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氏族譜】重慶榮昌藍氏族譜序

2021-01-18 天下藍氏一家親

審視神州大地文明史,上溯可稽遠古歷史達萬年。各民族蕃衍融合,匯聚為偉大的中華民族,雖屢經離合,而終成一統,瓜瓞聯綿,久盛不衰。反觀曾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貢獻之亞、歐、非各文明古國,如希臘、羅馬、埃及、印度等國皆時分時合,時盛時衰,時興時滅。而作為文明古國之中國,建立統一國家已達數千年。辛亥(1911年)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國。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制度幾經根本變革,特別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推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民主法制逐步發展,國家社會經濟面貌日新月異,開始進入小康之境,民富國強,民族復興已經在望。盛世修志,氏族續譜,歷史重任,責無旁貸。



《人民日報》記者吳琚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袁義達副研究員後,在著文《姓名文化與姓氏基因》中指出:「姓氏在中國源遠流長。『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姓明婚姻,世代不變,是血緣和傳承的標誌;姓氏是一種文化,關係人的歷史和血緣。隨著科學的發展,形成了姓氏群體遺傳學。中國人的姓氏是中國歷史和特有傳統文化的反映,種群分布和遺傳基因有密切關係,有姓氏基因的存在。不同人群血樣中的血型、酶、蛋白質的區域分布之間存在高度一致。說明中國人的姓氏傳遞是穩定的。」



炎黃子孫,中華民族之所以具有強烈的親和力、凝聚力,作為中華民族細胞的各姓宗族,尊長愛幼、敬祖法宗、敦睦族誼的倫理道德體系,就是這種親和力、疑聚力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徵,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民族文化的瑰寶。各姓宗族代代相傳的族譜可以和國史、地方史志互相印證,互為補充。



各時期各姓族譜,一般皆列有反映修譜時期時代特點的族訓、族規、族約。如敬天地,奉祖先,孝雙親,友兄弟,和夫婦,篤宗族。信朋友,睦鄉鄰,完國課。訓子女,戒忤逆,戒嫖賭,戒爭鬥,戒好訟,戒驕諂,戒下賤,戒酗酒,戒亂宗,戒溺女等。如揚棄其時代糟粕,作為社會道德規範,作為國家法律法規補充的社會公約,有其特有的約束力,有其重要的社會價值。


藍氏宗族自榆罔公賜昌奇公藍姓,蕃衍於汝南沃土,至瑞鬱公曆時一百零七代三千一百年。明德公於公元六百三十七年江南創業至和清公二十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三年。和清公以後又歷二十餘代,藍姓世系至今共歷一百六十餘代。年代可考者約五千年。歷史多有鼎革交替,而宗族代代相傳不衰。明末清初戰亂頻繁,號稱天府之國四川田園荒蕪,人丁銳減,榮昌全縣土著居民不足千人。按清廷「移民實川」之舉,省外人丁大量來川,以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為多,民間有「湖廣填四川」之說。自粵轉徙來榮昌藍氏各支歷三四百年,長者至今仍粵音未改,鄉情甚濃。



據有關資料記載,藍氏歷代英才,除本譜所記外,尚有戰國時代大將藍諸;宋代有「品望隆重,著芳徽於福州,文章氣節,播令名於榕城」之藍奎;宏通博雅之名詩人藍危威;明代開國功臣、大將軍涼國公藍玉;揮寫山水丘壑,獨具一格的名畫家藍瑛。清康熙年間浙江定海總兵藍理隨施琅收復臺灣時彈片擊中腹部,仍拼命血戰,被官兵們稱為「破肚總兵」,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至福建提督。藍廷珍曾任南澳總兵督師徵臺,為經略臺灣鞠躬盡瘁,康熙帝賜予「平臺大將軍」匾額,後提升為閩臺水陸提督。其孫藍元枚因徵臺戰功,累擢江南提督,祖孫同諡「襄毅」。藍氏居臺者蔚為臺灣大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寇竊據臺灣後,在臺囤積大量戰略物資準備作拼死頑抗,將給臺灣人民帶來深重災難。1942年4月19日,21歲的藍敏(女)變賣所有首飾作為盤緾和四位友人從上海徒步上路,6月12日到達江西,面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要員,請求國民政府建議美軍不要在臺灣登陸作戰,1944年4月才回到上海,已歷時兩年。後盟軍未在臺灣登陸,使臺灣人民免於戰火浩劫,而藍敏等不畏艱險為民請命的壯舉使人感佩。知名人物還有廣州知府《鹿洲全集》作者藍鼎元,禮部侍郎藍應元,名畫家藍洄。他們的人品、風範、業績為藍氏宗族增輝。雲南農民軍領袖、威鎮川滇的藍朝鼎,即榮昌民間習稱的「藍大腳板」,所部在鹹豐十年冬月二十九(1361年1月9日)曾攻佔榮昌。


祖訓曰,三代不修譜,即為不孝。幸麟東、清雲諄諄相囑,禎偉詳加查考,理清源流。歷覽現已見十餘種族譜,詳者自遠古以迄明、清、民國世代相傳,列祖列宗生卒播遷年月日時詳載無遺,查閱典籍,稽之古史,與古帝王年號及幹支紀年亦相吻合。



清初榮昌自粵入蜀藍姓,習稱廣東藍姓,與自兩湖入蜀藍姓,習稱湖廣藍姓,兩支似互不相干。經細查譜牒,始悉自大一郎公(公元1308年)後,念五郎公(1334年)入楚,始為三楚之祖;念七郎公(1338年)入閩,輾轉閩粵之間,同祖相距六百餘年。念七郎公曆三世至和清公(1398年)子景春公(1426年)後,再歷十二世至喬錦公(1681年)入蜀,居於隆、瀘、榮各地;景泰(大興)公之後,歷十三世至玉璋公(1727年)入川,居榮昌榮隆、油萊、葛橋、許溪、龍集各地;景彩(秀興)公之後,歷三世至永寧公欉公曆九世至大來公入蜀,居榮昌東鄉直升等地;椿公之後歷十一世至子敏公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入蜀,居榮昌東鄉板橋等地。念三郎公之後文斌公曆十五世揚善公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入蜀富順創業,後代在榮昌立業者甚眾。藍氏在榮各支從不同地區、不同年代輾轉入蜀,相距約三百至六百年。雖有我國民族傳統強烈宗族觀念,或攜譜俱來,或業有所成之後返鄉尋根覓譜,續編新譜,所據資料或有失於傳承,或有失於粗略,或有失於校核,多未理清枝幹.經互相對照查核、補充豐富,綴成新譜,悉見老乾新枝,明證藍氏榮昌各支皆為同源宗親,深為驚喜,倍感親切。


歷代早年修譜多為手抄相傳,傳聞或有失誤。考藍氏族譜相傳源流,自炎帝神農氏至榆罔公共十世五百二十五年或為傳聞。而古譜稱孝基公(生軒轅氏三十一年)編本草醫書、書末載有列祖之名諱及生歿年月。遞傳至儀公(生有虞氏三十四載),皆可稽考。儀公仍其舊,削竹鑽簡以書,後世因之,代代相傳。歷代藍氏修譜,現可考者,有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正德六年(1511年)壬申,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甲辰,大吾又名應鵠三修,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觀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應芳,嘉慶十五年(1810年)庚午,鹹豐二年(1852年)壬子,仕章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民國六年(1917年)鴻聲等多次增修。此次整理修纂所據舊譜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已亥其昭、其星修纂原手抄本,民國六年鴻聲修纂刻印本,一九八七年祥亨手抄本,一九九六年清雲增修刻印本,一九九七年祥榮、祥富、華焜、興上等增修列印本,一九九一年麟東、麟宗等增修列印本。


此次修譜始終以嚴謹態度,存真求實,據實編錄。以民國六年鴻聲刻印本為主,參照各譜,標點舊文,文字略有修改,按國史訂正帝號、年號及年代之誤記,作校勘記。括號內列阿拉伯數字為公元紀年,有「前」字者為公元前。簡列藍氏在榮各宗支班輩序列,以志同源。本譜分遠古世系,汝南世系,江南世系,閩粵世系,擬定為第一冊。


各宗支如認為本譜可用,可據本系從所列各祖後續列或另修成冊。



近代科學飛速發展,信息交流幾無時空之阻。禎偉從網際網路查到《漳州掌故大全》及張興明《守望潮汕》等資料。得悉漳州赤嶺鄉有初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年)的藍氏種玉堂。並稱藍氏受姓傳108世至江南始祖明德公,子109世祖彩和公,所記和本譜一致;入閩始祖吉甫公為122世(江南15世),本譜為123世。念七郎藍烱為受姓128世,本譜為129世。清康、乾間(公元1700年前後)遷蜀藍氏各支二百餘年後修譜竟和故地族譜世代如此高度一致,更加突顯本譜的翔實、準確、可靠、可信。在榮藍氏宗親對此深為感奮。


又舊譜稱:炎帝火德王本姓姜。帝之九代玄孫弟兄二人。長曰克,次曰戲。克生榆罔,封姓藍;戲生器,封姓周。故有藍、周、姜一姓之說。又《姓氏考略》引《竹書紀年》稱:「梁惠王三年(前263年)秦子向受命為藍君。藍,即藍田(今陝西藍田縣)。子孫以地為氏。望出中山、東莞、汝南。」錄之以備一說。

藍姓各宗支散居榮昌各地甚多,班輩序列似不相屬。麟東在縣內收集各宗支族譜多種,粗為拜讀,始悉各宗支確係一脈相傳,後氏族繁衍,各序班輩,乃若路人。


本譜於2000年編成後,未能將全文複製光碟保存。此後查到一些新資料,出現一些新想法,爰加修改,經振棟、家瑞父子電腦錄入複製存檔,俾有利於保存修改。祥誠多次在電腦中校改。


立香、麟萬、清雲參與本譜編纂,備極辛勞。


一百五十二世孫禎偉時七十五齡謹序於榮昌縣昌元鎮文武街154號愚廬寓所2000年清明


2006年清明修改

相關焦點

  • 客家族譜--藍氏
    據閩、粵、贛各地《藍氏族譜》載:「炎帝號曰神農,乃始祖也,十一世傳至榆罔(據《三皇本紀·補史記》考:神農納奔水氏之女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故榆罔應為神農之第四傳,原《藍譜》所記帝榆罔為十一傳,這在輩序上有出入),遷空桑(今山東省曲阜縣),徙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時,有熊國君貢秀蘭一株,值帝後宮降生一子,帝甚歡悅,以貢蘭賜姓藍取名昌奇,及長分封汝南,遂以此地為郡。」
  • 藍氏族譜揭秘:藍採和原是老南京
    日前,北京東方文化館館員柳哲在國家圖書館發現光緒七年編撰的《藍氏續修族譜》,據其記載,藍採和確有其人,是藍氏109世,還是個地道的「老南京」。  發現《藍氏續修族譜》  8月18日上午,柳哲先生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部發現了一本汝南堂出版的《藍氏續修族譜》。該書為線裝書,共八卷,編於清光緒7年(1881年),編者為藍星修等。
  • 藍氏族譜驚現大英 藍採和兩千子孫在四川
    ——摘自《藍氏族譜》  《藍氏族譜》驚現大英縣,八仙過海神仙之一藍採和原系大英卓筒井鎮石馬村藍氏家族祖先  昨(22)日從大英縣傳出秘聞:一部最新發現有著400多年歷史的《藍氏族譜》,記載了神話傳說中八仙過海神仙之一藍採和,實為唐高宗開德元年癸酉科進士,系大英縣卓筒井鎮石馬村藍氏家族的祖先。
  • 《藍氏族譜》重大發現 藍氏一族系「八仙」藍彩和後裔
    《藍氏族譜》重大發現 藍氏一族系「八仙」藍彩和後裔 2015年06月01日 14:14:20來源:浙江在線通訊員 蘭洪海   浙江在線杭州6月1日訊 5月30日,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杭州)民族經濟文化交流會暨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浙江分會成立在杭州盛大開幕。
  • 四川富順《藍氏族譜》光緒年修
    【譜名】:四川富順《藍氏族譜》【版本】:光緒丁亥(1887)手寫稿本【冊數】:一冊殘【修纂者】:
  • 陳支平 劉婷玉:閩臺畲族族譜搜集整理札記
    這些族譜都清晰地記載著祖輩由閩遷臺的歷程,如《汝南堂藍氏族譜(引公派下譜序)》所載:「先父(諱星)隨祖(諱引公)於乾隆廿四、五年間孟夏之際,唐山漳浦縣長卿臚塔分居山紅砂坑內,攜眷渡臺,幸得順風相送,直抵淡水廳管下八裡分,移入內港錫口街過港羊稠莊。」
  • 歷史悠久的汝南藍氏
    香港著名學者藍海文博士在《中華藍氏總譜總序》中稱:「天下藍氏,凡奉汝南為郡望者,皆昌奇公子孫,都是堂堂正正的漢民族,炎帝神農氏的嫡傳子孫。」昌奇即為汝南藍氏得姓始祖。藍氏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古代天子因生賜姓封爵,實自藍姓開始。藍氏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據《藍氏總譜》記述,始於汝南的這支藍姓,由於在夏之前的各代都有人在王左右,裔孫們保存的資料都較為完整,所以,藍氏族譜有較完整的世系記錄。
  • 明清時期即墨藍氏家族的祭祖文化
    在即墨提起「周、黃、藍、楊、郭」五大家族,可謂家喻戶曉,他們是以仕宦、文學顯名於明清時期的五大文化世族,其中又以藍氏家族的歷史最為悠久。據《即墨藍氏族譜》記載,藍氏遠在南宋時由昌陽舁山遷於即墨東海黃埠,後又遷城東協旺山,鹹淳間又遷即墨城廂間。明洪武六年,倭奴入侵即墨、萊陽諸城,大屠殺,民遭塗炭,藍氏世系多失考。
  • 兩岸藍氏宗親福建上杭廬豐畲族鄉尋根
    9日正值農曆三月初三,福建省上杭縣廬豐畲族鄉「三月三」烏飯節在上杭縣廬豐畲族鄉豐濟村藍氏家廟廣場拉開帷幕。來自廣東、廣西、浙江、江西、貴州及香港、臺灣等地的藍氏宗親祭祀團、民俗文化愛好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萬餘人云集畲鄉,共同感受民族文化和濃鬱獨特的畲鄉風情。廬豐畲族鄉地處汀江左岸,是龍巖市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畲族人口近萬,多以「藍」姓為主,佔全鄉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 兩岸族譜對接 漳州被確認為臺灣畲族重要發源地
    8日,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族譜對接懇親會在漳州舉行。國家民委、省民宗廳、漳州市的領導,與兩岸近200位少數民族同胞共同參加了族譜對接、宗親座談、參觀祭拜、項目對接等活動。記者從會上獲悉,通過近年來的族譜對接,漳州作為畲族重要祖居地、臺灣畲族重要發源地的論斷得到各地族親普遍認同。
  • 島城人熱修"現代"族譜 青島流亭胡氏族譜首發
    記者採訪中獲悉,近兩年青島的夏莊陳氏、即墨藍氏等20多個姓氏都著手進行了族譜的續修工作,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的族譜打破了以往女性不能入譜的傳統,具有了「現代」的意味。     流亭胡氏重修族譜102歲老人捐款忙     12月11日上午,《青島流亭胡氏族譜》舉行了開封儀式,參與族譜續修工作的胡維毅形容這是「一項工程的竣工」。
  • 即墨藍氏名人多——踏歌藍採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三春樹,流年一擲梭
    張文豔  用歷史悠久來形容即墨藍氏一點也不為過。不同於我們之前採訪的多家姓氏在明洪武年間、永樂年間隨軍遷徙到青島的歷程,藍氏進入即墨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  「我藍氏,故昌陽舁山人。這是藍氏九世祖藍再茂首次撰修《即墨藍氏族譜》中的一句話。這一句,直接點明了藍氏的來源地和遷徙時間。「昌陽舁山」(今萊陽的一座山丘)的地點來源,佐證明確,有清周銘旗《即墨鄉土志》載:「藍氏,故昌陽籍,南宋徒居墨」;有《盟旺山祖林碑記》一文,這是元泰定元年(1324年)膠州學正刑世英為即墨藍氏盟旺山祖林撰寫的碑記,其中有:「春、就裔出昌陽舁山祖宅,自先公徙居黃埠,以至於此」之語。
  • 重慶江津璧山《黃氏族譜》
    【譜名】:重慶江津璧山《黃氏族譜》【版本】:民國壬申(1932)手寫稿本【冊數】:一冊全【修纂者】:不詳【開本】: 22.3*14.1【始遷經歷】:朝楚公清初由湖廣省村(郴?)州府麻城縣十二塘水淹土地入川江津船獅壩【字派】:大正起朝友 太高德澤長 東宗芳元順 時代顯榮昌【收藏情況】:中國家譜總目無錄【略圖】:
  • 化孫公張氏族譜
    ……永定十六郎公張氏族譜大始祖諱化孫張公葬在上杭白沙西洋屋後形金盤載珠申山寅向,乾隆十七年壬申歲(1752年)七月十四日重修,妣陳闕二位大恭人,附葬林氏娘,合葬西洋神前坑形雄雞打翼丙山向上始祖十六郎張公葬永定藍崗馬坑人心窩穴,乾隆二年丁巳歲(1737年)九月十一重修二世祖念六郎公,葬永定金砂高峰上形架上金磐穴未山醜向,乾隆十一年(1746年)乙卯歲
  • 惠州古氏族譜序
    惠州古氏族譜序 撰文:《古氏史志》總編輯 古小彬 族譜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據族譜主編古愛文、觀火宗親採訪調查發現,惠州地區聚居著古氏家族二萬餘人,俱系宋朝梅州望族古鳳儀的後代。鳳儀公德配楊太夫人,生革、堇、鞏三公,兄弟三人同登北宋紹聖丁丑科進士,馳名朝野,曠世盛聞。近年,古海陽、古愛文等宗親,緬懷祖德,常思木有本、水有源,惠州地區族譜散亂、遺失者眾多,許多宗親搞不清楚自己的世系根源,統修族譜乃當務之急,遂多方奔走,召集族人,倡議統修族譜。
  • 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藍氏禁言術=男士禁言術?
    來源:金融界保險最近,一個保險類的抖音大號留言中有這樣的一些留言:藍氏禁言、藍氏禁言術,不僅是這個保險抖音號有,小編發現其他等短視頻也有類似的留言。藍氏禁言、藍氏禁言術是什麼梗?所以,熱評裡發表「藍氏禁言術」的人其實是有點像前段時間的「刪掉,讓我說」,還有「兄弟醒醒,你抖音炸了」也有異曲同工之意,所以「藍氏禁言術」、「你抖音炸了」、「刪了讓我說」都是調侃上熱評的人而已,因為是藍家人的禁言術,所以被書迷們稱之為是「藍氏禁言術」。而網友評論「藍氏禁言」的意思,就是想說:我要評論的話被你搶了。
  • 南湖洲張氏族譜序
    戊戌歲末,應益陽市張先德宗親之邀,請我為其主修的湘陰縣《南湖洲張氏族譜》作序。因自己對譜牒知識研究不夠,能否寫好序文,頗感擔心,然盛情難卻,只得答應「試試」。乙未春始,南湖洲張氏賢達在先德的協助下,歷經四年努力,終於圓夢,可喜可賀。
  • 牟氏族譜序
    餘恐終隳前人志,遂依口授之稿著牟氏族譜。夫譜牟氏族,非牟氏不得入族焉,族牟氏譜,非牟氏不得登譜焉。先儒致堂胡氏曰: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其有族類也。族類一紊則禮儀之源已失,他奚足論。又明允蘇氏之族譜亭記,設為斯人而筆伐之,分之以六行曰:凡為吾族人有仿佛於斯人之一節者,應無過吾門也。於亦竊其意,以誡吾族人曰:六行若指掌,誚讓若雷霆,凡吾子若孫亦勿然也。
  • 藍氏禁言術是什麼梗 姑蘇藍氏禁言術是什麼意思出處是哪?
    藍氏禁言術是什麼梗 姑蘇藍氏禁言術是什麼意思出處是哪? 最近在抖音上經常的看到有人刷評論說「藍氏禁言術」,很多小夥伴還不明白什麼是藍氏禁言術,這個詞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出處是哪裡,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藍氏禁言術是什麼梗。
  • 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含義來源介紹 藍氏禁言出自哪部電視劇
    最近這段時間抖音評論區被各種禁言術刷屏,幾乎在各種熱門的抖音視頻下面都會看到「藍氏禁言」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還不知道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下面來看一下。  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含義來源介紹  「藍氏禁言」是一種禁言術通常用來評論不準他人說話,大都是玩笑意思,通常指:你瞎說什麼大實話,給你用藍氏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