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混得有多好?皇帝專門為他寫了首詩,其中兩個字被爭議千年

2020-12-09 美詩美文

唐代三大詩人,詩仙太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說起詩文,那自然是「李杜文章在 ,光焰萬丈長」。但若論起誰唐代混得最好、名氣最大、地位最高,那就當真不好講了。雖然野史上記載著李白問題詩時讓楊貴妃磨墨,命 高力士脫靴,但最終還是沒被重用,給了點金子就打發回去了。杜甫就更慘了,雖做了幾次小官,卻鬱郁不得志,半生都在漂泊中,最後還落得個病死舟中(一說餓死)的結局。

要說這三人中,真的混得好的,當屬詩魔白居易了。他35歲當了翰林學士,38歲任京兆府戶部參軍,42歲做了太子左贊善大夫。中間雖也經歷官場沉浮,卻總算無病無災地混到了退休,活了75歲,這在當時也算是高壽了。說白居易混得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死後,剛即位5個月的唐宣宗李忱,專門為他寫了首追悼詩。在詩中,李忱把白居易誇得天上有,地上無,其中兩個字更是被爭議千年。

《吊白居易》

唐宣宗李忱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唐宣宗李忱尚文,對白居易尤為敬重,聽說他離世,痛心疾首,將白居易一生的功績都寫進這首詩,句句情真意切,令人動容。詩的大意是:你一生寫詩超過60年,突然就這樣走了,估計到了天上也能繼續做你的詩仙吧。造化無常,讓你你一生如浮雲漂泊不定。但你的詩文卻名聞天下,連孩童都會吟你的《長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你的文章人人皆知,每次想起你,我就傷懷不已。

首句「綴玉聯珠六十年」指出白居易寫了一輩子的詩,這句話說得確實是沒錯的,白樂天一生共寫了3000多首詩,除了宋代陸遊,史上沒幾個人比他更努力了。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又朗朗上口,正如李忱詩中所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在當時他的詩就已經成為街頭巷尾人人都會的經典。

無論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中的桃花,還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中的勁草,亦或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江水,他的詩總是這樣淺顯易懂,卻又蘊含深意。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作下前三把交椅。

李忱這首詩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最受後世爭議的就是第一句中「誰教冥路作詩仙」中的「詩仙」二字。世人都知道,李白號稱詩仙太白,他這個詩仙之名比白居易叫得早,也更被世人接受。李白的詩仙之名,是唐代另一知名詩人賀知章第一個叫的,當年李白獻上自己的名作《蜀道難》給賀老看,賀知章看罷,拍案叫絕,連連稱李白是天上下凡的神仙「謫仙人」,從此李白這仙之名就被叫了千年。

白居易被皇帝捧為詩仙,李白又是前輩也叫詩仙,在當時這就引來不小的爭議。不過爭議歸爭議,斯人已去,就算他們尚在,想必也不會計較這些。對於白居易,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

相關焦點

  • 聽聞白居易去世,皇帝都為他寫詩,其中兩字引發軒然大波
    月盈則虧,巔峰過後就是低谷,這本該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緊接著卻誕生了白居易、元稹、李賀、賈島、孟郊等等一系列頂尖才子。尤其是白居易,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人物。 白居易橫空出世,正是那句膾炙人口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似乎他就代表了大唐源源不斷的文華,成為了既李杜之後最為耀眼的明星。一般認為,白居易為「詩王」,是詩仙和詩聖之後第三人。
  • 白居易的《長恨歌》,寫了唐朝的皇帝,為何他沒被抓起來
    看到題目可能有人就會問,白居易寫了首詩,為什麼要被抓起來?我們要知道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雖然不是政治,但皇帝不是誰都可以隨意議論的。就比如清朝文字獄盛行的時候,有個人寫了一句詩:「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 岑參冠絕古今之作,28個字寫盡金戈鐵馬,其中兩個字卻被爭議千年
    這種絕妙比喻若不是親身見過邊塞壯景,誰能寫得出來?事實上,能把冰冷的邊塞詩寫得如此浪漫,大唐除了岑參再無第二人。如果說李白的浪漫是酒入豪腸釀成的月光,那岑參的浪漫則是在馬背上躍起的平沙萬裡。作為唐代詩壇頂級的邊塞詩人,岑參一生寫了70多首邊塞詩,這在盛唐是數量最多的。
  • 詩人白居易,有怎樣的魅力,讓皇帝為他寫下弔唁詩?
    說起這多得像星辰一樣的唐代詩人,就不得不提一個作品流傳十分廣泛的詩人--白居易了。他的詩在當時的社會中,可謂是人盡皆知,老少婦孺都能背誦出幾首,而他作詩也遵從一個原則,那就是要讓老人小孩都能看懂,但這並不是他能流傳至今的唯一原因。
  • 白居易心愛之物,他為之寫了多首詩,並希望時時相伴,你猜是什麼
    白居易真的是很多情,給初戀湘靈寫了40年的情詩,雖然最後沒有在一起。也為好朋友元稹寫了很多詩。最深情的莫過於「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以及「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首首都很像情詩。但你不能怪白居易,他的詩都很像情詩。就連冬日裡陪伴他的火爐,他也給寫它寫了詩。而且,也像是情詩。碧氈帳上正飄雪,紅火爐前初炷燈。——《夜招晦叔》唐.白居易白居易真的很喜歡呼朋聚友,尤其是下雪的時候。
  • 白居易為外孫女寫的這首詩,其中一句連文盲都會脫口而出,來看看
    白居易的詩,在唐代的時候,比李白杜甫的影響要大得多,周邊的日本、朝鮮等國,最喜歡的詩人就是白居易。即使是現在,歷屆日本天皇都能背誦白居易的一些詩。白居易對於詩歌的一個比較大的貢獻,就是讓老百姓聽得懂,看得懂,他努力把詩寫得既有濃鬱的詩味,有淺顯易懂,讓更多的人愛上詩。
  • 白居易與元稹的感情有多好,寫的六首詩與他有關,有一句成為金句
    白居易和元稹之間的感情深厚到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很多人都說穿一條褲子都不足以表現出他們之間的情誼,說的直白一點都成內褲了,雖然有點怪怪的,但他們的關係就是這麼的好。白居易寫下了很多的詩詞,裡面有很多都是寫給元稹,不認識他們的還以為是夫妻呢,他們只是關係好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白居易曾寫過幾首很深情的詩給元稹,期間的感情絕對超越愛情的存在。
  • 白居易最有爭議的一首詩,唐文宗險些遇害,他卻寫詩「幸災樂禍」
    唐朝公認的好皇帝唐文宗,在皇宮爆發的「甘露之變」中險些被宦官殺害,唐朝也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巨大波折。當時尚在世的大詩人白居易,卻寫了一首詩「幸災樂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唐朝中後期之後,宦官專權與藩鎮割據,成為唐朝肌體上兩大毒瘤,也成為深入骨髓的兩大頑疾。
  • 《長恨歌》寫當朝皇帝,白居易為何竟然沒事,原來詩中有個技巧
    我們知道,皇帝家的事情是不能隨便說的,皇帝更加不能隨便議論。清朝有個人寫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詩。這本來是一句非常風雅的詩,卻被清朝統治者認為,這是在諷刺自己沒文化,砍了寫詩的人的頭。接著又有一句「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 能讓皇帝寫下悼文的詩人屈指可數,白居易的這首詩為何獲此殊榮?
    白居易將自己的詩歌創新分成四個方面: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律雜詩。樂天一生創作詩歌多達三千餘首,為何他的感傷詩《琵琶行》能讓唐代帝王為之傾倒呢? 唐宣宗曾寫下《吊白居易》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 史上爭議最大的詩,蘇軾批惡詩,白居易愛不釋手,明人說堪比李白
    文壇有過許多爭議,每一個都能吵翻天,隨便舉出一兩個,都讓人頭疼。首先李白和杜甫到底誰更厲害,詩聖和詩仙的稱號哪個更牛,爭論了那麼多年;其次初唐四傑的排名「王楊盧駱」,到底對不對,王勃排第一有沒有問題,討論了千年也沒個定論;再次辛棄疾和蘇軾的豪放詞,水平到底相差多少,沒上過沙場的蘇東坡寫豪放詞底氣真的不如辛稼軒嗎?凡此種種爭議,一般都是針對詩人水平高下之爭,對於某一首詩本身卻基本上是高下立判的。
  • 白居易16歲寫了首詩,名動京城,開啟詩王傳奇,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比如說如果在詩的題目之中有"賦得"兩個字,大多都是參加科舉應考之作,不過也並不完全,比如說在送別詩中也屬常見。在送別的場合,詩人賦詩也經常被限定題目,只不過由於題目被限定,詩人發揮起來自然有所不便。所以一般來說,這類詩文中佳作確實是比較少的,而其中最為經典的"賦得詩"絕對是白居易的這首。
  • 白居易最難理解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爭議不斷,整首詩就像是一個謎
    白居易的詩其實是比較好理解,寫得通俗易懂,不會去刻意引經據典,也不會使用生僻的字,據說他每次寫好了詩之後,要先讀給不識字的老嫗聽,如果對方聽不懂的話,他就會一直改不斷地改寫,直到不識字的老嫗聽懂為止,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也讓他的作品顯得與眾不同,誕生了很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 白居易有首流傳千古的詩,一女子讀完絕食而亡,寫了啥?
    雖說詩詞歌賦在歷朝歷代都有,但唐以後的詩詞,都可以看見唐朝的影子,從模仿杜甫、韓愈開始,白居易、孟郊、羅隱、杜牧、李商隱也都難逃被模仿,白居易的其中一首詩,還被捏造出了一段傳奇故事。此時的白居易剛剛從校書郎離職,雖然聽聞張愔離世,但他也要準備考試,同年中第,得到皇帝重用,白居易為了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常常寫一些現代詩指出皇帝的錯誤,唐憲宗雖然都能接受,但內心還是十分不滿,這也才有了後面的被貶江州。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兩人在攜手同遊的時候更是曾大被同眠,這在杜甫的詩中就有記載「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樣的友誼可謂是讓人羨慕不已。
  • 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寫的含蓄朦朧,千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向來以通俗易懂著稱於世,《唐才子傳》記載:「公(白居易)詩以六義為主,不賞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由此可見,能夠讓人讀懂是白居易追求的一個目標。對於他的大多數詩篇而言,的確做到了這一點。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在我國眾多詩詞中,悼亡是一個常見的主題,期間更是有許多佳作,譬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陸遊的《沈園二首》、元稹的《遣悲懷三首》、白居易的《夢微之》……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之作,其中更不乏眾多千古名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誠知此恨人人有
  • 白居易最有爭議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卻差點毀了詩魔的一世美名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雖詩名很大名燥一時,卻落得個被賜金返還的下場;杜甫則更是悽涼,晚年過著四處寄人籬下、靠借錢度日的生活;唯有白居易,宦海沉浮多年後,得以重回長安安享晚年。去世後,唐宣宗李忱還專門給他寫了首悼亡詩,說他是:「綴玉聯珠六十年」。
  • 皇帝為白居易寫輓詩,封他為詩仙,後世文人卻不買帳
    然而,在他去世的時候,甚至連唐宣宗也被驚動了,親口封他為「詩仙」,幾乎搶過了李白的風頭。只是因為後世文人並不買帳,才沒有繼續搶鏡。 那是在會昌六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享年75歲。雖然此時還是唐武宗的年號,但唐宣宗已經在當年四月就登基稱帝了。本來,白居易德高望重,唐宣宗甚至打算啟用他為宰相的。即便年紀大些,也可以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
  • 元稹為白居易寫的詩,28個字道盡半生兄弟情,其中9個字令人心碎
    可沒過多久,先是元稹被貶至四川達縣,白居易痛心疾首,寫下了「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因為震驚兄弟遭難,連衣服都會穿錯。五年後,重病臥床的元稹聽說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心中悲痛萬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這首詩短短28字,寫盡兩人半生的兄弟情,其中9個字更是令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