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滋養心靈 愛校教育涵育德行——山東工商學院打造協同育人...

2020-12-19 山東教育新聞網

山東工商學院校史館內的一面浮雕牆格外吸引人的目光。它以「發奮自勵、乘風遠航」為主題,用高度濃縮的場景和文化符號充分體現出該校大學文化建設的理念,昭示著自己的辦學特色。

山東工商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確立了培養「具有必要的歷史知識、健康的身心素質、較強的創新能力、寬廣的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經過35年的文化深耕,如今已是根深葉茂。學校聚焦專業、課程、課堂、實踐教學和質量監控等關鍵環節,以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為主線,推進突出價值引領,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工作的育人功能,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協同育人之路。

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打牢基礎

「面對世界各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同管理措施,結合中國的防控措施,我想從所學專業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老師,我想參加專業比賽,您看看我這個選題可行嗎?」學校的學生非常關注身邊的現實問題,開始主動學習專業知識,思維、表達能力與日俱增。

山東工商學院始終把思政教學貫穿教育教學中,用民族文化、革命傳統和現代精神哺育莘莘學子。學校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堅持知識、能力與素質均衡發展的原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並在築「根」工程中增強文化自信,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打牢基礎。

對部分公共基礎課程實施分級教學,實施分類、分段培養,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和學習指導,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課程的設置上,重在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打破學科壁壘,相關專業打通培養,優化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進行課程的重組和整合。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改革,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創造條件。

新教學方式的推行,使課堂上學生不愛學、老師很無奈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變。這是學校以開展課程思政為突破口、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抓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帶來的喜人現象。

以校園文化為基礎,推動以文化人

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的培育,著力營造全員育人大格局。學校積極推進建設以財商教育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財商思維,提高大學生財富管理意識,為學校開展財商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學校注重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積極打造體系化的財商教育課程。學校編寫了《財富管理學》《財富管理思想史》《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及能力開發》《公益慈善籌資能力開發》等教材。創辦了國內首個公益慈善事業管理本科專業,開啟了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管理本科專業教育的發展之路。

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財商教育活動,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積極推進學校特色建設。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設立「財富古今」文化長廊,財商教育文化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商論壇」「財富講座」「財商教育活動月」等活動成為品牌,推出財商教育演講比賽、財商教育辯論賽、財商教育情景劇大賽等活動,在大學生財富觀的塑造上、在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上下功夫。

多措並舉打造校園文化精品,發布「文化山商」行動方案,開展「最美山商人」評選活動,精播深耕,發揮典型引領示範作用,學校連續5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舉辦高質量的「山商·近知講堂」學術報告會。積極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氛圍。成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團,增強了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體育社團的建設也五彩繽紛,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體育社團管理體系,為每個體育社團安排1—2名骨幹教師進行技術和活動指導,選擇優秀的體育骨幹和學校各運動隊學生擔任體育社團助教。各體育社團每年都開展豐富多彩的競技比賽和趣味活動,形成了年年有計劃、月月有比賽、周周有活動、日日出早操的全校熱情參與運動健身的局面,營造出濃鬱的體育文化氛圍。

以文化打造品牌,構築文化陣地,建設精神家園。學生課外活動豐富多彩,高雅藝術進校園、校園舞蹈大賽、校園相聲小品大賽、校園模特大賽等活動深受「00後」大學生的喜愛。

深挖內涵,愛校教育涵育德行

「海鷗戲春岸,喜鵲弄和風」代表了這所海濱校園的靈動和喜悅,展示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進學校東大門,蓊鬱蔥蘢的雪松大道一側石刻上的「和易以思,近說遠懷」表達著校友對母校深沉的思戀,校園濃厚的校慶氛圍,正凝聚著全校的力量,愛校、榮校成為一種精神,這是學校長期文化育人的反映。

學校利用有形的校園環境和無形的輿論氛圍,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積極開展「美麗山商」「文化山商」「和諧山商」建設,內容多、形式廣,打造宜居、美麗、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這裡春夏繁花似錦,秋日彩葉繽紛,冬日白雪滿校園,走在書香氣息濃厚的校園,教學區、生活區、休閒區處處散發出濃鬱的文化氣息,碧波蕩漾的落雪湖、紫藤纏繞的休閒長廊、景色宜人的翕苑,處處彰顯著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完美融合,時刻薰陶感染著身處其中的師生。

建校35周年校慶的書畫展吸引著師生踴躍投稿,師生以書言志、以畫寄情,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達出對學校的熱愛,展示出廣大師生蓬勃奮發的精神,洋溢著昂揚向上的力量。這是學校結合重大節慶日和相關活動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的縮影,在典禮、表彰頒獎等活動中,讓學生懂得感恩,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

學校積極利用各種資源,搭建各類學生愛校活動平臺。校報、校園廣播電視、校園網絡等校園媒體推出一大批優秀作品,讓學生了解學校歷史沿革,增強對學校發展的信心。每年新生入學教育期間,用校訓精神薰陶學生,用校風感染學生,邀請優秀校友返校開設講座,現身說法,培養學生愛校之情。

加強對輔導員隊伍的教育和培訓,實施學生工作「七項」工程、輔導員「七個一」工作計劃。將專題教育與學風建設、黨團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相結合,發揮整體作用,注重全員育人,提高學生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使愛校教育能持續、深入地開展。

學校進一步挖掘愛校榮校意識的內涵,將其擴大到正確認識社會、認識國家的層面,最終達到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多措並舉,使協同育人之路越走越寬。(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三大文化」協同育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我一定會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自己、用革命文化薰陶自己、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陶冶自己,承擔起黨和國家賦予青年一代的歷史使命。」前不久,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舉辦的「學習新思想、千萬師生同上一堂課」活動現場,民商經濟法學院學生王晶感慨地說。    課堂教學是文化育人的主渠道。
  • 河北外國語學院營造了處處育人、時時育人、事事兒育人的校園文化
    在河北外國語學院,形成了濃厚的黨建文化、德育文化、讀書文化、環境文化、管理文化、創新文化等國際性的多元文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營造了處處育人、時時育人、事事兒育人的河外校園文化。包括河北省四期省培項目、一期國培項目在內的河北省100多所高中的外語老師都來校進行了參觀學習。讓公寓成為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人人追求「在私密空間體現出的道德水平」。
  • 東營區:打通家校社「經脈」 共譜育人「新生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2日訊 如何打通家庭、學校與社會的「經絡」,搭建起協同育人的新模式?打破傳統模式壁壘構建協同育人格局2020年12月16日,全國「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改革創新研討暨現場推進會在東營區成功舉行,標誌著「家校社協同育人」東營區模式在全國擦亮了「閃亮的講臺」家庭教育工作品牌。
  • 黎明職業大學:「五育並舉」協同育人 多元文化有機融合
    近來,黎明職業大學圍繞「雙高」計劃建設,深入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三教」改革,重構學校通識教育體系、重構通識教學體系、重構通識教育治理體系,初步形成「五育並舉」協同育人,多元文化有機融合的通識思政新紀元。
  • 從農耕文化中追尋學校根與魂——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育人...
    這其中,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以特色興校,緊扣「農」字,將「興學勸農」奉為己任,秉承「汲汲以興學勸農為事」文化核心理念,創新性地將學校百年的辦學特色、千年吳文化精華和農耕文化合鑄融通,用時代精神激活農耕文化的生命力,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農業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 「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為此,大河網特聯合鄭州市教育局開展「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報導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宣傳好的經驗和做法,營造積極、健康、共贏的家校共育氛圍,引導家庭、學校、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觀。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 實習生 劉鵬飛)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常會出現或輕或重的逆反心理。
  • 構建「泛在協同」社區化育人體系 形成全方位思政實踐育人格局
    重構學生社區管理教育體系,建立社區化育人的體制機制,明確各部門、各主體社區思政實踐育人的職責,加強部門之間溝通、協同、聯動,政校行企協同推進社區思政實踐育人的建設發展。作為學生社區化育人的常設機構,學生社區管理委員會統籌開展社區思政實踐育人的各項工作,提出和審議關於學生社區發展的重大事項,並提交學校審議決定。
  • 李細田:以「詩外功夫」助推家校協同育人
    問題的背後是家校協同育人過程中關係的扭曲和責任的錯位。為此,很多教師對家長們都予以友情「提醒」,而實際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不少家長依然是置若罔聞、我行我素。但是,作為教師,不能只是滿足於做好學科教學、思想教育等工作,也不能總是習慣於以友情「提醒」的形式與家長溝通,還需要重視下足家校溝通、協同育人等「詩外功夫」。
  •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論壇成功舉辦
    ,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大學等20餘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家學者齊聚湖南科技學院,就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做好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完善制度安排、加強日常養成、豐富文化載體等方面入手,重視文化育人過程中的資源、隊伍、機制等方面的協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內涵。  華中師範大學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秦在東教授就提升文化育人過程質量的有效途徑作了主題發言。
  • 懷化學院網絡育人工作素描:打造有氣質的網絡思政
    打造有氣質的網絡思政 ——懷化學院網絡育人工作素描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周 文 遊振華 張 斌 盧宗旺 一個民族有其獨特的文化氣質,一所大學也應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氣質。 懷化學院把網絡思政工作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來落實,出臺了《懷化學院網絡育人體系實施方案》。已形成黨委領導、分管領導具體負責、黨委宣傳統戰部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緊密配合的網絡育人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大力推進實施一中心(網管中心)、一平臺(官方微信微博)、一網(易班網)、一課(慕課)、一終端(手機端)「一條龍」網絡思政工程。
  • 蘭州大學:圈層效應構建協同育人體系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張加馳副教授有辦法,他用漫畫形式來講解「文科物理」,學生一邊看著生動形象的名人漫畫,一邊學習基本物理學知識。把深奧的中子發現過程、核裂變與原子彈等知識點生動有趣地展現給學生,並將我國的「兩彈一星」元勳等在核物理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事跡融入課堂,實現育人與育德,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多重效果。高等數學是一門純理科課程嗎?它有沒有社會意義?
  • 山東藝術學院打造「藝術+思政」育人品牌
    12月7日,一場名為《我們的國歌——把國歌講給你聽》的專題報告會在山東藝術學院長清校區舉行,文東校區師生在大劇場、音樂廳通過視頻直播方式進行收看。著名音樂家、指揮家,國家一級指揮,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協管樂學會主席於海為山藝師生講述國歌的故事。
  • 「卓越」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為了將價值培養「融進」課堂,確保範圍與狀態相統一,學院在全面提升教師德育責任和育德能力的基礎上,明確要求教師做到身先示範,呈現出「課課育人、師師育人」的生動場景。為了將思政教育「扎進」頭腦,確保作用與效果相統一,學院定期組織學習研討,深刻理解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辯證法和方法論,切實做到鑄卓越靈魂、育卓越人才。
  • 武漢之行,第三屆中國房地產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峰會圓滿召開...
    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峰會 /2020.12.06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主辦,房教中國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房地產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峰會在武漢隆重召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突襲了武漢。首批合作高校:同濟大學、重慶大學、山東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北京建築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深圳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PART-3
  • 南開大學-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籤約儀式舉行
    12月14日,南開大學-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籤約儀式在八裡臺校區舉行。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王新生,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雲與計算BG副總裁張順茂,華為北京研究所所長常勝、華為天津代表處總經理許超出席。
  • 南山區於湧敏名班主任工作室家校協同共育式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的建設是家校協同的一項重要依託,工作室通過家校協同合作的方式共同創建「班級文化」「課程文化」「活動文化」,並著力課題研究,以此指引家校協同共建的方向。班級文化育心靈——家校協同共建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建設是形成班級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載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班級學生的行為。
  •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三大中心打造文化育人平臺
    為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山東商務職業學院於近期啟用了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與大學生活動中心、青春創業社共同成為該校文化育人三大平臺。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打造特色書院構建育人新模式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深化「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改革,打造全員參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資訊時代特色書院,構建「全師育人、全程培養、全校協同」的育人體系。全師育人,落實九支隊伍進書院。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泰山學院:以泰山文化鑄魂育人
    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