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出土的古代酒是否過期,能不能飲用?專家:先喝一口嘗嘗看

2021-01-10 無筆

酒在中國有著相當悠長的酒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限於技術與原材料,古人喝的酒肯定與咱們現在喝的有所不同。

那麼,古人喝的酒一般都是什麼酒呢?古人的酒,味道好喝嗎?

葡萄酒

對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可能就是我國的考古學家馮永謙了。在1974年,由當時的著名考古學家馮永謙帶領的考古隊,在瀋陽周邊的葉茂臺遼墓中發現了用白瓷注壺盛的古酒。當時,周圍的工作人員都不敢判斷這是不是酒。如果按照正常的考古流程,當時就應該馬上對容器進行密封,然後迅速運到化驗中心進行化驗。然而,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如果運回瀋陽,壺中液體有在路上揮發的可能,如果這樣,就白白錯失了這一重大考古發現。

面對這個兩難的問題,有專家提出,是不是可以先用最嘗嘗,剩下的部分,再帶回化驗中心。可也有專家顧慮,如果壺中液體不是酒,會不會可能有毒?即便壺中的就是酒,存放了千年也不一定能飲用。負責帶隊的馮永謙卻沒有這麼多顧慮,他直接拿起容器喝了一口,喝完評價道:「感覺有一股土腥味」。確實,存放上千年的古酒很可能早已混入了部分泥水,有土腥味,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後來,瀋陽化驗中心對剩下的液體進行了化驗,化驗中心認定,壺中的液體就是酒。

馮永謙先生,也就這樣成為了新中國繼郭沫若先生之後第二個嘗到古酒味道的人。

當然,這只是一段考古花絮。古人喝的酒雖然未必能和今人相比,卻也絕不至於全是一股土腥味。那麼,古人一般喝的都是什麼酒呢?這些酒,都是什麼味道的呢?

考古

首先,和今天我們有葡萄酒、啤酒、白酒等一樣,古代也有許多品類的酒。不過,古代的酒度數相對較低。最烈的,一般也不過十幾度。這是因為,古代沒有今天的蒸餾技術,只能採取手工釀酒。在元代出現蒸餾法釀酒之前,古酒的度數一般只與今天的低度黃酒、雞尾酒相類似。所以,當我們讀到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或者武松過景陽岡喝了八碗酒的故事時,我們可以微微一笑,想:如果讓你們喝點咱們今天的高度酒,你們早倒啦!

雖然度數都不高,但是古酒的種類仍然豐富。古酒大約可分為三類:米酒、調製酒以及葡萄酒。其中,米酒是古代最為盛行的酒。道理也簡單,米是古代最容易得到的釀酒原材料。若是古代非葡萄產區的人們想喝上一口葡萄酒,那可是要花大價錢的。所以,雖然古代的葡萄酒口味未必能比今天的葡萄就強,但絕不可能是馮永謙先生嘗到的一股土腥味。否則,再怎麼高逼格,一股土腥味的酒也沒法流傳開來。

嚴格地說,葡萄酒並不是中國原生的酒。在這一點上,咱們今天管葡萄酒叫洋酒,還真是說對了。史學界一般認為,葡萄酒入華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朔到漢朝。然而,在漢朝,我國尚且還沒發展出成熟的葡萄酒釀製工藝。因此,那時的葡萄酒異常昂貴。在《續漢書》中記載了一個與葡萄酒有關的故事:一個叫孟佗的人用20升葡萄酒,買到了一個涼州刺史的官職。葡萄酒在當時的價格因此可見一斑。然而,也因為過於昂貴的價格,葡萄酒在當時並不盛行。畢竟對於食不果腹的升鬥小民,葡萄酒,是不可想像的奢侈品。

古代釀酒

葡萄酒在民間相對廣泛的流傳,則要等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攻下高昌國之後引進了當地的馬乳葡萄種以及葡萄酒的釀製功法。雖然葡萄酒在當時仍然屬於屬於價格不菲的舶來品,但,至少不像漢朝那般遙不可及。葡萄酒在唐朝又被稱為「蒲桃酒」,由於其獨特的口感以及舶來品的格調,在入華之後,很快就成為全體文人騷客最愛的酒種。

比方說「詩仙」李白就曾寫道「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遙看漢江鴨頭綠,恰以蒲萄初嵛醅。」而與葡萄酒相關的最著名的詩詞,則要屬王涵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從這些詩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喝葡萄酒,要有夜光杯、要有金叵羅、要有吳姬,這早古代,簡直可以說是貴族行為。

元朝是葡萄酒最為風行的朝代。在元代,葡萄酒第一次被上升為「國飲」。在接近重要外賓時,葡萄酒與馬乳酒是必不可少的飲品,是對的國事用酒。元朝的皇室還規定,當皇室在太廟祭祖的時必須使用葡萄酒。以官方地位論,這是葡萄酒地位最高的時刻了。

葡萄酒不僅在元朝皇室盛行,在民間也頗受喜愛。由於技術的發展,在元朝,許多百姓都能做到自釀葡萄酒。過去高不可攀的葡萄酒,也由此進入了千家萬戶。元朝官方也非常支持民間釀造葡萄酒。這是因為,若是釀造米酒,需要耗費大量的糧食。而葡萄則不屬於糧食儲備的範疇。

明朝規定,若是釀造糧食酒,那麼需要繳納很高的稅,而若是釀造葡萄酒,稅收標準就降低到了百分之六。以至於在元朝,稍富裕一些的家庭基本把葡萄酒當作生活必需品,「銀甕葡萄盡日傾」,是當時元朝富人的真實寫照。

考古學家馮永謙

在明代,葡萄酒第一次被發現有保養身體的功效。著名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在他撰寫的《本草綱目》中寫道:

「(葡萄酒可以)暖腰腎,駐顏色,耐寒。」「酒,天之美祿也。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

在李時珍看來,克制地、少量地飲用葡萄酒對身體是有極大好處的。

葡萄酒的保養功效在清朝也有記載。著名的康熙皇帝就是一位葡萄酒愛好者。有一次,他得了重病,幾位西洋傳教士便向皇上建議,為了保養身體,最好每天喝一杯葡萄酒。康熙照做之後,發現確有效果。他將葡萄酒稱為「滋補上品」,甚至將「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每天飲用一杯葡萄酒的習慣,也被康熙保持至死。可見,葡萄酒的功效也受到了清朝皇室的認可。

古代釀酒

在古代,葡萄酒一度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在它流入民間後,很快得到了全民追捧。古人們不僅喜歡葡萄酒獨特的口感,對他保養身體的功效也是讚不絕口。不過,由於我國的大部分地區並不適合葡萄的生長。因此,葡萄酒的價格始終偏高,普通百姓要想喝上一口葡萄酒,也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關焦點

  • 河南出土2000多年的西漢古酒,能喝?酒真的越陳越香?勸你先看完
    這酒還能喝嗎?兩千多年前的酒還能喝嗎?其實考古發現古代酒液,不是第一次了。1977年,我國考古專家在中山王墓發現了兩隻銅壺,扁青銅壺中裝滿了是墨綠色的古酒,圓銅壺中裝得是翡翠綠色的古酒。這兩壺酒經過鑑定,酒水清澈透明,但金屬離子超標,幾乎無人敢品嘗其味道。
  • 河南出土2000多年的西漢古酒,還能喝?酒真的越陳越香?勸你先看完
    這酒還能喝嗎?兩千多年前的酒還能喝嗎?其實考古發現古代酒液,不是第一次了。1977年,我國考古專家在中山王墓發現了兩隻銅壺,扁青銅壺中裝滿了是墨綠色的古酒,圓銅壺中裝得是翡翠綠色的古酒。這兩壺酒經過鑑定,酒水清澈透明,但金屬離子超標,幾乎無人敢品嘗其味道。之後,即使發現古酒,考古人員一般不會也直接飲用,一是保護考古人員,因為酒水在地底埋了這麼久,而且是在青銅器中存放,可能會有很多有害物質。二是對酒的保護,出土的古酒已經屬於文物的範疇,喝一口少一口,還是需要妥善保存。
  • 河南出土2000多年的西漢古酒,還能喝?酒真的越陳越香?勸你先看完
    這酒還能喝嗎?兩千多年前的酒還能喝嗎?其實考古發現古代酒液,不是第一次了。1977年,我國考古專家在中山王墓發現了兩隻銅壺,扁青銅壺中裝滿了是墨綠色的古酒,圓銅壺中裝得是翡翠綠色的古酒。這兩壺酒經過鑑定,酒水清澈透明,但金屬離子超標,幾乎無人敢品嘗其味道。
  • 遼寧古墓出土千年美酒,專家忍不住喝了一口,說了5個字
    據考古學家考證,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經出土了刻著啤酒製作方法的石板。在釀酒技術方面,中國是最早掌握的國家之一。酒和酒文化在中國一直佔有一席之地,在中國,大多數酒都是用糧食釀造的,酒與農業緊密相連,各朝代統治者根據酒食豐收情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生。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座墓穴,出土兩壺古代美酒,專家喝了一口,淡淡說出五個字!
  • 【網絡闢謠】河南出土2000多年的西漢古酒,還能喝?酒真的越陳越香?勸你先看完
    這酒還能喝嗎?兩千多年前的酒還能喝嗎?其實考古發現古代酒液,不是第一次了。1977年,我國考古專家在中山王墓發現了兩隻銅壺,扁青銅壺中裝滿了是墨綠色的古酒,圓銅壺中裝得是翡翠綠色的古酒。這兩壺酒經過鑑定,酒水清澈透明,但金屬離子超標,幾乎無人敢品嘗其味道。
  • 【生活微課堂】河南出土2000多年的西漢古酒,還能喝?酒真的越陳越香?勸你先看完
    這酒還能喝嗎?兩千多年前的酒還能喝嗎?其實考古發現古代酒液,不是第一次了。1977年,我國考古專家在中山王墓發現了兩隻銅壺,扁青銅壺中裝滿了是墨綠色的古酒,圓銅壺中裝得是翡翠綠色的古酒。這兩壺酒經過鑑定,酒水清澈透明,但金屬離子超標,幾乎無人敢品嘗其味道。之後,即使發現古酒,考古人員一般不會也直接飲用,一是保護考古人員,因為酒水在地底埋了這麼久,而且是在青銅器中存放,可能會有很多有害物質。二是對酒的保護,出土的古酒已經屬於文物的範疇,喝一口少一口,還是需要妥善保存。
  • 還能喝嗎?河南出土青銅器內不明液體成分查明,竟是西漢古酒
    鵝首曲頸青銅壺9月17日,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不明神秘液體的分析結果:壺內液體為西漢早期的古酒,並與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中的相關記載頗為相符,是可以止血消炎的藥酒。俗話說「酒愈陳愈香」,但兩千多年的西漢古酒還能喝嗎?專家認為,酒中的化學物質在長期埋藏過程中會緩慢變化,酒液與青銅混合會起化學反應。古酒雖然有酒味,但畢竟是「過期飲料」,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外加大量的金屬離子,已經無法飲用了,如果飲用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危害。此前,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官方微博已表明,不明液體只有泥土味,並沒有所謂的酒香。
  • 三門峽出土的青銅壺內的西漢古酒,專家:不能喝
    日前,考古人員在河南三門峽後川村古墓群發掘出一個鵝首曲頸青銅壺,內有逾6斤黃褐色液體。經檢測,壺內液體為西漢時期的藥酒。壺內藥酒是否能喝引發熱議。9月21日,參與液體檢測的楊益民教授告訴新京報記者,因古酒在青銅容器內「窖藏」超過2000年,酒內鉛、銅等重金屬含量較高,「硬要喝的話對身體會有害。」
  • 瀋陽出土2壇千年前的古酒,專家品嘗後說:一股土腥味
    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都有喝酒的習慣,開心要喝,不開心也要喝酒。古代文人在創作中也少不了酒,據統計李白流傳下來的1500首詩作中,其中有170首寫到飲酒。中國對酒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期,對當時的王公貴族來說,酒就像糧食,每天都是必不可少的。
  • 三門峽出土青銅壺內盛西漢藥酒 專家:重金屬超標不能喝
    三門峽出土的青銅壺內盛有6斤西漢藥酒,專家:重金屬超標不能喝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彭衝壺內藥酒是否能喝引發熱議。9月21日,參與液體檢測的楊益民教授告訴新京報記者,因古酒在青銅容器內「窖藏」超過2000年,酒內鉛、銅等重金屬含量較高,「硬要喝的話對身體會有害。」河南出土西漢初期青銅壺今年5月,三門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三門峽後川村一處西漢初期墓穴中,發現一個鵝首曲頸青銅壺。
  • 湖北出土2000年前蒜頭壺,暗藏神秘液體,專家沒忍住喝了一口
    中國的酒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從古到今綿延不絕,古代皇帝宴請百官,到朋友相聚,酒都不可缺少,到今天酒更是一種餐桌文化,常言道:「酒越放越香」,那麼放了上千年的酒到底是什麼味道?在古代墓葬中發現酒的次數還不少,如著名的滿城漢墓、葉茂臺遼墓,以及河南洛陽大墓等,這些墓葬中都曾發現過酒,遺憾的是,這些墓葬中的酒早已失掉酒味,畢竟時間跨度太長。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座古墓,同樣也曾發現過千年佳釀,連考古專家都忍不住抿上一口,但味道究竟如何?
  • 湖北出土2000年前蒜頭壺,暗藏神秘液體,專家沒忍住喝了一口
    中國的酒文化可謂源遠流長,從古到今綿延不絕,古代皇帝宴請百官,到朋友相聚,酒都不可缺少,到今天酒更是一種餐桌文化,常言道:「酒越放越香」,那麼放了上千年的酒到底是什麼味道?在古代墓葬中發現酒的次數還不少,如著名的滿城漢墓、葉茂臺遼墓,以及河南洛陽大墓等,這些墓葬中都曾發現過酒,遺憾的是,這些墓葬中的酒早已失掉酒味,畢竟時間跨度太長。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座古墓,同樣也曾發現過千年佳釀,連考古專家都忍不住抿上一口,但味道究竟如何?
  • 契丹千年古墓出土「美酒」,專家喝一口後說:說不定能夠長生不老
    我國古代時期因為群雄割據,天下分為好幾個國家和種族,除了中原的漢人之外,還有匈奴、突厥、女真、契丹等族人。但因為戰亂的發生,這些族人和漢人通婚融入到漢人的朝代,也有族人有的消失在戰亂之中。作為公主陵墓,墓中出土的文物也極為豐富,可以說遍地都是寶藏。考古專家進到墓中便感受到來自地底的涼氣,而古墓之內的環境也是十分的合格,即便是經過上千年的時間,墓室中也依然十分乾淨,就好像有人專門打掃一般。這座古墓之中的文物可以說是將遼國文化完整的體現了出來,墓中發現的鎧甲、武器、馬具、生活用品等都依依的呈現出遼國人民當時的生活。
  • 古墓出土百年美酒,專家喝了一口後,只說了五個字
    古墓出土百年美酒,專家喝了一口後,只說了五個字我們都知道,古代有一些帝王是特別貪杯的,因為傳說那個時候有很多的美酒,所以面對那些美酒,沒有太多的抵抗力,自然也會多喝兩杯。文物部門也是非常的激動,就派了幾個考古隊前往,當時有三個專家去鑑定了這個古墓,認為這是遼代留下來的古墓,也是蕭氏家族的一塊墓地。在做好了準備工作之後,專家就開始去挖掘古墓了,從這個古墓裡確實是挖掘出來了很多的陪葬品,也能夠彰顯這座古墓主人的身份。在眾多陪葬品裡面,最罕見也是特別珍貴的,就是兩件白瓷注壺了。
  • 明代寺廟遺址挖出10壇酒,開蓋後酒香四溢,專家:不能喝!
    承恩寺,是明朝南京的一座寺廟,考古專家在對承恩寺遺址進行發掘時,從地下挖出了10個酒罈,一開蓋整個考古工地立刻酒香四溢,這些酒罈裡居然還裝著500多年前的白酒。不過,專家也說了,雖然這些酒很香,但是不能喝。
  • 出土青銅器的神秘液體實錘是西漢古酒,「窖藏」千年還能喝嗎
    新華社9月17日報導,壺中的神秘液體實錘了,是酒!經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人員取樣檢測,鵝首曲頸青銅壺內的液體為西漢早期的古酒,並與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中的相關記載頗為相符,是可以止血消炎的藥酒。鵝首曲頸青銅壺出自三門峽古墓群。
  • 茶葉過期到底能不能喝?有人直接扔掉,很多人都做錯了
    我們家裡呢平時都會備一些好茶來招待親友,購買的茶葉也是花了很多錢,但是不管什麼樣的茶葉都是有一個保質期的,從茶葉的外包裝就可以看到茶葉的生產日期是否新鮮,那如果過了保質期的茶葉還能不能喝呢?相信非常多的人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因為購買茶葉花了好多錢,扔了吧又太可惜了。
  • 考古重大發現!河南出土的西漢青銅壺內裝千年藥酒,足有六斤多
    據@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官微最新消息,經檢測,壺內液體為西漢早期的古酒。該所考古人員在考古發掘現場出土一曲頸青銅壺,壺中發現不明液體。9月17日,官方公布了分析結果:鵝首曲頸青銅壺內的液體為西漢早期的古酒,並與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中的相關記載頗為相符,是可以止血消炎的藥酒。
  • 茶知識,過期的茶葉還能喝嗎?怎麼判斷茶葉是否過期?
    春嘗一口鮮,人回草木間,一杯甘露迎春來。又到了喝春茶的時候了,卻發現家裡還有往年的茶葉沒喝完,又不知道是否過期,還能不能喝?喝茶是有益健康,但是喝了過期的茶葉不僅對身體沒有好處,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今天就來教大家辨別各類茶葉是否過期的方法。
  • 西安古墓出土千年美酒,專家忍不住嘗了一口,感慨道有股土腥味
    隨著愛好品酒的人越來越多,大多數人都普遍相信,酒的年份越久,那麼酒就會越醇香。因此很多人都會想,如果能有機會喝上一口千年純釀的美酒,那簡直是人生無憾了。不過這顯然不可能,隨著考古工作的進行,的確出土了一些千年古酒,但是由於數量稀少,古酒的價值遠超過金銀財寶。前段時間,在陝西西安這座千年古城,再次挖出千年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