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方言傳承實踐基地」揭牌

2020-12-17 臺海網

泉州市青少年宮的孩子們演繹新編高甲戲《梨園初盛》 (張九強 攝)

臺海網8月17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為了更深入有效地保護傳承傳統閩南方言文化,由泉州晚報社、共青團泉州市委、華僑大學文學院主辦的聚龍小鎮、泉州市青少年宮「閩南方言傳承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及文藝演出、公益講座,8月15日上午在聚龍小鎮舉行,百餘位嘉賓、市民參加活動。

本次授牌儀式是泉州晚報《清源》副刊「咱厝俗語話」欄目獲評「泉州市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專項資金項目」之後,開展的延伸、落地活動。該欄目每期向讀者推介一句閩南俗語話,採取一段會話帶出一句俗語話的方式,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學完能用。欄目音頻在手機App「泉州通」專頁同步發布,便於讀者跟讀應用。為了讓這一閩南傳統文化成果的傳播更為廣泛、紮實,主辦方分別在聚龍小鎮、泉州市青少年宮設立「閩南方言傳承實踐基地」,推動「咱厝俗語話」進一步走進校園、落戶社區。

當日活動現場,除了授牌儀式以外,還有融合了眾多高甲戲經典劇目元素的新編高甲戲《梨園初盛》,泉州市青少年宮的孩子們用生動活潑的表演來演繹這一閩南獨特劇種,展示閩南方言之美;泉州市青少年宮教師柯舒萍特別為本次活動編導了妙趣橫生的閩南語童謠《老鼠遊街巷》,讓觀眾跟隨孩子們朗朗上口的童謠走遍泉州老街古巷;福建省語言協會常務理事、華僑大學文學院原院長王建設教授分別用普通話、泉州話和唐朝古音誦讀唐詩《送友人》,則讓觀眾領略到了閩南語原汁原味的古風古韻;活動壓軸節目是王建設教授的《咱厝俗語跟阮學》公益講座,他以閩南俗語為媒介,巧妙融入閩南地域的家風家教故事,為「聚龍小鎮閩南方言傳承實踐基地」上了生動有趣的「開學第一課」。

隨著王建設教授帶讀「咱厝俗語話」欄目宣傳語——「咱厝俗語話 愈學就愈濟(多)」,嘉賓、觀眾們紛紛參與「我為閩南語代言」公益打CALL活動,現場錄製小視頻,為傳承、弘揚閩南方言助力,將整場活動推向高潮。

共青團泉州市委書記楊鳳翔認為:「泉州晚報『咱厝俗語話』欄目的開辦,運用了黨媒和融媒體的優勢,並延伸、帶動了兩個『閩南方言傳承實踐基地』的設立,不僅僅是為保護和弘揚閩南方言,更是讓閩南文化得以紮根社區、紮根百姓,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保護和傳承方言文化,不僅需要理論研究、田野調查,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自覺保護意識。我院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同仁們一直在呼籲著,努力著。」 華僑大學文學院院長常彬表示。

福建省聚龍養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振輝告訴記者:「聚龍小鎮作為福建省文明社區,始終堅定社區文明、鄰裡和睦的人文構建方向,不斷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以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使傳統文化根植小鎮。作為泉州本土企業,聚龍小鎮的發展離不開閩南文化營養的供給,通過基地的建立,我們希望能更深入地傳遞鄉音、守護鄉愁,更好地傳承經典閩南文化,展示社區人文風採。」(記者吳芸 通訊員吳婉萍)

相關焦點

  • 九九為功·紅色傳承|紅色文化傳承新聞傳播創新實踐基地揭牌
    由南京市江北新區宣傳和統戰部、揚子晚報共建的紅色文化傳承新聞傳播創新實踐基地也於當天活動現場正式揭牌。基地揭牌99年崢嶸歲月,江北新區這片紅色大地上發生過很多紅色故事:這裡保留了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文化遺址,如兩浦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兩浦鐵路工人「二九」臥軌鬥爭處舊址,中共南京市第一、二次代表大會遺址等;這裡誕生了多個重要的革命組織,如南京地區第一個現代產業工會——浦鎮機廠「中華工會」、南京地區第一個共產黨組織
  •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民間藝術研學實踐基地揭牌
    12月17日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民間藝術研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濰坊市民俗博物館舉行。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出席儀式並為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民間藝術研學實踐基地揭牌,濰坊市民俗博物館館長考魯明,學院藝術傳媒系的部分師生參加了活動。
  • 臥龍區舉行青少年曲藝傳承基地揭牌儀式
    8月22日上午,臥龍區青少年曲藝傳承基地揭牌儀式在臥龍區青少年宮舉行。南陽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文華,臥龍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金鍵共同為「臥龍區青少年曲藝傳承基地」揭牌。青少年曲藝傳承基地的成立,標誌著臥龍區青少年曲藝傳承工作從此走向規範化、
  • 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在修文縣揭牌
    本報訊 7月26日,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暨鄉村振興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修文縣陽明文化園舉行。  儀式上,清華大學與修文縣籤署《共建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據介紹,修文縣將全力做好社會實踐基地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努力為清華大學學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環境。
  • 武漢大學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在襄州揭牌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沈君、張俊華)10月18日,武漢大學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儀式在襄陽市襄州區龍王鎮鳳凰咀遺址舉行。揭牌儀式現場。通訊員供圖考古現場。通訊員供圖揭牌儀式後,與會領導召開了高層次的鳳凰咀遺址保護與利用工作座談會,對鳳凰咀遺址開發利用、遺址公園建設與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研究,為教學基地建設和鳳凰咀遺址保護利用工作出謀劃策。
  • 閩南方言的代表——廈門話
    據此看來,從多方面因素綜合分析,廈門話成為閩南方言的代表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  但應指出,回顧閩南方言形成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基礎,廈門並不是一開始就成為閩南方言的代表點的,也就是說,這一代表點是經過一番轉移而形成的。
  • 中國戲曲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南寧舉行(圖)
    圖為中國戲曲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南寧舉行。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覃芊芊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4日訊(記者 羅珊珊 實習生 覃芊芊)12月13日上午,中國戲曲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南寧市民族藝術基地邕州劇場外廣場舉行,來自中國戲曲學院、南寧市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單位的領導、專家以及區內外的知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演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 禪城區「粵菜師傅」實踐基地正式揭牌
    7月29日上午,佛山市禪城區「粵菜師傅」實踐基地在佛山創意產業園正式揭牌成立。禪城區副區長渠錚、禪城區人社局局長鄧激揚等領導出席揭牌儀式,並召開「粵菜師傅」座談交流會。
  • 天津師範大學「相聲傳承基地」揭牌,姜昆、馮鞏來了,傳承經典!
    4月26日下午,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天津師範大學相聲傳承基地」揭牌,同時還舉行了新時代相聲使命高端論壇。中國曲協主席、馬季藝術研究會會長姜昆,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和藝術總監、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馮鞏,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任荊洪陽,天津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萬鏡明,天津市寶坻區副區長陳秀華,我校黨委書記張玲共同為基地揭牌。
  • 道縣首批市級非遺傳承基地揭牌
    紅網時刻12月4日訊(道縣站記者 李勝全 通訊員 王建文 田赤英)12月2日,道縣首批永州市非遺傳承基地「土法榨茶油技藝」揭牌儀式在湖南省道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舉行,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縣文化館相關負責人王建文為傳承基地揭牌。
  • 宜學臥龍|臥龍區青少年曲藝傳承基地今日揭牌
    8月22日上午,臥龍區青少年曲藝傳承基地揭牌儀式在臥龍區青少年宮舉行,這標誌著該區青少年曲藝傳承工作從此走向規範化、系統化和長遠化,必將對南陽曲藝的傳承和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張中華宣讀了成立文件;南陽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文華、臥龍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金鍵共同為「臥龍區青少年曲藝傳承基地」揭牌。
  • 廈門:非遺大師進校園傳技藝 傳承閩南文化特色藝術
    漆線雕、珠繡、剪紙……走進集美工業學校,這裡的閩南傳統工藝傳承基地集結了一批閩南傳統文化精髓,漆線雕大師工作室、珠繡大師工作室以及剪紙大師工作室正成為教育和孵化學徒們的「搖籃」。    暑假期間,集美工業學校卻依然熱鬧——近日,來自廈門全市的中小學生在學校體驗了一場富有閩南文化特色的夏令營活動。觀看嘉庚精神影片、聆聽閩南文化知識介紹,並在閩南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體驗剪紙實踐課、珠繡實踐課、漆線雕實踐課。    事實上,「非遺」傳統技藝早已住進了集美工業學校。
  • 聊城市殘聯舉行殘疾人非遺傳承培訓創業基地揭牌儀式
    11月25日,聊城市殘疾人非遺傳承培訓創業基地揭牌儀式在聊城文化創意產業園辦公樓三樓會議室舉行。聊城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江濤和聊城市文旅局局長劉光輝為基地揭牌,並為非遺項目工匠室授牌。聊城市人社局就業辦主任寧吉木,聊城市高新區管委會二級調研員楊印成參加儀式。
  • 首家「徐朝興青瓷藝術實踐基地」揭牌
    青瓷藝術泰鬥徐朝興為學生們授課6月10日,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陶工坊」正式成立,儀式上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與青瓷藝術泰鬥徐朝興大師建立合作,舉行首家「徐朝興青瓷藝術實踐基地」揭牌儀式,這也是國家級青瓷藝術大師與教育系統的首次合作。
  • 東興市紅坎京族哈節傳承基地正式揭牌
    10月10日上午,東興市舉辦紅坎京族哈節傳承基地揭牌儀式。我們將認真做好該傳承基地的運維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文化展示水平,有序開展各項傳承活動,充分發揮傳承基地展示和傳承文化的優勢,為傳承弘揚京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促進東興文化繁榮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年記者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濟南戰役紀念館舉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洋 濟南報導&nbsp&nbsp&nbsp&nbsp7月28日上午,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年記者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濟南戰役紀念館舉行
  • 安徽師範大學又一社會實踐基地揭牌
    安青網訊 7月13日,安徽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李琳琦赴蕪湖市科技館慰問校大學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數統學院「一縷陽光」赴蕪湖科技館「數學π遞」團隊實踐隊員,並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蕪湖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範守斌,黨組成員、副主席王雨亭,蕪湖科技館黨支部書記錢根生,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靖,數統學院黨委書記陳樹賢,黨委副書記喻娜等出席揭牌儀式。數統學院團委書記張春光、實踐團隊指導教師朱敏和蕪湖市科技館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實踐團隊代表參加了儀式。
  • 鳳凰苗鄉手工茶傳承基地舉行揭牌儀式
    紅網鳳凰縣分站11月19日訊(通訊員 伍麗君)為弘揚中華茶文化,推動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手工制茶技藝在新時代更好的傳承與發展。11月19日上午,鳳凰苗鄉手工茶傳承基地揭牌儀式在廖家橋鎮八鬥丘村舉行。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周健智,縣委常委、副縣長陳文峰參加揭牌儀式。
  • 山東明化集團—山東財經大學社會實踐活動暨社會實踐基地揭牌
    中國山東網訊(通訊員 張豔霞)5月5日,山東明化集團—山東財經大學社會實踐活動暨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山東明化集團舉辦。山財大副校長張新出席活動並講話。此次社會實踐基地的設立,是校企雙方加深合作、共促學生發展的標誌性事件,有利於固化校企合作共贏的機制,豐富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平臺,進一步提升多形式幫扶助學的層次。他強調,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100周年。
  • 長安區非遺傳承人才培養基地揭牌
    12月20日,長安區在陝西師範大學舉行非遺傳承人才培養基地揭牌暨研修班開班儀式,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隊伍建設。長安區歷史悠久、非遺項目繁多。培養好非遺傳承人才對於保護、傳承和利用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推進文化興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以來,長安區實施了《長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隊伍建設項目》,逐步建設非遺傳承人才研修基地、培養基地、發展研究中心,著力提升傳承人才素養、增強傳承人才文化自信、激發傳承人才活力、打造長安非遺傳承人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