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如何練出抖絕勁?

2020-12-13 中華國術大本營

形意拳發勁稱之謂抖絕勁,務要全身放鬆,身體高度的協調統一,全身的勁力集中一處的整撼力,也稱暴發力,參考觀察騾馬乾完活打滾後混身一抖的勁力。形意發力時,肌肉是由松到緊的,好似全身的散勁頃刻間聚於一點,這一點可以是拳,也可以是全身的任何部位。開始時勁是聚不起來的,隨著練習的過程,勁會逐漸好起來,松為了速度,緊為了整勁。先松後緊,運動過程中松,發力瞬間是緊,隨之而松。一張一弛。

將丹田的鼓蕩之力,腰胯的抖擻之力,和肩背的翻浪之力合而為一,形成冷、彈、脆、快的抖炸之力,沿自身骨架勁路滲入對方體內。動作幅度很小,外形上只是機靈一顫。將這種零距離發勁做到隨心所欲,才能談到在實戰中自由運用粘、連、綿、隨、牽、捺、逼、吸等內家勁訣。

在吸氣、呼氣、閉氣三種狀態下皆可發勁,所發之勁才是五臟之力。形意發力勁長,平時練拳就要將勁往遠放。形意之打人以崩拳最有名,不管單崩或雙崩都如坦克車撞人,故形意之拳極實非抽擊,快如冬天打冷戰(抖顫),能整能沉打人非抽彈擊而是捅、崩、撞、打,打人成飛。發勁是利用呼吸,然後用神、用意、用氣將勁打出去,可使對方如觸電樣跳出。這種勁打出去,會使人嚇一跳,而有驚心動魄之感。

抖絕原理,從物理學角度講,一個振動的物體有三個要素,即振動幅度、頻率、振幅方向。這三個要素決定了物體振動形式。如果把人體比成一個物體,欲實施抖打,同樣也存在著決定抖打形式(效果)的三個要素。抖打力量對應的是振動幅度,從出手到手還原的時間對應的是振動頻率,打擊方向對應的是振幅方向。形意拳術的抖絕發力特點十分突出,不同於其它技擊發力,不但要六合,周身協調配合一致,而且要有「抖」的過程。由於抖絕發力體形變化小而快,常有這樣的感覺,只見一方被打,卻不見打人方抖絕之形。抖打必須是身體的抖動,身體(全身)抖動才能帶動手的抖動。

身體抖動的力源是重心加脊椎的抖動。抖打要求身體抖動同物體振動本質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振動是反覆進行的,直到振動阻尼耗盡了振能,而抖打是一去一回為回合。形意拳術抖絕(全身)之技的原理是:在六合、周身協調配合一致發力的基礎上,匯加上重心的抖動力,產生的一種抖打形式。局部抖絕是靠身體局部相對運動產生的爭力而形成的,力學原理稱為動量平衡。如單手指甩抽抖打,既可以發動上肢力量進行,也可以發動全身力量來進行。抖絕之技同其它武術技法相比,除具有兇猛、殺傷力大的特點外,還有隱蔽性強、易得手等特點。

抖絕要求身體重心速動及身體相關肌肉群瞬時的鬆緊變換,會引起身體震蕩和相關部分受力的突變,肢體、骨關節及內臟器適應有一個過程,不能急於求成。要有個試力過程,以找感覺、理順發力為重點,逐步加力、加大振幅。如單手指甩抽抖打試力,要把胳膊練得像兩條老藤,手尖則沉甸甸的,如同鏈子錘,全身之力抖甩到血肉之軀上,威力可想而知。練習最好空腹進行。有不適或明顯墜痛感、振蕩痛感,應立即停止或減輕抖的力度。

抖絕發力必須遵循科學方法進行練習。震腳不是目的,是助力、是號角,是做到重量重新快速配置,形態變化最小,快捷迅速,合力為一,瞬間發出脆、冷、炸之抖絕力的一種練習方法。無論縱向抖絕、還是橫向抖絕,無論去打、還是回打,震腳不失為好的途徑。抖絕發力主要渠道為上肢,震腳輔佐上肢發力。如果抬腳過高,意念過重,就變成腳擊為重了。束身意念來自尾間。欲束身時,尾閭上兜前送,身形放鬆沿身側下沉,腰椎向後呈圓,全身(頭頂項豎不能變)以尾閭為中心聚團而完成束身。要有意念而無形或微形,防止拙力產生。發力意念也來自尾閭,過程同束身相反。

抖絕之技是形意功夫致極。抖絕是周身無一處拙力,周身無一不調動,周身無一不貢獻,力匯集一點而出,使人體打擊機能發揮作用到極限的體現。欲掌握抖絕之技,除有名師指點及科學習練方法外,還要樹立必得的信心。拳勁之發放,在貼身靠打,節節貫穿,如長江之浪,一波而三疊。即以手粘住沾實發力,意念深透,勁力不絕。招法練時要開闊博大,方有氣象萬千之象;用之時則短馬貼身,在實戰中捶練;而勁力的運用和完整的勁道,則在單操空試中求得。下功夫練好拳架樁功,使內勁和動作融合起來,氣力合一,這樣練下去,定能不期然而然。

一旦形意抖絕功夫上身,出手便傷人,因此一定要謹慎使用。特別注意慎在對方胸腔、腹腔、肋下及面部使用。如用掌根在胸部實施抖打,產生的強烈震蕩力會使肺臟慢慢滲血,而形成內傷。當對方吸氣肺部充滿氣體時實施抖打後果更為嚴重,甚至造成肺臟的破裂。又如使用單手指甩抽抖打之技打腦門部眼部,可能使對方腦震蕩,立即暈頭轉向,也可能將對方眼睛致殘。在日常對練中,為不傷人,不破壞習武氛圍,應用中節對應中節的方式發抖絕力,或用發人之技撼動對方即可。

相關焦點

  • 怎樣練好形意拳?
    形意拳是我國三大著名內家拳種之一,動作簡約,切合實戰,在武林中影響很大,習練此拳的人很多。形意拳的演練風格與眾不同,它的拳法動作走圓弧,而步法動作卻走直線;它的勁法,先練明勁,再到暗勁,最終到達化勁的境界。這個勁法鍛鍊的過程,就是由剛勁向柔勁變化的過程。這種拳術的修煉思路方向具有可行性,習此拳者非常容易見到功效。
  • 我練形意拳的故事
    而形意拳最基本的三體式,乃至五行拳全部的下肢動作都是要求合膝裹胯,否則姿勢即散,甚至無法站穩。練拳以來,自己一直在胯的問題上糾結困擾。因為胯不正不松,腳下整個就不穩。而形意拳的性格則是質直平正,簡潔明快,形意拳的動作沒有一點矯飾虛炫,直來直去,也從來不兜圈子,久練形意拳,不自覺地就遠離虛與委蛇的態度,而總以正心誠意處事待人。它養就一種「誠正」的品格。有一特點難免有其偏蔽。一般的形意拳練法較硬,雖直率卻失之於剛硬,柔韌靈活不足。
  • 練好形意拳「一通無不通」
    形、意、神為形意拳的三大基礎,它們之間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形」為基礎,「意」作靈魂,而「神」則為神。 形形,形象、姿勢也。「形」作為形意拳最基礎的拳架功夫,在形意拳的初級、中級,乃至高級階段都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形意拳「十六練法」又一說
    舉凡習練形意拳者,必逐字逐句地理解和體悟此「十六練法」的精義,方可一步步登堂入室,可為師矣。餘痴迷於形意拳,且手中多有書刊收藏,可縱觀各書均以:一寸、二踐、三躦、四就、五夾、六合、七疾、八正、九脛、十驚、十一起落、十二進退、十三陰陽、十四五行、十五動靜、十六虛實為十六練法,且主旨釋義大同小異。
  • 略談耿式形意拳的傳統練法
    這五行拳就是錘鍊形意拳基本勁力的最好手段。其中,劈拳則是找勁的關鍵。 耿式形意拳劈拳起勢為「雙鑽手」。即一手鑽出,另一手鑽至前手的肘部。例如,左手臂外旋,朝前上方鑽出,左手小指朝天,高度與咽喉部基本持平。與此同時,右手外旋,鑽至左肘部,然後上右步,劈右掌,右腳向前一步踏成三體式。
  • 形意拳樁功這麼練—才能出功夫
    形意拳是像形會意,平步一站就是馬。馬站在地上蹄子不是平鋪於地,前腳掌向內微擰,後腳掌自然外擰,後跟內側稍虛。這個樁大體是平衡的,要從平衡找不平衡。先練腳,手不動,是意動。想像浪從前方扑打,我為礁石。腳踩實,指扣地,將浪震回。你必定坐屁股,牽動脊稚,腿也是弓態,這一坐尾閭前卷,就是翻浪。左右一樣,反映也練了。要演出來,體會反彈之力。
  • 形意拳到底厲害不厲害,練過形意拳之後發現這方面能力顯著提高
    練過之後才有資格說形意拳厲害不厲害,只有切身實踐才能體會形意拳的價值所在。形意拳動作爆發力強、衝勁足,比較適合中青年練習,練形意拳一周會發現飯量明顯增大,接著練形意拳一個月會發現體重增加。從這裡看出形意拳最明顯的效果是增強體質,能夠強身健體以及提高身體素質,這是練形意拳最直接的好處。
  • 形意拳內勁練法
    內家拳主指內勁,外家拳主指外勁,形意拳是內家拳,以內勁為核心。其內勁的練法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一內氣:(真氣)的練法:不論練什麼姿勢都要咬緊上下門牙,舌抵上顎.用深呼吸。試手者用形意拳手法將對方打的跌倒於床上。在這裡用的不是死力,而是巧勁,內勁。要求步起人起,步落人落。雖然把對方操倒,但對方身上卻不疼,如果疼則說明勁敷激用的不對,能打倒以後,還要進一步練習打得脆,進身快,不拖泥帶水,兩者互換練習,每日操練。②活樁的練法;打死樁有一定功底後,就可以練操活樁。
  • 從古諺「脫槍為拳」淺談傳統武學內家形意拳發勁之秘
    中華武林界跟「槍」聯繫最大的門派拳種,當屬形意拳。形意拳講「脫槍為拳」。然而,衲子發現一個現象: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形意拳習練者對於「脫槍為拳」卻是不求甚解!關於「脫槍為拳」,有以下三個問題需要我們弄明白:(1)什麼是「脫槍為拳」?(2)為什麼要「脫槍為拳」?(3)如何「脫槍為拳」?首先,咱們先說什麼是「脫槍為拳」?
  • 抓住一點你就能練好形意拳
    今天的文章真的難寫,練形意拳的很多,能練出來的很少,能練出來還能說明白的更少,能說明白還能點出關節所在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講拳都是泛泛的講,要麼人云亦云,要麼隔靴搔癢,如果你在形意拳領域涉獵廣泛的話,這些東西你是看不進去的;如果你對形意拳的了解還停在涉獵新鮮的層度,腦中還有太多的空白,這篇文章對你來說過於遙遠了,如果你非要看,攔不住你,收起你那自以為了不起的腦袋,閉上你的嘴,保持安靜;如果是練健身拳的,或者是接觸的是體委復興規劃的形意拳,不論你是否後來介入打的內容
  • 形意拳之鷹捉勁的練法,探尋形意拳內勁之奧秘的一把鑰匙
    形意拳所特有的內勁叫「翻浪勁」。翻浪勁的得來,是由於練習了「起落鑽翻橫豎」的基本功夫,而「鷹捉」則是練形意拳起、落、鑽、翻的主要手段,是練「站樁功」之後的第一個動式練習,是追尋形意拳內勁之奧秘的一把鑰匙,是為「五行拳」及「十二大形」等打基礎的母拳,也可謂母拳中之母拳。拳經云:「出手橫拳,把把鷹捉」,又云:「出勢虎撲,起手鷹捉」,可見鷹捉在形意拳中的重要地位。
  • 形意拳「整勁」如何修練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根本,初習形意都應從五行拳開始,因為形意拳各種技法的基礎都是五行拳,多種勁力也是從五行拳中求得的,它以培養技法、加深功力為目的。形意拳前輩們更是形象地把五行拳稱為「形意母拳」,一語道破了五行拳的重要作用。
  • 形意拳的「蓄」與「放」
    很多形意拳愛好者和同好們,經常一起探討研究形意拳勁的「蓄放」是如何習練上身的,這是古今形意拳愛好者一致追尋的形意拳妙諦。這個問題很難用一篇或幾篇文章講清楚,即使能講明道理,又只是個人粗淺的理解和體會,待到同好們將「蓄放」勁習練上身,還需要有一個理解消化、習練的過程。而且,最好是請明拳理、功夫深、技藝精、竅要明的老師來指導方可實現。
  • 再談形意拳之五形對練
    薛顛的《形意拳講義》可以說是學習形意拳最好的教材了,其中包括了形意五形拳、十二還有薛顛自創的象形拳以及靈空禪師點穴秘訣。形意拳以五形拳為母拳,十二形為輔。而十二形實際上也是五形拳的演化,如龍形、虎形、猴形是劈拳的演化而來;而馬形、鼉形是由鑽拳演化而來。總之練熟了五形拳十二形學起來就會得心應手,這次重點說說形意拳的對練五行生剋演練。五行生剋演練,是形意拳中模擬實戰的練習方法。以道家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和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五形相生相剋為基礎理論創編而來。
  • 傳統武術|形意拳「八荒」練法
    八荒之練,實是前輩人成熟之經驗,不可小覷。形意拳「八荒」練法一、說頭頭頂吊懸目端莊,頸伸項引領神光;山根垂正耳聽內,虎領二筋抱不僵。頭端目正,一身正氣。頭腦思維是人身指揮中心,不能胡亂晃動。頭頂肩沉,頸項伸拔,頂心暗縮為吸,頭頂又有暗吸的兩相爭意,才使人有了頭的吊懸感覺。
  • 形意拳盤根功練法
    它運動量小,沒有高難度動作,易學易練,容易掌握。 盤根功法,汲取八卦掌之精華,綜合形意拳、太極拳之真義,將「天行健,地轉強,皆取盤意;木有本,水靠源,拳重根基」之盤根真經演繹得淋漓盡致,實乃形意之精髓。天長日久,能令上身輕靈自如,下盤穩固沉著,在技擊中,可進退迅速,變化多端,方便使用。
  • 形意拳的樁、拳、形體系
    拳法特徵為兩鷹捉同時從身前齊向身側撅回成陽拳,一手出鷹捉上刁,一手出立拳前擊。步法特徵為沿左右折線斜向前進。兩鷹捉撅下為合,一刁一擊為開。為兩顧一打之法。橫拳:屬土,形似彈,有如彈滾之狀,有「生劈克鑽「之說。主練一氣之翻橫。拳法特徵為兩手左右輪換呈平圓形自肘下擰翻而出。步法特徵為沿左右折線斜向前進。兩掌陰陽相翻,拳從肘下橫出,為一顧一打之法。
  • 如何理解三大內家拳中的形意拳?
    接下來到我們形意拳300問的第三個問題:什麼是形意拳?首先形意拳跟太極拳、八卦掌號稱是中國的三大內家拳,它們是以較為舒緩的練功方式為主,並不是像少林拳一樣非常的激烈,動作打的非常的快。形意拳的訓練以兩個樁為主,渾圓樁和三體式,很多朋友不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大家都知道形意拳有五行拳:劈、崩、鑽、炮、橫,實際上五個拳練的東西基本上是一樣的,練的是通過站樁和三體式把兩肩和兩胯打開,讓丹田能夠在裡面運動,丹田是一個球狀的物體,那麼丹田左右旋轉,叫鑽拳。上下旋轉叫做劈拳。前後衝撞叫做崩拳。
  • 形意拳的三步功夫
    凡喜好形意拳的武術界同好們都知道,形意拳的功夫分為三步:即 「剛」、「柔」 和 「化」勁。那麼,這三步功夫又是如何劃分的呢? 既然形意拳是拳,當然就要在實戰技法上去尋根問源,通過演練使其得以充分體現,形意拳在運用中,疾用驟發則為剛勁,也是我們所說的第一步功夫;緩動遂發的為柔勁,這是第二步功夫;不意而發的為化勁,是形意拳第三步功夫,也是形意拳的高境界。
  • 關於戴氏心意拳與形意拳的練法比較
    關於戴氏心意拳與形意拳的練法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