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專職國企助力打破住房安居困局

2020-12-14 經濟參考網

  「購房不易,焦慮難減。」長此以往,城市能留住誰?城市活力如何維持?

  對此,深圳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2018年至2035年,籌建100萬套租售價格為市場價3成至6成的公共住房;財政出資1000億元,組建一家專職籌建公共住房的國有獨資企業——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人才安居集團」)。

  成立四年多來,人才安居集團通過挖掘存量土地和存量用房探索破解「地少」問題,通過創新融資模式等破解「錢緊」問題,已籌建超過12萬套公共住房。

圖為人才安居集團正在建設的人才住房項目「安居錦園」。資料照片

  推動住房改革 專職國企應運而生

  作為一線城市,深圳的房價讓不少在深打拼的奮鬥者「望樓興嘆」。

  而早在2010年,深圳就啟動了人才安居試點工作。十年來,深圳的人才安居政策,經歷了一個大跨度的發展,從早期以貨幣補貼租房為主,變為如今以籌建公共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三類住房的統稱)為主和貨幣補貼為輔。

  2012年至2016年,深圳先後出臺了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相關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以及促進人才優秀發展的若干措施、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為了落實深圳市委市政府關於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快人才住房的籌建進度,2016年6月,深圳市政府出資1000億元成立國有獨資企業——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專職負責深圳市人才住房投融資建設籌集和運營管理。

  人才安居集團成立之初,就肩負著重要使命。深圳市住房保障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全市計劃新增籌集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指公共租賃房和安居型商品房)40萬套,其中計劃供應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35萬套。

  2018年,深圳市加碼住房保障安居工程,在《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並明確公共租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的租售價格分別為市場價的10%至30%、50%和60%。人才安居集團的職責由原來只負責人才住房籌建拓寬為承擔三類公共住房籌建任務。

  隨後,深圳又明確了位於原特區內的限價人才住房項目毛坯房售價處於4萬元至5萬元/平方米區間,最高售價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平方米;位於原特區外的限價人才住房項目毛坯房,普遍處於2萬元至3萬元/平方米區間,最高售價原則上不超過4萬元/平方米。

  人才安居集團副總經理王志楷表示,面對至2035年深圳建設100萬套公共住房的目標,作為專職負責公共住房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國企,公司以未來新增籌建100萬套公共住房任務的三分之一作為發展目標,挖掘利用存量土地資源,加速推進項目拓展與落地。

  截至2020年10月,成立僅四年多的人才安居集團持有在建項目50個,總建築面積約800萬平方米;累計籌建人才住房12.2萬套,佔全市同期籌建總量近40%;累計供應公共住房約4萬套,服務各類企業約2000家、人才及家屬約10萬人。

  破解「找地難」:探索「六類十五種」籌建渠道

  實際上,自2010年啟動人才安居試點工作至今,十年來,深圳已供應了不少公共住房,但由於城市土地空間小,人口淨流入量大,深圳整體住房市場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態。與此同時,深圳保障性住房的輪候庫裡,輪候者也越來越多,排隊等待時間越來越長。深圳出現了買商品房難,租購公共住房也難的局面。

  可供開發土地空間有限,是深圳解決住房困難面臨的最大難題,能否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獲取是籌建公共住房需要突破的難點。為了加快公共住房籌建,深圳直面土地供應保障不足的發展困境,提出探索六類十五種籌建渠道。

  目前,新增供地建設仍是深圳籌建公共住房的主力渠道。為配合住房制度改革,深圳面向市場推出「只租不售」居住用地和出售型人才住房用地兩類居住用地。人才安居集團成為競得這兩類居住用地的先行者。2018年10月,人才安居集團競得的位於龍華區的深圳市首個掛牌出讓的「只租不售」居住用地安居瑞龍苑項目開工建設。2019年11月,人才安居集團競得位於大鵬新區的深圳市首宗出售型人才居住用地。

  受制於土地新增供應有限,僅靠招拍掛拿地,基本無望完成百萬套公共住房供應目標。為此,深圳提出了六類十五種公共住房籌建渠道。作為公共住房專營機構,人才安居集團在挖掘存量渠道潛力上一馬當先,探索通過棚戶區改造、合作開發建設、臨深片區開發、工改保、城市更新配建、規模化租賃等方式籌建公共住房。

  ——加快推進老舊住宅小區棚改。

  棚改項目基本都面臨著產權複雜、住戶多、利益訴求多、歷史遺留問題多等複雜情況。2017年2月,人才安居集團負責的寶安38區新樂花園、39區海樂花園棚改項目啟動,創下深圳首個當年籤約、當年動工的棚改紀錄,跑出了棚改安居「加速度」。

  2018年出臺的《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棚改項目新建住宅部分除用於搬遷安置住房外,全部用作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王志楷說:「明確棚改新增住宅用於建設公共住房後,棚改成為籌集公共住房的重要渠道。」

  截至2020年10月,人才安居集團作為實施主體的棚改項目已達到14個,佔深圳市棚戶區改造項目90%以上。目前,人才安居集團已通過棚改籌建公共住房8022套,佔同期籌建總量的6.6%。

  ——盤活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存量用地。

  2019年10月,深圳首開盤活國企存量用地建設人才住房先例。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投資建設,聯合深圳機場集團盤活機場存量用地合作開發的安居空港花園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2022年建成後可為機場集團、機場駐場單位等大空港片區單位提供人才住房約2500套。

  2020年1月,人才安居集團首個利用機關企事業單位存量用地建設人才住房的深圳市稅務局新沙地項目開工,通過政企合作開發,進一步拓展了人才住房籌建渠道。

  ——統租改造開啟定製化住房供應。

  人才安居集團通過走進企業,對接人才需求,完善人才住房供應體系,配合相關部門保障人才的住房需求。

  2019年11月,人才安居集團通過試點統租改造方式在龍華區建設「安居·教師之家(同勝)」。該項目是深圳市首個解決教育系統人才住房問題的長租公寓項目,根據人才住房裝修標準及擬配租單位需求,對租賃的住房進行裝修改造,向同勝學校教師定向配租,成為精準解決確有實際需求人才住房困難的有效嘗試。

  2020年3月和4月,人才安居集團分別在龍華區和龍崗區先後推出「安居·醫護之家」,為一線醫護防疫人員提供住房保障。

  此外,人才安居集團還聯手萬科合資成立深圳市安居泊寓租賃服務有限公司,採用「物業統租+綜合整治+運營管理」的一體化開發模式,打造了懷德翠崗五區39號樓、懷德富德商務大廈、萬豐大洋田等三個城中村綜合整治人才住房社區,提供約1603套人才住房。

  王志楷表示,在人才安居集團嘗試的各類籌建方式中,最終是要以增加全市住房總量為目標。棚改和盤活存量用地將是重要的推進方向。而統租改造這類方式由於未新增住房供應,僅提高住房質量,雖有嘗試,但未來難以成為最主要的籌建渠道。

  破除「找錢難」:創新融資模式 合理制定租售比

  近年來,深圳的住房保障目標不斷提高,2018年至2035年,深圳要籌建100萬套低於市場價的公共住房。這樣的背景下,人才安居集團的籌建任務量也在不斷增加。「承擔起全市三分之一籌建任務」意味著要籌建33.3萬套以上的公共住房。

  面對大量的籌建任務,土地是一大難題,資金是另一大難題。「公共住房事業要實現可持續,需要企業可持續運營。」王志楷說:「作為企業,不能虧損。一旦虧損,就不能長久地持續。財政也不可能一直掏錢給我們搞公共住房。所以,我們在構建以公共住房為核心的『一核多元』的業務板塊,推進公共住房、物業服務、商業運營、住房金融和其他業務全面發展,確保企業有微利,實現滾動發展。」

  為保障人才住房的投資建設運營資金需求,人才安居集團通過多種渠道創新投融資方式。

  2018年12月,人才安居集團租賃住房資產支持專項計劃(REITs)第一期31億元產品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2020年4月,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首期30億元人才住房企業中期票據;2020年6月,發行了註冊額度100億元的公司債券「20安紓01」,首期發行57億元……

  此外,人才安居集團還與國企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安居創新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注資深圳市平穩發展母基金以及通過利用政策性和商業銀行各類融資工具等方式,強化「安居+金融」戰略。

  在大力挖掘投融資渠道的同時,探索制定公共住房合理租售比也是支撐企業資金流正常運轉的關鍵。

  截至2020年10月,人才安居集團籌建的12.2萬套房源中,只租不售的項目約10.95萬套,可售人才房項目約1.26萬套,租售比約8.7:1。自2019年拍下首個可售的人才住房地塊後,目前人才安居集團已通過招拍掛獲得14個可售人才住房項目,預計明年將有三個項目具備可售條件。

  王志楷表示,出租型公共住房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長、利潤率低,租金回報率一般在1%至3%,「全是租的難以為繼」。可售的資金周轉率高一些,回籠資金才能滾動發展,才能繼續融資。適當增加租售比,符合保障對象購房需求,也有利於滿足公共住房建設的資金需求,實現公司運營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目前,人才安居集團正在全力配合深圳新一輪住房制度改革中公共住房的租售比和價格測算工作。

  「人才安居工程是一項長期工作,要顯示出其住房保障作用需要時間的積累,籌建到供應,有難以避免的數年周期,而籌建總量也需要通過持續探索新渠道和新方式來不斷增加。只有現在快馬加鞭,未來才能更好地顯現出安居作用。」王志楷說。

相關焦點

  • 深圳宅地拍賣收官戰:聯發首次入深人才安居再摘人才住房用地
    聯發擊敗龍光、人才安居再次穩穩收地……2020年的深圳宅地拍賣大戲,隨著分別位於福田、坂田、深汕的三宗地的落槌成交,正式落幕。12月16日,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了深圳今年最後一次宅地拍賣,成交總價為42.64億元,土地總面積達22.34萬平方米。
  • 搶人大戰住房先行,這幾年深圳人才安居集團都拿了哪些地?
    作者: 睿智上行導讀:■4年14宗地,人才安居集團攬地簡述■人才安居集團人才住房用地盤點■人才安居集團四年攬地總結,深圳搶人力度空前正文:在全面放開落戶的大背景下,各大城市搶人更為白熱化,加上各大城市推出相應的搶人政策,給需要大量人才、但因為房價較高令許多人才望而卻步的深圳,造成了一定壓力。在這種情況,深圳人才安居集團不以盈利為第一要務,攬下眾多人才住房地塊,建設出大量價格相對低廉的人才住房,對於人才群體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 深圳人才安居集團已開工項目42個,可提供5.7萬套住房
    近年來,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發揮「政策+市場」的雙優勢,推動有關政策完善,在工改保、違建控停、機關事業單位合作、招拍掛等多個渠道實現重大突破,成立以來已獲得住房用地面積約171.74萬平方米。2020年以來,該集團累計通過招拍掛競得可售型人才住房地塊10個,建築面積約82萬平方米,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 深圳人才引進「放大招」 壹棧人才公寓太子灣助力人才安居
    住房才是歸屬感的核心,隨著日漸漲高的房價,普通青年畢業5年之內很難獨自買房還貸。這時,安居房、人才房、人才公寓等保障房的不斷推出,給深圳的人才增加了繼續奮鬥的動力與希望。助力深圳人才安居壹棧人才公寓·太子灣即將面市時值年終歲尾,深圳青年人才一年一度的返鄉大潮即將開始,每一次返鄉,每一次外出,有希望也有失望。這一次,招商公寓又一個人才公寓項目——壹棧·太子灣即將面市,將為這些奮鬥在深圳的青年提供更有品質保障的安心居所與為未來拼搏的希望。
  • 人才安居集團奮力打造住有宜居民生幸福標杆
    精心構建建設工程管控四大引擎 新徵程上堅守深圳質量 人才安居集團著力推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以「精雕細琢鑄精品」的匠心追求,構建「四大引擎」,嚴格把控項目建設各環節,保證人才住房項目建設質量。2019年,市人才安居集團榮獲「第二屆深圳十佳質量提升國企」稱號。
  • 深圳2020年宅地攬金逾800億 國企仍為拿地主力軍
    據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統計,今年深圳共成功出讓31宗住宅用地,總土地面積約158.9萬平方米,較去年增加256.4%;總出讓金額約800.72億元,較去年增加101.6%。據今年四月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印發的《深圳市住房發展2020年度實施計劃》,全年計劃供應商品住房用地125公頃(125萬平方米)。
  • 廣東推出「青年安居計劃」 保障應屆畢業生住房
    近日,共青團廣東省委與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青年安居計劃」高校應屆畢業生住房保障服務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解決高校應屆畢業生住房難問題,切實為高校應屆畢業生等青年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服務。
  • 廣東推出「青年安居計劃」 保障高校應屆畢業生住房
    近日,共青團廣東省委與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青年安居計劃」高校應屆畢業生住房保障服務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解決高校應屆畢業生住房難問題,切實為高校應屆畢業生等青年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服務。
  • 深圳上半年土拍落幕,安居集團成為「最強王者」
    界面新聞統計發現,深圳今年6月前成功出讓了14宗宅地,過去兩年,深圳全年的宅地供應量也不過在10宗左右。這14宗宅地中,安居集團競得10宗。安居集團成立後的四年時間裡,其在深圳招拍掛市場中已獲得18宗土地,共耗資86.22億元,這18宗土地,全部用於建設人才住房其實,安居集團在2016年成立之初便接下「到2020年,新增籌集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0萬套,其中人才安居房30萬套,總建築面積2600萬平方米」的政策性住房建設任務。
  • 廣東省「數字住房(粵安居)」一體化平臺在潮州落地
    11月20日,廣東省「數字住房(粵安居)」一體化平臺潮州試點上線啟動儀式採用廣州、潮州兩地連線方式成功舉辦,標誌著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中國建設銀行廣東分行共建的「數字住房」項目實現重大突破,平臺建設工作駛入快車道。
  • 深圳人才安居集團的「安居藍圖」
    3月3日,深圳2020年首場宅地拍賣圓滿落幕。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斥資34.86億,獨攬寶安、龍華、鹽田3宗地塊。至此,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成立以來在公開市場獲取12宗宅地,總價92.46億元。人才安居集團在公開市場參與土地拍賣的行為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 打破疫情以來線下交流困局近距離感受藝術的芬芳 2020「藝術深圳」如約而至
    打破疫情以來線下交流困局近距離感受藝術的芬芳2020「藝術深圳」如約而至王魯炎參展作品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尹春芳)金秋與藝術邂逅。2020「藝術深圳」博覽會將於9月10日至13日在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如期舉辦。本屆「藝術深圳」匯聚了45家當代畫廊及專業藝術機構,將全面展示20世紀至21世紀的現當代藝術作品,打破新冠疫情以來行業面臨的線下交流困局,為公眾呈現一場專業、精彩、多元的當代藝術盛宴。
  • 2020年荊門市住房博覽會開幕
    10月22日,2020年荊門市住房博覽會在天鵝廣場開幕。此次活動以「安居宜業 優質地產」為主題,旨在提振城市經濟發展步伐,助力房企突破困局,協助剛需市民安家置業。活動將持續到10月26日。圖為銷售人員向顧客介紹房源。
  • 急拓人才住房 深圳安居集團開異地建房先河
    【財新網】(記者 屈慧)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人才安居集團)今日(10月23日)在東莞塘廈鎮拿下一宗佔地3.90萬平方米的住宅、商服用地,土地總價18.64億元。這是人才安居集團首次在深圳市以外地區拿地。
  • 深圳一日出讓4宗宅地,人才安居集團為何成最大贏家
    最終,4宗土地的出讓總價49.4億元,為深圳貢獻了7.87萬平方米的只租不售人才住房,深圳人才安居集團不出意外又成為最大贏家。 「圍獵」宅地 這次深圳土拍有兩宗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每一宗的報名數量都超過10家,競地價階段僅1分鐘就「觸頂」。
  • 從「引鳳」到「留鳳」 「人才公寓」助力安居工程
    報告展示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對人才的強大「磁力」,也闡明了很多城市、地區形成人才「虹吸效應」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近幾年,各地政府爭相出臺了一系列的人才引進政策,並且逐漸由初期的「引鳳」,傾斜至長期的「留鳳築巢」。可以看到,從中央到地方,人才安居政策正在不斷加碼, 旨在解決安居難題的「人才公寓」在此背景下也得到了大跨步發展。
  • 深圳印發住房用地供應暫行規定:確定十一種住房用地供應渠道!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要求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並賦予深圳「民生幸福標杆」的戰略定位,要求深圳「建成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住有宜居」。完善住房用地供應制度,是深圳解決好住房問題、改善人居環境、實現新時代歷史使命的具體實踐。
  • 南山:深圳未來5年籌集萬套人才公寓房 加大安居保障
    原標題:深圳未來5年籌集萬套人才公寓房   南山訊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據深圳新聞網消息,近日,深圳出臺《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包括了20個方面81條措施共178個政策點,其中新增86個,強化70個,重申22個,涉及高精尖、緊缺專業等各類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創客之都的建設、人才評價和流動機制的完善、人才安居保障等內容。《若干措施》有哪些亮點和重大突破?我們一起去看看。
  • 助力託舉「安居夢」 格力地產的突圍「秘籍」
    從格力海岸精品項目到「海洋生活家」社區運營,從香爐灣沙灘修復工程到與海島共生的靜雲山莊酒店,格力地產以構築安居住宅、服務安居社區、保護生態安居環境為宗旨,實現了自我發展路徑與城市宜居宜業的完美契合,助力託舉國家「安居夢」,也為百萬市民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 見證巴渝的巨變,《追夢安居》講述重慶人的住房故事!
    重慶,這座共和國最年輕的直轄市,牢記初心使命,始終心繫人民,在巴山渝水之間鋪展了一幅又一幅波瀾壯闊的安居畫卷。城鎮住房保障的奮力開拓、農村危房改造的合力攻堅、讓巴渝百姓住有所居、安居樂業,讓美麗鄉愁留在山水之城、美麗之地。《追夢安居》為您講述老百姓的住房故事。讓百姓安居,為夢想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