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2020-08-05 去驢行

未至此地,先聞其聲。在福建省泉州晉江名為安海的小鎮上,著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之稱的安平橋坐落於此。安平橋是其流傳最廣的名字,因安海鎮古稱安平得名;又因為橋長約五華裡,也被稱為「五裡橋」;在當地,它也因位於安海鎮西部,別名「西橋」。

攝影:老AO,環球旅行攝影師|來源:去驢行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與千篇一律的水泥橋面不同,石構的橋面不甚平整,來往也以步行者居多。走進橋邊,就能見到石碑上安平橋的醒目的「身份證」,用紅色字體著重標註了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地位,宣示其所具有的厚重的歷史底蘊。與橋體本身帶來的強大歷史感不同的是橋兩岸的風景,隨著近年來安海鎮經濟的發展,高樓大廈已然林立,兩者形成頗具戲劇性的視覺衝擊。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安平橋始建於南宋,總長2公裡左右,歷史由來已久使它飽經風霜,幸得後來者精心修繕,才得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貌。傍晚夕陽西下,熱氣消退使得囿居一室的人們走出家門,安平橋上往來的行人逐漸增多,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儘管是對電子產品不熟悉的中老年們,也為這夕陽之下的美景心醉。你可以看到中年婦女們擺出輕鬆愉快的姿勢,倚靠在欄杆上,微笑著對鏡頭說:「茄子」。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這是目前安平橋所接待的大部分遊客,多為成團來此進行半日遊的中老年人。從他們大多操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話你也會發現,其中以本地周邊的遊客居多。剩下的多數是周邊居民,這是他們茶餘飯後休憩散步的首選之地。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提起福建,人們會提廈門鼓浪嶼、福州三坊七巷,泉州的「優秀」卻被掩蓋。其實,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地區,潛藏著眾多歷史遺留的寶藏。但由於沒有影響力足夠大的招牌景點,加上小景點分散,使得泉州眾多景點雖美卻不為人知。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儘管泉州曾試圖完善地區旅遊業,卻也多半是淺嘗輒止。部分泉州下屬縣市在政府的支持下,一度掀起一股「美麗鄉村熱」。本意是巧妙利用鄉村地形建設良好的景觀體驗,形成可供短期旅遊的小範圍景點。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熱潮初始,周邊遊客絡繹不絕,但熱潮很快褪去,人們又前往下一個剛開發的景點,只留下數不清的腳印和一片狼藉。這種「美麗鄉村」還沒有走出周邊就被「秒殺」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過於重視人造的景觀建設,使得本末倒置,沒有可支撐的文化吸引力作為根本的景點是很難出眾的,自然也留不住遊客。

其實泉州最好的景色,都在自然生態和歷史景觀裡。或許是因為泉州製造業成功原因,在開發旅遊的專業性和力度上,的確廈門做得很出色,以至於許多本是泉州的人文和美食,被遊客誤以為是泉州。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而於安平橋而言,雖在古代成就不凡,但周邊並無可配套的景點,所以也很難吸引遊客不遠路途來遊覽。也許,未來它只能是融進公園裡的一景,成為周邊住戶飯後散步的好去處,只是這悠悠歷史,不知又會有多少人記得。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每一處歷史遺蹟,在它所歷經的千百年中,一定有值得我們挖掘的故事。我們作為後來者,必須是用心的修繕著,以保護遺蹟原貌;更重要的是要做故事的講述人,把遺蹟留存至今的生命力化為思想的力量傳遞給未來的人們。

相關焦點

  • 天下無橋長此橋
    大約在1000年前的宋朝時期,福建突然興起一股規模宏大的「造橋熱」,在百十年的時間裡,閩中地區就造了大約200座橋,其中有一座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它就是福建泉州的安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
  • 「世界古橋中恐怕是唯一的」,「天下無橋長此橋」,免費遊安平橋
    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的第一大港,建有著名的海港古橋,除了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以外,還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歷經 800 年歷史滄桑,現在是「陸上橋」。安平橋連接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俗稱五裡橋,橋的名字來自於地點安海鎮原稱安平道,而五裡橋則是指因橋的長度2255 米,接近五華裡而得名。
  • 天下無橋長此橋,900年前宋代古橋,依舊是21世紀國內之最
    其中,一座古橋,猶如長虹臥波,如飛龍出海,如玉帶天塹,橫亙於江海之上,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安平橋,又名安海橋、五裡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這座長達兩公裡的跨海大橋,工程浩繁,歷時十五年,最終得以建成,成為中世紀時期全世界最長的石樑橋。
  • 中國最長大石橋,是泉州古橋之最,人稱「天下無橋長此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我國很多古橋,一直被世人稱讚,尤其是泉州的古橋梁,素有「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譽。而今天跟大家介紹的,便是一座位於福建泉州的古橋梁,有著"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它就是安平橋。
  • 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古橋,2255米,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我覺得現在我國的大橋建設工程也不奇怪,很多人對古橋的發展不是很了解,但是很多情況下,這些城市的古橋在發展上也會感到驚訝,這些橋現在也有很多發展的地方,最明顯的例子是趙州橋。但是,在許多地區發展起來的這一點上,不同的大橋在實際發展上也存在差異,與大橋的發展也有很多不同,所以,我來介紹一座罕見的橋,我也有這座橋的記錄,和其他大橋相比,也有不落風的記錄,可以更引人注目,那座橋的實際作用。
  • 南宋時期建造的一座海港石橋,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真的嗎?
    洛陽橋建造成功後,開了海港造橋先河,震驚朝野,在福建沿海掀起了一股造橋熱,有資料統計說,宋元時期只福建省就建造了20多座海港石橋,現存的還有近十座,其中的傑出代表就是位於福建省晉江市與南安市交界處的安平橋。此橋1138年開始修建,1152年建成,歷時14年,橋長2255米,橋面寬3至3.8米,共361墩。
  • 中國最長大石橋,是泉州古橋之最,人稱"天下無橋長此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34;之稱,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我國很多古橋,一直被世人稱讚,尤其是泉州的古橋梁,素有「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譽。而今天跟大家介紹的,便是一座位於福建泉州的古橋梁,有著&34;的美譽,它就是安平橋。
  • 福建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是泉州安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說
    福建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是泉州安海安平橋,位於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橋全長22米,橋面寬 3 -3.8米.共361墩。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長方形、單邊 船形、雙邊船形3種不同形式。橋面用5-8條大石板鋪架。
  • 福建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是泉州安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說
    福建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是泉州安海安平橋,位於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橋全長22米,橋面寬 3-3.8米.共361墩。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長方形、單邊 船形、雙邊船形3種不同形式。橋面用5-8條大石板鋪架。
  • 享譽「天下無橋長此橋」美名的安平橋,就在福建泉州
    安平橋(Anping Bridge),曾用名五裡橋、西橋、安海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橋梁,是世界上中古時代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 橋都重慶的古橋們
    橋位於重慶市榮昌區,橫跨在賴溪河之上。為七孔聯拱石橋,橋面總長度為110.5米,每個橋孔跨度為11米;橋面寬度為7.8米,橋身高度為8.5米。施濟橋橋面在民國時被洪水衝毀,後又募捐得以修復。民國十八年施濟橋改為了公路橋,是成渝公路必經之橋。清朝時,因為太平天國川鹽濟楚,這個橋是當時的保障通道,被西太后慈禧譽為「川東保障」,當時就聞名天下。
  • 曾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現為中國四大古橋,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在洛陽江口,距泉州城5公裡,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7米。橋上現存亭2座,石將軍2尊,石塔5座。碑亭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間石刻「天下第一橋」橫額。中亭傍有崖刻「萬安橋」、「萬古安瀾」和12方碑刻。
  • 中國古橋有多美?這6座古橋,讓你見識中國古橋的魅力!
    這座橋梁始建於宋乾道年間,歷時57年之久,橋面古香古色,橋身集梁橋、拱橋和浮橋於一體,結構十分特殊,堪稱我國橋梁史上的孤例。 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也就是這座古橋能開能合,且現在也可以看到此奇觀。每天下午5:30左右,由於通航的需要,浮橋收起,以便貨船通行。大家不妨在此時駐足,欣賞一下「過河拆橋」的獨特景色。
  • 上海古橋最多的古鎮 被譽「江南第一橋鄉」 貫木拱橋國內僅此一座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坐落在青浦區西南部,有著「江南第一橋鄉」之稱的金澤古鎮,它也是上海唯一與江蘇和浙江交界的古鎮。金澤古鎮在北宋初年(960年前)就已形成集市,相傳有農夫在此挖到像金子的石頭而被命名為「金石鎮」。後因此地多湖蕩澤地,土質肥沃盛產魚米而改稱「金澤鎮」。
  • 嗚呼哀哉三座橋
    橋者,交通之工具也,既已喪失交通作用,拆之毀之理所當然也。最近,我走訪了三座鬥門街道的石橋,三座橋的命運可以說是嗚呼哀哉!第一座橋是石家橋。石家橋位於紹興市越城區鬥門街道富陵村,系南北跨向單孔石樑橋。橋面長2.90米,橋面寬1.60米。
  • 泉州市資訊|中國古代第一長橋 距今869年 長達2.3公裡 歷經8級地震...
    中國古代第一長橋 距今869年 長達2.3公裡 歷經8級地震至今完好!中國是橋的故鄉,尤其是泉州的古代橋梁,一直為世人所稱譽,自古有「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說。橫跨在福建晉江安海鎮和南安水頭鎮之間的安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共歷時14年建成,因橋長五裡,又被稱為「五裡橋」。在水頭鎮一側的「聽瀾樓」石碑上,刻著安平橋的歷史。
  • 「海內第一橋」洛陽橋,不在洛陽
    洛陽橋,曾用名「萬安橋」,位於洛陽江水道之上,連接了現福建省泉州市境內臺商投資區和洛江區,距泉州城5公裡。洛陽橋橋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46座,全部用巨石砌成。橋上有500個扶攔,28隻石獅,據說分別代表了建橋的500個橋工和28個技師。還有7座石亭,9座石塔。
  • 造價18億的橋1年就塌了,而福建這座千年古橋至今仍在用,差在哪
    造價18億的橋1年就塌了,而福建這座千年古橋至今仍在用,差在哪前言: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座歷時18個月,橫跨四大新區、鐵路、江河的大橋就是「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大橋垮塌完工之時,許多人都對這座橋讚賞有加。據報導,陽明灘大橋是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橋梁長度最長的超大型跨江橋。可誰能想到,這竟然是一座典型的豆腐渣工程,剛僅僅通車一年就坍塌了。當時有四輛重載貨車同時間駛入主橋,匝道立刻出現了坍塌。
  • 中國四大名橋,河北福建廣東北京各一座,洛陽橋居然不在河南省!
    該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橋高7.23米,兩端寬9.6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該橋主要特點: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是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還可以增加橋洞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衝擊。
  • 全市橋梁總數超過1萬座,古橋600多座,堪稱為「中國古橋博物館」
    紹興因水而有橋,也是著名的「萬橋之鄉」,全市橋梁總數超過1萬座,其中古橋600多座,呈現了「三山萬戶巷盤曲,百橋千街水縱橫」的水鄉城市風貌。「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遊」,歷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唐代著名詩人都留下了讚美稽山鑑水的絢麗詩篇,形成了浙東「唐詩之路」精華段。如果說紹興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那也是一本漂在水上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