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筒還有嗎?郵筒去哪兒了?

2020-12-11 人民網青海站

原標題:郵筒還有嗎?郵筒去哪兒了?

  大十字郵局門口的郵筒。

  隨著網絡的建設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代人已經習慣了快捷的現代化通信,有什麼事一個簡訊或者微信,著急了打個電話就可以了,寫信寄信好像離我們已經很遠了。郵筒還有嗎?郵筒去哪兒了?

  近日,市民張先生打來本報熱線詢問,街邊的郵筒都去哪兒了?還在用嗎?原來張先生正在上二年級的兒子開始學習寫信了,孩子寫了一封家書準備寄給在老家的舅舅,張先生便帶著兒子上街找郵筒投信,誰知父子倆在城中區走了多條幹道,找了半天都沒見到郵筒身影。最後,在一位朋友的指引下,他們才在大十字郵局找到郵筒寄了信。

  面對這樣的情況,記者採訪了我市郵政部門相關工作人員,據了解,西寧市區現在共有113個郵筒,其中103個是在各郵政網點,10個位於路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西寧市郵筒最多時達到了240多個。一位大十字郵局的工作人員說:「現在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了,信件在數量上大幅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除了過年過節寄賀卡的時候郵筒內能稍微『體面』一些,其他時候我們的收件人員面對的多是大肚空空的郵筒。」

  在街頭採訪時很多市民也表示,寫信的人越來越少郵筒會不會消失?對此記者採訪了郵政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到郵筒投遞信件的人少了很多,除了老人,就是學生,有時打開郵筒一封信都沒有,有時一天就一兩封信。由於郵筒分布的路程遠近不同,開箱時間會有點偏差,但郵遞員每天仍會堅持開一次箱,雖然眼下郵筒都「吃不飽」,但公民的通信自由是國家規定的公民不可侵犯的權利,郵筒作為國家基礎公共設施是不會消失的。」

(責編:張志平、楊陽)

相關焦點

  • 郵筒哪去了
    原標題:郵筒哪去了 當今社會寫信的人很少了。有事要跟對方聯繫就打個電話或是發個簡訊就可以了,方便得很,現在流行微信圈,跟親朋好友聯絡更便捷了。如果發個稿件什麼的,也只要發個電子郵件就可以了。但是最近收到市文聯寄來一封信件,內有一張表格,需填寫2015年作者發表文章的申報表,還附上一句「速寄市文化局某某某」,於是我遵旨馬上填好表格插入信封,上街想去投入郵筒。 本來出門不遠走到迎鳳路的迎鳳賓館門前就有一個綠色的郵筒,但是找來找去找不到。我問路旁商家的員工:「郵筒哪去了?」他們都說不知道,也沒有一張「安民告示」。
  • 呼和浩特市郵筒的命運如何?還有人往綠皮郵筒裡投信嗎?
    因為當紅藝人鹿晗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與一隻郵筒的合影照片,那個位於外灘中山東一路的郵筒瞬間變成了「網紅」。而在現實生活中,想一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有關注過那個綠皮郵筒了?那些站立在大街小巷敦實又親切的綠色郵筒也日漸寂寞。首付街頭一百多個郵筒仍在那裡守侯
  • 市區僅剩43個郵筒!這些郵筒會消失嗎?
    「您還會寫信嗎?曾經的郵筒承載著書信的真情關愛,傳送到千家萬戶,維繫著人們的感情。時過境遷,昔日被人們視作感情驛站的郵筒,似乎遺忘在茫茫人海裡……」近日,網名為「好好青年」的網友發布了一組郵筒的照片在桂林生活網論壇裡,並寫下感慨,掀起了共鳴。
  • 800個郵筒的深圳堅守
    &nbsp&nbsp&nbsp&nbsp15個郵筒一天收到13封信&nbsp&nbsp&nbsp&nbsp3月23日上午,記者走上街頭,隨機詢問路人是否知道哪兒有郵筒,幾乎所有人都表示不清楚。
  • 街頭郵筒還能用嗎?
    「路邊的一些郵筒還在用嗎?」9月1日,市民閆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提出自己的疑問。對此,徐州市郵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現在人們的信息傳遞方式豐富多樣,但仍有人選擇通過信件、明信片等交流感情。路邊的郵筒沒有廢棄,市民朋友們可繼續使用。
  • 馬鞍山市區綠色郵筒變身「智慧郵筒」
    離你家最近的郵筒在哪,街邊現在還有多少綠色郵筒,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可知道?記者採訪發現,全市目前還有83個郵筒,其中市區26個。不管你寄不寄信,它們依舊在那裡。雖為「老物件」,但郵筒也在努力跟上時代節拍。最近,馬鞍山郵政公司對郵筒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全市26個郵筒已全部裝上感應器,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與郵遞員手機的連接。
  • 街頭郵筒還能使用嗎? 每天有專人逐個郵筒取信
    街頭郵筒還能使用嗎?郵政部門:每天有專人逐個郵筒取信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曉健 實習生 江睿)「路邊的一些郵筒還在用嗎?」近日,讀者高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提出自己的疑問。  高先生說,在豐源道與華巖路交叉口東北角、缸窯路冶金礦山公園公交站點附近各有一郵筒,他經常從郵筒旁路過。「郵筒看上去比較陳舊,這些郵筒是不是廢棄了?」高先生問。記者就此問題聯繫我市郵政部門。辦公室工作人員馮女士介紹,每天都有專人沿著郵政路線逐個郵筒取信,但由於人力資源、交通狀況等因素影響,取信時間不是統一、固定的。
  • 鹿晗帶火的「景點」,上海綠郵筒,北京紅郵筒,還有你不知道的!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兩個「平平無奇」的郵筒,究竟是如何成為知名「景點」的? 在上海外灘中山東一路,一個路牌下坐落著一個綠色郵筒,但讓人覺得奇怪的是,為什麼大家不去參觀美麗的黃浦江或充滿異域風情的小洋樓,卻圍著一個看起來很平凡的郵筒拍照呢?
  • 鹿晗微博曬郵筒合照 郵筒成景點
    鹿晗微博曬郵筒合照 郵筒成景點 時間:2016-04-12 11:09:18 作者:明 來源:國華娛樂網
  • 郵筒開箱時間模糊 天津市民:郵筒還能正常投信嗎?
    也許是郵筒的日漸落寞和開筒次數的模糊,讓那些仍然採取郵寄方式的人們對郵筒是否處在「工作狀態」產生懷疑,對此天津市郵政公司表示均可正常投寄。  市民疑慮  路邊郵筒還能正常投信嗎?  近日,市民張大爺找到記者,對自家附近的一個郵筒是否還在正常使用提出了疑問。
  • 唐山街頭郵筒還能使用嗎?有專人逐個郵筒取信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曉健 實習生江睿)「路邊的一些郵筒還在用嗎?」近日,讀者高先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提出自己的疑問。  高先生說,在唐山市豐源道與華巖路交叉口東北角、缸窯路冶金礦山公園公交站點附近各有一郵筒,他經常從郵筒旁路過。
  • 家書少了帳單多了 還有人往綠皮郵筒裡投信嗎?
    這是瀋陽700多個郵筒中最新的一個了。去年瀋陽北站南廣場改造,北站郵局門前的郵筒也更新了。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 曾經塞滿家書的綠皮郵筒裡,主角已變成帳單、完稅單、話費單、保單…… 聽不到「來信了」那一聲吆喝,看不到穿著綠制服騎綠自行車的身影,投遞的內容在變,投遞的方式在變。 不變的只有郵筒,綠的,圓的,還那麼敦實。 郵局的人說,只要還有一個人在寫信,綠皮郵筒就不會消失。
  • 一張照片引發群體回憶:路邊的郵筒,還有人用嗎
    隨後,網上掀起一波回憶殺——「郵筒真的還在啊」、「我小時候還有過筆友」、「下課會去學校傳達室翻信箱的我」……綠色的郵筒,黑色的郵遞口,加了把鎖的箱門,在手機還不盛行的年代裡,那裡積聚著最濃烈的情感期盼。當我們走在路上低頭看著手機的時候,沉默的綠色郵筒開始被遺忘,而開啟郵筒的郵遞員們,卻依舊風雨無阻地打開它,上午、下午,每天兩次。現在,這些郵筒是否安好?
  • 街頭的郵筒還按時打開嗎?
    街頭的郵筒還按時打開嗎?,不知郵筒還按時打開嗎?」近日,有市民在網上發帖,稱他家附近有一郵筒,據他觀察,這個郵筒鮮有人問津。... 本報訊 「現在很少見到有人往街頭的郵筒裡投信了,不知郵筒還按時打開嗎?」近日,有市民在網上發帖,稱他家附近有一郵筒,據他觀察,這個郵筒鮮有人問津。
  • 綠色的郵筒
    張家濤/重慶江津區一個綠色的郵筒,靜靜地立在城市的街邊。雖然漆色略顯斑駁,作為歲月的見證,我的記憶變得這般深沉。多年之前,郵筒是最基本的通信設施。年年月月,春夏秋冬,風風雨雨,忠誠的堅守,將一封封珍貴的信件,準確地傳向四面八方,架起情感的長橋。
  • 郵筒變身更可愛
    日前,一條「給海牛郵筒打扮」的小視頻成為微博熱門話題。一位國外友人將自家郵筒設計成海牛造型,下雨天給它穿雨衣,過節了為它盛裝打扮。看過視頻後的網友被集體萌化:「這也太可愛了吧?」「路過之後心情都變好了!」「激發了合影的衝動!」     在筆者的印象中,這是繼鹿晗與郵筒合影事件之後,郵筒第二次登上微博熱門話題。
  • 鹿晗又和郵筒合影 這次的郵筒在哪裡?
    (原標題:鹿晗又和郵筒合影 這次的郵筒在哪裡?)時隔一年半,鹿晗再次回到上海外灘中山東一路與「故交」郵筒合影,並在微博曬出一組著名景點網紅郵筒「遊客照」。
  • 路邊郵筒還有人用嗎 郵遞員:每天開兩次不管有無信件
    一張照片引發網友群體回憶——路邊的郵筒,還有人用嗎杭州主城區還有255隻郵筒在堅守,郵遞員每天開箱兩次,不管裡面有無信件「城市發展越來越快,手寫信的人也越來越少。隨後,網上掀起一波回憶殺——「郵筒真的還在啊」、「我小時候還有過筆友」、「下課會去學校傳達室翻信箱的我」……綠色的郵筒,黑色的郵遞口,加了把鎖的箱門,在手機還不盛行的年代裡,那裡積聚著最濃烈的情感期盼。
  • 南京800隻郵筒難收信件仍堅守 看其他國家的郵筒命運如何
    甚至有的市民還會有這樣的擔心,如果把信投到郵筒裡面,現在每天還有郵遞員來收信嗎?  市民說:「信件投進去,能不能開箱?什麼時候開箱?我們都不知道,所以不敢投進去,對不對。實際上我們說把信件直接送給郵局然後放心一點。」  寫信的人越來越少,像這樣的路邊郵筒會慢慢消失嗎?
  • 【計量·時間郵筒】時間郵筒——好久不見
    穿越時剎星海,我來到你的身邊,帶著來自遠方的思念,回不去的青澀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