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籠罩下,求學與求職大浪淘沙,留學生群體該何去何從?

2021-01-21 網易教育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既定計劃:大中小學接連關閉,學生們開始轉為線上上課;大批企業裁員倒閉,失業率直線上升……毫無疑問,新冠病毒的出現和持續蔓延對於大部分行業和群體來說都是一場災難。而在全球抗疫和各國管制的大環境下,想要出國的深造的留學生群體就顯得格外的焦慮。根據教育部的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而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增長中。對於近百萬的留學生們而言,疫情之下,無論求學還是求職,每一個決定背後都經歷了無數的彷徨與動搖。

高三在讀的準留學生小林,早前陷入了深深的猶豫之中,去英國讀書是她長久以來的夢想,為此她還向致力於高端國際教育諮詢的燃點學院諮詢了與學業規劃相關的內容,規劃導師為她量身定製的留學計劃令她對未來的留學生活又添加了幾分憧憬和嚮往。可如今英國疫情的風險難以預測,她根本不敢貿然前往,而如果不去,自己此前投入的錢財和精力全部付諸東流,來年還要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如果選擇在國內上網課,感覺就像「上了個假學」,完全沒有沉浸式體驗可言。

今年五月畢業於紐約某大學的阿聰,雖然幸運地躲過了小林的兩難困境,但他也並不輕鬆。根據美聯儲的數據,2020年4月,美國本科畢業生失業率高達17.2%,許多企業更是直接放棄了招聘新人。「投了50多份簡歷,基本沒有回應。留學生的競爭壓力本來大,現在是想競爭,也不給你這個機會」,阿聰如是抱怨。更糟糕的是,他手上拿的是臨時的OPT籤證,90天內如果無法獲得工作機會,他就必須打道回府。不過阿聰也表示,他原本的打算是留美工作兩年再回國創業,可現在美國的局勢也不穩定,提早回國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留學,去還是不去?

根據機構iiMedia Research年中發布的數據顯示,僅有兩成的受訪人士表示會取消留學的計劃,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選擇推遲留學或者更改留學目的地。對於大部分已經提前規劃好留學生涯的國際高中學生或者國際班學生而言,疫情延遲了他們的計劃,但不能阻止他們的計劃。然而,這些計劃依舊充滿著許多變數。

國際知名高等教育諮詢公司QS在11月發布了一份疫情期間針對英國國際留學生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目前有超過80%的課程都是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形式教授,只有2%的課程是完全面對面授課。網絡授課似乎是疫情之下學校的最佳選擇,但對於選擇留學的學生而言,出國本是想感受當地風情、體會不同文化,網課不僅大大地削弱了這種體驗,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課程的質量,沒有課堂氛圍,也無法及時和老師進行學術交流,一些需要實驗或者田野調查的課題更是無法開展。同樣的學費,網絡授課卻不一定能帶來和正常授課一樣的效果。如果是兩到三年的項目或者學位,online一段時間或許還能承受,但是如果是一年制的項目,online的結果可能就是給留學生活造成缺憾了。

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了推遲留學或者間隔年(Gap year)。這當然也不是一條絕對平坦的道路。受疫情影響,2020年雅思、託福、GRE等的國際認可的考試在中國大陸基本停擺,這意味著許多在2020年未能如常參加考試而將留學計劃推遲的學生,將與本就計劃在2021申請的學生一起組成2021的留學大軍,造成更加激烈的競爭。另外,對於選擇延遲留學或間隔年的學生而言,尷尬的身份還可能造成實習難的問題。這些學生大多已經從原來的學校畢業,不再擁有學生的身份,但很多企業卻要求實習生一定要具備學生身份。而且大部分企業知道學生工作一年必須要離職去上學後,一般都不太願意提供全職的崗位,這意味著選擇推遲留學或者間隔年的學生很難找到實習或工作。

當然,對於一些留學欲望本就不太強烈,又或者只是想出國鍍個金的學生而言,疫情肆虐,放棄留學才顯得更順理成章。然而,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高考報名人數高達1071萬,較去年增長40萬人,人數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河南、廣東和四川高考報考人數位居前三,但本科錄取率連一半都不到,高考競爭壓力巨大。研究生方面,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激增,高達377萬。教育部表示,今年專升本、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51.1萬,其中,碩士研究生擴招18.9萬。燃點學院認為,研究生擴招,勢必會帶來高學歷的「通貨膨脹」,幾年後競爭之激烈不言而喻。留在國內,求學的嚴峻同樣不可小覷。

求職,留或是不留

受疫情影響,許多大學校園關閉,很多企業因此取消了校招活動,這意味著2020年的畢業生失去了一個針對應屆生就業的寶貴機會。此外,疫情爆發後經濟發展放慢甚至停滯,在此形勢下,各大企業紛紛改變招聘計劃:谷歌和思愛普等科技公司宣布不再招收應屆生,甲骨文公司和MathWorks選擇中止面試,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和滙豐銀行啟動裁員計劃,迪士尼取消實習生招收……巨大的變動讓許多企業對於未來的發展更加審慎,對於僱主們而言,應屆生年年都有,但在社會發展被迫放緩的當下,保證存活才是最緊迫的關鍵。而這樣的變動,於畢業生們而言是致命的。

對於本來在海外求職競爭中處於劣勢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新冠的出現無疑是使就業危機愈演愈烈的導火索。拿美國舉例,目前中國學生留美工作的籤證有兩種:一是H-1B的工作籤證,二是在學生籤證有效情況下申請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專業實習)。在OPT的有效期限內,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籤訂正式的僱傭合同,就可以從學生身份F1轉換為工作身份H1B;如果找不到正式工作,留學生將失去在美逗留的合法身份。對於2020年在美畢業的中國留學生而言,如果不繼續深造,抑或是無法找到工作,會遇到許多生活上的困難,甚至會因非法居留而遭受處罰。另外,即便是申請OPT,由於疫情的原因,申請周期也或因為政府的工作時間安排而變長。

基於以上的困窘,相當數量的留學生也選擇回國謀求「上岸」。據南方都市報發布的《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下篇)顯示,疫情爆發後,56%的海外留學畢業生表示想回國的決心更大,留學美、英的畢業生決心回國的比例甚至更高,分別為66.67%、70.45%。據教育部公開數據,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留學生的歸國為本就激烈的國內就業市場競爭更添一把火。

在過去,受制於經濟條件和政策規定,數量稀少的留學生們一直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但近年來隨著留學大軍的不斷壯大,海歸學子們的待遇不復從前。12月18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宣布不將國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作為人才招聘引進的限制性條件,這意味著留學生將和國內各類人才公平競爭,不再享受通過「特殊崗位」招聘的方式進入到高校工作的機會。另外,根據UniCareer的調查報告,接近4成海歸年薪不足10萬。留學生回國「高薪高就」的待遇已成為歷史,選擇歸國求職的留學生們的優勢不復往日。

留學生們該何去何從?

儘管每一種選擇都充滿了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失去希望。

疫情影響下,海外留學生面臨停課、留學成本增加、出行受限等困境,但大部份院校都採取了積極的措施,通過網課、與留學生生源國大學合作培養等方式保障留學生學業順利進行。

燃點學院認為,2020年英美等的留學熱門地的留學收入銳減,因此在2021秋季,應該會不少高校將通過「擴招+漲學費+增學制」的組合拳來緩解財政危機,這個趨勢在2020秋季就可見一二,威廉士學院今年錄取了1250名學生,相較過去5年平均水平1197人,增長了4.4%;漢密爾頓學院則對春季學生進行了擴招。另外,由於疫情,很多大學取消了對標化考試成績的要求,這也為許多硬性條件相對較弱的學生提供了申請名校的機會。「標化成績的要求降低後,英美名校申請的日均諮詢量提升了許多,不少學生都希望藉此機會衝刺名校。」燃點學院的留學申請部負責人表示。

國家對於留學的發展也依然持正面態度。教育部國際司負責人表示,將大力完善「平安留學」機制,維護留學人員合法權益和切實利益,將應對疫情過程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總而言之,疫情對出國留學的影響是暫時的,留學依然是拓寬國際化視野、實現自我提升、增強就業競爭力的強有力工具,未來國家也依舊會積極開拓優質教育資源合作的渠道,拓展出國留學空間。

求職方面,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世界各地都在積極尋求經濟復甦的良策: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拜登上臺後宣布重建後疫情時代的美國經濟,或將創造25萬個就業機會;英國首相則表示脫歐後的英國將聚焦吸納更多高技能的青年;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向克羅埃西亞、義大利、賽普勒斯、希臘、西班牙等9個成員國提供總額為140億歐元的「緊急狀態下減輕失業風險援助」……各地政府都在努力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

與此同時,企業也同樣做著努力,許多公司開始針對留學群體舉辦線上招聘會,各行各業也在根據疫情調整自身發展方向,都爭相謀劃轉型升級、豐富產品構成,釋放出新的崗位需求,就業的機會仍然存在。

2020年是充滿恐懼和變化的一年,但一切即將過去,大浪淘沙,百廢待興。「不放棄」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通用法則。「疫情,是彎道超車的機會。對於暫時被疫情拖住腳步的準留學生們而言,線上實習、線上科研項目、線上補習課程、專心準備託福雅思考試、提前構思文書素材以及制定選校表等,都是很好的提高自我競爭力的途徑。」燃點學院的總負責人說道,「新冠疫情的出現使社會對高學歷、高技能的人才的需求增加,機會仍然存在,但這些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找我們諮詢低齡留學,家長們都希望能夠早點送孩子出國,培養孩子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化人才。」

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自身的優異成績和豐富經歷永遠是就業市場上的法寶。從宏觀層面來講,無論政策如何改變,抑或是疫情如何發展,總會有新鮮血液注入經濟,屆時許多新的機會又會重新出現,擁抱新的曙光,才會迎來新的希望。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綜合 責任編輯: 楊卉_NQ4978

相關焦點

  • 英國實踐達爾文進化論,推出群體性免疫療法,中國留學生該何去何從?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說,要實現群體免疫,需要有約60%的人口染病並獲得免疫力,但也可能需要高達70%或更多。說白了,什麼群體性免疫,這分明就是放任自流,根本就是不管不顧,推卸責任。這是任由病毒自行擴散,那麼英國出現百分之60到70%以上人口感染將成為必然的結局。
  • 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過半薪資不及預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熱門的留學國家陷入公共衛生危機,而國際關係的緊張和通航困難也在重塑著海外人才的發展計劃。在此境況下,海歸群體如何應對?在此背景下,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呈現2020年海歸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的回國趨勢,以及海歸就業、創業情況。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57%的海歸薪資不及預期。海歸就業首選城市仍是京滬,深圳、杭州和廣州位列三到五位。
  • 疫情下,上海留學生回國就業不容易?留學護航計劃了解一下!
    疫情下,上海留學生回國就業不容易?留學護航計劃了解一下!……各位留學生們你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煩惱?小李是加州大學的一名留學生。他原本的計劃,是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海外疫情蔓延下,不少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他也成為了其中一員。
  • 「英語段子手」美國求學求職同步走
    「英語段子手」美國求學求職同步走編者按:中國孩子到國外留學,究竟怎麼情況的?是每天微信朋友圈裡的吃喝玩樂嗎?是在哈佛凌晨4點燈光下的埋頭苦讀嗎?長沙東方學校聯合招商銀行發起的「湘約美利堅,名校探訪之旅」活動之際,紅網時刻記者來到紐約、波士頓、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地名校 ,傾聽中國留學生不為人知的故事,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揭秘他們在美國的現狀。今天系列報導《看見——直擊美國的湖南留學生》為您帶來《「英語段子手」美國求學求職同步走》。
  • 協和教育集團總校長談學校重啟:大浪淘沙使行業含金量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對於民辦國際化雙語學校有什麼影響?疫情後的學校重啟有什麼應對之策?近日,協和教育集團總校長盧慧文表示,疫情後的學校重啟不是簡單的返校復學,而是需要對疫情影響進行思考和討論,尋找共同的應對之策。
  • 疫情下數十萬滯留留學生:80萬學費上網課,留英申請人數暴漲
    特殊時期下,2021年依舊要上網課的中國留學生又該怎樣抵抗晝夜顛倒的學習壓力,達到最優學習狀態?當中國高校在9月紛紛打開校門之際,海外疫情仍在蔓延,讓不少中國留學生的求學之路變得困難重重,很多人只能選擇留在國內,居家上網課。 「這學期,我選的課集中在加拿大時間中午和下午,換成國內時間通常在凌晨2點、3點開始上課。」易輝告訴每經記者,自己上課前一個小時就得起來洗漱、吃飯。「一節課結束,中間會有1~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但我不會睡覺,擔心睡著了起不來。
  • 2020年國內求職海歸增長三成 這三大行業受青睞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66.6%海歸疫情後更看好國內發展。從整體求職海歸的年齡分布看,25-34歲群體佔比最高,達64.6%;16-24歲的海歸佔比較去年擴張4.5個百分點至27.9%;而35歲及以上的求職海歸在統計中不足一成。海歸學歷分布也體現出了人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 疫情之下,手工DIY店該何去何從?(下)
    沒人上街,不代表沒人逛街疫情下的全民直播,開啟全新「雲」時代懷揣對夢想的憧憬>滿載對生活的追求直播,佔據時代潮頭之席位造就經典,執筆未來蹲下,是為了更好的起跳——全民直播--雲時代疫情期間受影響嚴重的零售業
  • 李安:疫情下影視人該何去何從?
    李安導演表示,在疫情給全球電影行業帶來的衝擊下,他和其他人一樣困惑於未來的電影該何去何從。但是,他也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虛擬製作。因為除去編劇的工作可以在家中完成,其他的大部分電影製作的工作只能停滯,而虛擬製作受到的影響較小,所以疫情可能會加速虛擬製作的發展。虛擬製作不同於傳統電影製作,需要更富有想像力,也可以不拘泥於現實的束縛,創造自己想要的世界。
  • 求職際遇各不同「大海歸」吃香「小海歸」等機遇
    編者按:面對就業,海歸何去何從!核心提要:在國外辛苦留學數年,拿到高等文憑,以為回到國內就能進大企業、賺高工資,過著電影、電視劇裏海歸那樣的生活……但現實並非如此!每年有數以萬計的留學生從各個國家返回國內。有的回到家鄉,有的奔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們當中,真正又有多少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 抖音直播助力畢業生求職,疫情下打造2020陽光招聘季
    疫情下的「最難就業季」中,抖音積極幫助畢業生搭建線上求職渠道,通過針對性的乾貨分享和招聘專場提振積極就業信心。據統計,教育部、人社部、團中央在抖音分別開設求職課程,共計獲得300萬+大學生關注。抖音直播春招大大降低了企業在疫情下的招聘成本,有企業在抖音上一小時收到381份簡歷,同比上升約662%。實體工業代表企業三一重工在持續2小時的直播中共有超過15萬人湧入直播間觀看,在線觀看人數長時間維持在6000人以上,遠超傳統線下校園宣講每場300人的規模。抖音通過平臺力量調動各行業企業展開直播春招,為畢業生提供行業覆蓋廣、職位類型多且招聘效率高的就業求職新模式。
  • 海外中國留學生接受抗疫大考
    【摘要】一場重大疫情讓百萬海外中國留學生身處跌宕起伏的抗疫進程。一些歐美國家的民眾將個人偏見轉嫁到當地華人群體身上,致使一些中國留學生遭受謾罵排斥;少數留學生的不當言行,也一度令留學生群體在國內自媒體上被汙名化、標籤化、邊緣化,令其面臨雙重壓力。
  • 疫情下中國留學生對赴英看法:嚮往實地學習但有擔憂
    據《歐洲時報》英國版報導,2020年上半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全球各國產生很大影響,其中就包括英國。不少留學生因為這場疫情對留英學習有了新的看法。一方面,英國因為有效的疫情控制,成為熱門的留學地;另一方面,赴英留學生對不斷推遲的開學計劃、在家線上學習等產生了擔憂。而那些已經來到英國學習的留學生更是擔心,在疫情仍舊嚴重的情況下,學校如何保證學生們的人身安全。
  • 疫情下在英小留學生的中秋:學校中體驗中華文化
    疫情下在英小留學生的中秋:學校中體驗中華文化 2020-10-09 15:48:35 每逢佳節倍思親,身在英國的小留學生令人牽掛,他們是怎麼過中秋的呢?  位於德比郡的Abbotsholme學校,是一家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英國私立寄宿學校,現任校長曾任職於上海的惠靈頓中學,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熱愛,他認為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欲,對各個國家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將會對其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他鼓勵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樹立完善的世界觀。
  • 川普再出手,美國計劃驅逐3000名留學生,留學該何去何從?
    據福克斯新聞(Fox News)28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國務卿蓬佩奧周二討論了一項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措施,打算驅逐與中國軍校有關聯的留學生。多家媒體也就此事進行了報導。紐約時報的英文標題是:U.S. to Expel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s With Ties to China’s Military Schools3000留學生籤證恐被取消據統計,美國目前大約有36萬名中國留學生,雖然擁有軍校背景的留學生並不是很多,但粗略估計也有將近3000人,如果這項措施最終實行,那麼這些留學生的籤證將被取消,換言之,他們會被驅逐出境
  • 疫情下高校畢業生求職念起「穩」字訣
    而疫情下,求「穩定」成為眾多畢業生求職優先選項。新冠肺炎疫情下,2020年的春季招聘,對高校應屆畢業生而言註定並不輕鬆。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面對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各地有關部門紛紛出臺政策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例如,多地人社部門明確今明兩年事業單位招聘主要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群體。特殊時期,線上招聘等新手段層出不窮,「雲面試」廣泛應用,為廣大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起交流平臺。突如其來的疫情還影響了許多畢業生的擇業觀,求「穩定」成為眾多畢業生求職優先選項。
  • 東北財經大學非洲留學生募捐抗疫:以愛之名,共抗疫情
    阿卡傑說,作為學生雖然沒有收入,但同學們都希望儘自己的一點力去支持中國和中國人民抗擊疫情。圖為留學生代表到大連市慈善總會進行現場捐贈。 張苾 攝7年前,阿卡傑來到東北財經大學求學,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如今的他,能講一口流利的漢語,是該校財務管理專業的一名博士在讀生。
  • 截至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
    8月18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智聯招聘聯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基於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將6月份仍在求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了畫像。
  • 小紅書聯合獵聘發布2020大學生求職報告:在線學習求職經驗成趨勢
    報告還顯示,年輕人線上學習求職經驗、提升求職能力成趨勢:小紅書「求職」筆記較去年搜索量增長了4.2倍,發布量增長9倍,「曬offer」則增長了11倍。小紅書已成為重要的職場內容分享討論平臺。  疫情影響就業心態,「保底」提及率同比翻三番  報告顯示出疫情對今年求職季產生的諸多影響:留學生歸國求職出現熱潮,小紅書2020年留學生回國求職相關筆記較去年同期增長了近7倍,佔全部留學生內容的82%。
  • 在德國留學生:疫情下的萊比錫為什麼能秩序井然?
    但是她很快發現,當地政府針對弱勢群體採取了積極措施:萊比錫部分超市開闢專屬時間,早上6-9點只提供給老年人或者病殘人士,9點以後才會接待其他顧客。「這個規定很人性化。我家樓下的鄰居也開始張貼公告呼籲幫助老年人購買生活用品。」駱志遠說,在可能帶來恐慌之際,這些舉措都為社會穩定提供了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