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曹操《短歌行》
孔子一身都將自己的心血放在周遊列國,將自己的儒家思想傳到諸國,現在我們將進一步將儒家文化傳到全世界。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從某種層面來說,一個真正的大國,一定會擁有能夠走向世界的文化,中國已是大國,但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路,並不順利。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影響著華夏幾千年,就算是時至今日,各國文化交流加劇,中國也受到了外國文化的衝擊,但在中國人的主流觀念中,儒家文化是主流文化。擁抱世界的路上我們從未丟掉這份文化,並且我們還會將這份文化帶到全世界,最好的形式就是在別國辦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興辦之初,在全世界有超過千家,如此龐大的規模也可以側面證明他國對儒家文化的認可,對中國的接納。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對古中國文化的好奇,畢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從未斷檔流傳至今的只有中國了,西方國家無不對這個東方雄師充滿著好奇。另一方面,中國充滿活力,他們希望通過文化交流為後續的經濟交流做鋪墊。
02
但是如今孔子學院的辦學之路卻充滿荊棘,國外的孔子學院數量急劇下降,許多學院紛紛關閉,究竟為何孔子學院走向世界的路會突然迷失方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因地制宜。外國人對儒家文化並不是直接接納,可以說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覺得好奇才去了解,但是對深入學習儒家文化並沒有興趣。
儒家文化並不淺顯,或許在西方人眼裡就是一些基本的做人做事準則,但是這和西方文化並沒有過多的共鳴點,他們不喜歡有約束,他們喜歡隨性所欲。所以他們來孔子學院學習,更多的是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真正的想要接納儒家文化。
那麼我們該何去何從?其實儒家文化本身就不適合作為國家文化向外輸出,要知道儒家文化可是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中國人都是在他的薰陶下長大的,大家都學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大家從小接受的教育,接受的思想,無論是來自父母的,還是學校的都帶著儒家文化的影子。
常年薰陶下,我們對儒家文化及其熟悉,但是外國人呢?顯然很難短時間內接受。所以與其讓儒家文化走出去,不如自己先強大,將儒家文化繼承發揚光大,並不一定要走出去讓別人來了解,而是足夠出彩,引來世界學習。
03往期精彩文章
宋靄齡曾暗戀孫中山,為啥卻嫁給中年喪偶的孔祥熙?算盤打得真好
「盲妓」的誕生:醜陋心態下的畸形產物,舊時代女性的悲慘人生
他是傳奇名將卻被秘密處死,妻子苦尋一年,最後在荒墳中找到遺骸
李雲龍結婚啃大餅子吃燉白菜,王雲山為啥能住豪宅擺雕塑吃香蕉?
宋朝杭州災民沒錢買米,範仲淹:米價再漲一倍,結果控制了局面
04參考資料
《短歌行》、百科資料等
題/孔子學院在國外為什麼會失敗?中國文化是否真的無法走向世界?文/尋歷史真相-鯨魚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