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博物館推出線上服務 防疫展覽兩不誤

2020-12-13 環球網

浙江博物館在官網推出《雲觀展》欄目,包括數字展廳、數字文物、數字展覽等板塊。藉助線上模式,博物館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可以「穿越時空」觀看以往的臨展。資料圖片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暫時閉館。

然而,這次超長時間的閉館,對文博人來說並非「超長待機」,而是一次非常規的「緊急集合」。鼠年春節,文博人為了戰「疫」,擼起袖子大幹了一場。

網上送展,溫情不打烊

閉館,讓許多人「博物館裡過大年」的計劃落了空。

就在人們發愁的時候,國家文物局組織各地博物館,利用已有數字資源推出了網上展覽,向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線服務,實現足不出戶看展覽。

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推出「線上約會博物館」話題,推送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示範項目。國家文物局博物館網上展覽平臺緊急擴充內容,截至3月1日,共有300餘家博物館、370餘個線上展覽項目在平臺發布,相關內容還在持續更新發布中。

全國博物館積極行動。初步統計,已有1300餘家博物館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線上展覽2000餘項。微博成為「雲觀展」重要陣地,各級博物館官微高頻推送線上展覽,已生成7個「雲觀展」相關微博話題,有139個文博官微發布「線上雲觀展」相關微博,推送線上展覽博文2320餘條。故宮博物院的「全景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覽線上資料庫」、敦煌研究院的「數字敦煌」,以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西安秦始皇陵博物院的虛擬展覽平臺等精品在線展覽項目,廣受歡迎;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江西、陝西、寧夏等地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匯總當地在線文博資源,集中推出「雲看展」,方便公眾準確便捷上網瀏覽。

北京、河北、吉林、浙江、江西等省(市),以及蘇州市都建立了博物館大數據云平臺,公眾可以用手機直接欣賞展覽和藏品。各地博物館利用動漫、遊戲、VR、AR等新形式、新技術,不斷更新豐富網絡文化資源,提供全息影像欣賞、虛擬觸摸、沉浸式體驗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博物館粉絲。

博物館還與社會力量合作,創新傳播方式,在閉館期間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2月20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抖音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山東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等九家博物館,推出「在家雲遊博物館」直播活動。各館派出強大講解員陣容,同時邀請跨界嘉賓參與,直播講解本館重要線上展覽,讓觀眾足不出戶欣賞珍貴文物。線下閉館,線上開花,溫情不打烊!

網上課堂,精彩不缺席

「親愛的小朋友,你好。我是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歡迎你來到《我要去故宮》微課堂,跟我一起走進故宮,探尋這座古代宮廷的魅力……」這段1分27秒的音頻,是王旭東院長專門為小朋友們錄製的。《我要去故宮》微課堂是故宮博物院與中信出版集團精心為孩子們準備的線上故宮課程。以新穎的形式,深入淺出的講解,帶領孩子們了解故宮的宮廷建築、歷史文化、文物精品。

春節期間,記者偶然進入了「從博物館看到的大千世界——河南博物院歷史教室線上課堂」,立即被吸引。第一課《牙齒的故事》,從博物館珍藏的一顆南召猿人牙齒化石講起,介紹牙齒化石的發現、如何鑑定牙齒化石、歷史上世界各國治療牙病的種種奇特的方式,進而引出今人對牙齒健康的關注,從歷史講到當下,語言活潑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兼具。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為了使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檔、不掉線,更好地弘揚水西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疫情防控期間持續推出「聆聽紅色故事」系列,每一期都會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一個紅色故事。目前已推出《身陷囹圄、絕食殉國、鐵骨錚錚、浩氣長存——巫恆通》《戰火鴛鴦傳家書——羅忠毅致嶽母的家書》《妙手執刀救英雄——崔義田的故事》等9篇紅色故事。

西安秦始皇陵博物院開館40年來首次閉館謝客。但他們特別推出線上教育活動——秦俑百問微講堂、歡樂博物館微教室,讓觀眾換種方式了解秦文化。秦俑百問微講堂從2月12日起,周一至周五每天推出一期,針對秦陵博物院對外開放40年來觀眾最感興趣的問題,由專業講解員以音頻的形式進行解答,每期1名講解員、2個問題。歡樂博物館微教室,從2月15日起至3月28日,每周六推出一課,講解秦俑、秦小篆等知識。

恢復開放,防控不鬆勁

2月下旬,按照中央有關部署,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各地文博單位採取有效舉措,保障復工並逐步對外開放。

多地文物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和工作指南。如浙江省文物局組織編制《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博物館有序開放操作指引》,陝西省文物局、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等,也發布了相關文件。

根據國家文物局介紹,目前開放的多為室外文博單位。如南京中山陵景區、明孝陵景區、揚州瘦西湖景區、杭州西湖景區、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江西廬山景區、麗江古城等。部分管理範圍包括室內場所和室外場所的單位,只開放了室外部分,如西安博物院開放了小雁塔園區,博物館室內部分依然閉館。在疫情低風險地區,也有少數博物館、紀念館相繼開放,如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

為保障文博單位工作人員和遊客安全,各地採取多種措施,全力做好復工開放期間的疫情防控。比如,堅持分時接待,並控制遊客遊覽範圍,山西、山東、貴州、海南等地要求景區日接待量不超過日最大承載量的50%;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要求日接待量不超過3000人;四川省洛帶古鎮暫定同一時段核心景區內承載遊客量最多不超過3000人。又如,為避免人員接觸,多地文博單位推行「無接觸入園」。河南省龍門石窟景區採取無接觸式服務,實行線上預約登記、線上實名購票及電子驗票、刷臉入園的服務方式,暫不接受未預約者和線下現場購票;陝西省要求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博開放單位,儘量採用電子語音講解設備及各類小程序等數位化導覽程序;雲南省要求景區講解員與遊客保持1.5米以上距離,精準控制室內活動場所遊客數量,確保遊客遊覽期間間距能達到1.5米以上。此外,所有開放單位均要求遊客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對場所定期消毒。

相關焦點

  • 博物館線上服務:防疫展覽兩不誤
    網上送展,溫情不打烊閉館,讓許多人「博物館裡過大年」的計劃落了空。就在人們發愁的時候,國家文物局組織各地博物館,利用已有數字資源推出了網上展覽,向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線服務,實現足不出戶看展覽。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推出「線上約會博物館」話題,推送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示範項目。國家文物局博物館網上展覽平臺緊急擴充內容,截至3月1日,共有300餘家博物館、370餘個線上展覽項目在平臺發布,相關內容還在持續更新發布中。全國博物館積極行動。初步統計,已有1300餘家博物館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線上展覽2000餘項。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線上展覽實現「雲遊」博物館
    陝西省文物局供圖  中新網西安3月19日電 (記者 田進)記者19日從陝西省文物局了解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閉館以來,充分利用文物數字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系列線上活動,讓公眾以多種方式了解秦俑和秦文化。  據介紹,1月27日,該院在官方網站推出「數字展示」欄目,包含「全景兵馬俑」「平天下展覽」「四海一虛擬展示」「數字博物館」四大板塊,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目錄」。
  • 上海:氣象博物館閉館不打烊 推出線上展覽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朱曄報導 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上海氣象博物館閉館不閉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通過線上各類創意活動讓公眾「雲遊」博物館,在線學習氣象科普知識。
  • 線上線下齊發力 防疫教學兩不誤
    線上線下齊發力 防疫教學兩不誤 2021-01-12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線上看展有門道|蘇州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門道
    3月9日,一名觀眾正在收看布達拉宮「雲展覽」網上直播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海南省博物館「雲遊博物館 文化宅生活」全媒體直播現場圖片來自網絡「雲看展」在此次疫情期間風行於網絡。據國家文物局初步統計,全國博物館春節期間共上線展覽2000餘項,1300餘家博物館開放在線展覽。在琳琅滿目的「雲展覽」中,哪些「乾貨」最多?
  • 「又見大唐」網上VR展上線——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推出線上展覽
    去年,遼寧省博物館推出的「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展出了100件與唐代有關的珍貴文物藏品。展覽期間,博物館為保證參觀需求,試行全員分時段預約參觀,對每日的參觀人數進行限流。「這幅《簪花仕女圖》相傳是唐代仕女畫名家周昉的代表作品,它描繪的主要是幾位唐代貴族婦女賞花、遊園、逗狗、賞仙鶴的休閒場景……」輕觸手機屏幕上的文物,就能收聽語音講解,解讀文物背後的故事,了解「國寶如何成為國寶」。當前,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博物館停止開放,多項原定推出的文化展覽臨時取消。
  • 福建138家博物館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覽和線上教育活動
    央廣網福州2月15日消息(記者張子亞)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福建全省138家博物館暫時閉館。閉館期間,福建省文物局主動作為,開拓創新,鼓勵各地博物館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和線上教育活動等工作,充分利用已有文博數字資源推出網上數字展覽,加強文物故事傳播。
  • 國際博物館日 四川各地博物館線上線下活動精彩紛呈
    記者從四川省文旅廳獲悉,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後,四川省各地博物館紛紛舉辦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講座、社教和宣傳活動,並通過網絡短視頻、在線直播、數字展覽、動漫、手遊等形式進行線上宣傳展示,呈現出線上線下精彩互動,宣傳覆蓋面成倍增加,社會效益和活動影響力顯著提升的新特點。
  • 婦聯勇擔當,巾幗見行動:防疫、脫貧 兩不誤雙勝利
    婦女發展部通過建立「全國婦聯巾幗脫貧」微信工作交流群,與52個未脫貧縣婦聯主席建立直接聯繫工作機制,按照掛牌督戰工作的要求,及時溝通了解基層婦聯組織針對疫情防控和重點人群脫貧所開展的工作。各地婦聯因地制宜,引導貧困地區婦女在抗擊疫情的同時,線上學習脫貧技能,居家靈活就業增收,有序開展春耕等農業生產,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巾幗力量。
  • 河北博物院緊急臨時閉館 推出雲上展覽和社教活動
    自1月2日石家莊市藁城區第1例本土病例確診後,河北博物院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1月4日節後上班第一天,河北博物院就召開了疫情防控專題工作會議,安排部署本院的防疫工作;1月5日,館內服務人員480餘人進行了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1月6日,按照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要求,河北博物院緊急臨時閉館,暫停文博講壇、快樂學堂等所有線下活動。
  • 北京文博|北京地區博物館推出系列線上展覽展示
    為了豐富廣大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博物館文化展覽作為精神文化產品在傳播知識、解讀文化、弘揚精神方面的積極作用,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鼓勵各地文物博物館機構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的部署安排,北京文博為公眾匯總了一批北京地區博物館推出的系列線上展覽展示內容
  • 北京地區博物館推出線上展覽,可實景逛展館、看展覽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北京市文物局新媒體「北京文博」近期匯總了北京地區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線上展覽資源,觀眾可以在各機構網站上觀看線上展覽、獲取數位化資源。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今年春節各地博物館停止開放,多項原定推出的文化展覽臨時取消。國家文物局日前作出通知,鼓勵各地文物博物館機構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北京文物局匯總了一批北京地區博物館推出的系列線上展覽展示內容,旨在通過多種新媒體手段,滿足公眾足不出戶在線觀展的需求。
  • 博物館線上展覽「破局走紅」是機遇更是挑戰
    建設熱潮下,線上展覽一時發展成博物館數位化服務的「標配」,甚至成為衡量博物館發展的「標尺」。此次疫情防控下,國家文物局鼓勵各地文物博物館機構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利用已有文博數字資源酌情推出網上展覽,向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線服務,並在政府網站「博物館網上展覽平臺」緊急擴增一批在線展覽內容,不間斷推送。
  • 線上逛博物館,國家文物局推薦了這50項展覽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日訊(記者馮愛華)不能出門,可以逛下網上博物館。1日,國家文物局推送全國博物館的50項線上展覽,武漢三家博物館推出的線上展《紅色記憶——中共中央在武漢》《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數字展館》《辛亥革命博物館雲端展覽》名列其中。
  • 中國石油防疫備耕兩手抓兩不誤
    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王京 王苗苗)2月初以來,全國陸續進入春耕備耕和春季田管時節。中國石油銷售公司及所屬各地區銷售企業強化組織,提早謀劃,構建防控保供聯動機制,強化各地春耕用油需求研判,線上線下聯動,優化創新服務方式,千方百計保證疫情防控與春耕保供兩手抓、兩不誤。
  • 「在家雲遊博物館 」——疫情提速中國文博線上展覽
    大多數博物館沒有抖音帳號,也沒有小程序,但它們推出了多個線上展覽。根據國家文物局的統計,疫情期間全國以各種形式上線的數字展覽,超過2000個。疫情暴發時,某座國家一級博物館正在舉辦幾個重要的跨年特展。隨著武漢的封城,全國各地博物館也陸續關閉。該博物館的這幾個特展如今已過了閉展日期,所有的文物都還陳列在展廳裡。
  • 各地博物館線上線下活動精彩紛呈 共迎「5·18國際博物館日」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後,四川省各地博物館紛紛舉辦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講座、社教和宣傳活動,並通過網絡短視頻、在線直播、數字展覽、動漫、手遊等形式進行線上宣傳展示,呈現出線上線下精彩互動,宣傳覆蓋面成倍增加,社會效益和活動影響力顯著提升的新特點。
  •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防疫和開放服務兩手抓
    5月7日,從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獲悉,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這個兩次被列入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的網紅景點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防疫和開放服務兩手抓,自4月3日開館以來,已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6200餘名遊客。
  • 南通城市博物館線上展示亮點紛呈
    南通城市博物館線上展示亮點紛呈 來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發布時間:2020-03-27 字體:[ 大 中 小 ]
  • 慶陽市博物館線上展覽|書畫
    根據國家和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全省博物館紀念館以及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暫停開放,原定春節期間推出的各類文化活動也臨時取消。為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居家防疫的文化生活,鼓舞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勇氣,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