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既定計劃:大中小學接連關閉,學生們開始轉為線上上課;大批企業裁員倒閉,失業率直線上升……毫無疑問,新冠病毒的出現和持續蔓延對於大部分行業和群體來說都是一場災難。而在全球抗疫和各國管制的大環境下,想要出國的深造的留學生群體就顯得格外的焦慮。根據教育部的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而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增長中。對於近百萬的留學生們而言,疫情之下,無論求學還是求職,每一個決定背後都經歷了無數的彷徨與動搖。
高三在讀的準留學生小林,早前陷入了深深的猶豫之中,去英國讀書是她長久以來的夢想,為此她還向致力於高端國際教育諮詢的燃點學院諮詢了與學業規劃相關的內容,規劃導師為她量身定製的留學計劃令她對未來的留學生活又添加了幾分憧憬和嚮往。可如今英國疫情的風險難以預測,她根本不敢貿然前往,而如果不去,自己此前投入的錢財和精力全部付諸東流,來年還要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如果選擇在國內上網課,感覺就像「上了個假學」,完全沒有沉浸式體驗可言。
今年五月畢業於紐約某大學的阿聰,雖然幸運地躲過了小林的兩難困境,但他也並不輕鬆。根據美聯儲的數據,2020年4月,美國本科畢業生失業率高達17.2%,許多企業更是直接放棄了招聘新人。「投了50多份簡歷,基本沒有回應。留學生的競爭壓力本來大,現在是想競爭,也不給你這個機會」,阿聰如是抱怨。更糟糕的是,他手上拿的是臨時的OPT籤證,90天內如果無法獲得工作機會,他就必須打道回府。不過阿聰也表示,他原本的打算是留美工作兩年再回國創業,可現在美國的局勢也不穩定,提早回國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留學,去還是不去?
根據機構iiMedia Research年中發布的數據顯示,僅有兩成的受訪人士表示會取消留學的計劃,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選擇推遲留學或者更改留學目的地。對於大部分已經提前規劃好留學生涯的國際高中學生或者國際班學生而言,疫情延遲了他們的計劃,但不能阻止他們的計劃。然而,這些計劃依舊充滿著許多變數。
國際知名高等教育諮詢公司QS在11月發布了一份疫情期間針對英國國際留學生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目前有超過80%的課程都是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形式教授,只有2%的課程是完全面對面授課。網絡授課似乎是疫情之下學校的最佳選擇,但對於選擇留學的學生而言,出國本是想感受當地風情、體會不同文化,網課不僅大大地削弱了這種體驗,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課程的質量,沒有課堂氛圍,也無法及時和老師進行學術交流,一些需要實驗或者田野調查的課題更是無法開展。同樣的學費,網絡授課卻不一定能帶來和正常授課一樣的效果。如果是兩到三年的項目或者學位,online一段時間或許還能承受,但是如果是一年制的項目,online的結果可能就是給留學生活造成缺憾了。
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了推遲留學或者間隔年(Gap year)。這當然也不是一條絕對平坦的道路。受疫情影響,2020年雅思、託福、GRE等的國際認可的考試在中國大陸基本停擺,這意味著許多在2020年未能如常參加考試而將留學計劃推遲的學生,將與本就計劃在2021申請的學生一起組成2021的留學大軍,造成更加激烈的競爭。另外,對於選擇延遲留學或間隔年的學生而言,尷尬的身份還可能造成實習難的問題。這些學生大多已經從原來的學校畢業,不再擁有學生的身份,但很多企業卻要求實習生一定要具備學生身份。而且大部分企業知道學生工作一年必須要離職去上學後,一般都不太願意提供全職的崗位,這意味著選擇推遲留學或者間隔年的學生很難找到實習或工作。
當然,對於一些留學欲望本就不太強烈,又或者只是想出國鍍個金的學生而言,疫情肆虐,放棄留學才顯得更順理成章。然而,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高考報名人數高達1071萬,較去年增長40萬人,人數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河南、廣東和四川高考報考人數位居前三,但本科錄取率連一半都不到,高考競爭壓力巨大。研究生方面,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激增,高達377萬。教育部表示,今年專升本、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51.1萬,其中,碩士研究生擴招18.9萬。燃點學院認為,研究生擴招,勢必會帶來高學歷的「通貨膨脹」,幾年後競爭之激烈不言而喻。留在國內,求學的嚴峻同樣不可小覷。
求職,留或是不留
受疫情影響,許多大學校園關閉,很多企業因此取消了校招活動,這意味著2020年的畢業生失去了一個針對應屆生就業的寶貴機會。此外,疫情爆發後經濟發展放慢甚至停滯,在此形勢下,各大企業紛紛改變招聘計劃:谷歌和思愛普等科技公司宣布不再招收應屆生,甲骨文公司和MathWorks選擇中止面試,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和滙豐銀行啟動裁員計劃,迪士尼取消實習生招收……巨大的變動讓許多企業對於未來的發展更加審慎,對於僱主們而言,應屆生年年都有,但在社會發展被迫放緩的當下,保證存活才是最緊迫的關鍵。而這樣的變動,於畢業生們而言是致命的。
對於本來在海外求職競爭中處於劣勢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新冠的出現無疑是使就業危機愈演愈烈的導火索。拿美國舉例,目前中國學生留美工作的籤證有兩種:一是H-1B的工作籤證,二是在學生籤證有效情況下申請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專業實習)。在OPT的有效期限內,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籤訂正式的僱傭合同,就可以從學生身份F1轉換為工作身份H1B;如果找不到正式工作,留學生將失去在美逗留的合法身份。對於2020年在美畢業的中國留學生而言,如果不繼續深造,抑或是無法找到工作,會遇到許多生活上的困難,甚至會因非法居留而遭受處罰。另外,即便是申請OPT,由於疫情的原因,申請周期也或因為政府的工作時間安排而變長。
基於以上的困窘,相當數量的留學生也選擇回國謀求「上岸」。據南方都市報發布的《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下篇)顯示,疫情爆發後,56%的海外留學畢業生表示想回國的決心更大,留學美、英的畢業生決心回國的比例甚至更高,分別為66.67%、70.45%。據教育部公開數據,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留學生的歸國為本就激烈的國內就業市場競爭更添一把火。
在過去,受制於經濟條件和政策規定,數量稀少的留學生們一直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但近年來隨著留學大軍的不斷壯大,海歸學子們的待遇不復從前。12月18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宣布不將國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作為人才招聘引進的限制性條件,這意味著留學生將和國內各類人才公平競爭,不再享受通過「特殊崗位」招聘的方式進入到高校工作的機會。另外,根據UniCareer的調查報告,接近4成海歸年薪不足10萬。留學生回國「高薪高就」的待遇已成為歷史,選擇歸國求職的留學生們的優勢不復往日。
留學生們該何去何從?
儘管每一種選擇都充滿了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失去希望。
疫情影響下,海外留學生面臨停課、留學成本增加、出行受限等困境,但大部份院校都採取了積極的措施,通過網課、與留學生生源國大學合作培養等方式保障留學生學業順利進行。
燃點學院認為,2020年英美等的留學熱門地的留學收入銳減,因此在2021秋季,應該會不少高校將通過「擴招+漲學費+增學制」的組合拳來緩解財政危機,這個趨勢在2020秋季就可見一二,威廉士學院今年錄取了1250名學生,相較過去5年平均水平1197人,增長了4.4%;漢密爾頓學院則對春季學生進行了擴招。另外,由於疫情,很多大學取消了對標化考試成績的要求,這也為許多硬性條件相對較弱的學生提供了申請名校的機會。「標化成績的要求降低後,英美名校申請的日均諮詢量提升了許多,不少學生都希望藉此機會衝刺名校。」燃點學院的留學申請部負責人表示。
國家對於留學的發展也依然持正面態度。教育部國際司負責人表示,將大力完善「平安留學」機制,維護留學人員合法權益和切實利益,將應對疫情過程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總而言之,疫情對出國留學的影響是暫時的,留學依然是拓寬國際化視野、實現自我提升、增強就業競爭力的強有力工具,未來國家也依舊會積極開拓優質教育資源合作的渠道,拓展出國留學空間。
求職方面,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世界各地都在積極尋求經濟復甦的良策: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拜登上臺後宣布重建後疫情時代的美國經濟,或將創造25萬個就業機會;英國首相則表示脫歐後的英國將聚焦吸納更多高技能的青年;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向克羅埃西亞、義大利、賽普勒斯、希臘、西班牙等9個成員國提供總額為140億歐元的「緊急狀態下減輕失業風險援助」……各地政府都在努力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
與此同時,企業也同樣做著努力,許多公司開始針對留學群體舉辦線上招聘會,各行各業也在根據疫情調整自身發展方向,都爭相謀劃轉型升級、豐富產品構成,釋放出新的崗位需求,就業的機會仍然存在。
2020年是充滿恐懼和變化的一年,但一切即將過去,大浪淘沙,百廢待興。「不放棄」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通用法則。「疫情,是彎道超車的機會。對於暫時被疫情拖住腳步的準留學生們而言,線上實習、線上科研項目、線上補習課程、專心準備託福雅思考試、提前構思文書素材以及制定選校表等,都是很好的提高自我競爭力的途徑。」燃點學院的總負責人說道,「新冠疫情的出現使社會對高學歷、高技能的人才的需求增加,機會仍然存在,但這些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找我們諮詢低齡留學,家長們都希望能夠早點送孩子出國,培養孩子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化人才。」
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自身的優異成績和豐富經歷永遠是就業市場上的法寶。從宏觀層面來講,無論政策如何改變,抑或是疫情如何發展,總會有新鮮血液注入經濟,屆時許多新的機會又會重新出現,擁抱新的曙光,才會迎來新的希望。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綜合 責任編輯: 楊卉_NQ4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