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明明有上百萬蘇軍,為何兩月就一敗塗地?史達林事後無比自責

2020-12-17 趣觀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550萬軍隊入侵蘇聯。在成功實施北部突襲列寧格勒後,德軍開始大舉進攻莫斯科和基輔方向。當時基輔一帶的蘇聯紅軍還在謝苗·布瓊尼元帥的統率之下,雖然先前在「烏曼戰役」中傷亡慘重,但是西南方面的紅軍依舊有上百萬人之多。然而令人詫異的是,人數如此龐大的蘇聯紅軍,為何在遠道而來的德軍面前,居然僅僅支撐了兩個多月就被德軍徹底打敗,最後還被俘虜六十多萬人?

▲二戰德軍舊照

在子淵看來,主要有五大原因。首先是缺乏足夠的裝甲和機動力量。在「烏曼戰役」中,蘇軍在德軍的猛烈進攻下,機械化部隊已基本損失殆盡,因此在「基輔會戰」中,缺少了裝甲部隊的掩護,大批蘇軍徹底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之中,光憑血肉之軀難以抵擋裝備優良的德軍。事實上,一旦缺少機械化部隊,不論是兵力投放、撤退,還是運輸補給,都成了令指揮者頭疼的大問題。戰場上的許多戰機,來得快去得也快,不論是進攻還是撤退,沒有足夠的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保證這支百萬大軍的行動速度。

▲二戰蘇軍劇照

其次,蘇軍主帥布瓊尼對德軍的動向也未能提前做出較為準確的預估。「烏曼戰役」結束後,蘇軍還沉浸在一片沮喪之中無法自拔,而德軍中部、南方集團軍卻已經進行了多次商討,考慮是先取蘇聯首府還是先把西南方面的大量紅軍集中消滅。後來德軍最高軍統帥部決定,抽調中央軍團的部分兵力南下,與南方軍隊對西南方面的紅軍實施合圍。當此時布瓊尼麾下雖然折損了大量裝甲部隊,戰鬥力也大打折扣,但好在兵力充足,只要提前做好防禦準備,德軍想要輕易吃下也絕非易事。遺憾的是,蘇聯情報部門卻沒能及時察覺對德軍中央軍團的動向,因此直到整個西南方面軍陷入包圍後,布瓊尼才猛然驚醒過來。

▲史達林舊照

第三則是來自上級的錯誤指揮。史達林得知德軍進攻後,第一時間下令眾人堅守基輔,不同意任何形式的撤退。同年7月11日,眼見德軍機械化部隊被紅軍阻擋在基輔外圍的工事外側,總參謀長朱可夫認為這是撤退的好時機,便向史達林請示放棄基輔,抓緊時間將西南方面軍撤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避免被德軍合圍。不料史達林此時仍然不同意撤退,還再次下令死守基輔,並解除了朱可夫的總參謀長職務,降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

▲第聶伯河

第四則是關鍵時候更換主要軍事將領。在基輔戰役期間,老將布瓊尼為挽救陷入重圍的軍隊,不顧史達林先前下達的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致電史達林提出撤退請求,為此失去了史達林的信任,被撤銷了西南戰區司令職務,轉而由西部戰區司令兼西方方面軍司令員鐵木辛哥元帥接替。在這瞬息萬變的戰場之上,總司令突然換人,總參謀長朱可夫又被降職,基輔周邊的紅軍頓時群龍無首,導致德軍趁勢挺進。

第五,蘇德兩軍在裝備方面的差距實在太大。在「基輔會戰」中,德軍在裝備上佔盡優勢,火炮等軍械的數量比蘇聯足足多出一倍,就連飛機都多出了一半。蘇聯紅軍本來就缺少足夠的裝甲部隊進行掩護,而其餘裝備又比不上德軍,因而更是難以匹敵。

▲布瓊尼舊照

在這場戰役中,缺少機械化部隊的蘇聯紅軍,固然很難脫離包圍,但是也並非一直沒有機會。可惜在戰役開始之前,因為蘇聯方面的大意導致西南方面軍整體陷入包圍,隨後又因為史達林固執己見,平白讓西南方面軍錯失數次突圍的機會,最終導致66.7萬紅軍被俘,而基輔也不幸陷落敵手。而這時候,不管史達林多麼自責後悔也於事無補

參考資料:

《基輔會戰》

相關焦點

  • 二戰颱風行動,史達林為何不提前調朱可夫守莫斯科?北線也吃緊
    二戰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屢屢遭受重大損失。僅1941年6月到10月,蘇軍接連在西部邊境、基輔戰役損失一百多萬部隊,尤其是德軍發動「颱風行動」後,防禦莫斯科西面的蘇軍三個方面軍6個集團軍被全殲、3個集團軍被重創,58萬人被俘,僅有85000人逃出重圍。那麼,這場被稱為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朱可夫也擔任了後半部分總指揮,為何沒有扭轉蘇軍被圍殲的局面呢?
  • 二戰德軍為什麼不放棄基輔,直取莫斯科?
    ▍兩難之境:意外的「西南突出部」76年前站在軍事地圖前的希特勒大概沒有預計到,明明是三路同時挺進,卻在南線戰場上形成以基輔為頂點的「西南方面軍突出部」。面對蘇聯西南方面軍,在西歐打嗨了的德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史達林格勒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完全被蘇軍殲滅。自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以來,只有德軍殲滅蘇軍整個集團軍的份,在西部特別軍區、在基輔包圍戰,蘇軍都遭到了空前的重大損失,西南方面軍差點全軍覆沒。即使是莫斯科戰役,蘇軍也沒有給德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做到了。
  • 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為何對巴巴羅薩行動表現沉默?美好願望落空
    第二,德國的失信讓史達林失望。雖然說史達林心裡明明知道蘇德友好條約是個幌子,但兩國之間直到戰爭打響那一刻仍然在外交和經貿方面都有來往,甚至在軍事上還保持著合作的關係,根本就看不出來德國要進攻蘇聯的樣子。
  • 堪稱是史達林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戰,70萬人在戰線消失
    蘇聯紅軍自1941年起就迅速瓦解,基輔就成了蘇軍駐守的主要地區,這恰恰為德國施行巴巴羅薩計劃提供了絕佳機會,於是德軍迅速以三個集團軍和兩個裝甲集團的強大兵力對基輔一帶蘇軍進行了包圍戰。蘇聯軍隊的統帥意識到不對勁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史達林不僅拒絕了撤退的請求,還撤銷了他的職務,由於一意孤行的史達林的錯誤決定,使得70萬蘇軍被德軍包圍,基輔的某些蘇聯紅軍高級將領放棄帶領其所屬部隊作戰,僅很小一部分蘇聯紅軍成功逃出了德軍的包圍圈,自那時起蘇軍就被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實際上,基輔戰役是史達林戰爭生涯中的滑鐵盧,戰役最終失敗,大批蘇軍被俘虜與史達林死守的戰術有莫大的關係。
  • 二戰莫斯科戰役勝利後,蘇軍為何不發起列寧格勒反攻?因勢而謀
    二戰蘇德戰爭,有4個戰役焦點,第一是列寧格勒保衛戰,牽制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872天最終解圍;第二是莫斯科戰役,蘇軍打破了德軍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第三是史達林格勒戰役,使蘇德雙方形成戰略相持局面;第4是庫爾斯克戰役,促使蘇軍從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的大反轉。在這4場大的戰役中,唯有列寧格勒戰役在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蘇軍有反攻的時機,可史達林為何沒有利用呢?
  • 為何百萬蘇軍寧可被俘,也不服從命令
    1941年8月16日,蘇軍發布了史達林籤署著名的蘇聯國防委員會第270號命令:《關於貪生怕死和叛國投降的問題以及禁止這種行為所採取的措施》。它究竟說了什麼?在頭18天的戰鬥中蘇軍損失了2000車皮的軍火,30萬人被俘,損失火炮3000門、坦克1500輛和飛機1500架。而等到了8月份,蘇軍已經喪失了烏克蘭的農業基地,德軍獲得了黑海港口作為補給站,當時蘇軍在這邊布置的,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西南方面軍,裝備精良,卻依然潰退於德軍的陣前。為何蘇軍的戰鬥力如此不堪一擊?
  • 二戰莫斯科保衛戰,蘇軍和朱可夫將軍的精彩反擊,讓德軍走下神壇
    在對希特勒的判斷上,史達林出現了重大失誤。「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北面、中面、南面各有近200個師、550萬人的兵力。從波羅的海到喀爾巴阡山一線約1500米戰線上的數千架戰機,由其中三個最具戰鬥力、最資深的將軍指揮著三大集團軍群快速推進。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軍防禦德軍閃電進攻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這場戰鬥蘇軍並沒打好,不僅西方面軍30多萬主力被吃掉,還使莫斯科西面門戶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麼,作為戰前史達林和蘇軍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團,為何短短的8天時間內,近50萬人慘遭圍殲呢?
  • 第聶伯河戰役真實影像 蘇軍隱蔽機動突襲 解放基輔獻禮十月革命
    第聶伯河戰役真實影像 蘇軍隱蔽機動突襲 解放基輔獻禮十月革命 原標題:第聶伯河戰役真實影像 蘇軍隱蔽機動突襲 解放基輔獻禮十月革命
  • 朱可夫作為蘇聯統帥部代表,為什麼會失去「大元帥」史達林信任?
    據說,有次史達林看到報紙中對朱可夫的各種讚美之詞,氣憤地把報紙給扔了。當一個將軍獲得無數榮譽時,那麼他與執政者將會產生背離。二,不聽從指揮。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550萬軍隊入侵蘇聯。
  • 二戰葉利尼亞戰役,朱可夫為何準備30天後才反攻?磨刀不誤砍柴工
    因為此戰,他不僅改變了史達林對他的看法,還是蘇軍在蘇德戰爭爆發以來打贏的第一場勝仗,意義重大。但如果仔細琢磨朱可夫在這場戰役中的反攻策略,就會發現這場仗蘇軍不僅打得巧妙,朱可夫還真是下了一番工夫。至此,蘇軍僅在斯摩稜斯克戰役開戰半個月,就陣亡了近30萬人,受傷8萬多,平均每天傷亡高達2萬多人。得知葉利尼亞丟失,史達林非常震怒,命令鐵木辛哥必須儘快發動反攻把葉利尼亞突出部奪回來,並從第24、28、29、30四個集團軍中,抽調了17個師增援他。但蘇軍的反攻並沒奏效,相反,在古德裡安的裝甲精銳打擊下,蘇軍的步兵衝鋒損失巨大。
  • 二戰第聶伯河會戰,蘇軍4500空降兵誤入包圍圈,朱可夫聲東擊西?
    在戰爭過程中,存在戰術指揮錯誤是很嚴重但也很正常的事情,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一次失誤存在,在二戰中,如果德軍糾正了幾次關鍵性的戰略錯誤,結局或許就會不一樣了。而在蘇德戰場上,下第聶伯河戰役中,蘇軍4500空降兵誤入包圍圈,這也被認為是一次很失敗的行動,實際上是朱可夫聲東擊西。因為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失去了東線的主動權,史達林就迫切的想要把德軍給趕出去,認為發動第聶伯河戰役的時機正好。
  • 赫魯雪夫最狼狽的一次:打了敗仗,被史達林用菸斗敲禿頭
    說起歷任蘇聯領導人,最鐵血的自然是史達林,他被譽為鋼鐵一般的男人,而最有個性的標籤,則是屬於赫魯雪夫的。赫魯雪夫最大的特點是愛面子,愛出風頭,然而,這位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國際舞臺上出盡風頭的人物,也曾遇到過狼狽不堪的事,甚至,到了晚年,那件事都讓他心有餘悸。
  • 1939年的5月27日,日軍為什麼突然進攻蘇軍?
    1939年5月27在海拉爾大草原上一支日氣勢洶洶地日軍突然向對面的蘇聯軍隊發起進攻,這時蘇軍陣營裡突然冒出一支坦克部隊,將日軍團團包圍,面對迎面而來的鋼鐵大物,手裡面只有馬刀的,日軍騎兵只能絕望地揮舞著馬刀向裝甲坦克砍去,砍的坦克丁當亂響,躲在坦克裡的蘇軍絲毫沒有被傷到,很快這股日軍就被蘇軍全部殲滅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3個集團軍被圍格羅德諾,古德裡安抄了後路
    02蘇軍的倉促反攻,使明斯克落入敵手本來,蘇軍在格羅德諾地區構築了比較堅固的堡壘,計有594座野戰土木工事、98座鋼筋混凝土碉堡和42座堅固堡壘。,雖然有部分蘇軍撤退了出來,仍有20多個師被合圍。1941年6月22日,蘇軍統帥部在德軍閃擊蘇聯以後,接連發出了三道命令,第一道是作戰預令,要求全線作好防禦準備;第二道是全線反擊,但由於通信不暢和不現實沒有執行;第三道就是3號反攻命令。但這個命令也是蘇軍統帥部和史達林在不了解前線情況,以及對德軍閃擊戰不清楚的情況下發布的。它的起因是西南方面軍上報戰爭打響情況時,報告了蘇軍的損失並不大,西南方面軍仍有組織較大反攻能力。
  • 朱可夫元帥論「史達林防線」(上)
    本報曾於2012年9月刊發《「史達林防線」之謎》(上、下篇)對這兩條防線的歷史命運進行過探討。文章見報後,引起各方積極關注。今特刊發相關學者的最新研究和思考,以饗讀者。 鄔建華(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副教授):您寫的《「史達林防線」之謎》揭示了一個歷史秘密。我們打算從專業角度也對這個問題作些研究。請問,您對「史達林防線」的研究有新進展嗎?
  • 朱可夫版的巴巴羅薩行動,鐵鉗閃電揍趴巴甫洛夫,41年蘇軍大演習
    朱可夫作為蘇軍最善於整編和實施大規模組織協調的將領,不但要基輔軍區軍事戰備整編工作,還要主抓針對德國和羅馬尼亞以及匈牙利的防禦和情報偵察工作。 二、鐵鉗閃電暴打巴甫洛夫 1941年1月2日上午,演習在蘇軍總參謀部正式開始,裁判團以鐵木辛哥元帥為首,由12位蘇軍高級指戰員組成,而史達林和馬林科夫等人則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為何沒有殲滅庫爾蘭集團?留著扛木頭
    1944年,盟軍展開了戰略大反攻,在蘇德戰爭東線戰場,蘇軍發動了著名的史達林十次打擊,從北到南把東線德軍全部攆出了國門。可讓人奇怪的是,到44年底45年初,盤踞在波羅的海上的庫爾蘭半島20萬德軍不僅沒有被蘇軍攆走,還成為德軍在波羅的海上的唯一成建制集團,直到蘇德戰爭結束投降。那麼,蘇軍為什麼會保留這支德軍重兵集團不予以殲滅?
  • 二戰初期史達林為何看不起德國軍隊,原來是蘇聯真的太強大!
    凌晨3點,睡夢中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被秘書叫醒,蘇軍將領通過電話向他報告說:「德國轟炸機正在轟炸我們的城市。」史達林被驚醒了。難道史達林對德國人的進攻之前毫無察覺嗎?不是的。對於德國飛機頻繁地越境偵察的行為,史達林也下令邊境部隊不得先開第一槍。而且蘇聯國內的報刊、電臺接到了最高蘇維埃的通知,不得發布破壞蘇、德兩國友好的文章。更有甚者,蘇聯在開戰前一個月,還關閉了德國佔領國挪威、比利時、希臘等國的外交使館,驅逐了他們在蘇聯的外交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