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發勁稱之謂抖絕勁,務要全身放鬆,身體高度的協調統一,全身的勁力集中一處的整撼力,也稱暴發力,參考觀察騾馬乾完活打滾後混身一抖的勁力。形意發力時,肌肉是由松到緊的,好似全身的散勁頃刻間聚於一點,這一點可以是拳,也可以是全身的任何部位。開始時勁是聚不起來的,隨著練習的過程,勁會逐漸好起來,松為了速度,緊為了整勁。先松後緊,運動過程中松,發力瞬間是緊,隨之而松。一張一弛。
將丹田的鼓蕩之力,腰胯的抖擻之力,和肩背的翻浪之力合而為一,形成冷、彈、脆、快的抖炸之力,沿自身骨架勁路滲入對方體內。動作幅度很小,外形上只是機靈一顫。將這種零距離發勁做到隨心所欲,才能談到在實戰中自由運用粘、連、綿、隨、牽、捺、逼、吸等內家勁訣。
在吸氣、呼氣、閉氣三種狀態下皆可發勁,所發之勁才是五臟之力。形意發力勁長,平時練拳就要將勁往遠放。形意之打人以崩拳最有名,不管單崩或雙崩都如坦克車撞人,故形意之拳極實非抽擊,快如冬天打冷戰(抖顫),能整能沉打人非抽彈擊而是捅、崩、撞、打,打人成飛。發勁是利用呼吸,然後用神、用意、用氣將勁打出去,可使對方如觸電樣跳出。這種勁打出去,會使人嚇一跳,而有驚心動魄之感。
抖絕原理,從物理學角度講,一個振動的物體有三個要素,即振動幅度、頻率、振幅方向。這三個要素決定了物體振動形式。如果把人體比成一個物體,欲實施抖打,同樣也存在著決定抖打形式(效果)的三個要素。抖打力量對應的是振動幅度,從出手到手還原的時間對應的是振動頻率,打擊方向對應的是振幅方向。形意拳術的抖絕發力特點十分突出,不同於其它技擊發力,不但要六合,周身協調配合一致,而且要有「抖」的過程。由於抖絕發力體形變化小而快,常有這樣的感覺,只見一方被打,卻不見打人方抖絕之形。抖打必須是身體的抖動,身體(全身)抖動才能帶動手的抖動。
身體抖動的力源是重心加脊椎的抖動。抖打要求身體抖動同物體振動本質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振動是反覆進行的,直到振動阻尼耗盡了振能,而抖打是一去一回為回合。形意拳術抖絕(全身)之技的原理是:在六合、周身協調配合一致發力的基礎上,匯加上重心的抖動力,產生的一種抖打形式。局部抖絕是靠身體局部相對運動產生的爭力而形成的,力學原理稱為動量平衡。如單手指甩抽抖打,既可以發動上肢力量進行,也可以發動全身力量來進行。抖絕之技同其它武術技法相比,除具有兇猛、殺傷力大的特點外,還有隱蔽性強、易得手等特點。
抖絕要求身體重心速動及身體相關肌肉群瞬時的鬆緊變換,會引起身體震蕩和相關部分受力的突變,肢體、骨關節及內臟器適應有一個過程,不能急於求成。要有個試力過程,以找感覺、理順發力為重點,逐步加力、加大振幅。如單手指甩抽抖打試力,要把胳膊練得像兩條老藤,手尖則沉甸甸的,如同鏈子錘,全身之力抖甩到血肉之軀上,威力可想而知。練習最好空腹進行。有不適或明顯墜痛感、振蕩痛感,應立即停止或減輕抖的力度。
抖絕發力必須遵循科學方法進行練習。震腳不是目的,是助力、是號角,是做到重量重新快速配置,形態變化最小,快捷迅速,合力為一,瞬間發出脆、冷、炸之抖絕力的一種練習方法。無論縱向抖絕、還是橫向抖絕,無論去打、還是回打,震腳不失為好的途徑。抖絕發力主要渠道為上肢,震腳輔佐上肢發力。如果抬腳過高,意念過重,就變成腳擊為重了。束身意念來自尾間。欲束身時,尾閭上兜前送,身形放鬆沿身側下沉,腰椎向後呈圓,全身(頭頂項豎不能變)以尾閭為中心聚團而完成束身。要有意念而無形或微形,防止拙力產生。發力意念也來自尾閭,過程同束身相反。
抖絕之技是形意功夫致極。抖絕是周身無一處拙力,周身無一不調動,周身無一不貢獻,力匯集一點而出,使人體打擊機能發揮作用到極限的體現。欲掌握抖絕之技,除有名師指點及科學習練方法外,還要樹立必得的信心。拳勁之發放,在貼身靠打,節節貫穿,如長江之浪,一波而三疊。即以手粘住沾實發力,意念深透,勁力不絕。招法練時要開闊博大,方有氣象萬千之象;用之時則短馬貼身,在實戰中捶練;而勁力的運用和完整的勁道,則在單操空試中求得。下功夫練好拳架樁功,使內勁和動作融合起來,氣力合一,這樣練下去,定能不期然而然。
一旦形意抖絕功夫上身,出手便傷人,因此一定要謹慎使用。特別注意慎在對方胸腔、腹腔、肋下及面部使用。如用掌根在胸部實施抖打,產生的強烈震蕩力會使肺臟慢慢滲血,而形成內傷。當對方吸氣肺部充滿氣體時實施抖打後果更為嚴重,甚至造成肺臟的破裂。又如使用單手指甩抽抖打之技打腦門部眼部,可能使對方腦震蕩,立即暈頭轉向,也可能將對方眼睛致殘。在日常對練中,為不傷人,不破壞習武氛圍,應用中節對應中節的方式發抖絕力,或用發人之技撼動對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