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隨著武漢的解封,被按下暫停鍵的商業消費也開始慢慢恢復生機,京東便利店店主也都開始了線下營業。武漢一京東便利店店主表示,「我相信大環境在變好,這就是給予我們的最大紅利,將來我們會有機會發展壯大的」。
「線上是一個機會,我們挺過來了」
回想起過去兩個多月,一直在武漢市中心城區經營京東便利店的劉月長舒了一口氣,「能感受到恐慌,商家的、顧客的。這是一場大考驗,好在現在我們挺過來了」。
在這場「大考」期間,劉月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的答卷——堅持每天線上營業,利用O2O最高月營業額超過40萬。
店內商品充足
面對當時未知的情況,他說:「當初的想法只是不能放棄自己的門店運營,更何況還有居民的正常需求等著我們去保障。」疫情期間,劉月每天在店內消毒、進貨、接單、送貨,但店內的商品仍舊消耗很快,每天他都要去京東掌柜寶上補貨。
正式營業後,店內線上客單價上升
而對於疫情期間的數據,劉月也十分清楚,那是一段特殊時期的銷量,當時居民只能通過線上渠道購買。
復工一周後,劉月發現店鋪線上客單價比疫情之前上升了不少,銷售額也佔了營業額的60%,「疫情期間,消費者只能通過線上下單,一兩個月以來培養了大家的消費習慣。以前居民不清楚線上還有很多的商品售賣,現在除了休食、水飲之外,消費者還會下單日用品之類」。
對於未來,劉月充滿了期待——我相信大環境在變好,這就是給予我們的最大紅利,將來我們會有機會發展壯大的。
「按需調整商品結構,讓消費者不會空手而歸」
如果說O2O是門店流量的一大保障,那商品結構的調整,也是門店生存核心競爭力之一,商品結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門店的經營。
店主引進鮮食、熱食、健康類商品
3月4日,許少玲在北京的京東便利店特許加盟店就開啟了復工。在便利店所在的汽配城,裡面有不少年輕人,當時周圍的美食城、小餐館都沒有開門,「在裡面做學徒的小孩說自己租的房子沒有廚房,每天吃泡麵都吃吐了」,這讓許姐感到一陣心酸,也想為他們提供一些鮮食、熱食、便當。
商品備受歡迎,為門店引流
京東便利店運營人員小楊也在關注著這一門店,並給店主做了精準選品,「引入這些品類,能解決園區內這些年輕人的吃飯問題,在給他們帶來新鮮、健康、多樣的商品選擇外,也能給門店引流」。
一周過後,門店的便當、烤腸、三明治等商品備受歡迎,每天都被搶購一空。通過商品的調整和引流,店鋪日均營業額就超過萬元,幾乎和以往持平。許少玲說,「這次感覺店鋪影響不是特別大,但對我個人來說,是一次特別的事件,我的京東便利店裡賣的不僅僅是商品,而是能給別人帶來幸福感的東西,自己覺得特別榮幸」。
店主在朋友圈曬出商品動態
對於未來的規劃,許姐也有了更多的想法:選品是需要不斷調整的,現在熱食便餐賣得好,但接下來天氣炎熱了,就要著重飲料的售賣,再往下就是冷飲。
汽配城裡復工的店鋪、員工越來越多,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許姐說,「我的店鋪每周都要換著花樣來了,我希望消費者只要來了我的店,就沒有買不到的東西」。
「門店安全防護仍舊放首位」
而在北京西鐵營鄉的京東便利店特許加盟店店主劉明星,也開始了店鋪的復工。被他擺在首位的,是店鋪的安全工作,「疫情期間京東便利店運營人員小童就和我保持聯繫,教我怎麼做店內安全防護」。復工後,店鋪到現在仍舊保持著每天至少3次消毒,包括購物籃、收銀臺等等大大小小的角落;並在門口張貼「消毒、測溫」的提示,對進店購物的顧客進行測溫登記。
每天店鋪進行消毒消殺工作
劉明星的店鋪可以算是一家社區的新店,去年年底剛開業一個多月,就遇上了疫情。在過年期間,為了保障附近居民的需求,店鋪仍舊線上營業,「每天都要補貨,咱們的掌柜寶供貨提供了特別大的幫助,一般是今天訂了水飲、零食、米麵糧油等商品,第二天就送到」。
線下營業後,劉明星發現客單價比之前高了不少,但他說,「雖然經歷了一些事,但經驗還是不足,後面還需要跟著京東便利店運營團隊學習商品選品、貨架陳列等等,希望之後越來越好」。
店內商品豐富
目前,開展線上銷售、調整商品結構、做好門店安全防護也已經成為當下門店復工的「三部曲」,京東便利店運營團隊也全程在線,為遍布全國的京東便利店提供專業的運營指導,助力門店恢復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