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畫家作為引領現代藝術的先行者,他們不僅徹底改變了繪畫藝術,而且還推出了一種全新的觀察和營造園林的方式。是的,莫奈不僅是藝術家,還是園林的設計師。他和印象派的藝術家們,通過營造的園林表達對所見事物的看法,發起了再現方式的一場革命。
許多印象派藝術家都有自己的花園,其中的園藝植物像繪畫藝術似的得到了表現,同時美麗的園林也是他們眾多作品的主題,這既反映了藝術家們的獨特個性,也反映了他們對園林藝術的濃厚興趣。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在吉維尼的花園,這個美麗的花園是他500多幅繪畫作品的主題。莫奈把花園不斷變換的風景看作是畫廊裡的畫,一年四季用不同的作品進行展出。其他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如馬奈、雷諾瓦、卡薩特、卡耶博特和巴齊耶等都擁有自己的花園,而莫裡索、西斯萊和凡·高等則實地考察並描繪了許多花園。
莫奈在阿讓特伊的花園中作畫,雷諾瓦
莫奈花園平面圖
印象派畫家的造園活動並不是偶然產生的,這與印象派繪畫有著極其深刻的聯繫。
首先,風景畫作為印象派主要表現的主題,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這些風景不是「純粹」的自然,而是經過人工改造過的自然,或者借用我國宋代山水畫家郭熙的話說,其不僅是一種「可行」、「可望」的風景,而且也是一種「可遊」、「可居」的境界。正是為了尋求理想的風景,印象派畫家開始營造自己的園林。
其次,印象派畫家在光學領域尋求到了幫助。他們的方法是在戶外微微眯起眼睛觀察自然,那麼看見的就不是各具色彩的一個個物體,而是那些顏色調和在一起所形成的明亮混合色。今天的藝術史學家和園藝學家對於印象派的一些繪畫作品中對於特定植物和結構細節的描繪持有異議,但是印象派畫家不是對單體的樹木或者花卉感興趣,吸引他們的是灑在樹葉上、水面上和花卉上的自然光線。莫奈把色彩理論應用到園林藝術中,對當時庭院花卉的種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最後,繼日本開始對外貿易之後,豐富多彩的日本版畫隨之傳入歐洲,莫奈收藏了很多日本藝術品,日本園林藝術中植物配置的方法和造園思想對日後莫奈的園林設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莫奈筆下的吉維尼花園
除了與繪畫之間的密切聯繫,印象派畫家造園活動的發展同當時兩個最主要的社會變化也有關聯。美國園林史學家德裡克·菲爾(Derek Fell)在《印象派畫家的園林》中指出,一個變化是中產階級從工業革命的成功中逐步崛起,他們成了思想文化潮流的領導者。從此,中產階級園林的重要性大大超過了宮廷園林,並逐漸領導了造園藝術的潮流。另一個變化是印象派畫家造園活動期間,正是歐洲大眾對植物和園藝熱衷之時(歷史學家現在把它稱為「園藝的黃金時代」)。伴隨著植物學研究的迅速發展,這個時期有更多的異域植物被搜集培育,並且逐漸進入尋常百姓的庭園之中。同時,隨著玻璃溫室的發展,橡膠軟管和旋轉式割草機的發明,以及當時報紙、雜誌的大力宣傳,大大激發了大眾對植物和園藝的熱情,使園藝活動逐漸成為中產階級最主要的一種休閒方式。
所有印象派畫家營造的花園之中,莫奈位于吉維尼的花園是世界上最著名和參觀人數最多的園林。吉維尼是塞納河邊的一個小村莊,從巴黎向北距離大約60公裡。1883年春天,畫家43歲時,開始定居在此,度過他人生的後半程,以86歲的高齡長眠於小鎮的公墓。吉維尼應當說是莫奈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他剛搬來時,由於經濟十分拮据,只能租房而住。之後他聲名鵲起,作品價格一路攀升,1890年終於將花園買下。1893年他又買下鐵路另一側的一塊土地,挖坑引水,種樹修橋,建成水園。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莫奈的花園設計主要包含以下三點:
首先,規則與不規則的空間布局。
西方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是16世紀的義大利臺地式園林、17世紀的法國巴洛克式園林和18世紀的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義大利和法國園林可以看成規則式的園林,英國園林則是不規則式的。19世紀園林藝術處在一個徘徊期,在內容上產生了巨大變化,而形式上仍在規則與不規則之間遊走,吉維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莫奈營建的園林包括兩部分,即花園和水園。花園又稱諾曼園圃,位於房前,呈規則狀長方形,佔地約10000平方米。水園完全仿造日式園林,呈不規則狀狹長形,佔地面積約6200平方米。莫奈在諾曼園圃中運用了一條非常明顯的中軸線——格朗達萊小徑,一條石子鋪砌的兩米寬的道路,從房子的大門一直通向花園的正門。這條中軸線將造園要素統一於軸線兩側,形成主次分明、條理清晰、空間有序的幾何網絡,進而形成整體布局。水園的規劃處處顯示出日本園林的影子,垂柳依依,睡蓮朵朵,樹木參天,曲徑通幽,幾座綠色小橋跨於如鏡的池水之上,給人一種參禪入定之感。
吉維尼花園
其次,色彩與光影的應用。
莫奈認為,園林藝術是創造美的手段,更是貼近自然的途徑。他在色彩組合、視覺效果、光照反射、日光變化,甚至花瓣的透明度中尋求變化。在格朗達萊小徑上,莫奈做了六個綠色塗漆的拱形花架,夏天爬滿十種不同的攀援月季,使色彩有了立體感,也投下了斑駁的光影。格朗達萊小徑把諾曼園圃一分為二,花園西邊,是南北走向的花壇;花園東邊,另外有38塊大小相等的長方形花壇。在花壇裡面,花叢的高低各不相同,讓人感到一種立體的美感。莫奈把最不起眼的花朵(雛菊花和麗春花)搭配得繁花似錦,妙不可言。法國花園的傳統是按幾何形式栽種與修剪花木,莫奈則是依著花木原來的生長形態來設計,並不刻意修剪,而是任其爭奇鬥豔,自由發展。莫奈最喜歡的顏色,構成了花園中花色的基調,如藍色與黃色、橘紅色與黃色和粉紅色與藍色的組合。其中,黃色金盞花和藍色的鳶尾,是莫奈最喜歡的搭配。在他的畫中常看到這種黃與藍,被稱為「黃金與海藍寶石的組合」。如同莫奈的妻子愛麗絲說的那樣:「莫奈明確知道他能從配置在特定地塊的植物中獲得什麼樣的效果。事實上,他清楚當它們開花之後與相鄰植物之間的關係,並且能夠與整個花園融為一體。所以,整個計劃,如同作畫一樣,莫奈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選擇它們獨有的顏色,進行混合或隔離這些組成團塊的花朵,取得預期的效果。」)
莫奈描繪的格朗達萊小徑
格朗達萊小徑
最後,對於花卉植物的深入研究。
這座花園花費了莫奈半生心血,為此他拜訪了眾多的園藝專家,參觀了歐洲最著名的植物園,閱讀大量的園藝書籍和雜誌,並且從世界各地引種了許多奇花異草。喬治斯·特呂弗(Georges Truffaut)是一位傑出的園林專家,也是莫奈的好朋友。據他描述,莫奈花園中的奇花異草包括:藍色鼠尾草、龍牙草、紫羅蘭、日本銀蓮花、附子花、藍色的白花丹、牽牛花、時鐘花、毛地黃、香豌豆花、亞洲百合和釣鍾柳。
莫奈的花園可以看作兩個趨向之間的一種平衡:一邊是秩序、原則和比例;一邊是多樣與變化。花園與水園形成較為鮮明的對比:花園開放熱烈,水園靜謐深沉;花園規則有序,水園曲折幽遠。莫奈的繪畫被譽為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的光榮,而莫奈自己卻說:「吉維尼是我最美的作品。」偉大的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的描述可以看作對莫奈園林最好的總結:「色彩已經調妥,美妙無比;色調已經形成,和諧悅目。這裡不僅僅是一座花園,更是藝術,一幅取材自生活,充滿生命力,在自然中完成的大作。」
莫奈描繪的吉維尼花園植物
吉維尼花園內的植物
從莫奈的造園活動來看,園林設計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實現的,在滿足園主的功能需求和自然規律的同時,還屬於藝術的範疇。莫奈的探索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首先,莫奈以自然規律為基礎,依照特徵區域自然演替的規律及生境構成的特徵,營造、重組園林,而不是對某種風格或形式的簡單套用。無論規則式、自然式或是其他形式,都是設計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
其次,莫奈將繪畫色彩表現方法運用在植物的色彩配置中,通過控制色彩效果和引入創新的配色方案,利用色調之間不同的組合,加強了色彩相互之間的對比或者使得相互之間更加融合,以此創造出絢麗的色彩組合,形成驚人的對比效果,例如使用藍色鳶尾花和橙色金盞花的搭配等。他在色彩視覺觀察方面的探索為園林設計師在植物配色的運用上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鑑。
最後,莫奈的園林設計與繪畫創作產生了互動關係,園林的形成使得他創作出了《日本橋》、《睡蓮》等名作,繪畫的影響又為園林賦予情感。所以傑出的園林設計必須具有藝術性,這樣才能擁有引人注目的潛質,從而改善一個地區的視覺環境,甚至提升一個地塊的價值,使園林設計作品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複製品,而是能夠與觀者交流對話的藝術品。
莫奈描繪的日本橋
來源:《裝飾》雜誌2015年第2期,原文《透視莫奈的園林藝術》,作者:曾偉,文字有刪減,圖片有增補。
本期編輯:某個遠方
《裝飾》雜誌歡迎您的來稿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431 中國裝飾雜誌社編輯部
電話: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郵編:100084
官網:http://www.izhsh.com.cn
建議郵件 書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復「投稿」即可獲得投稿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