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漢字之美,強文化自信!雨花政協助力漢字藝術傳承

2020-12-14 飛夢雨花

「一個字讓你愛上中國,大家猜猜是哪個字?」區政協委員、益友會副理事長朱移生問在場的聽眾。別開生面的開頭語讓大家的興致一下子就提起來了。漢字是時間、空間和情感的紐帶。雨花區政協2020年的第一場讀書分享會就鎖定在了圭塘河畔的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區政協機關全體黨員領導幹部、部分政協委員、政協之友及漢字藝術愛好者等1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雨花區政協2020年的第一場讀書分享會。

走進博物館,厚重的文化氣息迎面而來,漢字起源簡介、百家姓主題牆、拼字體驗牆、拓印互動場館等讓人應接不暇,大家驚嘆於中華漢字博大精深的同時,對漢字藝術迸發出的勃勃生機更是激情滿懷。

隨著《文化自信:漢字藝術》分享活動開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漢字秘境。「民族的自信,源於文化的自信,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偉大基石,沒有漢字,就沒有中華文化。」中國文化推廣大使宋旦,區政協委員、益友會支部書記、副理事長朱移生和政協委員們分享漢字淨、概、正、止、上之美。大家共同參觀漢字工坊,體驗漢字刻印,感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體驗漢字拓印。

「真是百聞不如一聽,今天在這裡浸潤中華漢字之美,一種強烈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區政協委員、和+共享圖書館館長吳尚也是一名文化工作者,她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來學習、交流,共享知識與感受,收穫更多的知識和思想。

區政協委員、長沙明珠國際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容曾多次帶團來過這裡,但親手製作漢字拓印卻是第一次。她發現,每學一門新技藝,都得先找到技巧,再多多積累經驗,必要時調整狀態,才能呈現出完美的作品。

參觀博物館。

跟著家人前來的肖序,是湖南大眾傳媒學院編導系的一名老師,這是她第一次來到圭塘河畔,這種將活動融入興趣之中、亦互動亦分享的課堂讓她大受啟迪。她還將去往同在圭塘河畔的和+共享圖書館,去感受「共享一本書,擁有一座湖畔圖書館」的溫度與愜意。

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個以漢字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坐落於雨花區悠遊小鎮。博物館集漢字藝術陳列展示、研究創作、交流傳播、互動體驗、教育普及於一體,是主題型、知識型、智慧型、科普型博物館。

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

百家姓牆。

館內共設賞、拼、對、組、拓、印、吟、刻、寫、塗十大主題漢字藝術體驗空間。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秉承弘揚中國漢字美的理念,深耕漢字藝術,市民朋友既可從中了解到漢字藝術的起源、演變過程等歷史知識,也可了解到漢字藝術的廣泛應用,還能了解到古老的傳拓技術,以及現代科技在漢字藝術上的應用。置身其中,仿佛有穿越之感,讓人在領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來源 | 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吳禕瑋 通訊員黃秋香 唐豔

責編 | 周哲文編輯 | 葉佳琪

相關焦點

  • 作文解析:品漢字之美,強文化自信
    材料提供的真實情境包含兩部分,一是習近平關於文化自信的講話,一是關於漢字美的闡述,兩者之間又有內在關聯,在這則材料中,漢字之美是文化自信的聚焦。考生寫作時,須緊扣寫作情境,圍繞「漢字之美和文化自信」的內在關聯展開論述:漢字如何美?如何記錄中華文化?如何維繫國家統一?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何奠定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只寫漢字之美或者只寫文化自信,都屬於偏題立意。
  • 漢字之美抒寫文化自信
    新華社鄭州9月20日電 題:漢字之美抒寫文化自信  新華社記者 史林靜 李碧念  傳說中的造字之神倉頡四目舒展,卜骨上的甲骨文清晰可辨,青銅鐘鼎上的金文訴說歲月有跡……在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可以一路辨讀中國文字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楷書的演變脈絡
  • 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漢字之美抒寫文化自信
    原標題:漢字之美抒寫文化自信  傳說中的造字之神倉頡四目舒展,卜骨上的甲骨文清晰可辨,青銅鐘鼎上的金文訴說歲月有跡……在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可以一路辨讀中國文字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楷書的演變脈絡。
  • 體味漢字之美 傳承漢字文化
    與會者讚美漢字之美、傳承之富,同時也表示面對計算機輸入時代的影響所帶來的「識文忘書之憂」,希望透過漢字藝術交流與推廣,讓兩岸的民眾對於漢字文化的內涵、漢字藝術的傳承,有更進一步的重視,讓大家領會、銘記漢字書寫之優美,挖掘漢字文化內涵,傳承漢字藝術精髓,提升漢字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這屆藝術節是繼2011年在臺北成功舉辦第二屆兩岸漢字藝術節之後,又一次回到臺北。
  • 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 題: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  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劉歡  「這個字是什麼字?」「貝殼的貝。」  「那這個字呢?」「不認識。」  嘉年華活動既有書法作品展示,也有毛筆DIY教學、篆刻現場示範、親子同樂製作漢字卡等互動活動,讓民眾在參與中體驗漢字之美。  「我們沒想到會來這麼多人,這說明只要我們能夠提供參與和展示場所,傳統文化會感動很多人。」25個團體之一的臺灣書法教育學會秘書長陳建蒼說。他們為民眾帶來了毛筆DIY教學活動,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很多人成功製作出毛筆,滿臉興奮。
  • 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 題:感受漢字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臺灣民眾熱情參與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劉歡「這個字是什麼字?」「貝殼的貝。」25個臺灣民間書法團體齊聚臺北孫中山紀念館迴廊,共同舉辦藝術節的活動之一「漢字藝術嘉年華」,吸引眾多民眾參加。嘉年華活動既有書法作品展示,也有毛筆DIY教學、篆刻現場示範、親子同樂製作漢字卡等互動活動,讓民眾在參與中體驗漢字之美。「我們沒想到會來這麼多人,這說明只要我們能夠提供參與和展示場所,傳統文化會感動很多人。」
  • 領略漢字之美 舞臺劇《漢字時間》走進北京科學中心
    10月7日,科普舞臺劇《漢字時間》在北京科學中心「三生」主題館地下一層多功能廳上演,與您一起分享漢字之美,體驗漢字文化之美。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並全面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
  • 以「三體」助力「三進」,來看湖南經驗
    「文化精神傳承是內核、靈魂,文化技藝傳承是載體、血肉。兩者合則兩強,分則兩弱……」11月27日,在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湖南分會場,住湘全國政協委員雷鳴強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 踐行囑託爭出彩|守望漢字 傳承甲骨文之美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這段話凝結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甲骨文被發現迄今已有121年,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傳承弘揚甲骨文等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
  • 安陽踐行囑託爭出彩丨守望漢字 傳承甲骨文之美
    近年,中國文字博物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精神,以傳承和發展文字文化為己任,以行動守護漢字,精心打造面向國內外的大型文化展覽——《漢字》巡展。巡展系統地展示了漢字的起源、發展、演變及應用,生動鮮活地再現漢字的書寫藝術及數千年來積澱下來的妙趣精華。
  • 致敬最美逆行者 湖南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特別獻上一場漢字藝術之旅
    (6月4日上午,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為100餘名湖南援助湖北醫務人員,開啟了一場藝術體驗之旅。)  星辰在線6月5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作為記錄中華文化的載體與媒介,漢字彰顯著十四億華夏兒女豪情滿懷的文化自信。6月4日上午,坐落在長沙市雨花區的國內首家漢字藝術主題博物館——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在湖南省總工會灰湯溫泉職工療養院,為100餘名湖南援助湖北醫務人員,開啟了一場以「一個字讓你愛上中國 致敬最美逆行者」為主題的藝術體驗之旅。
  • 「漢字之美」走進維也納聯合國 中國學者講解漢字文化
    「漢字之美」發起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於丹受邀,在國際會議廳進行《中文的鄉土》主題演講,並與嘉賓共同完成「漢字拼字」互動遊戲。本次「漢字之美」交流展,以漢字為載體,旨在傳播中國文化的主題活動,讓維也納聯合國官員和當地民眾生動體驗漢字的文化魅力。
  • 漢字展|了解漢字歷史 欣賞漢字藝術 品味漢字妙趣
    了解漢字歷史  欣賞漢字藝術  品味漢字妙趣  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走入《漢字》巡展吧!  12月18日下午,中國文字博物館《漢字》巡展河南農業大學站開幕式在龍子湖校區教學樓A座舉行。我校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李成吾,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馮克堅,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副書記、副館長李寬生,中國文字博物館文化產業部主任段豔琴,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強,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許雄志以及我校相關單位負責人,農學院、文法學院師生代表參加了活動。
  • 在日常書寫中體會漢字之美
    原標題:在日常書寫中體會漢字之美 當下,漢字使用不規範、提筆忘字、寫錯別字的現象成為不少人特別是「電腦一族」的通病。為此,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等6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呼籲在日常生活中多動筆寫字,在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中體會漢字之美,在紙正筆正、身正心正中升華品質。
  • 言恭達:文化自信要著眼於文化傳承和傳播
    新華網深圳12月12日電(記者 鄭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言恭達作為中國書法界的代表人物,不僅熱衷公益慈善、藝術教育、議政獻策,還身體力行,奔走世界各地,用漢字書法獨有的藝術感召力和一位文化學者的人格魅力,突破世界不同文化藩籬,構築文化橋梁,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 在創新中傳承漢字
    原標題:在創新中傳承漢字   易珊   信息化時代帶來的「漢字危機」已引起國人普遍重視,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河南衛視《漢字英雄》電視節目也應運而生受到追捧。
  • 弘揚漢字文化 書寫漢字之美
    為豐富校園文化氣氛,弘揚中華漢語言文化,促進規範用字、規範書寫,培養學生聽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為此,小壩學校舉行漢字聽寫比賽。
  • 舉辦書法比賽 傳承漢字之美
    原標題:舉辦書法比賽 傳承漢字之美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書寫習慣,豐富學生校園
  • 從手寫漢字看文化傳承:網友熱議漢字書寫
    當今時代,由於電腦的普及和印表機的廣泛使用,傳統的手寫過程逐漸被替代,人們手寫漢字的能力不如從前。然而,這種狀況恰恰更加使我們認識到手寫漢字的重要性和深刻意義。    當前,我們重提手寫漢字,不僅僅是要讓人們認識到手寫漢字面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倡導手寫漢字,來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對廣大青少年來說,養成手寫漢字的好習慣更是受益終生。
  • 漢字之美,美在書寫(隨筆)
    這一文字符號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始終照耀著文化傳承的歷史天空。從識文斷字開始,我就和漢字結下不解之緣。漢字書寫就如影隨形地陪伴我左右。說來慚愧,我的漢字書寫有過一段難以啟齒的曲折歷程。我的漢字書寫功底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隨便。我所寫的漢字在我語文作業本上歪歪扭扭,不成規矩。說難聽點,有些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