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於是,一夜之間,10萬人就業,湖北的夜市又熱鬧起來了。
細數地攤經濟復興的原因,不外乎是因為疫情導致的失業,地攤經濟可以節約開店成本。
隨著全國各地的點點星火,大家熱火朝天一起搞經濟,地攤經濟火了。
提到地攤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也許是溼漉漉的地面,飄香的滷味和燒烤,髒兮兮的地面,升騰而起的煙火嫋嫋……
不管是什麼印象,都說出了地攤的特徵:接地氣。地攤相比較於富麗堂皇的飯店和商場,有著獨特的煙火氣,它也許沒有那麼乾淨整潔,但是地攤更隨意、更熱鬧,也更親民。在地攤上,你想划拳就划拳,想喝酒就喝酒,想光膀子就光膀子,你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而不必在意形象。你可以隨便找家地攤落座,外帶其他地攤的小吃,也不會有人對你說:不好意思,本店禁止外食。
B站上有一個很火的深夜放毒節目《人生一串》,簡直可以說是舌尖上的地攤,每每看得我口水直流,直感覺深夜在B站擼串,光看都能胖十斤。
其實地攤文化可以追溯到宋朝,不過這個時候還不大成為地攤文化,而是走街串巷的賣貨小販。你坐在宋朝的酒肆飯店中,會有很多的小販上門兜售各種小吃,什麼鮑魚、螃蟹、羊蹄、鹿肉,應有盡有,都是熟食,上桌就能下酒。酒過三巡,還會有小販上門兜售醒酒藥,什麼杏仁、半夏、橄欖、薄荷,簡直燒酒、下酒菜、醒酒一條龍服務。
反觀現如今的飯店,老闆大多「小氣」,擔心你搶了他們生意,往往在門口掛上「外菜莫入,謝絕自帶酒水」的牌子。雖然也無可厚非,但就少了一絲隨意和煙火氣,變得端莊有距離感起來。進了飯店,就感到了拘束,端著形象,小口慢食,連交談也變得謹慎起來。
其實地攤文化不僅僅只有燒烤,也有諸如賣肉、買菜、小商品之類,還有古玩城淘寶的地攤。甚至車後箱也能成為地攤的兜售地點了。
隨著地攤文化的興起,很多白領下班之後也加入了地攤族,不圖賺多少錢,擺地攤還成為了一种放松的時尚生活方式。這種人生經歷,可比下班之後在家呆著,網上泡著,或者出去吃飯喝酒唱歌有意思多啦。
如果你有想扔掉又捨不得的東西,你也可以在地攤上出售自己的閒置物品。也許,可以為你的閒置物品找到一個更需要它的人。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