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我國地方畫派的形成期和發展期,在人物畫式微的情況下,山水畫和花鳥畫發展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派別。這些繪畫流派在我國畫史上猶如璀璨星辰,對後世山水和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董其昌《書畫合璧》卷
一·山水畫派
(1)院體派:院體派是中國繪畫的一個流派。南宋翰林圖畫院畫家趙伯駒、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等人的繪畫風格。趙、李、劉所作,多青綠巧贍;至馬夏乃肆意水墨,披筆粗皴,而形成蒼勁之風。明時以陳暹、周臣、唐寅、仇英等為此派畫風的承繼者。大都工整細緻,講求格局法度,帶有貴族化的審美情趣。
周臣《春泉小隱圖》卷
(2)浙派:浙派繪畫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國畫壇的重要繪畫流派,明代中後期浙派衰弱,其優勢位置被吳門畫派取代。浙派繪畫由於其開創者畫家兼學者戴進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故得名。浙派繪畫有重要旁支江夏畫派,代表人物是江夏(今屬湖北武漢)的吳偉。浙派與明代宮廷繪畫(院體派)曾呈雙峰之勢,自宣德至正德年間,兩派並列雄踞當時中國畫壇,代表了當時中國繪畫的主流。
戴進《三顧茅廬圖》軸
(3)吳門派:吳門派是中國明代中期的一個繪畫派別。因蘇州為古吳都城,有吳門之謂,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均屬吳郡人,故名。吳門派在山水畫上成就突出,無論對元四家或南宋院體繪畫,都有新的突破。在人物畫和花卉畫方面也各有建樹,除仇英外,另外3人尤其注重詩、書、畫的有機結合,使文人畫的這一優良傳統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響了明代後期直至清初畫壇。吳門派形成後,其派系世代相傳,綿延不斷,其中文徵明的學生和子孫即達30多人。在吳門派後期畫家中,著名的有陳淳、陸治、文嘉、文伯仁、錢穀(谷)、居節、謝時臣、陸師道、周天球等人,其中不少人在某些領域有新的發展。如陳淳發展了水墨寫意花卉畫,周之冕創造了鉤花點葉的小寫意花鳥畫法,陸治以工整妍麗的花鳥畫著稱於世。另外,謝時臣的粗筆山水,尤求的白描人物,周天球的水墨蘭石,均別開生面。
文伯仁《南溪草堂圖》卷
吳門派繪畫對明末清初重要畫派的影響也很大,以董其昌為主的松江派,以及後來派生的蘇松派、雲間派等,都與吳門派有一脈相承的關係。松江派亦稱華亭派,創始者為顧正誼,代表畫家有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宋旭等。他們都是松江地區(今屬上海市)人,風格主要追隨董其昌,用筆洗鍊,墨色清淡,是與吳門派關係最密切的山水畫派。蘇松派主要畫家趙左,受業於宋旭,常為董其昌代筆。雲間派代表畫家沈士充,師事宋懋晉、趙左,也曾為董其昌代筆。這些畫派的畫學觀點、創作思想基本一致,在董其昌影響下,至清初遂形成獨霸畫壇的「四王」派系。吳門派影響所及,幾乎制約了明清400多年畫風的主要傾向。
文嘉《山水圖》卷
(4)華亭派:松江派又名「華亭派」,以顧正誼為創始,以董其昌為代表,支派有三:以趙左為首的稱「蘇松派」,以沈士充為代表的稱「雲間派」,這兩派都導源於宋旭;以顧正誼為代表的稱「華亭派」。趙左和宋懋晉同師宋旭,沈士充師懋晉兼師趙左。 董其昌深諳古法,所畫用筆洗鍊,墨色清淡,風格古雅秀潤,代表了「華亭派」的風格,與「吳門畫派」精工具體形體對照。 董其昌以自己的繪畫實踐作理論的基礎,「開堂說法」,提出了引起後世爭論的「南北宗」學說。 董其昌提倡文人畫的書卷氣,強調南宗繪畫的正統地位,從而表明崇南貶北的個人愛好。雖然董其昌「南北宗」論為一己之說,但是它能形成巨大的社會反響,應該說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尚,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華亭派」中的其他畫家還有宋旭、陳繼儒、趙左(蘇松派)、沈士充(雲間派)等。
宋懋晉《千巖萬壑圖》卷
二·花鳥畫派
(1)妍麗派:明代花鳥畫派之一,又稱「妍麗派」。主要由邊文進、呂紀、陸治等畫家組成。畫風師黃筌,對後世較有影響。
陸治《雲巖秋霽圖》扇頁
(2)寫意派:明代花鳥畫派之一,以林良為領袖。放筆縱墨,如意揮寫,往往見工於筆墨之外,含秀於筆墨之內,對後世寫意畫大有影響。
林良《灌木集禽圖》卷
(3)勾花點葉派:勾花點葉派,明代中、後期的文人花鳥畫流派,代表畫家有陳淳、孫克弘和周之冕等。他們將吳門寫意山水的筆墨成就擴展到花鳥畫上,以隨意之筆草草雙勾花葉,或用沒骨(以墨塊表現形體而捨去線條的造型手法)塗寫枝幹、禽鳥等,表現出清新雅潔的藝術格調。
周之冕《竹雞圖》軸
(4)水墨寫意派:明代花鳥畫派之一。主要以畫家陳淳(白陽)、徐渭(天池)為代表,他作花蟲竹石,善用水墨,淋漓疏爽,隨意揮灑,潑墨豪放,不拘成法。用墨濃淡乾濕,恰到好處,在明中期極為興盛,形成了一種風尚。對清代石濤、八大山人以及「揚州八怪」有很大影響。
徐渭《水墨牡丹圖》軸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