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投資界】(ID:pedaily2012)
文/周佳麗
京東看上了便利店。
投資界(ID:pedaily2012)獲悉,根據天眼查信息,近日,廈門見福連鎖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見福便利店」)發生工商變更,投資人新增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位列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0%;紅杉資本中國為第三大股東。
這是2020年便利店行業唯一一起公開宣布的投融資消息,見福便利店成為京東迄今為止第一個戰略投資的便利店品牌。資料顯示,見福便利店是福建省最大的便利店品牌,坐擁近2000家門店,可以說是是二線城市的便利店龍頭。
劉強東出手京東投了福建最大便利店品牌
第一家京東系便利店浮出水面。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見福便利店新增的投資人——江蘇京東邦能,為劉強東控股的投資管理公司,持股比例為45%。值得注意的是,透過見福便利店的股權圖譜,紅杉中國的身影浮現。信息顯示,紅杉中國於2018年2月以12億元的估值注資見福便利店2億元融資,目前持股16%為該公司第三大股東。
隨著京東的加入,見福便利店的註冊資本也由1.25億人民幣增加至約1.56億人民幣,增幅約為24.8%。
投資界了解到,廈門見福連鎖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擁有見福便利店,見福是中國連鎖百強企業,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2018中國便利店排名第13位、福建省便利店排名第1位,擁有近2000家門店,主要分布於福建省內,並布局江西、四川兩省。
可以看出,見福便利店主打「下沉市場」,且仍在不斷擴張。今年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了壓死全時便利店的最後一根稻草。5月12日,全時便利店在公眾號發布了《「全時便利店」進行營業調整告知函》,函中稱,全時便利店北京地區所有門店將於5月20日24時正式關閉。
4天後,見福便利店與成都山海藍圖(全時母公司)舉行了籤約儀式,正式宣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讓成都全時便利店的106家直營門店悉數加盟自己。藉此機會,見福便利店抓住了成都全時便利店生變的機遇,同時也得以進一步擴大其在成都以及四川的業務。
對於這一次聯手全時便利店,見福便利店董事長張利表示,成都是見福在西南地區布局最重要的城市,而便利店又是個「苦」行業,希望走得穩一點。他認為,便利店並沒有什麼本土化的概念,強調自己的獨特性才是商業的本質,而不是共性。「我經常說無『獨』不丈夫,獨就是獨特。現在我們要玩個性,而不是同質化。」
便利店走過狂莽時代 京東「百萬便利店」計劃一度泡湯
雖是第一次出手投資,但京東在便利店上的野心是由來已久。
中國便利店發展20年,迎來了最瘋狂的年代。2017年前後,趁著O2O風口的餘溫,搭上新零售、無人零售等新概念的快車,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風口行業,連電商巨頭們都紛紛開起了便利店。
2016年1月,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店;2017年,阿里巴巴一舉拿下了銀泰百貨,聯華超市,高鑫零售;2018年11月,阿里更是5億多元人民幣戰略入股便利店品牌「喜士多」,彌補了在連鎖便利店的空白。
電商老兵蘇寧易購也不例外,在2017年成立了社區便利店品牌「蘇寧小店」。一直走直營路線的蘇寧小店,在今年五月初提出要走加盟擴張的道路。蘇寧易購董事長張近東在部署2020年"下半場"工作時就指出,蘇寧小店要進行加盟開放,目標是3年內規模擴大至10000家。
京東也不例外,甚至啟動了「一百萬便利店計劃」。2017年4月,劉強東就在個人社交平臺上擲下豪言,「未來5年京東將在中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農村佔一半,希望能達到每村都有一家京東便利店。」到了2018年,劉強東更表示,「 2018年年底目標是每天能開1000家店,一條街每隔300米就要有一家京東便利店。」除了提供貨源外,京東還要輸出品牌、模式和管理。
不過事與願違。僅僅發展一年多,京東便利店問題浮現:商品沒有競爭力,不符合農村消費實情,管理不善等。對此,京東方面曾回應稱:京東便利店屬於加盟合作模式,所謂「關店潮」中涉及的店鋪,大多不能說是倒閉,只能說是申請結束合作,不再以「京東便利店」的形式存在。
如今,距離當年劉強東口中的5年期限已經時日不多,京東卻早已不再提及「百萬便利店」計劃,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在這個行業存在。京東被擱淺的便利店夢想,或許將由見福便利店來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