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看見「萎縮」的中國!圖們江出海口真的能救東北嗎?

2020-12-09 品質中國

本文來源:黃漢城旺角黃漢城

這幾天,佔全國面積8.2%的東北又上了熱搜。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全國有12個地級市房價跌穿10萬元,其中東北就佔了8個,包括黑龍江鶴崗、雙鴨山、雞西、七臺河、佳木斯、大興安嶺,以及遼寧省的阜新、鐵嶺。

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房價低並不意味著位置不好,好些房子位於鬧市區,離火車站或者市中心僅有幾分鐘路程,令人「細思極恐」。

緊跟著,又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媒體挖出,早在2013年東北就開始萎縮,7年間常住人口合計淨流出164萬人。目前東北地區共1.079億人,佔全國比重從2014年的8.0%下降到7.7%。

為了不讓人才跑光,吉林前幾天還徹底打破戶籍壁壘,全省範圍內租房即可申請落戶,一臉著急的模樣。

大家都知道,區域經濟是我的長項。今天,我們就好好的嘮下嗑,深度剖析下東北。

這個共和國的長子,到底還有沒有救?

01

圖們江救不了東北

整個東北,都有對交通生命線的深刻體會。

一百多年前,沙皇俄國為了攫取東北資源,順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將鐵軌修到了亞洲的盡頭,連接起莫斯科與海參崴、大連兩個港口。

位於滿洲境內的丁字形支線,叫做中東鐵路。

這條貿易大動脈,曾經讓哈爾濱成為世界的十字路口,讓瀋陽、長春、滿洲裡這些邊緣之地成為全球經濟體系的一部分。

1903-1978年,藉助於發達的鐵路網,東北一直是中國經濟版圖上最耀眼的明珠。

後來,貨櫃點燃了世界航運的標準化革命,不僅讓鐵路、公路和海路之間的運輸無縫對接,還引發了船舶的大型化趨勢。

穿梭於全球各個港口的主角,從1萬噸的散貨船逐漸躍升為20萬噸級的貨櫃船。

船型越大,貿易的成本變得史無前例的低。

中國東部沿海依靠大港口大碼頭,融入全球產業鏈條當中,而位於海權體系邊緣的東北則走向了衰落。

如果從哈爾濱運送貨物到大連,其陸路運費竟然比從上海到紐約的海運成本高4倍。

曾經是陸權之王的東北人,如今像渴求中東鐵路一樣渴求著出海大通道。仿佛只要沿海,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在我看來,這個想法「幼稚」到可愛。

1860年前後,狼子野心的沙皇俄國趁著第二次鴉片戰爭,與衰敗的大清王國籤訂了《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強行割讓了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裡、烏蘇里江以東四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中國喪失了大片的領土,黑龍江、吉林也由此變成一個內陸地區。

但是,東北與海的距離,其實就在咫尺之間。

從琿春的防川村沿著圖們江而下,15公裡便可以直達日本海。

站在這個東方第一村,甚至可以聽見不遠處的濤聲。從表面上來看,是朝俄聯手徹底扼殺了東北的圖們江出海口——

第一俄羅斯在韓戰期間,為了給金氏家族運送援助物質,修建了鐵路大橋。由於橋面僅有7米高,它就像一根低矮的門梁,攔住了一切大型船隻。

第二,朝鮮只允許中國漁船出海,貨輪以及軍艦出不去,整條圖們江失去商用價值。

很多人覺得,如果當年改革開放之時,中國能夠拔掉鐵路大橋和讓朝鮮低頭,東北就能以「最低的成本」嵌入世界經濟大循環當中。

不僅大量外商會跑來這裡投資設廠,使其順利搭上第三輪全球產業大轉移的順風車,東北還會因為區位條件的優勢,撬開日韓乃至美利堅的、多達數億人的消費力市場。

所以,中國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智庫,都設想出了N種領土互換方案、與朝鮮協商獲取真正出海權、另建俄朝鐵路大橋等。似乎只要搞定那座橋和那個國,東北的經濟就會飛黃騰達。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不。如果你真的抱有這樣的想法,你一定是對圖們江出海口有什麼誤解。

02

不是所有的江都叫長江

被東北寄予厚望的圖們江,並非什麼大江大河。

我們來看下邊這張圖片。

整條圖們江唯一能夠通行千噸級內河船的地方,只有出海口到防川這段15公裡的航道。略加治理,可以通行300噸-2000噸的河海型船。

但是越往裡走,可通行的船隻就越小。

從防川到甩灣子村,枯水期水深僅有1-3.5米,疏浚後只可航行100噸-300噸內河駁船。從甩灣子到圖們市,枯水期水深0.7-2米,航行噸位直接下降到100噸以下。

這百來噸的載重量是什麼樣的概念?

我們來看看長三角:

寧波港航道水深為30 米至 100 米,30 萬噸級巨輪可自由進出,40 萬噸級以上的巨輪可候潮進出。長江下遊水深為12.5米, 10萬噸級海輪可減載抵達南京港,5萬噸海船直達。長江上遊淺一點,5000噸貨輪、1萬噸級船隊也可以直達重慶朝天門。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區區這點通航能力,對於吉林,黑龍江的經濟發展來說不過是邊際性改善,並不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你想想啊,一些重型裝備,比如說東方電氣生產的潮汐發電設備單體就達到200-300噸重,這玩意要是放到載重一百噸的船上會怎麼樣?直接就跪在河床裡成為「鐵達尼號」了,想拉都拉不走,你說人家會考慮過來投資建廠嗎?

再比如說。很多汽車廠都是依賴汽車滾裝船來降低運輸成本,這種船能一次性裝載幾千輛汽車,但重量上萬噸起跳,人家會選擇在圖們江上遊開設整車廠嗎?

長江經濟帶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的黃金水道,將深居內陸幾百上千公裡的武漢、重慶都帶動成為特大城市,就是因為人家的徑流量夠大(9857億立方米/年),吃水夠深啊。

(圖們江冬季封凍,也是一大制約因素)

航道的吃水深度,直接關係到城市發展的天花板。

舉個例子。蘇北的幹線航道為千噸級,前後串聯起連雲港、淮安、宿遷、徐州等城市,你看看今天蘇北的發展水平是什麼樣?

更何況小小的圖們江只是百噸級別,我們就不要指望它能像萬噸級的長江一樣,能輻射出一條縱橫千裡的發達經濟帶了。

不是所有的江都叫長江啊。

所以,即使你把俄中友誼大橋給炸了,通過外交手段從社會主義朝鮮獲取到日本海的出海口,東北的經濟也不會迎來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像我前文說的,它只是一種邊際性的改良,而不是一種顛覆性的革命。

03

衰敗根源

曾經的東北,是全中國都離不開的東北。

抗日戰爭結束後,東北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最先進的地區,生產了全國41%的水泥、76%的電力、92%的鋼鐵,95%的煤礦。

1949年後,近40%的蘇聯援建項目布局在東北,使得東北的重工業體系更加豐滿。

從這片黑土地生產出來的大慶石油、鞍山鋼鐵、撫順煤炭、長春汽車……經由山海關源源不斷的輸往其他省份。

多年的「重付出輕投入」,造就了一個產業單一化的東北,一個透支的東北。

近來國家蓋章認定的近80個資源枯竭型地區,東北就獨佔了三分之一。

大家都說圍繞著帝都,中國華北地區有一條環京貧困帶。其實在東北最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瀋陽周邊,也同樣誕生了一條資源枯竭帶:撫順、弓長嶺、盤錦、阜新…

產業斷檔是非常可怕的經濟災難。站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東北想要騰飛確實很有難度。

不過,我特別不認同某些人說的,造成東北經濟困境的真正原因是陳舊的產業結構,太偏向於重工業了——

在計劃經濟「全國一盤棋」的時代,這些都不是問題。遼寧的工業產品按計劃供給全國,而且往往供不應求,根本不需要市場營銷,只要完成國家計劃的任務就好;某個礦採光了也沒關係,最後會由國家出面轉移和分流員工。時過境遷,這種產業結構放在現在就成問題了。改革開放以來,許多產業的地域性分布產生了巨大變化。東北地區的重化工業不再一家獨大,而面臨來自多個省份的競爭。比如說,生產重型工程機械的徐工集團在江蘇,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在湖南。瀋陽標準件廠曾是亞洲最大的標準件工廠,後來面臨諸多南方廠家的競爭,竟然倒閉了。

遼寧的石化工業曾經在全國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50萬噸以上級別的乙烯項目在武漢、南京、上海、天津、彭州、鎮海、茂名等處遍地開花,遼寧的石化工業已不再「笑傲江湖」。從宏觀上來看,重化工業的某些產品已經出現了市場飽和的狀況。如果不能在技術水平上取得突破,「大路貨」的產品很難進一步提升銷量,企業自然舉步維艱。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胡扯。

2003年出臺振興老東北國家戰略時,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6.7 億元,輕工業160.4億元,重工業 646.3 億元,後者佔比80.1%。黑龍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80.2億元,輕工業180.4億元,重工業1199.4億元,後者佔比86.9%。

經過多年的努力,吉林、黑龍江的重工業佔比已經降至67.9%、67.4%左右。而廣東、重慶、副省級城市寧波按照工業產值佔比計算,則分別是68.3%、79.6%、74.5%。

與之相比,吉利、黑龍江的程度還要低。

但是大家也看到了,近來這兩個省份的經濟增速,有跑贏過廣東重慶等地嗎?這裡經濟有發生反彈嗎?

在我看來,造成東北經濟困境的真正原因,並非是什麼重工業化,產業單一化,而是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沒有超級水運航道,第二沒有高效的政務服務能力。

這兩個因素,使得東北不論是發展重工業,還是調頭押注輕工業,都難以具備價格上的優勢,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04

無法形成產業集群

過去中國的經濟底色長期以中低端製造業為主。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取得競爭優勢,價格必須要便宜。

所以,發展低端製造業的關鍵,就是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

當初深居內陸的成渝經濟圈之所以能夠崛起,就在於同時擁有這兩個條件,使其成功接住了沿海產業的梯度性轉移。再由此一步步延伸開來,往電子信息等高附加值產業升級。

東北轉型初期,有非常多的技術工人,有非常高的城鎮化率,毫無疑問滿足第一個條件。但就像我前文所說,吉林、黑龍江乃至遼寧在內,都缺乏一條超級的水運航道,沒辦法滿足第二個條件。

吉林黑龍江就不用說了。貫穿遼寧省核心地帶的遼河,每年徑流量也才區區137億立方米,僅為珠江的4%,淮河的23%。由於水淺泥多,冬季封凍,遼河的航運價值甚低。

東北不管是生產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還是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都必須先通過鐵路或公路運輸,到大連港等地中轉。

這多出來的運輸費用,就非常考驗企業的綜合成本控制能力了。一些出口導向型外地企業會視之為畏途,乾脆放棄來東北投資。(對於外來投資而言,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可以,大搞出口較難,考驗企業綜合管理能力。)

加之東北是中國最早實行計劃經濟的地方,也是最嚴格執行的地方,導致這裡遺留了非常濃厚的「不找市場找市長」色彩,對市場的反應遲緩。

《東北咋整》這本書裡就記載了一個很好玩的故事:自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誕生以後,30多年來如一日,解放牌卡車沒有任何的技術改造,沒有任何的變化。直到經濟特區橫空出世之後,一汽人才下了決心要弄出點新花樣。

他們對汽車的第一個最大改變,是把汽車的深綠色變為了藍色。

在這種唯上的官本位體系中,東北如何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並服務好企業主體呢?

我們來看下邊這張圖片。

同樣是規模以上工業,黑龍江、吉林的國有控股企業數量分別為466家、356家,比湖南的715家要少。但是黑龍江、吉林的虧損面竟然高達42%、35%,是湖南的兩倍或以上。(不要問我遼寧的數據,我根本找不到)

整個東北的營商環境,是有口皆碑的。你想讓東北放低姿態,像崑山一樣拿出做保姆精神進行「產業鏈招商」(缺什麼補什麼),這個難度可比地球

沒有超級水運航道,沒有高效的政務服務能力,這兩個因素共同導致了東北難以在各個工業門類形成產業集群。

也就是說,東北或許可以把某個企業搞進來,卻難以把全產業鏈都聚集在一起,用上下遊的配套,用規模化的效應來降低生產成本。

沒有價格上的優勢,你讓東北拿什麼跟長三角和大灣區的同類產品競爭?東北如何能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不破產清算?

這一點,跟你選擇重工業還是輕工業的路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不改變上述兩個定式,東北同樣會舉步維艱。

05

思想上的出海口

在我眼裡,能救東北的只有東北自己。

東北歸根結底最大的問題,或許並非在於缺乏物理上的出海口,而是思想上的出海口。

否則,你如何解釋遼寧坐擁2000公裡長的海岸線,有大連、營口、錦州、葫蘆島、丹東那麼多個港口,卻依舊發展不起來呢?

(營口港,有30萬噸級礦石、原油碼頭,並可停靠第五代貨櫃船)

(錦州港)

(葫蘆島港)

(大連港)

你說遼河航運價值低,使得遼寧的內陸腹地難以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迅速發展起來,這很好理解。但是這個並不對沿海的港口城市構成太致命性的束縛啊。

泉州、煙臺也沒有發達的經濟腹地,不也是發展起來了嗎?

同樣是沿海港口城市,憑啥人家的體量就能達到7000-9000億元的GDP,而遼寧的不行呢?

所以啊,歸根結底還是句話——

沒有思想上的出海口,給你再多的深水良港都是無濟於事的(典型如廣西北部灣)。

在這個方面,東北要做的還有很多。

相關焦點

  • 大清糊塗欽差成琦:勘界時犯了菸癮,結果丟了圖們江出海口
    該村位於圖們江的江心洲上,距圖們江入海口僅15公裡。站在該村向東極目遠眺,人們可以看到海上起伏的波濤。而就是這15公裡,硬生生地把中國困在了內陸,雖然大海近在咫尺,但中國人卻只能望洋興嘆,偌大的東北內地卻連個出海口都沒有。對此,人們不禁感到遺憾,甚至是失望。
  • 即使沒有出海口,也不放棄日本海!中國東北借港出海怎麼做?
    即使沒有出海口,也不放棄日本海!中國東北借港出海怎麼做?大家好啊,我是球哥。這裡要扯一句,在清末時,其實東北並不叫東三省,而是叫東四省,除了今天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之外還有一個熱河省。而在清政府與沙俄籤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之前,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等約1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仍是我國的領土。來,我們看看地圖上標註的海岸線,誰能說當時的東北沒有出海口?
  • 東北邊疆行——圖們江的哀思
    圖們江見證了中國興衰的發展歷史,在防川登上龍虎閣,看著那滾滾東逝的圖們江水,再望著那魂牽夢縈的故土,可望不可及的日本海,我們望江深思,望海興嘆!這裡距日本海僅15裡,中國圖們江的出海路在此斷頭。遠眺外東北,故國影噓唏。
  • 中國東北為什麼沒有日本海出海口?原因說出來後,令人非常惋惜
    在清朝初期的時候,東北沿岸有著很多出海口,但是現在卻一個都不準進入日本海。因為中國的東北出海口全都被當時的沙俄奪走了,當時沙俄逼迫清政府籤訂《瑗琿條約》上面顯示清政府自主放棄烏蘇里江和興凱湖東面的所有土地。,不過在實際劃分國界的時候興凱湖南邊的土地也被沙俄強行拿走了,而在中日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俄羅斯為了能夠直接進入朝鮮半島,將圖們江下遊固定在他的版圖之上。
  • 琿春——一眼望三國的邊陲明珠,東北腹地新的出海口
    東北地區從大連到龍江東寧1500公裡一線,除了大連、莊河、丹東有出海口外,其餘地方都不臨海嗎?實則不然,歷史上,這一沿線如海參崴等都屬於中國領土,也是有出海口的。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與沙俄列強籤訂了喪權辱國的《愛輝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1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使廣袤的東北腹地失去了出海口,而望海興嘆。
  • 獨行圖們江:沿國防公路感受朝鮮
    又騎出幾公裡,忽見路邊停著一輛黑色轎車,心中一喜,心想終於看見能對話的人了。停下車,他們驚奇地走過來,問我從哪裡來,看著我帶的裝備稱讚說這才是真正旅遊呢。我問他們為什麼在這裡停留?他們指指路邊一排水泥方柱說:這裡是國界,下面那條小河是圖們江的發源地。我說源頭不是在園池嗎?他們說那裡上不去,這裡冒出的水流就可以當作圖們江源頭了。
  • 丟掉的出海口與失落的大東北
    1984 年,中國設立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今天來看,發達城市大多沿江沿海,港口的作用,毋庸置疑。而這時東北也在謀劃出海口的問題,1987 年,吉林省政府趁中蘇邊界談判重啟,將《關於解決我圖們江出海口問題的報告》提交中央,以期能被納入談判內容。
  • 於逢春:吳大澂恢復中國圖們江出海權再探討
    所幸1886年中俄再次勘界時,中國談判代表吳大澂與沙俄談判代表鬥智鬥勇,中國最終恢復了由圖們江東出日本海的權利。從此,被俄羅斯封閉的中國東北東部陸疆的盡頭雖止於距離日本海30華裡的琿春防川,但中國有權藉助圖們江進入日本海的航道也始於斯。
  • 中國邊境小城:東北的下一個香港,卻因俄羅斯一直無法有出海口
    琿春市位於吉林省最東端,圖們江下遊,隸屬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中國唯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邊境窗口城市, 琿春既是中國直接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是中國從水路到韓國東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歐的最近點。
  • 東北面向日本海曾經有出海口,但只有海參崴算得上良港
    說到近年來東北經濟的問題,人們常常感慨,原因之一是沒有出海口,因此屬於重工業為主的內向型經濟,整個北方基本都是內向型經濟,因此發展潛力和南方相比差很多。其實東北有出海口,遼寧是沿海省份,但除了偏遠的大連算得上良港,營口就在環渤海地區比較平常了。但仿佛現有出海口對於東北來說遠遠不夠。
  • 圖們江之殤:日蘇發動的張鼓峰戰役,卻讓中國失去出海口!
    1860年,沙俄乘義和團內亂,逼清政府籤下《中俄北京條約》,強佔了圖們江出海口大部分地區。在中俄勘界時,又乘清朝欽差成琦鴉片癮發作的機會,把界碑立到了張鼓峰頂,使這一中國山丘莫名其妙地成了爭議地區。吉林在清朝時不僅是沿海省份,而且擁有中國最長的海岸線。失去海嵾威後,琿春部分代替了海嵾威的功能。《北京條約》規定中方有圖們江出海權。處圖們江口不過百裡的琿春,成為東北外貿的中心城市之一。據民國有關史料,三十年代前的東北,自圖們江出海的船隻近一千四百艘。琿春有繁忙的碼頭和規模不小的海運公司。
  • 中國最憋屈的一座城市,靠海卻沒有出海口,你知道是哪嗎
    大家都知道,海邊城市一般都是有出海口的,方便船隻進出,但是在我國有一個城市能看到海卻永遠到不了海邊,只能望海興嘆,讓人覺得很憋屈,想去看海也不行,你知道是哪裡嗎?在吉林省的最東端有一個叫做琿春的城市,琿春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中國唯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邊境窗口城市,與俄羅斯、朝鮮山水相連。全市面積5145平方公裡,人口大約25萬,是一座「水在城中,人在畫中」的東北亞明珠城市。
  • 世界上最憋屈的6個地區,海洋在家門口卻沒有出海口,有個在我國
    雖然能看到海洋,但被別的國家封鎖了出海口,只能暗自嘆息。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地區?我國東北首先就是我國東北地區,歷史上我國東三省都是沿海省份,直到1860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籤訂《北京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給沙俄。
  • 中國唯一的日本海海濱城市,一缺憾讓中國人倍感辛酸!
    據說站在春化鎮中俄邊境的山頂上在晴朗的天氣下能看見停泊在海參崴港口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軍艦!(琿春的很多地點都可以看到日本海) 從這裡到日本海出海口只有15公裡,可以遠眺日本海面。登上附近山坡上的瞭望臺,就可以看到中朝俄三國,這是中朝俄三國唯一的交匯處。所以,防川村被形容為「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的「中國東方第一村」。自防川往下到入海口,它的名字被俄羅斯人稱為圖曼納亞河,一座鐵路大橋成為兩國唯一的陸路聯繫。這最後15公裡也是俄羅斯與朝鮮在陸地上唯一邊界。
  • 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中國東北與日本海那無法逾越的15公裡
    東北三省物產非常的豐富,不管是糧食,還是石油、煤炭、木材在中國都是最重要的產地之一。但是如此豐富的物資,卻要經過陸路長途跋涉運抵渤海灣出海,這也是東北經濟振興困難的因素之一。明朝建立後,通過招募女真部落在圖們江兩岸建立了地方行政機構,因此圖們江兩岸岸曾經都是明朝的領土。後來,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封建王朝-李氏朝鮮,通過不斷的驅逐女真族部落,向北擴張領土。一直到15世紀中葉,朝鮮王朝在圖們江南岸建立了六鎮,分別是惠寧,富寧,中城,文成,清遠和清興,從此,圖們江正式成為中朝邊界。而圖們江也變成了中國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
  • 我國東北距離日本海最近僅有15公裡,我國能從黑龍江出海嗎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海運不僅能大大降低貿易物流成本,還能夠快速有效聯通世界貿易。海權對於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出海口的丟失,甚至可以讓一個國家或地區由興轉衰。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沙俄對於擁有出海口是多麼的渴望,不惜挑戰強國,可謂是對賭國運,經過不斷地戰爭與擴張,沙俄擁有了北冰洋、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等多個方向的出海口。
  • 腐朽的清政府為何能從沙俄手裡獲得日本海出海權
    此後一段時期琿春與吉林各地的百姓都通過圖們江前往日本海捕魚或從事貿易活動。在這一過程中被海參崴成為了當時中國東北民眾出外謀生的主要目的地。當地民眾將這種行當營生稱作「跑崴子」。積貧積弱的晚清時代屢屢失地於列強。面對當時烏蘇里江以東土地已被割讓給沙俄這一既成事實也無力回天,但他仍在他的能力所能達到的範圍之內儘可能為中國爭取權益。
  • 沿圖們江感受複雜的中朝邊境 朝鮮未來依然看中國
    原標題:沿圖們江感受複雜的中朝邊境 朝鮮未來依然看中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本報赴延邊特派記者 劉洋】中朝兩國1400公裡邊界中,有510公裡是以圖們江為界。這條江發源於長白山,其幹流沿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和龍、龍井、圖們、琿春4市而下,最終於琿春出境,匯入日本海。
  • 俄羅斯距離中國最近的大城市,原是中國東北出海口,可惜失去了!
    中俄兩國雖然有4374公裡的邊境線,但俄羅斯與中國交界的地方人跡稀少,沒什麼大城市。只有位於中俄朝三國交界的符拉迪沃斯託克這座城市比較大,有百萬人口。從符拉迪沃斯託克市中心到中國琿春市中心約180公裡,而從琿春市春化鎮到符拉迪沃斯託克市中心只有幾十公裡,是俄羅斯距離中國最近的大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這座城市原名叫「海參崴」,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 中國東北距離日本海只有15公裡,為何沒有出海口?只能望海興嘆!
    中國東北部有肥沃遼闊的平原,茂密的森林,眾多的河流和豐富的產品,但今天卻沒有了出海口,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想分析一下為什麼中國東北沒有了出海口。讓我們來看看上面的清朝版圖(1820年),包括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河流域和屬於清朝版圖的庫頁島。這時,東北地區屬於沿海地區,有一個海港。即使東北內陸地區想入海,也有很多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