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當初年紀小,
惆悵荼蘼花事了。
只因未到花開時,
不知花落別樣好。
夏木成蔭子滿枝,
酸澀總為摘尚早。
待到甘甜細品味,
堪賞空枝削更少。
[2013年7月17日]
以前看《紅樓夢》,看到麝月抽到的籤上寫著「開到荼蘼花事了」,覺得很傷心。其實是瞎傷心,因為根本不知道荼蘼是什麼,也根本不知道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後來,我知道荼蘼是什麼了,一次看到是一次的心情,兩次看到是兩次的心情,慢慢才知道物我合一是一種好,物我兩忘是另一種好——美不止一種,好也不止一種,這才是人間的妙處呢。
確實,年少時見花落而升起的惆悵情緒,原因為是因為花落,卻是因為自己這生命之樹上的花還沒開。因為自己的花沒開,所以盼著花開;而盼著的時候,自然就怕花落。
漸漸長大,忽然有一天自己那棵生命之樹就開了花,一朵,兩朵,以至無數朵,才懂得什麼叫「不知熱鬧花開倦」。倦了,就歇息吧,於是花便落了,一朵,兩朵,以至無數朵。這時候才懂得了花落的好;這份懂得之中,便慢慢地結出果實來了。
可是,那生命之樹上的果實啊,在它成熟以前,人依舊是不懂得它的好。看著,不覺得好;摘了,放在嘴裡品嘗,更不覺得好。苦,澀,酸,硬,自己不知道是自己摘早了,還錯誤地審判了果子,以為這不是好果子。再漸漸長大,忽然有一天嘗到了成熟的果子,仍然是那棵樹,仍然是那樹上的果,可是紅了,黃了,圓滿了,芳香了,甘甜了,甚至自己一個人也吃不完了,要讓別人一起來吃才行——怕辜負了果子,更怕辜負了自己的生命之樹。
總是要經過些春秋,才能明白冬天的好處吧。樹空了,還想讓它更空,於是削剪枝杈,為明年積蓄能量,不浪費精力在細枝末節上。於是,懂得了極簡的好。
春,夏,秋,冬,你趕上什麼時候,就去享受這種時候的好吧,當然也要承受這種時候的迷惘。如果這生命之樹,在任何季節裡,都只是誠實地生長,它自然就會是它該有的樣子——這樣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承擔也可以,削減也可以,因為完美不止一種。
最近因為搬家而變賣家中物品,賣了二三十件的時候,愛米莉說:拍賣吧,免得有朋友總是趕不上。我覺得她說得對,因為從「先到先得」改為「限時出價,高者得之」,規則在修改,結果也就在修改。我覺得好極了,因為公平不止一種。
等賣到第103件物品的時候,我看著櫥櫃,看著裝香水的格子,看著裝首飾的盒子,忽然胸中無比暢快,大笑:這樣正好!每一件轉手的東西,我都是心愛的,就像那一朵朵花,可是它們要落去了,我也覺得OK。
我也要過極簡生活了嗎?少與多,都不能強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宇宙的運轉自有它的規律。
聖經上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菩薩低眉有時,金剛怒目有時。
物我合一有時,物我兩忘有時。
極簡有時,極豐有時。
錄舊詩如下:
滿院薔薇無處尋,
春去方悔未送春。
在日只道是平常,
過後唯有託夢魂。
[2013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