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天下無橋長此橋」美名的安平橋,就在福建泉州

2020-11-20 菲小丫

安平橋(Anping Bridge),曾用名五裡橋、西橋、安海橋,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橋梁,是世界上中古時代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安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橋竣工投入使用。

安平橋地處晉江市安海鎮與南安市水頭鎮交界的海灣上,扼晉江、南安兩地水陸交通的要衝。該橋東起興安路,上跨安海灣,西至水頭街,橋梁全長2255米。

安平橋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3種不同形式,單邊船形一端成尖狀,另一端為方形,設於較緩的港道地方;雙邊船形墩,兩端成尖狀,便於排水,設在水流較急而較寬的主要港道。

橋上築憩亭,東端為水心亭,西端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周圍保存歷代修橋碑記,亭前佇立護橋將軍,頭戴盔,身著甲,手執寶劍,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藝術品;

在三亭中間,還有2座雨亭;橋面兩側有石護欄,欄柱頭雕刻獅子、蟾蜍等形象;橋兩側的水中築有對稱的方形石塔,還有圓塔。橋的入口處築有白塔,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 通行事項


1997年初,安平橋除行人外,禁止一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通行。

安平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走在安平橋上,感受800多年前中國古代先進的造橋技術,利用海水潮漲潮落的大自然力量和槓桿原理,把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

花崗巖是非常沉重的,在古代沒有起重機和運載卡車,中國古代人民就利用海運把石頭運到這裡,然後等待潮水上漲到橋墩的位置,然後固定到橋墩上,等待潮水下降,利用自然的力量完成了起重的問題。在淺水的區域就利用槓桿的原理把石材運輸上去。

安平橋的完成,使得這裡的商業貿易變得非常發達,從而讓一方百姓都安居樂業。安平橋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安康平安之橋。

相關焦點

  • 福建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是泉州安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說
    福建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是泉州安海安平橋,位於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橋全長22米,橋面寬 3 -3.8米.共361墩。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長方形、單邊 船形、雙邊船形3種不同形式。橋面用5-8條大石板鋪架。
  • 福建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是泉州安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說
    福建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是泉州安海安平橋,位於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橋全長22米,橋面寬 3-3.8米.共361墩。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長方形、單邊 船形、雙邊船形3種不同形式。橋面用5-8條大石板鋪架。
  • 天下無橋長此橋
    大約在1000年前的宋朝時期,福建突然興起一股規模宏大的「造橋熱」,在百十年的時間裡,閩中地區就造了大約200座橋,其中有一座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它就是福建泉州的安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
  • 「世界古橋中恐怕是唯一的」,「天下無橋長此橋」,免費遊安平橋
    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的第一大港,建有著名的海港古橋,除了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以外,還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歷經 800 年歷史滄桑,現在是「陸上橋」。安平橋連接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俗稱五裡橋,橋的名字來自於地點安海鎮原稱安平道,而五裡橋則是指因橋的長度2255 米,接近五華裡而得名。
  • 中國最長大石橋,是泉州古橋之最,人稱「天下無橋長此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我國很多古橋,一直被世人稱讚,尤其是泉州的古橋梁,素有「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譽。而今天跟大家介紹的,便是一座位於福建泉州的古橋梁,有著"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它就是安平橋。
  • 這座福建古橋,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長達2公裡卻鮮為人知
    在福建省泉州晉江名為安海的小鎮上,著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之稱的安平橋坐落於此。安平橋是其流傳最廣的名字,因安海鎮古稱安平得名;又因為橋長約五華裡,也被稱為「五裡橋」;在當地,它也因位於安海鎮西部,別名「西橋」。
  • 中國最長大石橋,是泉州古橋之最,人稱"天下無橋長此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34;之稱,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我國很多古橋,一直被世人稱讚,尤其是泉州的古橋梁,素有「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譽。而今天跟大家介紹的,便是一座位於福建泉州的古橋梁,有著&34;的美譽,它就是安平橋。
  • 南宋時期建造的一座海港石橋,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真的嗎?
    走過洛陽橋,就到了泉州市區,時間原因我只去了東西街,看了泉州古老的街心鐘樓。自宋元至明朝,是泉州最輝煌的時刻,萬舸爭流,百朝來拜,號稱東方第一大港,市區內文物古蹟眾多。洛陽橋建造成功後,開了海港造橋先河,震驚朝野,在福建沿海掀起了一股造橋熱,有資料統計說,宋元時期只福建省就建造了20多座海港石橋,現存的還有近十座,其中的傑出代表就是位於福建省晉江市與南安市交界處的安平橋。此橋1138年開始修建,1152年建成,歷時14年,橋長2255米,橋面寬3至3.8米,共361墩。
  • 洛陽橋、安平橋:閩中橋梁甲天下 泉州橋梁甲閩中
    雙尖型橋墩文物名片洛陽橋、安平橋洛陽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橋,現橋長731米、寬4.5米,花崗石砌築,船型橋墩45座。安平橋,俗稱五裡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至二十二年(1138年—1152年),是中世紀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盛譽。橋基採用「睡木沉基」法,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是安海港興盛的歷史見證,也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港口城市的重要載體。兩宋時期,泉州橋梁建造技術已經純熟,並且在技術上有許多新的成就。
  • 天下無橋長此橋,900年前宋代古橋,依舊是21世紀國內之最
    要知道,安平橋一直是中國橋梁長度之最,並且保持了這個記錄達八百年之久,直到1905年位於鄭州的黃河大橋落成,它才正式居於第二。安平橋位於江海中的橋墩共有331座,而橋墩之上鋪設的花崗巖石條,重達十幾噸,每個橋面都由4至7根石條組成。光看這些數據就知道,在宋朝修建這樣級別的石樑橋,無異於今日之三峽大壩工程。
  • 泉州,曾是「東方第一大港」,來看看這裡的橋有多牛
    1957年的一個冬日,古老的安平橋上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他們手持各式各樣的測量工具,沿著古老的橋板上上下下,不時在本子上寫寫畫畫,精心完成對古橋的拍照、測繪等一系列工作,掌握了橋體的基礎結構,摸清了散存的文物狀況……不日,一份關於安平橋的詳細報告遞到了省文化局相關負責人的桌案。正是這樣一份「體檢報告」,讓安平橋八百餘年的呼吸得以延續。
  • 曾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現為中國四大古橋,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在洛陽江口,距泉州城5公裡,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7米。橋上現存亭2座,石將軍2尊,石塔5座。碑亭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間石刻「天下第一橋」橫額。中亭傍有崖刻「萬安橋」、「萬古安瀾」和12方碑刻。
  • 泉州「海絲」遺址安平橋屹立不倒 黃氏後人護橋800年
    2006年夏,連日暴雨,20多位青年安平橋下清掃水葫蘆(資料圖)  閩南網8月21日訊 2006年夏天,連日暴雨來襲,泉州著名的「海絲」遺址安平橋,出現了可怕的一幕:又黑又臭的河水成了水葫蘆的樂園,短短兩天爆發式的生長,水葫蘆幾乎可以託起一個成年人。
  • 「在泉州,歷史是活著的」之宋朝的橋
    常會有人告訴你,在泉州,歷史是活在你眼前的。這一點,從泉州城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很具象和清晰地觸及到。從今天開始就一點點為您分享,首先說說泉州城那些宋朝的橋。這些橋貫穿通達了泉州通往北方和南粵的交通,連接了港區和城區的交通網絡,大大方便了船舶和車輛流轉人員與貨物的需要,可以說是泉州成為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的關鍵基礎設施配套。
  • 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古橋,2255米,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我覺得現在我國的大橋建設工程也不奇怪,很多人對古橋的發展不是很了解,但是很多情況下,這些城市的古橋在發展上也會感到驚訝,這些橋現在也有很多發展的地方,最明顯的例子是趙州橋。但是,在許多地區發展起來的這一點上,不同的大橋在實際發展上也存在差異,與大橋的發展也有很多不同,所以,我來介紹一座罕見的橋,我也有這座橋的記錄,和其他大橋相比,也有不落風的記錄,可以更引人注目,那座橋的實際作用。
  • 泉州洛江洛陽橋在哪裡? 泉州洛陽橋相關簡介(圖)
    位於洛陽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裡,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7米。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 泉州市資訊|中國古代第一長橋 距今869年 長達2.3公裡 歷經8級地震...
    中國古代第一長橋 距今869年 長達2.3公裡 歷經8級地震至今完好!中國是橋的故鄉,尤其是泉州的古代橋梁,一直為世人所稱譽,自古有「閩中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之說。橫跨在福建晉江安海鎮和南安水頭鎮之間的安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共歷時14年建成,因橋長五裡,又被稱為「五裡橋」。在水頭鎮一側的「聽瀾樓」石碑上,刻著安平橋的歷史。
  • 天下第一橋——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不在洛陽而在泉州,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裡處,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石碑洛陽橋長834米,寬7米,是一座巨長的長橋,
  • 中國古代第一長橋 全長2255米 歷經千年海浪地震竟安然無恙!
    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的晉江安平橋,橫跨在福建晉江安海鎮和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該橋全長2255米,歷時14年建成,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安平橋的橋身看起來平凡,兩邊橋頭的石牌樓卻十分雄偉。
  • 中國四大名橋,河北福建廣東北京各一座,洛陽橋居然不在河南省!
    中國自古以來就以橋的多和設計精緻令世界折服,可以說中國是橋的故鄉,有「橋之國度」的美譽。橋的發展開始於隋朝,宋朝時達到興盛。中國的四大名橋,分別是河北的趙州橋、福建的洛陽橋、廣東的廣濟橋,以及北京的盧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