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爭議最大的詩,蘇軾批惡詩,白居易愛不釋手,明人說堪比李白

2020-12-07 美詩美文

文壇有過許多爭議,每一個都能吵翻天,隨便舉出一兩個,都讓人頭疼。首先李白和杜甫到底誰更厲害,詩聖和詩仙的稱號哪個更牛,爭論了那麼多年;其次初唐四傑的排名「王楊盧駱」,到底對不對,王勃排第一有沒有問題,討論了千年也沒個定論;再次辛棄疾和蘇軾的豪放詞,水平到底相差多少,沒上過沙場的蘇東坡寫豪放詞底氣真的不如辛稼軒嗎?

凡此種種爭議,一般都是針對詩人水平高下之爭,對於某一首詩本身卻基本上是高下立判的。那唐詩中有沒有水平備受爭議的單個詩作呢?有的!比如本期的這首《廬山瀑布》。這是一首神奇的唐詩,詩人名徐凝,模仿的是李白的千年經典《望廬山瀑布》。

此詩一出,蘇軾氣得跳腳,直言「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罵得是毫不留情。明代文人楊基則稱它是「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直接說它堪比李白了。而詩王白居易則對此詩愛不釋手,更是向朝廷舉薦他為進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唐.徐凝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初讀此詩是不是覺得有點兒李白詩的意思,同樣是瀑布,李白的詩更高明這是毋庸置疑的。李白的全詩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全詩從香爐紫煙寫到如川瀑布,再到兩個誇張的比喻,讓人感受到詩仙的浪漫和奇絕。

同樣是兩個比喻,徐凝用的是也是極為巧妙的。一、二句「落泉千仞直」的誇張和「入江不暫息」的遠景描寫,讓全詩氣勢壯闊;再加上「虛空」和「雷奔」二字的對仗,又將瀑布的絕美輕盈寫盡。

三、四兩句將瀑布比作白練,它立於青山間,如一條長練鑲嵌其中,將翠綠一破為二。說實話,李白的原詩只寫了瀑布三千尺的壯麗和落九天的高絕,卻並沒將其與青山相連的美道出。徐凝這兩句,化靜為動,意象新穎,可謂十分高明了。

寫這首詩時徐凝還未中進士,當時他與另一位大詩人張祜一起參加貢舉,未能分出勝負,白居易便出詩題再考二人。這次考完後徐凝第二,張祜便耍起賴來,稱自己還有更好的詩作沒拿出來,而徐凝也是當仁不讓吟起了這首《廬山瀑布》的後兩句。張祜聽完,默默地離去了,白居易也果斷地向朝廷首薦徐凝當了進士。

對於蘇軾評這首詩為「惡詩」,其實鄙人是不太理解的,畢竟這首詩如果不與李白比較,其實算得上是一首佳作。而至於模仿一說,東坡自己本來就是模仿的高手,其經典詞作《水調歌頭》多少有點兒李白《月下獨酌》的影子。對於徐凝這首詩,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史上備受爭議的一首詩,白居易和蘇軾對其褒貶不一
    唐代,詩的發展達到了頂峰,詩代表了當時文學的最高藝術水平。在唐代時期,湧現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其中,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赫赫有名的詩人,也有陳元光、劉禕之、韋承慶等低調到了極點的詩人。關於徐凝的資料,史書記載的不多,相傳,徐凝與張祜為同科進士,二人同為白居易的門生,當年科舉考試時,張祜與徐凝誰是狀元一直難以取捨,後白居易再三思量,判定徐凝第一,可見,白居易對徐凝的喜愛程度,因此,後來徐凝寫了一首詩,杜牧、蘇軾等人都持批判態度,只有白居易認為他的詩還是不錯的。
  • 李白徐凝兩首廬山瀑布詩 被蘇軾一褒一貶 您喜歡哪一首?
    前言上一篇文章《一場高考移民的鬥詩活動,為什麼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說了徐凝因一首《廬山瀑布》詩勝過了張祜。但是這首詩在蘇軾的眼裡,被拿來和李白是對比,竟然被批評成了一首「惡」詩。蘇軾說徐凝是惡詩,其他人又怎麼看?
  • 蘇軾認為徐凝的《廬山瀑布》是「惡詩」,你認為呢?
    如今一提起廬山瀑布,腦海裡首先浮現的就是李白的句子。然而,這首詩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它引發一系列的爭議,甚至會讓作古多年的李白也始料未及。據《古今詩話》記載,白居易做杭州太守時,舉薦江東舉子張祜、徐凝等人赴京會試,張祜自負詩名,爭當「解首」,徐凝不服,要當場賽詩以決勝負,於是徐凝寫了這首《廬山瀑布》。詩成後,包括白居易在內,「一座盡傾」,白居易還當場讚嘆說:「賽不得!賽不得!」可見徐凝這首詩是公認的上乘之作。
  • 這首《廬山瀑布》,白居易說直追李白,蘇軾評為惡詩,您怎麼看?
    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的便是秀峰瀑布,也有人說寫的是開先瀑布,這裡有一點爭議。從香爐峰的位置來看,我認為是秀峰瀑布。唐詩中寫廬山瀑布著名的,除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還有徐凝的《廬山瀑布》,今天小編要說的主要是徐凝的《廬山瀑布》。
  • 大文豪蘇軾隨手寫一詩,差點葬送一首人人激賞、氣勢壯闊的名作
    因此總是很奇怪能夠寫出如此令人陶醉詩句的徐凝,為什麼詩紅人不紅,在整個大唐文學史上,好像並不太為人注目。難道是因為詩作的數量少?但是比他寫詩更少的張若虛、王之渙、張繼,好像都比他名氣大!查閱資料之後,好像找到了答案,覺得很可能與北宋大文豪蘇軾有關。
  • 白居易混得有多好?皇帝專門為他寫了首詩,其中兩個字被爭議千年
    唐代三大詩人,詩仙太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說起詩文,那自然是「李杜文章在 ,光焰萬丈長」。但若論起誰唐代混得最好、名氣最大、地位最高,那就當真不好講了。雖然野史上記載著李白問題詩時讓楊貴妃磨墨,命 高力士脫靴,但最終還是沒被重用,給了點金子就打發回去了。
  • 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都寫了廬山詩,你最愛哪首
    古往今來,不少詩人為它駐足停留、寫下詩篇,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與廬山的自然風光一起,構成了其亙古永恆的美。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等詩人都曾留下千古聞名的廬山詩,你覺得哪首最好?李白遠望廬山瀑布,先從日光下廬山輕浮紫煙寫起,繼而臨空將一條瀑布「懸掛」在陡峭的山壁。詩後兩句用雄奇的想像與極致的誇張,將瀑布的氣勢、廬山的高拔寫得令人如同親臨一般,給人以極深的印象。「三千尺」「落九天」,詩語浪漫,想像飛揚,也只有詩仙的筆墨,才有流淌出如此風姿。
  • 唐朝詩人徐凝的這首詩,白居易讚賞,而蘇軾卻說是惡詩。
    徐凝,一說是浙江建德人,一說是浙江桐廬分水人,與鄉人施肩吾精研吟詠。桐廬分水鎮是中國制筆之鄉,荼靡我數次前往,也曾探訪現分水中學所在的五雲山,猶存徐凝、施肩吾讀書的遺存。徐凝與韓愈、白居易、元稹等當時文壇大家有交往,詩人方幹曾從之學詩,也曾遊學幹謁,始終沒有結果,遂歸隱故鄉。而徐凝的老鄉施肩吾據說是中了狀元,順便寫下了「一日承恩天下知」的名句,但並沒有出仕,而是做了道士。
  • 這首詩爭議很大,偏偏其中一句,卻成為了文人愛不釋手的名言
    在唐朝詩人之中,沒有誰像許渾那樣備受爭議。喜歡他的陸遊,誇獎他是李白、杜甫之下的第三人,當時也有「許渾千首溼(我沒寫錯),杜甫一生愁」的說法,將他與杜甫相提並論。不喜歡他的楊慎、王夫之,則說他惡詩連連,「不如不做」。即使是他的代表作《鹹陽城東樓》,也是如此,廣受爭議。
  • 毛主席、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都寫了廬山詩,哪首你最愛?
    古往今來,不少詩人為它駐足停留、寫下詩篇,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與廬山的自然風光一起,構成了其亙古永恆的美。毛主席、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等詩人都曾留下千古聞名的廬山詩,你覺得哪首最好?李白遠望廬山瀑布,先從日光下廬山輕浮紫煙寫起,繼而臨空將一條瀑布「懸掛」在陡峭的山壁。詩後兩句用雄奇的想像與極致的誇張,將瀑布的氣勢、廬山的高拔寫得令人如同親臨一般,給人以極深的印象。「三千尺」「落九天」,詩語浪漫,想像飛揚,也只有詩仙的筆墨,才有這般風姿。
  • 史上最經典的兩首廬山瀑布詩,一首成絕唱,一首成「惡詩」
    數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宗教名士都曾登臨廬山,留下詩、文、經書、甚至開院傳道傳學。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東坡、陸遊等等詩家都曾題詩廬山。唐宋很多名家都曾為之題詩,而其中最出名的只有李白和徐凝的兩首詩。只不過這兩首詩,一首被譽為千古絕唱,另一首卻被嘲笑為「惡詩」。
  • 白樂天稱好,蘇東坡稱惡,一首詩的評價怎麼會這樣上天入地呢?
    在唐代,李白題詠廬山瀑布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早於徐凝大幾十年就傳頌於世了,徐凝敢亮出自己題廬山瀑布的句子,他想勝過的不只是張祜,更是想在李白跟前爭一席之地。白居易稱好(傳說白居易有「賽不得」之評說),眾人傾倒,徐凝當是非常得意——眾人誰不知李白名句,還為我叫好,那就是認可了我的一席之地。這是比爭得解首更大的榮譽。
  • 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李白、杜甫那是千古公認,所以「至李、杜而詩道始大」,而袁宏道認為「韓、柳、元、白、歐,詩之聖也」,也就是說他其實更認同中唐復古運動的詩人作品。我們看他舉的這些「詩之聖」,韓愈、柳宗元是復古運動旗手,元稹、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旗手,而且白居易還是通俗易懂的「香山體」創始人,歐陽修早期作品有些高知「西崑體」特色,後來也取法李白、杜甫、韓愈,實際上也是詩文淺白化的走向。
  • 蘇軾自帶仙氣的一詩,開篇就挑戰李白《月下獨酌》,美得令人心醉
    在唐代詩壇,要是沒有個詩仙、詩佛、詩聖、詩王、詩豪這樣的名號,那就算不得是頂級詩人。但在宋代文壇,卻沒有這麼一說。於是,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有了這樣的一個類比:「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意思是:蘇東坡就是宋代的李白,歐陽修、秦觀大概就是詩佛王維,柳永柳就是白居易,賀鑄、晏幾道大概就相當於是唐代大曆十大才子。對於王國維先生的這個說法,不少人頗有異議,但對於蘇軾和李白之比,倒是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同。
  • 徐凝「瀑詩」的大氣象
    說起這首詩,另有一段文史舊故可引。長慶年間(821—824),白居易做杭州刺史時,一次與徐凝、張祜在杭州偶遇,席間聊起詩來。那時文人雅集,談的都是「詩和遠方」,少不了「飲酒鬥詩」為娛。徐凝問:「君有何佳句?」張祜說:「僕題《甘露寺》詩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勢景來』。又題《金山寺》詩有:『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 唐朝不知名小詩人寫了首詩,叫板李白,卻被蘇軾打臉
    這首詩的作者名為徐凝,生卒不詳。但是根據歷史記載,他曾經和張祜比詩,當時的裁判是白居易,所以可以推斷他大約略晚於白居易。雖然他不怎麼出名,但是卻曾寫下千古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短短10幾字,便將揚州之美寫到了極致,歷來備受推崇。
  • 白居易的詩:惜牡丹花
    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迴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紅豔,都已歷歷分明。
  • 蘇軾罵徐凝的《廬山瀑布》是「爛詩」,他的詩就比李白的高明嗎?
    廬山自古就是文人騷客筆下的寵兒,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中說:「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可見司馬遷曾經也被廬山所吸引。但遺憾的是,詩人沒有正面寫過一句關於廬山的詩,或許是詩人已經同廬山美景融為一體了吧?陶淵明之後的唐宋時期,寫廬山的詩非常的多,但要說名氣,以及讀起來朗朗上口,莫過於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白居易認為不及小詩人,迷弟蘇軾寫詩痛罵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白居易認為不及小詩人,迷弟蘇軾寫詩痛罵李白意味著什麼?李白這個名字就意味著盛唐的半邊天。曾經有人說過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更有人說李白是酒中仙,是謫仙人。李白的七言絕句非常出色。很多人讀李白的詩讀的大多也都是五言七言這樣的詩句,但他的詞讀的人不算很多。可是他的詞卻能和蘇軾比肩。他的七言律詩可以和王昌齡並列。不過很多人誇讚李白,都會稱他為一個全才,任何一個單獨的誇讚方式仿佛都不夠形容他。說幾句大家比較熟悉的像「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了,但是長大後仔細讀卻別有一番風味。
  • 蘇軾被稱為「詩神」,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李白、杜甫那是千古公認,所以「至李、杜而詩道始大」,而袁宏道認為「韓、柳、元、白、歐,詩之聖也」,也就是說他其實更認同中唐復古運動的詩人作品。我們看他舉的這些「詩之聖」,韓愈、柳宗元是復古運動旗手,元稹、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旗手,而且白居易還是通俗易懂的「香山體」創始人,歐陽修早期作品有些高知「西崑體」特色,後來也取法李白、杜甫、韓愈,實際上也是詩文淺白化的走向。為什麼袁宏道會把這些詩人尊為「聖」,而對王昌齡、李賀、李端、李商隱、杜牧這些詩人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