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莫奈那麼喜歡畫花園?

2022-01-11 裝飾雜誌

 

印象派畫家作為引領現代藝術的先行者,他們不僅徹底改變了繪畫藝術,而且還推出了一種全新的觀察和營造園林的方式。是的,莫奈不僅是藝術家,還是園林的設計師。他和印象派的藝術家們,通過營造的園林表達對所見事物的看法,發起了再現方式的一場革命。

  

許多印象派藝術家都有自己的花園,其中的園藝植物像繪畫藝術似的得到了表現,同時美麗的園林也是他們眾多作品的主題,這既反映了藝術家們的獨特個性,也反映了他們對園林藝術的濃厚興趣。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在吉維尼的花園,這個美麗的花園是他500多幅繪畫作品的主題。莫奈把花園不斷變換的風景看作是畫廊裡的畫,一年四季用不同的作品進行展出。其他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如馬奈、雷諾瓦、卡薩特、卡耶博特和巴齊耶等都擁有自己的花園,而莫裡索、西斯萊和凡·高等則實地考察並描繪了許多花園。

莫奈在阿讓特伊的花園中作畫,雷諾瓦

莫奈花園平面圖

印象派畫家的造園活動並不是偶然產生的,這與印象派繪畫有著極其深刻的聯繫。

 

首先,風景畫作為印象派主要表現的主題,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這些風景不是「純粹」的自然,而是經過人工改造過的自然,或者借用我國宋代山水畫家郭熙的話說,其不僅是一種「可行」、「可望」的風景,而且也是一種「可遊」、「可居」的境界。正是為了尋求理想的風景,印象派畫家開始營造自己的園林。

 

其次,印象派畫家在光學領域尋求到了幫助。他們的方法是在戶外微微眯起眼睛觀察自然,那麼看見的就不是各具色彩的一個個物體,而是那些顏色調和在一起所形成的明亮混合色。今天的藝術史學家和園藝學家對於印象派的一些繪畫作品中對於特定植物和結構細節的描繪持有異議,但是印象派畫家不是對單體的樹木或者花卉感興趣,吸引他們的是灑在樹葉上、水面上和花卉上的自然光線。莫奈把色彩理論應用到園林藝術中,對當時庭院花卉的種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最後,繼日本開始對外貿易之後,豐富多彩的日本版畫隨之傳入歐洲,莫奈收藏了很多日本藝術品,日本園林藝術中植物配置的方法和造園思想對日後莫奈的園林設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莫奈筆下的吉維尼花園

除了與繪畫之間的密切聯繫,印象派畫家造園活動的發展同當時兩個最主要的社會變化也有關聯。美國園林史學家德裡克·菲爾(Derek Fell)在《印象派畫家的園林》中指出,一個變化是中產階級從工業革命的成功中逐步崛起,他們成了思想文化潮流的領導者。從此,中產階級園林的重要性大大超過了宮廷園林,並逐漸領導了造園藝術的潮流。另一個變化是印象派畫家造園活動期間,正是歐洲大眾對植物和園藝熱衷之時(歷史學家現在把它稱為「園藝的黃金時代」)。伴隨著植物學研究的迅速發展,這個時期有更多的異域植物被搜集培育,並且逐漸進入尋常百姓的庭園之中。同時,隨著玻璃溫室的發展,橡膠軟管和旋轉式割草機的發明,以及當時報紙、雜誌的大力宣傳,大大激發了大眾對植物和園藝的熱情,使園藝活動逐漸成為中產階級最主要的一種休閒方式。

 

所有印象派畫家營造的花園之中,莫奈位于吉維尼的花園是世界上最著名和參觀人數最多的園林。吉維尼是塞納河邊的一個小村莊,從巴黎向北距離大約60公裡。1883年春天,畫家43歲時,開始定居在此,度過他人生的後半程,以86歲的高齡長眠於小鎮的公墓。吉維尼應當說是莫奈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他剛搬來時,由於經濟十分拮据,只能租房而住。之後他聲名鵲起,作品價格一路攀升,1890年終於將花園買下。1893年他又買下鐵路另一側的一塊土地,挖坑引水,種樹修橋,建成水園。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莫奈的花園設計主要包含以下三點:

 

首先,規則與不規則的空間布局。

西方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是16世紀的義大利臺地式園林、17世紀的法國巴洛克式園林和18世紀的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義大利和法國園林可以看成規則式的園林,英國園林則是不規則式的。19世紀園林藝術處在一個徘徊期,在內容上產生了巨大變化,而形式上仍在規則與不規則之間遊走,吉維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莫奈營建的園林包括兩部分,即花園和水園。花園又稱諾曼園圃,位於房前,呈規則狀長方形,佔地約10000平方米。水園完全仿造日式園林,呈不規則狀狹長形,佔地面積約6200平方米。莫奈在諾曼園圃中運用了一條非常明顯的中軸線——格朗達萊小徑,一條石子鋪砌的兩米寬的道路,從房子的大門一直通向花園的正門。這條中軸線將造園要素統一於軸線兩側,形成主次分明、條理清晰、空間有序的幾何網絡,進而形成整體布局。水園的規劃處處顯示出日本園林的影子,垂柳依依,睡蓮朵朵,樹木參天,曲徑通幽,幾座綠色小橋跨於如鏡的池水之上,給人一種參禪入定之感。

 

吉維尼花園

其次,色彩與光影的應用。

莫奈認為,園林藝術是創造美的手段,更是貼近自然的途徑。他在色彩組合、視覺效果、光照反射、日光變化,甚至花瓣的透明度中尋求變化。在格朗達萊小徑上,莫奈做了六個綠色塗漆的拱形花架,夏天爬滿十種不同的攀援月季,使色彩有了立體感,也投下了斑駁的光影。格朗達萊小徑把諾曼園圃一分為二,花園西邊,是南北走向的花壇;花園東邊,另外有38塊大小相等的長方形花壇。在花壇裡面,花叢的高低各不相同,讓人感到一種立體的美感。莫奈把最不起眼的花朵(雛菊花和麗春花)搭配得繁花似錦,妙不可言。法國花園的傳統是按幾何形式栽種與修剪花木,莫奈則是依著花木原來的生長形態來設計,並不刻意修剪,而是任其爭奇鬥豔,自由發展。莫奈最喜歡的顏色,構成了花園中花色的基調,如藍色與黃色、橘紅色與黃色和粉紅色與藍色的組合。其中,黃色金盞花和藍色的鳶尾,是莫奈最喜歡的搭配。在他的畫中常看到這種黃與藍,被稱為「黃金與海藍寶石的組合」。如同莫奈的妻子愛麗絲說的那樣:「莫奈明確知道他能從配置在特定地塊的植物中獲得什麼樣的效果。事實上,他清楚當它們開花之後與相鄰植物之間的關係,並且能夠與整個花園融為一體。所以,整個計劃,如同作畫一樣,莫奈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選擇它們獨有的顏色,進行混合或隔離這些組成團塊的花朵,取得預期的效果。」)

 

莫奈描繪的格朗達萊小徑

格朗達萊小徑

最後,對於花卉植物的深入研究。

這座花園花費了莫奈半生心血,為此他拜訪了眾多的園藝專家,參觀了歐洲最著名的植物園,閱讀大量的園藝書籍和雜誌,並且從世界各地引種了許多奇花異草。喬治斯·特呂弗(Georges Truffaut)是一位傑出的園林專家,也是莫奈的好朋友。據他描述,莫奈花園中的奇花異草包括:藍色鼠尾草、龍牙草、紫羅蘭、日本銀蓮花、附子花、藍色的白花丹、牽牛花、時鐘花、毛地黃、香豌豆花、亞洲百合和釣鍾柳。

莫奈的花園可以看作兩個趨向之間的一種平衡:一邊是秩序、原則和比例;一邊是多樣與變化。花園與水園形成較為鮮明的對比:花園開放熱烈,水園靜謐深沉;花園規則有序,水園曲折幽遠。莫奈的繪畫被譽為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的光榮,而莫奈自己卻說:「吉維尼是我最美的作品。」偉大的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的描述可以看作對莫奈園林最好的總結:「色彩已經調妥,美妙無比;色調已經形成,和諧悅目。這裡不僅僅是一座花園,更是藝術,一幅取材自生活,充滿生命力,在自然中完成的大作。」

莫奈描繪的吉維尼花園植物


吉維尼花園內的植物

從莫奈的造園活動來看,園林設計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實現的,在滿足園主的功能需求和自然規律的同時,還屬於藝術的範疇。莫奈的探索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首先,莫奈以自然規律為基礎,依照特徵區域自然演替的規律及生境構成的特徵,營造、重組園林,而不是對某種風格或形式的簡單套用。無論規則式、自然式或是其他形式,都是設計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

 

其次,莫奈將繪畫色彩表現方法運用在植物的色彩配置中,通過控制色彩效果和引入創新的配色方案,利用色調之間不同的組合,加強了色彩相互之間的對比或者使得相互之間更加融合,以此創造出絢麗的色彩組合,形成驚人的對比效果,例如使用藍色鳶尾花和橙色金盞花的搭配等。他在色彩視覺觀察方面的探索為園林設計師在植物配色的運用上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鑑。

 

最後,莫奈的園林設計與繪畫創作產生了互動關係,園林的形成使得他創作出了《日本橋》、《睡蓮》等名作,繪畫的影響又為園林賦予情感。所以傑出的園林設計必須具有藝術性,這樣才能擁有引人注目的潛質,從而改善一個地區的視覺環境,甚至提升一個地塊的價值,使園林設計作品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複製品,而是能夠與觀者交流對話的藝術品。

  


莫奈描繪的日本橋

 

來源:《裝飾》雜誌2015年第2期,原文《透視莫奈的園林藝術》,作者:曾偉,文字有刪減,圖片有增補。

本期編輯:某個遠方

《裝飾》雜誌歡迎您的來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431   中國裝飾雜誌社編輯部

電話: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郵編:100084

官網:http://www.izhsh.com.cn

建議郵件 書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復「投稿」即可獲得投稿須知

相關焦點

  • 最美的私人花園,莫奈畫中的世界
    ▲ 餐廳中的掛畫客廳並無太多裝飾,牆壁上主人的畫作掛得滿滿當當,布局隨意舒適,沙發、桌子、藤椅均是最樸素的樣式,似乎在告訴人們:只需認真觀賞作品就夠了。當然,光線是必須要充足的,朝南的窗戶幾乎佔據了一整面牆,用窗戶來展示力量而不是牆,窗外是被陽光碾碎的風景,窗內是談笑的人們。
  • 藝術|莫奈的花園
    ——莫奈以熱愛園藝的印象派代表畫家莫奈以及以他在法國小鎮吉維尼的花園為中心的群展 「描繪現代園林:從莫奈到馬蒂斯」群展在英國皇家美院拉開序幕,讓我們一窺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前半葉西方藝術家與花園間密切共生的聯繫。
  • 莫奈花園印象
    說起印象派畫家,人們大都會想到因畫作《日出·印象》而聞名於世的莫奈。此番歐洲之行,有幸前往法國吉維尼小鎮莫奈故居,一睹曾誕生過名作《睡蓮》的神秘花園。莫奈花園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一棟普通的有年份的法式花園別墅。
  • 每日一畫|克勞德·莫奈《阿讓特伊藝術家的花園》
    克勞德·莫奈《阿讓特伊藝術家的花園》《阿讓特伊藝術家的花園》描繪的是莫奈位於阿讓特伊的花園,一對情侶在藝術家花園散步的場景。他們可能是莫奈的朋友或者是親戚,親暱的樣子不由得使我們聯想到他們的關係。這樣一個美妙的柔柔軟軟的好天氣,可能在晨間,也可能是午後,總之一切都令人陶醉不已。春天隨著落花走了,夏天披著一身的綠葉兒在暖風裡蹦跳著走來了。初夏的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地上印滿銅錢大小的粼粼光斑。 這幅畫向我們展示了藝術家花園的奇妙。也證明了克勞德·莫奈是一位狂熱的園藝家。
  • 莫奈:花園是我最美的作品
    尋訪莫奈花園  仲夏時節,最適合去位於巴黎西北部吉維尼(Giverny)小鎮的莫奈花園尋訪,各樣的綠在眼波裡暈開,歡愉在淺藍的天空中浮蕩。  儘管早已從莫奈的畫中熟悉了水園的模樣,還是被那忘我的和諧所蕩澈。那是政府特許莫奈將艾普特河一條支流引到自己花園中建成的人工湖,和直線設計的花園相對應,水園全以曲線設計。湖岸斜倚的垂柳,如綠幔披垂,呵護著池中小朵小朵的睡蓮,它們那麼細膩,那麼純粹,就在城市一隅靜靜開著。它們不言,不媚,不爭,但你知道那是美的。那美是淡的,卻悠長,是生命怒潮退去後,內心靜默的迴響。
  • 周作俊 | 在莫奈花園,與莫奈隔空「對話」
    他有很深的園林情結,在法國遊學時,他專門造訪了莫奈花園。莫奈花園,是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故居,也是莫奈創作方面的靈感繆斯。置身莫奈花園,周作俊看到莫奈曾經作為繪畫題材的柳樹、荷塘,想像著莫奈當年如何觀察睡蓮、柳樹,然後將它們入畫。
  • 梵谷的陋室與莫奈的花園
    梵谷自殺的那一年,比梵谷年長13歲的莫奈買下了原先租住的那幢房子,再加上房子周圍的土地,建造了一座而今舉世聞名的花園。1966年,莫奈的兒子把花園捐給了法蘭西藝術院。在此之後,花園由莫奈基金會修葺復原,變成了一座博物館。  天氣格外晴朗,花園外面的遊人排起了長龍。入得園門,滿眼皆是嫣紅奼紫。
  • 小朋友遊莫奈花園\徐海娜
    」現場特意布置出莫奈花園的場景\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不久前,有位朋友送了孩子兩本書,兩本都是瑞典童書作家克莉絲蒂娜.比約克和莉娜.安德森的作品,她們是繪本界的知名作家。其中一本是她們於一九八五年在瑞典出版後就開始風靡世界的《小蓮遊莫奈花園》。而恰巧,香港文化博物館正在展出莫奈的作品,十七幅珍貴的原作真跡被從多個博物館借來,無需到法國四處奔波也能看到這些作品,真是難得的機會。博物館裡還特意布置出了莫奈的餐廳、起居室、畫室和花園的場景,令人頗有身臨其境之感。  孩子們想像?,跟?
  • 莫奈的畫為什麼總賣那麼貴?
    19世紀法國印象主義畫家莫奈系列畫作《乾草堆》中的一幅14日在紐約蘇富比一次拍賣中拍出1.107億美元天價,創下了莫奈畫作拍賣價格的最高紀錄。在這裡,大家不僅有所疑問了,為什麼一堆不起眼的乾草堆會拍出怎麼高的天價這幅《乾草堆》創作於1890年,是莫奈以乾草堆為主題的眾多畫作中的其中一幅。
  • 莫奈如何一步步打造了屬於自己的花園(圖)
    之後隨著經濟條件好轉,莫奈把農舍面前的果 園、小廚房庭院和以低矮籬笆圍著的苗床都改換成他喜歡的東西。 在夏日不用忙活的時間裡,這位畫家喜歡到農舍周邊走走,熟悉四周的風景。農舍位於塞納河支 流艾普特河邊上,在河邊的田地和水浸草地裡,莫奈認識了多種多樣的植物:大片鳶尾花和罌粟花交織似天然花毯,小巧雪白的睡蓮讓人過目難忘。這些植物後來出 現在這位畫家自家的花園裡,它們也成為他畫筆下的常客,其中最讓莫奈陶醉的莫過於以睡蓮為主題的作品。
  • 程永伶:莫奈的花園,西方的東方
    巴黎郊外的莫奈花園,如今國人遊巴黎的網紅打卡地,自然不容錯過。 上周末,和兒子去了莫奈花園。早上9點,從巴黎7個火車站之一的Saint Lazare(聖拉扎爾)火車站乘上了開往諾曼第的火車。40多分鐘後,在Vernon(韋爾農)站下車,再乘20分鐘的大巴,到了莫奈花園所在的吉維尼小鎮。
  • 創意 | 原來印象派大師莫奈的花園你也可以畫!
    這兒有個地方,陽光、樹蔭、荷塘、夢裡的花園房,一起去看看莫奈花園吧~整個花園幾乎傾注了莫奈半生的心血,最後才形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白的完美色彩組合,猶如畫家手中的調色板。讓我們用Touchbox的方式,來創作自己的印象派藝術花園吧! 超級簡單,你也可以創作印象派大師的畫作哦!
  • A·p 吉維尼的莫奈花園
    沒有規劃圖紙,沒有設計手稿,這是他用半生43年的時間,點點滴滴營建起來的夢想,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失的存在,於這裡他畫出了藝術生涯最為偉大的成就,睡蓮靜靜地掛在橘園美術館的牆上,睡蓮靜靜地生活在莫奈花園的水池裡。莫奈無數次跨過的日本橋倒影依舊,遊人如織的今天,花兒開得更豔了。
  • 天津有個莫奈畫中的莫奈花園,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兩季有果!
    今天,蟀大叔跟大家介紹一個天津人文旅拍好景點,擁有眾多天津小洋樓陪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兩季有果,猶如莫奈畫中的秘密花園,遊人如織!這個景點就是天津睦南公園,是一個很小眾的賞花勝地,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創建之初便被定位為英租界的後花園,其規模和設計創意由此可見一斑!
  • 桃園觀音鄉「莫奈的花園」(圖)
    莫奈花園美景之二   中新網7月29日電 據臺灣媒體介紹,桃園觀音鄉有個「莫奈的花園」,整個庭園景致依著印象派大師莫奈的名畫  莫奈印象畫裡的光影、色彩與水波粼粼,是一種宛如夢境般的飄邈不實,卻又那麼具體的刻印在心底,在不同的情境與心情下,就會呈現不同的面貌。這種如幻似真的印象景色,居然有桃園農場主人將其化為真實場景。走進桃園觀音鄉莫奈的花園,在這個桃園蓮花季的蓮花盛開季節,所有的印象美麗,就這樣出現在眼前。   真實的莫奈蓮花池,其實是位於法國巴黎西北部的吉維尼(Giverny)小鎮。
  • 在莫奈花園的下午
    ——克勞德、莫奈家裡的書架不知什麼時間添了這本書,偶然間翻來,散文式的小說,優美的文字將畫家,畫商關於藝術的事情娓娓道來,讀起來有種平安喜樂,歲月靜好的感覺。特別適合午後的下午。
  • 合肥一女士打造「莫奈的花園」 種植多種奇花異草
    與這株月季一樣,莫奈還有許多陪伴了她很久的花兒,比如一直放在她家露臺前的香港四照花,已有十多個年頭了。「你別看它現在一兩米多高,我剛買回家的時候,主幹只有小指頭那麼粗。」莫奈說,香港四照花比較稀有,當年她和朋友一起在園藝展會上買的花只有她的養活了。「等待四照花開花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我等到第九年才看到了滿樹繁花,那種興奮的感覺無法形容。」莫奈說。
  • 莫奈,印象派的領袖,莫奈花園不僅有睡蓮還有他的作品和愛情
    莫奈,印象派的領袖,莫奈花園不僅有睡蓮還有他的作品和愛情作者/飄雪莫奈大師的睡蓮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靜謐的水中倒影,層次感的睡蓮還有岸上的垂柳,光與影的完美組合都讓這幅畫成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莫奈花園分為花園和水園,莫奈喜歡花草用一生打造了花園裡的花草,另外又在花園的前面建了一個水園,裡面種滿了睡蓮,低垂的楊柳,綠色的小橋,蜿蜒的小徑通幽和開在水園四周的花卉讓這裡色彩斑斕靜謐優雅也成就了莫奈,讓他一畫成名。
  • 行遊|程永伶:莫奈的花園,西方的東方
    巴黎郊外的莫奈花園,如今國人遊巴黎的網紅打卡地,自然不容錯過。上周末,和兒子去了莫奈花園。早上9點,從巴黎7個火車站之一的Saint Lazare(聖拉扎爾)火車站乘上了開往諾曼第的火車。40多分鐘後,在Vernon(韋爾農)站下車,再乘20分鐘的大巴,到了莫奈花園所在的吉維尼小鎮。
  • 訪法國著名油畫大師莫奈故居(莫奈花園)
    他種植了一個大花園並在那裡完成了他餘生的繪畫創作。1926年12月5日莫奈死於肺癌,享年86歲,下葬于吉維尼教堂的墓地。他的家,他的花園和睡蓮由唯一繼承人也就是他的兒子米歇爾繼承,並於1966年捐贈給法國美術學院。通過莫奈基金會,他的房子和花園在1980年復原後開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