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在國外為什麼會失敗?中國文化是否真的無法走向世界?

2020-12-04 尋歷史真相

01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曹操《短歌行》

孔子一身都將自己的心血放在周遊列國,將自己的儒家思想傳到諸國,現在我們將進一步將儒家文化傳到全世界。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從某種層面來說,一個真正的大國,一定會擁有能夠走向世界的文化,中國已是大國,但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路,並不順利。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影響著華夏幾千年,就算是時至今日,各國文化交流加劇,中國也受到了外國文化的衝擊,但在中國人的主流觀念中,儒家文化是主流文化。擁抱世界的路上我們從未丟掉這份文化,並且我們還會將這份文化帶到全世界,最好的形式就是在別國辦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興辦之初,在全世界有超過千家,如此龐大的規模也可以側面證明他國對儒家文化的認可,對中國的接納。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對古中國文化的好奇,畢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從未斷檔流傳至今的只有中國了,西方國家無不對這個東方雄師充滿著好奇。另一方面,中國充滿活力,他們希望通過文化交流為後續的經濟交流做鋪墊。

02

但是如今孔子學院的辦學之路卻充滿荊棘,國外的孔子學院數量急劇下降,許多學院紛紛關閉,究竟為何孔子學院走向世界的路會突然迷失方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因地制宜。外國人對儒家文化並不是直接接納,可以說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覺得好奇才去了解,但是對深入學習儒家文化並沒有興趣。

儒家文化並不淺顯,或許在西方人眼裡就是一些基本的做人做事準則,但是這和西方文化並沒有過多的共鳴點,他們不喜歡有約束,他們喜歡隨性所欲。所以他們來孔子學院學習,更多的是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真正的想要接納儒家文化。

那麼我們該何去何從?其實儒家文化本身就不適合作為國家文化向外輸出,要知道儒家文化可是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中國人都是在他的薰陶下長大的,大家都學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大家從小接受的教育,接受的思想,無論是來自父母的,還是學校的都帶著儒家文化的影子。

常年薰陶下,我們對儒家文化及其熟悉,但是外國人呢?顯然很難短時間內接受。所以與其讓儒家文化走出去,不如自己先強大,將儒家文化繼承發揚光大,並不一定要走出去讓別人來了解,而是足夠出彩,引來世界學習。

03往期精彩文章

宋靄齡曾暗戀孫中山,為啥卻嫁給中年喪偶的孔祥熙?算盤打得真好

「盲妓」的誕生:醜陋心態下的畸形產物,舊時代女性的悲慘人生

他是傳奇名將卻被秘密處死,妻子苦尋一年,最後在荒墳中找到遺骸

李雲龍結婚啃大餅子吃燉白菜,王雲山為啥能住豪宅擺雕塑吃香蕉?

宋朝杭州災民沒錢買米,範仲淹:米價再漲一倍,結果控制了局面

04參考資料

《短歌行》、百科資料等

題/孔子學院在國外為什麼會失敗?中國文化是否真的無法走向世界?文/尋歷史真相-鯨魚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孔子學院在外開辦失敗,中國文化又如何走向世界?
    中國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傳播傳統文化,開設了孔子學院,改革開放後,隨著世界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孔子學院也在世界各國相繼開設,並一度掀起了「中國熱」。,美利堅的100餘座孔子學院,現在也僅剩下不到40座,孔子學院在外該如何開辦,我們的中國文化又如何走向世界?
  • 孔子學院為什麼會失敗?中國文化該如何走向世界?
    孔子不僅教授我們知識道理,他的思想也是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導著我們的人生,可見孔子對我們的重要性。而當今世界在日益發展,文化軟實力對一個國家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因此中國也在國外建立了很多孔子書院,以求宣傳中國的文化。
  • 孔子學院為何會失敗?中國文化該如何走向世界?
    在改革開放後,中國閉關鎖國的政策被徹底解除,中國開始了解世界,同時也開始讓世界了解中國,而作為中國歷史文化中影響最為深刻者—孔子學說,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我們為推廣漢語文化而輸出的主要思想。按常理來說,在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中國影響力越來越高的基礎上,孔子學院的創辦應該越來越成功才是。
  • 國外一些孔子學院關閉中華文化就不走出世界了嗎
    「孔子學院國外受阻,中國文化還有沒有必要走出世界?」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出問題回答。我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都說孔子學院沒有必要走出國外,孔子是中國的封建文化等等,我看了以後覺得很可笑的。在今天,我們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的條件下,還有這麼多的人把中國文化能不能走向世界,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都看的是戰戰兢兢,沒有必要,我覺得心裏面非常的痛心,我痛心的是,我們大家為什麼沒有一種文化平等交流的心理呢?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也應該是中國文化平等向世界交流的一種權利,我們不但應該堅持,而且應該發揚光大去爭取更多的世界人民來了解中國。
  • 孔子學院為何逐漸沒落?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之路究竟在何方?
    改革開放以後,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世界,向西方學習,同時也有不少外國人來中國,開始學習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隨著中國熱的興起,國外很多國家都和中國合作,辦起了孔子學院,專門用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時間,全球興起了一股開辦孔子學院,學習中國文化的新風。
  • 孔子學院:讓「孔子」走向世界
    孔子學院:讓「孔子」走向世界 而今,孔子學院興起,「孔子」再次「周遊列國」。所不同的是,此番周遊列國不再是迫不得已,不再輾轉於幾個小諸侯國,也不再飽經磨難,命運自然也就不一樣了。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孔子學院讓「孔子」走向了世界,中國「孔子」已然成為連接世界的「大使」,現已出任近八年。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掛牌成立。
  • 孔子學院屢遭關閉,難道就表明其失敗?中國文化該如何影響世界?
    然而,歐洲孔子學院基本上關閉,在美國也從一百多所銳減到四十多所。孔子學院屢遭關閉,難道就表明其失敗?中國文化該如何影響世界?孔子學院設立的初衷是為了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形成與中國大國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軟實力。當今之世界,不僅僅是經濟、軍事、科技的互相較量,文化軟實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日本的動漫文化,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中國人。
  • 以前盛行的孔子學院,現已面臨關停,中國文化又該如何傳播世界?
    在400多年以前,有一位義大利的傳教士將《論語》一書翻譯成了拉丁文拿到了歐洲,這也是孔子的儒家文化第一次在另一片土地開始流傳。現如今,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已經越來越密切,各國間相互了解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那麼為了讓世界其他國家更好地了解中國,孔子學院就此孕育而生。
  • 孔子學院易名引發譁然,是中國文化推廣失敗還是另有隱情?
    悄悄在官網上發布易名通知後,一時出現了許多言之鑿鑿的觀點,大部分人斷定這是中國文化推廣失敗的標誌,中國近20年來的嘗試付之東流。不過,也有一些人指出,孔子學院易名實則是國家中文推廣戰略的一次轉型,是一次立足長遠的全新嘗試。文、編 | Kimberly孔子學院易名,說明中國文化輸出失敗?
  • 我們的孔子學院在國外現狀如何?真的有那麼受歡迎嗎?
    有水土不服的問題在國外設立孔子學院應該有文化輸出的意圖。孔子歷來倍受統治階級的推崇,君臣父子,封間禮教束縛中國數千年,在中國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主流文化。在如此背景下將孔子學院推廣到世界各地顯然與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觀背道而馳。這應該是不受歡迎的主因。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也有水土不服的問題,文化自信不等於文化自大。
  • 孔子文化國際化失敗,是否等於中國文藝全面復興?
    直到2004年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正式成立,隨後相繼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秉持著增進國家友誼,傳播優秀中國文化,促進合作交流的本意,孔子學院開展了有關漢語的教學,同時提供給外國友人最正規的漢語教學和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學院是非盈利的,幫助很多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可是,近年來,以美國為首,以及歐洲各國卻陸續關停孔子學院,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和好奇?
  • 孔子學院在歐美為何不受重視?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真的這麼難?
    文·段宏剛孔子被國外學者稱作「東方智者」和「萬國聖人」,英國現代科學家李約瑟更是把孔子譽為「無冕皇帝」。放眼歷史,從沒有一個人像孔子那樣,用自己的學術思想影響華夏文明2000多年的進程,甚至對世界其它國家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 音樂孔子學院:與世界分享中國音樂
    學院設立於丹麥皇家音樂學院,是全球第一所以教授、宣傳和展示中國音樂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孔子學院。為什麼會設立音樂孔子學院,首先還得追溯到聖賢孔子。「孔子是很喜歡音樂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音樂家。他不僅懂得聲樂韻律,而且會彈古琴、吹笛、吹簫,他的音樂思想是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財富。」劉月寧表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是孔子的一個著名觀點。
  • 孔子學院國外受阻分析
    我沒去過外國,更沒去過外國的孔子學院,自然沒親歷孔子學院受阻一事。若有人認為我沒資格說三道四也是對的,但我懷疑那些評敘利亞戰爭去戰場啦?那些描寫天堂的真的去過嗎?學院受阻一事我也是從網絡上看的,不知消息可靠否。孔子學院是宣傳推廣中國文化的,內容有品茶、書法、漢語等。我沒文化,謹以一個外行的視角說文化。我的第一個論點是:外國人,尤其歐美,很注意保護自己的文化。以川普一次演說為例,他認為中國在高科技完勝的話,美國人都得學漢語。從這一點可看出他的敏感,孔子學院去美國推廣文化,不被堵都不正常。
  • 從中國文化的失敗看孔子的價值
    在孔子那裡,「上帝」死了。在孔子以後,「中華民族」的「生命共同體」死了。在我們的文化中,再沒有力量可以制約專制君主的權力。我們的文化失敗了。我們仍生存在這種失敗的痛楚之中。挖掘孔子的意義,是為了再給我們這個文明一次機會。為什麼說中國文化失敗?我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讀《論語》的。
  • 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在談正題之前,先說個好玩的事,有位網友這樣說:如果叫「孟子學院」,你是不是又會問為什麼叫孟子?如果叫「老子學院」我倒是知道為什麼,因為「老子願意」!真是太有才了!德國的第一所【歌德學院】始建於1951年,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國外(德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德語語言教學、文化傳播等等。除此以外,還通過介紹德國的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社會及政治生活的方面的信息,向國外(德國以外)展示一個絢麗多彩的德國。
  • 孔子學院為什麼在全球遭到牴觸與被關閉?
    孔儒之學在歷史上從來就是多災多難的,而每一次批孔批儒之後,又會是重新的百花齊放的一個嶄新社會!雖然孔子學院的名叫「孔子」,但是所教的東西並不是孔子的思想,只是借孔子的名氣而已,這也是為何很多網友對孔子學習並不是很贊同,因為他們的心裡孔子個人代表不了中國文化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讓人不得不佩服
  • 為什麼孔子學院廣受歡迎?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對孔子學院作一個大致了解:孔子學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機構,主要是適應各國或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對外友好關係,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
  • 曾在全球引起潮流的孔子學院,近年卻在海外接連遇冷,該何去何從
    而對於文化交流的代表,孔子學院自然是首屈一指的,這所聞名世界的中國「連鎖學校」,深深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很多人對中國的第一印象都是因它而起,孔子學院應該是中國文化走向的重要見證者。,中華文化中的優秀傳統核心也走向了世界,讓世人了解多年前中國大地上精彩的精神碰撞。
  • 孔子學院,《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實踐者
    孔子學院,聯合國《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實踐者  周教授介紹說,孔子學院是以推進漢語教學和文化交流、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為宗旨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從中國的角度看,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上第一次主動地走出國門去傳播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並且是用和平雙贏的方式;而從世界角度來看,則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利用有限的資金去實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精神。  孔子學院的主要職能是: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漢語教學;培訓漢語教師;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業務;開展當代中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