國」。它是亞洲南部的三大半島之一,像一個橋梁一樣連接著東亞大陸和群島,其中一個包括了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泰國、中國雲南等地,是世界上國家第二多的半島。
  • 中國不打對越反擊戰:越南百萬大軍早就勢不可擋 統一中南半島
    並且比整個中南半島的泰國、緬甸、柬埔寨等國加起來還要強大很多。實際上,越南已經具備了在短時間內統一中南半島206萬平方公裡3億人口的實力。在1978年12月25日,越軍集中使用18個陸軍師又15個團(旅)、1個航空兵師,共約20餘萬人的兵力對柬埔寨發動全面進攻。
  • 中南半島唯一用筷子吃飯的國家,很多飲食習慣卻讓中國人難以接受
    中南半島,顧名思義,中國以南的半島。其實它還有另一個稱呼:中印半島(Indo China Peninsula),這或許更能體現它的位置與文化特色。中印半島位於中國與印度之間,其文化深受中國與古印度的影響。所以,中南半島上的國家,其文化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國與印度的烙印。就飲食文化而言,中南半島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與印度一樣,都是用萬能的右手直接抓飯吃。
  • 原來,中南半島存在過三個大帝國!
    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存在過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 東南亞最強大的朝代,把整個中南半島納入版圖,如今國都只剩遺址
    本文的標題有兩個地理概念,一個是東南亞,另一個是中南半島。東南亞即亞洲東南部,由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別稱馬來群島)兩個部分組成,有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汶萊、菲律賓、東帝汶,一共11個國家。
  • 中南半島地理及三宣六慰的失敗
    2.中部兩個相互隔離的平原地區(中南半島的核心之地) 中南半島千年來的歷史就是這樣,誰奪取了平原,誰就是中原半島的主人,中南的主要平原是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平原,以及湄南河平原-湄公河下遊平原,泰國的湄南河平原與柬埔寨的湄公河下遊平原沒有山河阻隔,可以視為一體。這就是中南半島千年以來的核心地帶。誰控制了這兩大平原之一,誰可以創造更多的糧食和人口,而周邊的國家民族,則將成為附庸。
  • 教師資格證初中地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教案
    【教師活動】出示世界行政區劃圖,引導學生找出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國家有哪些?哪些與我國接壤?(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東南亞包含的國家主要由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等11個國家,其中與我國接壤的有寮國、緬甸、越南。2.自然地理特徵【教師活動】出示中南半島的地形圖,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