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術】關於藝術,關於寫生

2020-12-15 經濟網

【人民藝術】關於藝術,關於寫生

文|楊飛雲

1954年生於內蒙古。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2005年與陳逸飛、艾軒、王沂東等人共同創立「中國寫實畫派」。2011年作為傑出藝術家獲文化部頒發的「中華藝文獎」。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的重要美術展覽,部分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學術團體、大公司及收藏家收藏。

文藝創作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藝術家們以寫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和實踐給出的回應是:基於寫實,尊重傳統,尊重繪畫語言的同時,努力以不同風格、個性,探索對本土情感體驗的獨特表達。

寫生是油畫創作的源泉。通過外出寫生,藝術家不再局限於畫室之內,得以與自然、現實生活、人民有了更鮮活的接觸,便於從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營養。寫生,拉近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是藝術家心靈的敞開。在自然中,藝術家從中發現自然給予人類的美。在生活中,以發現美的眼睛去觀察人民的真實生活狀態,以繪畫創作的方式表現出來。 在自然與村落中看到與城市不同的景象,擴大了藝術家的視野。

多年來,中國油畫院師生多是選擇那些民風較為淳樸的鄉下,比如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河南等地農村的偏遠鄉下,在那裡我們不受外界太多的幹擾,可以專注於藝術的探尋。

繪畫很重要的狀態是在自然放鬆中進行,尤其是描繪的對象也要保持這種狀態,這樣,在畫的過程中,就會不斷捕捉到自然流露的東西。某種屬於特定環境中的神情、動態,極有趣味,這時便會產生一種讓人感動的情感。

藝術作品打動人的,並非因所選模特兒的外在,而更多是心裡的相通。這也是為什麼不同繪畫者從同一人身上所看到的東西不一樣的原因。

一個人只有放在他生活或勞作的環境中,這個人才變成鮮活的、有一定意義的人,才能夠更加地感染人、打動人。內心世界、情感、情懷、精神寄託都是在情景環境中才得以被表現出來。

人是寫實繪畫裡的主體。人和環境的高度關聯是把人物畫好的一個重要前提。把人放在合適的情景之中表現,最能夠表現到深處,思想情感能夠交流得很精微、深入,畫才更能夠感染人。

人在環境裡釋放出來的情感是繪畫藝術最有力量和豐厚的源泉。他能夠讓畫家在其中尋找到「盡精微,致廣大」的豐富表現力。

不熟識的人、陌生的環境,有一種鮮活的東西,吸引你去觀察。但僅僅把這種吸引表現出來是屬於客觀再現,是一種外化的力量。真正和人接觸時,通過視覺觸動了你的情感、想像力或繪畫表現的欲望,這是由客觀對象激發出來的畫家內裡的主體情感,即是「有我之境」。當這兩點激發出來,通過一種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那就是一種「無我之境」。是物我交融後超然的形而上的升華。正如鄭板橋先生所說:「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藝術家去到一個鮮有汙染的原生態環境中,就會激發出一種內心本能的感動。通過人和自然環境的和諧默契相處,通過動態、神態在人內心的激發,傳遞出一種美感,這種美感是通過審視之後的審美體驗,是通過某對象在特定情境下產生出來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是通過視覺形象激發出來的一種東西,比如氣質、個性中獨特的率真、真誠的活力,但更重要的是一種品質,比如說人物眼神中所帶有的真誠,處處體現出一種友好,氣質上的莊嚴或高貴感等。這些東西會釋放出一種吸引力。

優秀的藝術作品需要藝術家內在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表達,飽含對待繪畫的真誠態度和狀態;同時也需要對物象的深層理解和深度挖掘,對物象獨特本質和精髓的把握。

優秀的藝術作品需要善的動機——愛,需要溫度、筋骨;而真與善都是為了美,美包含精神的美、形式語言的美、獨特視角的美等,沒有美感的作品就不是藝術。真善美之間相互依存,相映生輝。優秀的藝術作品是三者內外結合的產物,缺一不可。

中國現在正處於城市化轉型時期,農民來到城裡務工,鄉下人追求城市人的生活,這是當下的一種外在狀態,但也反映在人的心理上。如今這個時間,很值得去存留下那些即將消失的中華民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以及在那裡生活的人的狀態;存留下這個民族幾千年來成長和傳遞下來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精神和價值觀,以及人在勞作當中完整的精神體現和形象。如何去表現這部分人是一個難題。難就難在不是去表達外在的東西,而是去挖掘中國人共性的部分,歸回到純粹,歸回到那種純然天性本身的部分。雖然他們穿著不倫不類的服裝,但需要挖掘的是人本質的部分。

油畫院每年組織兩次大型的寫生活動,春季和秋季。另外,藝術家個人每年也自發組織了多次外出寫生活動。春秋兩季是比較適合寫生的季節。春季,萬物復甦,陽光、新綠、清新的空氣……大自然煥發出勃勃生機。畫家們立於自然之中,仿佛與萬物一同生長,漫遊於天地之間。在自然萬物中忘卻自己,觀察、感受著自然賜予人類的真實之美。秋季,自然天地呈現出豐富和變化,它處在夏與冬的流轉中,給藝術家更多的心靈感受和觸動。另外,從氣溫而言,不必受限於外界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心與物可敞開同在。

有的畫家選擇其他時間,比如夏季和冬季,這是藝術家個人的偏好,也與他們的藝術探尋方向和心性訴求有關。夏的熱烈激情,冬的凋敝蕭瑟,更適合部分藝術家的畫面形式追求和心理感受。總之,不同的季節呈現出大自然不同的面貌,藝術家不同的選擇都是為尋求各自眼中的「真實」。出門在外,外在的物質條件雖是艱苦,但精神的追求已超越了物質條件的限制。在繪畫中,他們已然忘記了那些限制,專注在畫面與自然中。

 

相關焦點

  • 關於寫生|蔣燁
    -蔣燁 · ARTIST關於寫生文 / 蔣燁「面對自然,對景寫生」這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風景畫家柯羅的成功之道。寫生不僅是繪畫的必修基礎課,又是重要的創作手段和形式。寫生在提高繪畫技巧和陶冶我們的情操同時,還承載著創作者的思想情感。陳丹青在《回到寫生》一文寫道:「寫生只會檢驗兩件無法偽裝的事,絕對無法偽裝:你是否熱愛繪畫,你是否具有真的才能。」顯然,寫生對於畫家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 圓桌|重走浙東「唐詩之路」:關於藝術院校山水寫生的意義
    歷代但凡有一定藝術影響力的作品,幾乎都與詩性相關,今天中國畫壇比較有震撼力、能與我們產生共鳴的一些作品,都會在詩性內涵中賦予更多更鮮活的當代性。特別是在座的藝術家們在詩學和中國傳統的文字以及畫學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嘗試和推進,產生了一定的藝術影響力,應該說就是對「唐詩之路」這一主題很好的回應。關於美術教育社會實踐這一平臺的拓展,成為當下美術學院的一個新的社會責任。
  • 秦少甫:關於寫生
    秦英豪秦英豪字少甫,河南淮陽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清華美院大學書畫高研班花鳥畫創作課程導師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教授南國早春 197cm×90cm 2019年關於寫生秦少甫2017年夏於京華當代畫家藝術審美的體現根植於寫生,注重「寫生即是創作」的理念,寫生是人與自然溝通的橋梁,心融萬象、天人合一是道法自然思想的最好詮釋!
  • 中國人民大學李曉松藝術工作室2019春季寫生記
    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畫家、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主題創作研修班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曉松藝術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曉松藝術工作室畫家。《中國書畫》雜誌社書畫院院聘畫家。
  • 韓紹先寫生作品展——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展出
    山水寫生作品展——畫家韓紹先開幕時間:2018年6月16日上午10點展覽時間:2018年6月16日——6月28日>展覽地點:通州區宋莊鎮疃裡大街大尺幅作品創作中心主辦單位: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承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創作研修班
  • 藝術為了人民!中國美術名家走進東莞採風寫生成果展開幕
    11月20日,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嶺南畫院、朗弗美術館承辦的「藝術為了人民——中國美術名家走進東莞採風寫生成果展」在嶺南美術館開展。80幅精美寫生繪畫作品,以精湛的筆墨技巧、豐富的表現手法,生動展現了東莞的人文景觀和社會風貌,描繪出東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畫卷,讓觀眾通過畫家的筆墨領略嶺南莞邑的多嬌風採,感知灣區都市發展的無限活力。
  • 【人民藝術】遙遠的詩意
    專訪中國美協理事、一代藝術大師李可染之子李小可【人民藝術】遙遠的詩意李小可,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創作研修班吳華林水墨工作室青草苑寫生
    &34;,8月3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創作研修班吳華林水墨工作室於2020在教學上,老師秉承傳統,借鑑眾多藝術院校的經驗,以理論傳授和技法實踐結合,全班上課示範和個別輔導點面教學模式,讓每個同學系統的掌握學習山水畫的理論以及臨摹、寫生、創作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指導和臨摹訓練,為了提高學員主觀創作和藝術表現能力,特組織了這次青草苑實地寫生活動。
  • 關於藝術的「雜談」
    其他舉凡討論電視藝術理論與美學建設、影視藝術創作現狀、當前藝術學學科發展,以及倡導「讀點哲學」、敬畏經典、藝術「養」心,也始終都在關心文藝批評的進展。這些跨越了藝術門類壁壘的「雜談」,令人在閒庭信步之間,也可以聽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悅耳之音。比起作者那些嚴謹的論文,它們越發顯現出生動、鮮活的語言風格。
  • 王紹武:關於寫生一二三
    ;畫家同樣依賴於對解剖、透視、明暗、色彩等藝術規律的全面修煉,加之嫻熟的繪畫技巧,在有限時間裡,描繪出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畫卷。寫生是需要有藝術深度和高難技巧的藝術活動,這是許多畫者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
  • 倪貽德「為藝術而藝術」,到「為人民而藝術」的轉變
    倪貽德早年欣賞西方現代派藝術,主張創造「純造型的世界」,即主張為藝術而藝術,這是倪貽德基礎的美學思想和藝術理論,但在抗日戰爭時期卻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在重慶國立藝專任教期間,這使他的立場和思想觀點發生了重大的轉折,他開始認識到應當為人民而藝術、為革命而藝術。
  •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研修班導師馬景嶺工作室一行赴江蘇邳州寫生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研修班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直屬中國山水畫研究室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高研班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培訓中心山水創作室研究員,上海畫院特聘高級山水畫家,中國慈善總會愛心畫家。享受文化部特殊津貼。
  • 藝術探討:關於當前國內高校油畫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於當前國內高校油畫教學的幾點思考  摘 要:當下藝術界開放式、多元化的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為我們營造了自由、寬鬆的學術氛圍。  一、關於高校繪畫專業學生的基本文化理論素養提升的問題。  高校繪畫專業學生(包括藝術類其他專業)的基本文化理論素養提升作為備受關注的敏感問題越來越受到各高校藝術院系的認同與重視。
  • 「新黃山 新寫生」第二屆中國黃山(黟縣)青年寫生藝術季啟動
    藝術季啟動後,將同步開展作品徵集和駐地藝術家招募,周期持續六個月。活動主要包含1.青年寫生藝術大賽、青年寫生藝術大展;2.大學生藝術博覽會(黃山)特展;3.「創藝黃山」藝術家駐地計劃、寫生和創藝作品展;4.線上大展四大板塊的內容。
  • 首屆麗江「名城·名家·名畫」寫生藝術雙年展開展
    展覽現場7月31日,首屆麗江「名城·名家·名畫」寫生藝術雙年展開展,畫展將在麗江古城王家莊基督教堂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展覽,期間,遊客市民可免費參觀。8天前,30餘名藝術家走進麗江古城的大街小巷採風寫生,用畫筆將麗江的山水自然之美、歷史文化之美、民俗風情之美淋漓盡致地展現給麗江各族群眾和遠方的朋友,成為麗江文化藝術繁榮和文旅融合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
  • 關於人物素描寫生的方法
    人物素描寫生 丁亮人物素描寫生 張奇人物素描寫生 李軍人物素描寫生 李軍我們對一個頭像進行寫生,首先要分析一下,構成頭部體積基本要素是什麼?頭骨、肌肉對外形起什麼作用。要進一步深化,就是要將解剖學上的東西變成藝術形象,並作概括處理:強調、削弱、改變、拋棄……這樣才能達到藝術造型的目的。作為初學者,首要任務是研究自然形態,起碼要畫得像。但這僅是造型藝術的第一步。切不可過久停留在這一步,第二步應對內在精神作深入研究,以達到形神兼備的目的。
  • 鄭蘭榮出席第二屆中國黃山(黟縣)青年寫生藝術季啟動發布會
    鄭蘭榮出席第二屆中國黃山(黟縣)青年寫生藝術季啟動發布會 2020-12-16 10:49:44   來源:安青網
  • 黃永玉法國、義大利採風寫生彩墨畫藝術作品
    黃永玉,湖南鳳凰人,土家族,16歲開始藝術學習和創作,以彩墨畫、版畫見長。曾任瓷場小工、小學教員、中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報社編輯、電影編劇。1953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顧問。
  • 毛澤東關於人體寫生模特兒問題的批示[2]
    這一「批示」精神,在那「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四清」運動的濃厚政治空氣中傳出之後,曾立即驚動了藝術教育領導者、美術育才者和美術史論者。尤其在那「批示」中,不曾出現「階級鬥爭」字樣,反而直用英文「model」代寫中文「模特兒」。由此足見毛澤東對古今中外美術史論的博覽與通曉,在人體寫生模特兒問題上「洋為中用」的時代氣魄,實乃革命領袖中的驚世駭俗的空前之筆!
  • 東平湖寫生藝術季,中國人民大學近40位國畫名家濃墨重彩繪東平
    9月20日,「盛世青綠」 —— 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名家工作室首屆東平湖寫生藝術季正式啟動。中國人民大學作為我國著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在全國具有極高聲譽,中國人民大學畫院作為人民大學旗下的專業畫院,2012年9月成立了「盛世青綠——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名家工作室」,匯聚了全國主要省份代表性藝術家。多年來,他們不斷進行交流探討和學術訪問,在青綠山水畫的認識與實踐中邁出堅實步伐,引領青綠山水畫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