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12月23日訊 伴隨著第十五屆「創意十二月」的啟動,深圳正式揭開了年末全城創意嘉年華的序幕。本屆「創意十二月」以「科技、藝術」為關鍵詞,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用電腦程式讓漢字活起來走向世界」內容創作大賽(簡稱「漢字科技大賽」)憑藉構建「科技+
文化」雙賦能、雙引擎發展模式,有機融合漢字文化、編程教育、動漫影視等元素的特點,在3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創意十二月」重點項目。
「用電腦程式讓漢字活起來」沙龍作為「漢字科技大賽」的重點活動之一,於12月22日下午在深圳市中心書城隆重舉行。本次沙龍在深圳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深圳市大富配天集團主辦,大富配天集團旗下子公司深圳市一網乾坤科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本次沙龍是集主題講座、專家探討、學生分享、編程實操、競賽體驗、內容展示為一體的全方位線下體驗活動。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深圳市政協委員蔡大明,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申曉力,知名文化學者、作家胡野秋親臨現場,圍繞漢字傳承與科技發展發表主題演講,並探討科技+文化融合新路徑,同時Paracraft軟體創始人、深圳中科院實驗學校的師生也共聚一堂交流創作心得、分享創作成果,此外,現場特設編程競賽體驗、3D列印、漢字遊戲、姓氏文化展示等創意小活動。這場多領域專家發聲、多元思想交流、多形式互動的活動,吸引了近五百名觀眾前來參與。
羅一菡攝
國產軟體+傳統文化,打造科技+文化融合發展新品牌
全球經濟環境大變革的時代,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
與此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被提升到了嶄新的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賦予中華傳統文化新時代的內涵,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是當前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深圳市一網乾坤科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一家致力於文化創意產業規劃和科技教育創新的企業,依託文化、科技、動漫、影視等行業資源,策劃了「漢字科技大賽」,面向全球徵集以中國首款自主原創的3D動畫和編程軟體Paracraft(創意空間)為創作工具,以《百家姓》的姓氏文化演繹為內容的視頻作品,致力於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跳動科技及時代的脈搏。
十年磨一劍,Paracraft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款由自主研發計算機語言NPL編寫的聚焦少兒編程的教育軟體,支持積木式編程、代碼編程、3D動畫骨骼和實時渲染等,具有操作簡單、設計人性化、界面清晰、易學易用等優點,同時支持PC、MAC以及移動端多平臺使用,可以完成從簡單的3D場景和人物搭建到複雜的3D動畫和電腦程式創作。
作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計算機語言NPL為基礎,以原創編程軟體Paracraft為創作工具的科技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創新性活動,「漢字科技大賽」以自主原創的Paracraft軟體解讀經典蒙學讀本《百家姓》,通過高新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融合,探索「文化+科技」新路徑,活化漢字、講好中國文化故事,以人工智慧時代的全新方式傳達出漢字承載的文化意蘊和美學價值,同時,把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貫穿於啟蒙教育,為青少年的基礎教育增磚添瓦。
科技賦能文化,創新融合煥發啟蒙教育新光芒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信息大爆炸、傳播大變革、多元文化碰撞衝擊強烈和社會急劇轉型,不斷衝擊和變革著傳統文化的發展,以新的技術手段促進傳統文化發展是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漢字科技大賽」是以創新科技手段探索蒙學經典的平臺,基於創新,重在傳承,鼓勵參賽者通過計算機代碼演繹經典蒙學讀本《百家姓》,讓青少年在用編程打開人工智慧時代大門的同時,不忘追宗溯祖,通過了解姓氏文化建立起自我認同,勾連家族情感,喚醒民族記憶,並以時下最流行的短視頻立體呈現多元化解讀,嘗試探索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創新,真正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漢字科技大賽」秉持深圳市大富配天集團董事長孫尚傳倡導的「讓漢字活起來、讓經典動起來、把智慧傳起來、將科技玩起來」理念,為了將這種理念傳導到更廣闊的的世界,特別舉辦「用電腦程式讓漢字活起來」沙龍,匯聚來自文化傳播、影視、動漫、漢語言四大領域的專家,為漢字傳承發聲。
嘉賓合影。羅一菡攝
申曉力在演講中提到科技手段極大地改變了文化內容、藝術樣式及其生產創造、傳播擴散、接受應用和社交互動的方式。而陸地則認為如果文字能跟科技、跟藝術、跟生活結合,將它故事化、藝術化、科技化,那麼,古老的文字就會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呈現出無限的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漢字科技大賽」將漢字趣味性、文化傳承性和科技普及性有機結合,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胡野秋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漢語言文化工作的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漢字文化的傳承的根源在於文化基因,它需要整個社會從上至下的努力。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陸地教授。羅一菡攝
此外,活動現場,文化傳播領域專家陸地、動漫領域專家蔡大明、影視領域專家申曉力、漢語言領域專家胡野秋就「漢字之美」進行專業探討,漢字具有視覺、音樂、文化、數字等多個方面的美感,通過不同領域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鑑,探討科技+文化的共融共通新途徑是當下以及未來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的大事。
沙龍分享,從左至右:陸地、胡野秋、蔡大明、申曉力。羅一菡攝
據活動主辦方深圳市一網乾坤科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泰敏介紹,科技的發展為傳統文化增添新內容、豐富表現手段、增強表現力。而傳統文化的繁榮復興,也能為科技創新營造更好的氛圍和環境。舉辦「用電腦程式讓漢字活起來」沙龍,主要是為了鼓勵青少年學習編程,擁抱未來,傳承文化,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特別是科技文化素質。
羅一菡攝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編程增添基礎教育新動力
「漢字科技大賽」以Paracraft軟體為創作工具,以中國經典蒙學讀本《百家姓》為創作內容核心,鼓勵青少年通過編程多角度、多層次解讀姓氏文化,追溯中華民族精神的血脈基因。「漢字科技大賽」通過比賽的形式,評選原創優秀創意作品和優秀編程作品,旨在寓教於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一方面激勵青少年通過Paracraft學習編程,交流互動,拓寬視野,為青少年提供編程創意和學習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培育青少年的基礎計算機科學素養,提升他們基礎計算機思維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對《百家姓》內容的解讀,加強青少年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賦予國學教育以科技之光,在傳承中創新,在吐新中納故。
創始人、學生共話創作。羅一菡攝
漢字科技大賽「寓教於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理念受到了河南、深圳、廣州、茂名多地教育機構的認同,不少師生踴躍報名參賽。本次沙龍活動現場創作分享環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的師生來到現場,交流創作心得、展示創作成果。同時Paracraft軟體創始人也親臨現場分享了軟體開發理念「寓教於樂,讓其陪伴孩子的一生」,並與現場的教師、家長、學生共話創作,共享資源,共商教育大計。
羅一菡攝
漢字科技大賽簡介
「漢字科技大賽」於今年4月正式啟動,面向的群體不限年齡、不限地域、不限國籍、不限性別,特別歡迎中小學生、專業院校大學生、計算機行業和漢語言文化行業創作團隊、專業人士踴躍報名,最大程度吸納來自全球的科技愛好者和中華文化愛好者參與。
「漢字科技大賽」自啟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凝聚了一批文化傳承新生代力量。在深圳,「漢字科技大賽」攜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開設動畫編程班和賽前訓練營,贏得了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的一致認可;在河南,「漢字科技大賽」走進了國家級貧困縣、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楚漢文化發源地之一淅川縣,開展科技扶貧工作,舉行暑期編程教育教師培訓,把一線城市的編程教育資源帶入淅川大地,借用網際網路平衡教育資源,通過參賽推動編程課程在淅川的普及,讓淅川的師生也能和城市的同齡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交流互動,共同用嶄新科技追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漢字科技大賽」在淅川全縣上下掀起了一股學習編程的熱潮,10餘所中小學紛紛以學生社團和周末興趣班的形式切入了編程學習,共計400餘名學生積極參與。
同期,北京、廣東茂名、廣州等各地教育機構相繼開展了paracraft編程課程,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師生參與到「漢字科技大賽」的創作中來。值得一提的是,「漢字科技大賽」也獲得美國加州啟智教育和新加坡美育的支持,美國和新加坡開設分賽區,凝聚海外華人,傳播漢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