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人性化、有安全感的企業受青睞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留在上海——2020上海留學人才雙選會」近日舉行,圖為海歸求職者正在了解崗位信息。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一看:人性化

近日,在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暨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上,智聯招聘與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顯示,「尊重員工」已經連續多年被大學生認為是理想僱主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因素,人性化的僱主對於他們的職業生涯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更喜歡什麼樣的僱主?

在高校畢業生心中,理想僱主需要具備尊重員工、良好的收入前景、與員工貢獻匹配的薪酬回報、完善的福利待遇、踐行對員工的承諾等幾種特質。在最終評選出的「最佳僱主」獲獎企業中,一半以上的員工認為過去一年得到了學習和成長,43.1%的員工認為公司晉升制度公平。

「對員工的尊重能夠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薪資待遇和工作前景,我的付出能否獲得企業給我的等價甚至更高的回報,這實際上是對我個人勞動價值的認可與肯定;另一方面,整個工作環境的氛圍是軟性因素,但卻是長久影響工作心情的重要因子,包括企業是否真正關注我的訴求,是否會為員工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去年回國就業的錢璋說。錢璋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前段時間正在忙著跳槽換工作,但今年他的目標企業所能提供的崗位並不及預期,但自己與前一家公司的「價值觀不合」,讓他堅持了跳槽的決定。

「其實很多具體訴求反而是感性的,但恰恰是這些因素會影響我對企業的歸屬感、忠誠度,會影響公司中的所有人能不能做到『勁往一處使』。」錢璋說。

在評選中,創新、誠信和高效成為員工心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發展需要匯集員工個體的力量,員工成長同樣也需要藉助企業平臺,互相促進激發,才能實現僱傭雙方的「雙贏」。

智聯招聘CEO郭盛指出,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好企業專注磨鍊組織力,實現精細化運營,讓自己的組織變得更加強勁、更少冗餘。一方面通過提高招聘標準來打造精英化員工隊伍;另一方面通過協同辦公、數位化管理、靈活僱傭等模式整體提升人力資本的投資回報率。

二看:自驅力

《報告》顯示,疫情陰影下企業在努力克服線下流動性障礙,將招聘活動搬到「雲端」。

隨著更多留學生進入國內就業市場,海歸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脫穎而出?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實踐經驗、個人定位與心態等方面,是海歸求職中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一,要避免自己『裸歸』,留學生要有在國外的社會實踐經驗。國內一些大學生從大一、大二開始就參與社會實踐和實習,老師現在也有意識地帶學生做項目,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在國外有時反而並非如此。

第二,海歸也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求職心態。站在企業角度,如果沒有海外業務需求,國內畢業生可能會更了解和熟悉國內市場,招聘海歸成本不低,但產生的效益卻不一定高。

第三,海歸要善於找機會,用好各類招聘網站、了解各地引才政策。除了北上廣深有大量的海歸需求,很多二線和新一線城市也有需求,海歸還是應該投入更多去了解國內的城市,了解國內行業發展趨勢。早積累經驗,早思考,早準備。」李強說。

與此同時,《2020僱傭關係趨勢報告》中指出,55.3%的白領表示在疫情期間進行了自主學習,「不斷成長」是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組織形態更加敏捷高效,文化上注重營造安全感、信賴感,以提升組織凝聚力;而向內求索、修煉定力,成為僱傭雙方的共同成長訴求。

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在讓包括海歸在內的員工體會到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更能激發個人潛能,打破個人邊界,創造出更多價值。

三看:安全感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給一些中小企業帶來了經營壓力,一些公司不得不減薪甚至裁員。企業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影響著一些求職者的擇業方向,這使得他們的求職心態、求職目標都在悄然發生變化。

對於王衍來說,進入市場化媒體、從事喜歡的時尚雜誌採訪工作,是她出國讀書之前就有的打算。但是,今年正式回國就業時,她卻最終變了主意,這個畢業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全球媒體傳播專業的碩士決定加入一家國內知名的國有企業工作,負責集團形象宣傳。

「工作薪酬和公司未來發展更有保障,心中會感覺更踏實。」當談及為何沒堅持自己最初選定的工作方向時,王衍說。

無論是海歸還是本土畢業生,這種選擇傾向的變化在年輕求職者中並不少見。《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中顯示,在今年的員工調研中,「工作穩定」「公司發展前景好」成為員工願意繼續留在公司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是公司知名度高、福利健全等因素,而這些因素背後蘊含的依然是「安全」與「穩定」的訴求。

在這個特殊的2020年,企業所給予員工的「安全感」和「確定性」無疑有著更大的價值,從而也讓這些企業成為更多求職者的「理想僱主」。

「希望自己的未來是穩定和安全的,希望企業能夠建立起穩定的制度、擁有穩定的文化,這是今年大多數員工的關注焦點,很多企業也在努力地滿足這種訴求。從『最佳僱主』的結果來看,國企比率在今年明顯提升、外企比例在下降,這是『90後』的投票。」李強說。

相關焦點

  • 海歸求職:什麼樣的僱主和企業文化更受青睞?
    海歸求職,更看重什麼?  本報記者 孫亞慧  今年,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之最,競爭激烈程度引人關注。秋招正酣,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歸加入國內求職大軍。對於年輕的海歸求職者來說,什麼樣的僱主更受歡迎?
  • 2020年國內求職海歸增長三成 這三大行業受青睞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66.6%海歸疫情後更看好國內發展。碩士是向國內求職海歸的中堅力量,在2019年佔整體的70.7%,2020年擴張至72.4%;博士佔比1.7%,與去年基本持平;本科群體佔比25.9%,較去年收縮1.9個百分點。海歸群體所具有的高學歷特點更加凸顯,回國就業在學歷方面也將更具有優勢。
  • 企業設「孝親獎」招人才 溝通能力強求職更受青睞
    開發區一家機械製造企業的招聘負責人孫明祥表示,企業定期為員工發放獎金用來孝敬父母,以此來鼓勵員工拿出時間來陪伴老人。    「有些企業認為這樣會縮短工作時間,影響工作量,我們卻不這麼想。」在孫明祥看來,相反,員工受到人性化的對待會更盡心工作,保證生產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對企業絕對是一件好事。
  • 「後浪」求職最看重什麼?今年竟不是薪酬,而是「尊重」「穩定」
    調研顯示,年輕人在選擇城市發展時69%看重薪酬因素,43%看重福利待遇,32%看重培訓和發展,傳統觀念中的戶籍因素對這個群體的影響甚微,近13%關注是否解決戶口。不難看出,年輕人在所處的人生階段主要目標是提升收入和實現個人發展,在目標城市定居的目的性不是很強,有「試錯」的心態。
  • 海歸熱議該有怎樣的企業文化?
    其中的一個議題就關乎企業文化。  有著異國學習工作經歷的海歸會更青睞於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海歸企業又應該構建怎樣的企業文化來助力企業的創新發展?  希望與企業共成長  現在微軟公司工作的阮思奇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了兩年的工商管理碩士。他談到,自己在回國後選擇企業工作時非常注重考察一個企業的文化。
  • 求職際遇各不同「大海歸」吃香「小海歸」等機遇
    編者按:面對就業,海歸何去何從!核心提要:在國外辛苦留學數年,拿到高等文憑,以為回到國內就能進大企業、賺高工資,過著電影、電視劇裏海歸那樣的生活……但現實並非如此!每年有數以萬計的留學生從各個國家返回國內。有的回到家鄉,有的奔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們當中,真正又有多少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 法資在華企業青睞中國留法「海歸」三種特質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張冬冬)隨著越來越多的法國企業進駐中國,具有中法雙重文化背景的中國歸國留學生正受到在華法資企業的青睞。中國法國青年商會會長雷韋德17日在此間直言,看重中國留法「海歸」精通法語、熟悉法國企業環境和了解法國文化這三種特質。
  • 海歸熱議企業文化 民主平等、開放包容是關鍵
    其中的一個議題就關乎企業文化。  有著異國學習工作經歷的海歸會更青睞於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海歸企業又應該構建怎樣的企業文化來助力企業的創新發展?  希望與企業共成長  現在微軟公司工作的阮思奇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了兩年的工商管理碩士。他談到,自己在回國後選擇企業工作時非常注重考察一個企業的文化。
  • 海歸推動企業改善管理 「90後」海歸會受歡迎嗎?
    那麼,作為如今海歸群體中的生力軍,「90後」海歸受到企業的歡迎嗎?  「90後」海歸受企業歡迎  如今,在招聘會上,「90後」海歸的身影越來越多。但這是否意味著企業也會傾向於招聘「90後」海歸呢?  據北京無二之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蔡韻介紹,在她們公司,「90後」海歸佔據了近一半的比例。
  • 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增長33.9% 過半薪資不及預期
    金融、網際網路、文娛行業更受海歸偏愛《報告》顯示,IT/通信/電子/網際網路行業集中吸引22.1%的海歸求職者投遞簡歷,佔比最高,生產/加工/製造業(12.3%)、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10.5%)依次排在其後。
  • 企業招聘到底看重什麼?
    企業想要有能力的人企業不會拒絕一個可以為企業提供價值的人。很多應聘者沒有工作經驗的,學歷就成了HR篩選的一個原因。如果你沒有學歷,但是你能證明你有經驗、獎項、科研,這些具體的能力,還是很有實力被企業青睞的。受疫情影響,今年求職壓力尤其的大,很多崗位都出現了500:1的求職比例,各個企業的HR,尤其是像BTA的一些網際網路大廠、四大諮詢公司。
  • 「海歸夢∙渝之夢」2020重慶(渝中)海歸人才招聘會11月13日舉行
    3日,記者從解放碑CBD管委會獲悉,2020年重慶(渝中)「海歸夢∙渝之夢」海歸人才招聘會將於11月13日在解放碑威斯汀酒店7樓宴會廳舉行。
  • 海歸從「鍍金時代」步入「青銅時代」
    然而法國、英國等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收緊留學生工作籤證,保護本國就業崗位,讓她不得不提前回國。「我們一撥10多個中國留學生,除一個嫁給法國人之外其餘的都被迫提前回來」。周宜菁說。    此外,近年來我國政府與企業開展「千人計劃」、跨國引才、設立留學生創業園等項目,也吸引了一大批留學人才回國。
  • 海歸的「就業時差」:畢業時間與國內高校不同步
    本來以為自己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的經歷,也投了很多簡歷,但是沒想到最後都石沉大海,「挺有信心的」的趙猛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真的不了解國內的就業環境」。幾次碰壁之後,趙猛開始總結經驗。他發現,相比而言,在國外就業是一種單純的專業匹配,但是國內的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 「海歸」求職記:喝過「洋墨水」不再是加分項
    劃重點回國加入就業競爭大軍的海歸人數正在逐年攀升,截至2016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11萬人。求職壓力的逐步攀升,留學生「求職戰」變成「持久戰」,回國後找準合適的方向進行創業,也是目前海歸們的發展路徑之一。目前國內企業也開始重視海外招聘,主動到海外開設專場招聘會,給了留學生們更多的機會。
  • 外企人事經理喜歡的應屆生:英語好加分,更看重工作態度
    據主辦方中智的資料顯示,2016年校招市場包括770萬國內應屆畢業生,30萬「海歸」,加上之前沒未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全國將有1000萬大學生躋身就業大軍行列。招聘需求方面,在調研企業中,有38%的企業表示2016年的應屆生招聘需求較往年有所增長,47%的企業表示需求持平。
  • 海歸就業求職深度分析
    多少投行民工,跟我一樣,年假是什麼滋味從來沒體驗過。這張圖很美,美的有點不認識,圖片與實際差不小,且當廣告看吧,下面其實看著更真實。一路自己也在傻乎乎的成長,更腳踏實地,跟能吃苦,做事沒那麼多為什麼,就是低頭把事情做好,也沒有各種壞脾氣或怨氣,我的轉行與入行還算順的,只能說知足了。我想這個習慣,還能伴隨著自己走的更遠。那我請問,海歸們理解的投行是什麼?是發行、是定價、是估值模型,是一堆高大上的工具、研究方法,是金融大佬?
  • 留英海歸如何衝破就業寒冬 專家建議:放下身段
    逾六成學生留英前無工作經驗  缺乏經驗和實習崗位過於普通,成為制約留學生求職的重要因素  除了客觀因素,自身原因也令留學生們在求職仗中處於下風。英國大使館教育文化處有數據顯示,在留英前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學生佔留學生總數的60%以上。
  • 去年 全國4.2%的海歸人才選擇了成都
    在此背景下,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呈現2020年海歸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的回國趨勢,以及海歸就業、創業情況。數據顯示,海歸期望就業的城市與其等級成正相關。依託區域經濟水平發達、基礎設施完備、國際化程度高等優勢,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與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更具有海歸人才吸引力。
  • 這些企業放話了:需要更多人才!
    英國留學回來的小吳就比較看重當下的熱門行業和企業:「特斯拉作為電動車龍頭的企業 ,對於我們應屆生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同樣英國留學歸來的小伊也選擇在國內就業:「這邊高端公司不管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是生物、金融等企業,都是比較好的平臺。希望能進入到大平臺,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2020年,受疫情及就業移民政策收緊雙重影響,海外留學生紛紛轉向國內求職,歸國就業留學生增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