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工商學院校史館內的一面浮雕牆格外吸引人的目光。它以「發奮自勵、乘風遠航」為主題,用高度濃縮的場景和文化符號充分體現出該校大學文化建設的理念,昭示著自己的辦學特色。
山東工商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立了培養「具有必要的歷史知識、健康的身心素質、較強的創新能力、寬廣的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經過35年的文化深耕,如今已是根深葉茂。學校聚焦專業、課程、課堂、實踐教學和質量監控等關鍵環節,以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為主線,推進突出價值引領,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工作的育人功能,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協同育人之路。
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打牢基礎
「面對世界各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管理措施,結合中國的防控措施,我想從所學專業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老師,我想參加專業比賽,您看看我這個選題可行嗎?」學校的學生非常關注身邊的現實問題,開始主動學習專業知識,思維、表達能力與日俱增。
山東工商學院始終把思政教學貫穿教育教學中,用民族文化、革命傳統和現代精神哺育莘莘學子。學校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堅持知識、能力與素質均衡發展的原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並在築「根」工程中增強文化自信,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打牢基礎。
對部分公共基礎課程實施分級教學,實施分類、分段培養,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和學習指導,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課程的設置上,重在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打破學科壁壘,相關專業打通培養,優化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進行課程的重組和整合。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改革,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創造條件。
新教學方式的推行,使課堂上學生不愛學、老師很無奈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變。這是學校以開展課程思政為突破口、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抓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帶來的喜人現象。
以校園文化為基礎,推動以文化人
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的培育,著力營造全員育人大格局。學校積極推進建設以財商教育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財商思維,提高大學生財富管理意識,為學校開展財商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學校注重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積極打造體系化的財商教育課程。學校編寫了《財富管理學》《財富管理思想史》《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及能力開發》《公益慈善籌資能力開發》等教材。創辦了國內首個公益慈善事業管理本科專業,開啟了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管理本科專業教育的發展之路。
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財商教育活動,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積極推進學校特色建設。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設立「財富古今」文化長廊,財商教育文化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商論壇」「財富講座」「財商教育活動月」等活動成為品牌,推出財商教育演講比賽、財商教育辯論賽、財商教育情景劇大賽等活動,在大學生財富觀的塑造上、在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上下功夫。
多措並舉打造校園文化精品,發布「文化山商」行動方案,開展「最美山商人」評選活動,精播深耕,發揮典型引領示範作用,學校連續5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舉辦高質量的「山商·近知講堂」學術報告會。積極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氛圍。成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團,增強了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體育社團的建設也五彩繽紛,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體育社團管理體系,為每個體育社團安排1—2名骨幹教師進行技術和活動指導,選擇優秀的體育骨幹和學校各運動隊學生擔任體育社團助教。各體育社團每年都開展豐富多彩的競技比賽和趣味活動,形成了年年有計劃、月月有比賽、周周有活動、日日出早操的全校熱情參與運動健身的局面,營造出濃鬱的體育文化氛圍。
以文化打造品牌,構築文化陣地,建設精神家園。學生課外活動豐富多彩,高雅藝術進校園、校園舞蹈大賽、校園相聲小品大賽、校園模特大賽等活動深受「00後」大學生的喜愛。
深挖內涵,愛校教育涵育德行
「海鷗戲春岸,喜鵲弄和風」代表了這所海濱校園的靈動和喜悅,展示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進學校東大門,蓊鬱蔥蘢的雪松大道一側石刻上的「和易以思,近說遠懷」表達著校友對母校深沉的思戀,校園濃厚的校慶氛圍,正凝聚著全校的力量,愛校、榮校成為一種精神,這是學校長期文化育人的反映。
學校利用有形的校園環境和無形的輿論氛圍,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積極開展「美麗山商」「文化山商」「和諧山商」建設,內容多、形式廣,打造宜居、美麗、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這裡春夏繁花似錦,秋日彩葉繽紛,冬日白雪滿校園,走在書香氣息濃厚的校園,教學區、生活區、休閒區處處散發出濃鬱的文化氣息,碧波蕩漾的落雪湖、紫藤纏繞的休閒長廊、景色宜人的翕苑,處處彰顯著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完美融合,時刻薰陶感染著身處其中的師生。
建校35周年校慶的書畫展吸引著師生踴躍投稿,師生以書言志、以畫寄情,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達出對學校的熱愛,展示出廣大師生蓬勃奮發的精神,洋溢著昂揚向上的力量。這是學校結合重大節慶日和相關活動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的縮影,在典禮、表彰頒獎等活動中,讓學生懂得感恩,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
學校積極利用各種資源,搭建各類學生愛校活動平臺。校報、校園廣播電視、校園網絡等校園媒體推出一大批優秀作品,讓學生了解學校歷史沿革,增強對學校發展的信心。每年新生入學教育期間,用校訓精神薰陶學生,用校風感染學生,邀請優秀校友返校開設講座,現身說法,培養學生愛校之情。
加強對輔導員隊伍的教育和培訓,實施學生工作「七項」工程、輔導員「七個一」工作計劃。將專題教育與學風建設、黨團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相結合,發揮整體作用,注重全員育人,提高學生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使愛校教育能持續、深入地開展。
學校進一步挖掘愛校榮校意識的內涵,將其擴大到正確認識社會、認識國家的層面,最終達到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多措並舉,使協同育人之路越走越寬。(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