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動蕩的背景
漢末董卓之亂,猶如一股強勁的風,使久已搖搖欲墜的漢帝國終於崩潰瓦解。繼而一場長達近四百年的戰亂由此展開,政治舞臺上的角色更跌入走馬燈一般令人眼花繚亂。魏、蜀、吳三國鼎立;繼而晉亡,在北方,先後有十六國割據,後有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等政權嬗遞。在南方,則有東晉、宋、齊、梁、陳諸王朝的起伏更迭。換來的是玄學的興起和文學的沉寂。很長一段時間裡,竟沒有一個領袖文壇的作家,一直到陶淵明的出現。
生平經歷
陶淵明――字元亮,一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世號「靖節先生」。陶淵明的曾祖父於東晉是位名臣,陶淵明的父親亦曾出仕,但是在陶淵明青少年的時候,家中就已經中落了,陶淵明一心嚮往山水自然之樂,但是迫於生活的巨大壓力,他在三十歲的時候開始出仕,但是不久之後便自行解職回家了。之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陶淵明都一直待在家裡務農。之後,因為陶淵明族人的提攜,陶淵明當了彭澤令,但是,他在官僅僅八十多日就解職而去了。
陶淵明生活雖然一直都是處於一種很貧苦的境地,歷經了各種苦難,還有耕作務農的辛勞,但是他從未有過放棄和退縮,堅持著歸隱的志向。期間雖然朝廷一直數次詔證,但是他也一直稱病不出。堅守著歸隱的志趣。由此可以看出陶淵明歸隱之趣的秉性。
陶淵明的文風
因為深受那個時代的影響:玄學盛行。所以陶淵明的作品裡充滿了自然的玄學風氣和名士的風流,這也和陶淵明歸隱之趣的秉性相關聯。在陶淵明的筆下,自然與人已經融為一體,仿佛已經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陶淵明著名的作品之一:《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吳落塵王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向官場和俗世告別,寫出了追求歸隱的理想境界。還有《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首詩用平淡樸實的語言寫務農的的場面,細細品味,可以體會到陶淵明躬耕隴畝的艱辛與歡樂,但這種樂趣是非親身務農者體會不到的。
再如:《飲酒》中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的多數詩歌作品都是寫復返自然田園生活的愜意,無拘無束的理想境界。陶淵明開創出了平淡自然的是個境界,是田園詩不可逾越的高峰。
除了我們眾所周知的田園詩,還有詠懷與詠史,這些則是側重寫他的所感,當然和他生活的時代是有巨大的關係的,陶淵明的詩歌題材多樣,風格也是多樣的。此外陶淵明寫的文章,包括詞賦三篇等眾多作品。都能體現出他的才華和個性。
對於陶淵明你有什麼自己獨特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評論,或者私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