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初見李炳南,出關與他密談一天

2021-02-19 印光法師
印光大師幾十萬皈依弟子中,有一位不能不提,他就是大師賜法名為「德明」的李炳南老居士,晚年自號「雪廬老人」。

受家庭薰習,李炳南自幼信佛。早年即讀誦金剛、楞嚴、法華、圓覺等大乘經典,但對淨土念佛法門不以為然,認為那是老太婆的事。

民國十九年(1930年)四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反對蔣介石,打響了中原大戰,西北軍攻佔山東莒城,中央軍來援,把莒縣縣城包圍起來。莒縣監獄官李炳南被圍困在城中,為期半年。路過的部隊佔據民舍,勒索民餉,糧食被搜刮一空,李炳南只能到縣黨部去吃飯。圍困期間,城外天天炮轟城內,李炳南感覺生命朝不保夕,時時死在眼前。

一天,又去黨部,看到一本豐子愷先生主編的《護生畫集》,打開一看,都是勸戒殺放生的漫畫和詩偈,感覺很不錯,借回住處,一面翻閱,一面賞花觀蝶,感嘆我放它們的生,誰又來放我的生呢?一時興起,發誓說:此難若不死,今生不再殺生食肉。

後兩軍撤離,莒縣解圍,李炳南大難不死,於是力行誓言,從此不再吃肉。

李炳南與電報局長常相往來。一日,局長送來一封信,上面有弘化社贈書消息,說付部分郵資,即可獲贈多本書籍,李炳南卻認定這是騙人的,局長怎麼勸他都不信。電報局長說:「不信你可以試試啊!」於是代李炳南寫信請書。

半個月後,郵差送來一包書,是蘇州寄來的。李炳南正在納悶,電報局長來了,這才想起請書的事。局長笑著說:「人家佛門不欺騙人的。」打開以後,發現都是接引初機的小冊子。

李炳南先取《學佛淺說》來讀,一開始還嫌內容太淺,認真拜讀後,才發現自己以前學佛簡直是閉門造車,過去讀《無量壽經》時,都是自作聰明,望文生義。看完全書,他對念佛法門有了正確的理解。

接著讀《佛法導論》《普門品講義》等。這些書大多介紹淨土法門,李炳南從此開始念佛。不過怕人知道了譏笑,因此暗中念佛。他不僅自學,還勸全家也跟著念佛。那些書多提到印光法師,想必印光法師是得道高僧,李炳南對印光大師心生仰慕,渴望皈依。

後來,鄰縣有土匪死屍未埋,李炳南發起埋屍活動。事後,鄰縣推薦一位姓林的代表來致謝,李炳南看到他手腕上套有一串念珠,言談間得知他是印光大師的皈依弟子,李炳南趕緊向他說明自己的願望,那人立刻寫信為他介紹皈依。

不到一星期,印老回了親筆開示,賜法名「德明」。德明喜出望外,將開示供在佛前,叩頭一百次,以表誠敬。後來又討了一張大師的相片,與開示一併裝鏡框,供在佛前。

▲ 李炳南老居士德相

過了二三年,李炳南好不容易抽空跑到蘇州報國寺參謁大師。當時大師正在閉關,由德森法師叩關並說明來意。大師從關門內探出半身,德明只覺師父金容,安重如山,卻是春風藹藹,心中如同見了彌陀一樣,連忙磕了三個頭。坐下之後,大師竟然不問自說,將李炳南當年請教的信函內容,一字一板地講了大半天,這讓李炳南吃驚不小:他老人家弟子不下十萬,對自己一個無名小卒,怎麼會記得這麼清楚。本來打算見面時有許多話要問,此時卻一句也說不出來。不覺已到中午,德森法師來招呼吃午飯。大師交代:「飯後叫德明再來。」德森法師告訴李炳南:「老人今天特別歡喜,平時與人談話不過一二十分就閉關門,你飯後再去聽訓,要細心聽。」李炳南受寵若驚,哪裡還有心思吃飯,胡亂敷衍了一碗飯就去。大師問他:「現在人不念孔子書了,你們山東人對於孔子學還尊敬嗎?聽說有編劇毀謗孔聖,真有此事嗎?」德明不敢隱瞞,只得將山東某校長,編新劇,侮辱聖人的事說個大概。大師沉著臉,半天才輕輕嘆一口氣:「人心如此,天下大亂,恐怕不會很久了。」大師又將古代讀書人謗佛的弊端說了一大段,並說:「讀書人必須德才兼備,沒有道德還不如沒有學問。有了學問幹壞事的本領,要比普通人大得多,現在越是讀書人,越不如鄉村人可靠了。」當時是舊曆十一月,天氣寒冷。談話間來了一位富紳,帶著工匠去要到關房裝洋火爐。大師堅決不受,對李炳南說:「人生不可享受過分,要是自己無德,空去享用,便是折福。」這位富紳十分誠懇,再三請求,一定要供養。德森師也從旁勸請,大師說:「那就安在外間客廳吧!那裡時常來人,讓大家一齊暖和。外間空氣暖了,裡間的空氣也會變暖的。」他們忙了半個多小時,將火熊熊升起,大師只是微笑著搖頭。怕耽擱久了師父疲乏,李炳南連忙起身告辭。大師卻搖著手說:「不要緊,再談一會。你每日念佛功課多少?功夫怎麼樣了?是否吃長素?」李炳南出了一身汗,只得老實回答:「弟子雖然吃長素,功課做得實在不好。」老人訓誨了一番。飯後,乘著月色,李炳南遊覽了楓橋和報恩寺之塔,寫下兩首七絕,一首《楓橋》:山鍾初動近中宵,斜卷江帆欲落潮,千裡故人城畔月,霜天送客上楓橋。一首《報恩寺瞻塔》:寶幢湧出梵王宮,簷拂飛雲角掛風,無數寒鴉才入定,半天鈴語月明中。

李炳南那時還是公務員,因假期有限,不得不急急北回。臨行前,求德森法師帶領,去向大師辭行。他從身邊掏出兩份供養,一份供師,一份供廟。大師向德森說:「他出門能帶多少錢,不必這樣客套。」大師和德師都這樣吩咐,李炳南不敢勉強推讓,只得收回,向二位師父頂禮告辭。不料趕到車站,竟然誤了車班,要到第二天早上五點才有車,此時也不好再回寺院,於是李炳南投宿一家旅館。沒想到才住進去,茶房就帶來兩個花枝招展的女子,一定要他留一個過夜。好說歹說,他們就是不肯出去。萬般無奈,李炳南只得從懷中取出佛珠,在床上打坐,閉著眼睛念佛。眾生皆有佛性,他們一看,連說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一鬨而散。民國二十四(1935)年,李炳南介紹別人皈依大師,接到回示,仍然叮囑加緊念佛。信中還說:「當前人心太壞,是大亂之兆,好人壞人,統統不免劫難,不過好人去處不同。」當時李炳南並未在意,但他一位習禪的朋友莊太史,見了信說:「不得了!這些大師說話都有含蓄,時局恐怕有變化!」果然,1937年蘆溝橋事變,大師的話得到應驗。李炳南到四川躲避戰亂,這才相信莊太史有先見之明。1940年秋,李炳南又為大師介紹皈依弟子,大師回示說:「你們好好念佛。將來世界,要成人間地獄,以後再不可介紹皈依,有發心念佛者,即皈依當地僧,書信往返時間恐怕來不及。」

李炳南懷疑大師恐怕不多住世了,果然這一年的十一月初四,大師圓寂生西。而將來造成人間地獄之語,也一一應驗。行荼毗禮時,由於戰亂,李炳南未能親臨現場。太虛大師在重慶長安寺為印光大師發起追悼會,大家前往頂禮念佛,抱頭痛哭。老人在世,度人多在身教,所以讀文鈔,或見其一面,無不對大師傾心佩服。李炳南認為,紀念大師不在於香花悼詞,而在於繼承遺教,將淨土法門努力弘揚,使無邊大地,每一個角落裡,都有彌陀的氣息;把娑婆轉成極樂,眾生盡成佛陀,大師在常寂光中,定然歡喜無量!

李炳南大德身體力行,在臺灣創建臺中蓮社,以居士身弘揚淨土,集結數十萬人修淨土法門,自己最終以九旬高齡安詳往生西方極樂,告慰了他的恩師。

相關焦點

  • 李炳南老居士與印光大師的因緣
    李炳南老居士與印光大師的因緣
  • 雪廬老人念佛因緣丨印光大師永懷錄
    印光大師幾十萬皈依弟子中,有一位不能不提,他就是大師賜法名為「德明」的李炳南老居士,晚年自號「雪廬老人」。受家庭薰習,李炳南自幼信佛。早年即讀誦金剛、楞嚴、法華、圓覺等大乘經典,但對淨土念佛法門不以為然,認為那是老太婆的事。民國十九年(1930)四月軍閥四起,打響了中原大戰,西北軍攻佔山東莒城,中央軍來援,把莒縣縣城包圍起來。
  • 如何化解災難一一看印光大師的皈依弟子李炳南居士當年的做法
    印光大師幾十萬皈依弟子中,有一位不能不提,他就是大師賜法名為「德明」的李炳南老居士,晚年自號「雪廬老人」。受家庭薰習,李炳南自幼信佛。早年即讀誦金剛、楞嚴、法華、圓覺等大乘經典,但對淨土念佛法門不以為然,認為那是老太婆的事。
  • 李炳南老居士在厄難中發誓:此難若不死,今生不再殺生食肉.後大難不死,力行誓言!
    文章來源:《印光大師永懷錄》 印光大師幾十萬皈依弟子中
  • 廣靈極樂寺昌義法師1999年出關紀實
    昌義法師悲心殷切,深感眾生生死事大,發心到最艱苦的地方苦修,一九九六年六月至山西省廣靈縣南村鎮,決心在此弘揚佛法,但因機緣未成熟,法師發願閉關潛修三年,於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九日開始在南村淨土院兩間土窯洞閉關懺悔念佛,法師除念佛誦經外,在關中還拜讀了《印光大師文鈔》,
  • ...念佛|居士|宣化上人|李炳南|高僧|茗山|弘一大師|六祖惠|虛雲老...
    三、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法相印光大師臨終時當晚對身邊的弟子說:「淨土法門,別無奇特,只要懇切至誠,沒有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此後精神逐漸疲憊,體溫降低。夜裡一時半,大師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說完,於是大聲念佛。
  • 終南山佛教聖地聖壽寺和印光大師的淵源
    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 其影響所及,不限於淨土宗,也護持了中國近代佛教;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僧俗兩序弟子盛傳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是百年難得一遇的高僧大德。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
  • 印光大師得到總統賜匾,卻躲避盛譽,成為佛教界的一段佳話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並沒有把徐世昌的匾額放在眼裡,依舊參悟佛法。主持見狀,急忙親自去請。眼見住持大和尚親自來了,印光大師只得走出關房,隨同大和尚與兩位地方父母官見禮。黃涵之和陶在東不由得肅然禮讚:「大師文鈔海內聞名,仍如此虔心佛典,無愧總統褒獎之殊榮!」
  • 印祖畫傳丨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特輯
    農曆十一月初四,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為紀念印祖生西八十周年,特獻上彩繪版《印祖畫傳》由《印光法師文鈔》千日讀書會芬陀利講堂&弘化社聯合出品此前,大師一直隱居普陀,罕有知其名者。自文章登報,大師之名逐漸傳揚天下。一代淨土宗師,從此龍天推出,大放光明。公元1919年民國八年,周孟由兄弟奉庶祖母登山拜見大師,一再祈求收為皈依弟子。大師觀察時機成熟,遂為他們各賜法名。周家兄弟及其庶祖母成為大師第一批在家皈依弟子。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法師 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1861年夏曆十二月十二日辰時,農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02一九三六年十月,印光大師在上海覺園舉行丙子護國息災法會演講。 一天晚上,年僅十八歲的上海女中學生楊信芳,夢見觀音菩薩向招手,對她說:「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
  • 【緬懷】十一月初四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初四,是近代高僧、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圓寂紀念日。印光法師一生愛國愛教,修持精嚴;是非分明,儉樸廉潔,堅持原則,實是求是。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郃陽(今合陽)孟莊鄉赤城東村人。
  • 【高僧大德談助念】印光大師:臨命終時,無論久修始修皆須為其助念,正念昭彰,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附為重病人請WS法
    (印光大師)除非你已經證果,否則,臨終不能被無知眷屬打擾障礙,要謹慎護持屍體。(印光大師)助念功徳,唯佛能知。念佛飭終津梁,及飭終須知,用意措詞,悉皆周摯,實為保護成就行人一大事因緣。若肯展轉流通,俾一切同人鹹知其益,其為功德,唯佛能知。
  •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國學泰鬥錢穆親述印光大師的神通
    老陽按:印光大師,是淨土十三祖,一生弘揚淨土法門,自己的修行也有很高的成就,只不過一般人不知道罷了。關於印光大師,其實是菩薩再來,這一點,在佛教界已經毋庸置疑了。今天老陽就給大家說說印光大師的故事。宣化上人講述印光大師的來歷現在講一講印光老法師,他是陝西人,受戒之後就到普陀山去閉關,他這個閉關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經。他看藏經是畢恭畢敬。端然正坐。到廁所去,要另外換衣服,另外換鞋子。用過廁所,洗淨之後,回來又把看經所穿的衣服再穿回來。即使廁所很乾淨,他都要這麼換。
  • 《印公畫傳》首發-印光大師往生八十周年特輯
    印光大師往生八十周年 農曆十一月初四 至誠頂禮印光大師
  • 印光大師:念佛治病的關鍵在哪裡?
    印光大師開示:在《念佛四十八法》中,還有「病中持名」一法,現摘錄如下:病者,死之機也。死者,凡聖淨穢之關也。病中當作死想,勤念佛名,決定帶死,必有光明接引,遂我往生之願,若於病上略一停想,則一切愛戀、恐怖、煩惱安排種種雜念一齊現前,生死關頭如何濟事?
  • 印光大師半夜驚醒,並大聲念佛,究竟是什麼原因
    印光大師這才點點頭,欣喜地說:「初一可以,就定在初一!」印光大師一錘定音,決定了妙真法師升座的日期。各執事詢問了相應程序,明白了各自應該準備的事項,一切安排下去時不覺已經到了晚餐的時候。也不知什麼緣故,當天晚上,印光大師突然腹瀉了五六次,讓寺院僧人很是擔心。可是到了第二天,印光大師仍然清早起床,看不出精神疲乏的現象,讓他們不由得暗暗驚奇。
  • 印光大師的佛學思想
    印光法師的一生,誠如弘一法師的評價:「弘揚淨土,密護諸宗,明昌佛法,潛挽世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