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讀書筆記·第26本川端康成《雪國》

2020-12-15 四夕清荷

《雪國》寫的是人生的疲憊、虛無和徒勞,這部書像一條緩緩流動的河,又像一片波平如鏡的湖。

故事由駛往雪國的列車開始,窗外不停掠過的暮景,映著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雙眸,撲朔迷離。舞蹈藝術研究者島村前後三次前往白雪皚皚的北國山村,與當地的藝伎駒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陷入愛戀糾葛,簌簌落下的雪掩蓋了一切愛與徒勞……

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伎、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島村是一個有著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他來到雪國的溫泉旅館,邂逅了藝伎駒子,並被她的清麗和單純所吸引,甚至覺得她的「每個腳趾彎處都是很乾淨的」,後來又兩度到雪國和駒子相會。

故事是從島村第二次來雪國開始的。駒子的三弦琴師傅的兒子行男患了肺結核,葉子陪同他從東京乘火車返回湯澤,正好坐在第二次去會駒子的島村對面。島村透過車窗欣賞黃昏的雪景,卻看到映現在車窗上的美麗的葉子,不禁喜歡上了這個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駒子、葉子之間,構成了一種微妙的情感關係。小說最終以葉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終。

島村是一個舞蹈藝術家,不僅對藝術和美有著敏銳的捕捉力,並且對美有一種「精神潔癖」,島村喜歡「朦朧」的美感,喜歡那種「只可遠觀,不可近看」的神聖感。

駒子是一個苦命的少女,早年就被賣到風塵之地,做起陪酒女郎,後來一位三弦琴師傅收了她,帶她脫離煙花之地,以「賣藝」為生。但命運再次反轉,三弦琴師傅的兒子行男得重病,為了報恩,駒子再次淪落風塵,「賣藝」迫不得已轉為「賣身」。命運對駒子是不公平的,她美麗、有才藝、聰慧、討人喜歡,又懂得知恩圖報,面對生活的逆境,她不抱怨,仍然有一份積極樂觀、勇於拼搏的心態。

在《雪國》中,駒子和葉子兩人,一個代表「肉」,一個代表「靈」;一個是「官能美」的體現,一個是「虛幻美」的化身。她們明知徒勞,卻偏要追求生命的價值,希冀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追求超塵脫俗的境界,所以島村感到她們的存在是那麼純真,是「純粹的美」的化身。

葉子所代表的朦朧的美,她對於島村和行男的徒勞的愛,就像「飛在向晚的波浪之間的螢火蟲一般倉促,像車窗外寒山上的野火一般一閃即逝。」

葉子代表的是虛無,駒子代表的是真實,最後虛無死去,真實存活。

一切都會消失,都是徒勞和虛妄,她卻因這份愛真實地活過,笑過,哭過,像一個天真的女孩,熱切地投入,不求回報。

縱為藝妓,也該有愛的權利,卻並無自由。

駒子學琴,記日記,收集煙,為了一個並沒有義務的未婚夫工作治病。如此熱情面對生活,卻無法掙脫藝妓的泥潭。縱使有那麼多美好的心思,她將永遠是鄉下的藝妓。一切都是徒勞。葉子學護理,認真的護理一個病人,病人卻仍是去了。關心著在車站的弟弟,卻沒有能常常見他的方法。在一場火災中死去,而死去之時如同布娃娃一樣。什麼都改變不了,一切都是徒勞

雪國對島村來說,是一個可以逃離心靈空虛的勝地。他有家室,有豐厚的遺產,有一份冠冕堂皇的工作,在眾人看來,生活應該無憂的他,卻對生活有著觸底的悲觀和虛無。

《雪國》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寫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達之中,往往帶著淡淡的哀思,表現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它可以像《洛麗塔》一樣充滿了病態的欲望;可以像《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樣有著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等待;可以像《紅樓夢》一樣有著欲說還休的憂愁;可以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樣充滿無力的絕望;可以像《情人》一樣有著少女狂熱的愛欲;也可以像《雪國》和其他川端康成式的作品一樣充滿淡淡的哀傷。

--------------------------------------------------------------------------

願在長路漫漫的人生中,讀書成為你對抗歲月流逝的最好方式。

願每一本書都是一道燭光,即便微小如豆,也能在漆黑的夜裡,給你力所能及的光亮

唯有讀書,既讓你及時審視內心,又讓你抬頭看到詩與遠方。

配圖源於網絡,感謝原圖!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雪國
    在紫式部看來,物哀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以男女戀情的哀感最為突出;第二層是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對人情世態,包括天下大事的詠嘆;第三層則屬觀照性的,它是對自然物的感動,尤其是季節帶來的無常感,即對自然美的心。川端康成在《雪國》中表現出的虛無與《源氏物語》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物哀的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尤其是男女戀情的哀感。
  • 「2019讀書筆記」4.川端康成的美麗日本——《雪國古都千隻鶴》
    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在頒獎禮上身著日本傳統服裝,發表了這篇著名的《我在美麗的日本》演講詞。演講詞裡提到了《雪國》和《千隻鶴》——但是沒有提到古都——但是你會感覺到這篇演講詞通篇和《古都》是氣質相投的。
  • 川端康成《雪國》文學之美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899年生於日本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古都》等。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日本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作家。1972年自殺身亡。川端康成的小說創作分為三個時期:1.
  • 讀大家 川端康成《雪國》賞析
    川端康成像《雪國》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川端康成代表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寫融入人物情感表達之中,帶著淡淡的哀思,表現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雪國》通過對駒子、葉子、島村間「三角戀愛」故事的描寫,反映出在當時的日本社會中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生活的不幸。駒子和葉子身處社會最底層,過著十分痛苦的生活,她們在人生道路上雖然為了生存不懈奮鬥,但結局都很悲慘。
  • 近現代東方文學|川端康成《雪國》
    日本近代作家川端康成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亞洲第三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 川端康成:新感覺派時代,雪國
    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下川端康成。新感覺派,從其誕生之日起,便打出「反傳統」的旗號,力圖從形式和技巧上,另創新路。在藝術上,川端康成尤其是一位不倦的探索者。川端康成提出:「表現主義的認識論和達達主義的思維方式,便是新感覺表現的理論根據」,「可以說,表現派是我們之父,達達派是我們之母。」總之,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意在主觀,重在感覺;在表現上,採用自由聯想,突破語言樊籠,是川端康成以及新感覺派作家的藝術方法。
  •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國的》藝術特色等。
    川端康成,日本文學屆泰鬥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世界文學巨匠,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泰戈爾之後亞洲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伊豆的舞女》是其成名作,《雪國》是其代表作。
  • 雪國,川端康成的唯美夢境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搭乘復古的蒸汽列車,隨著川端康成走進雪國的夢幻世界吧。●小說簡介:《雪國》(ゆきぐ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唯美主義代表之作。這個唯美的物語發生在夢一般的雪國,講述的是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紈絝子弟——也是一名舞蹈藝術研究家,他在冬季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偶遇的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故事。普遍認為,《雪國》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
  • 今日書單推薦:川端康成的《雪國》,道盡這「徒勞」的人生
    今天,給大家帶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說《雪國》。這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同時,也是他在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關於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說家。生於1899年,兩歲喪父,三歲喪母,8歲時祖母去世,12歲時姐姐去世,十六歲時,遭遇祖父亡故,失去最後一位親人。
  • 川端康成: 在《雪國》,寫盡生命的美和哀傷
    」這是川端康成筆下這個故事的結尾。夜幕下的驚心動魄,沉思和寂寞。「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這是悠遠、靜美又有些人間煙火氣的開頭。與結尾那個有銀河的夜空,同樣美,也同樣寂寥。人們喜歡川端康成的文字,更多的是喜歡他筆下那種細緻入微的美的、沉靜的、沁入靈魂的氣息。
  • 感受川端康成
    正好,日本文壇泰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自傳《天授之子》最近在中國出版,讓我們一起在川端康成的自傳中,體味獨特的日式文學審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波  自傳體小說集國內首發  《天授之子》為川端康成的自傳體小說集,收錄《故園》《東海道》《感傷之塔》《天授之子》四部小說。
  • 《雪國》:川端康成物哀思想後的大美與大悲憫心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唯美主義代表之作,是近代日本抒情文學的頂峰作品,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諾貝爾獎時,被評獎委員會提到的三部小說之一。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國》被海外翻譯最多,先後被譯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中國也出版了不同的版本。日本文學是以「真實」為基礎的,創造浪漫主義並有點哀怨的感覺。
  • 川端康成諾獎獲獎作品推薦:《雪國》最美,《古都》最悽涼
    川端康成諾獎獲獎作品推薦:《雪國》最美,《千隻鶴》最悽涼編輯:笛簫談書 本文原創 抄襲必究歡迎大家來到笛簫談書,這裡有好看的書籍,還有有趣的書籍,這裡還有讓你讀了欲罷不能的書籍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界的泰鬥之一,1968年憑藉著《雪國》、《古都》和《千隻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是悽慘的命運造就了他的多愁善感;一生多次旅行也造就了他易感傷的性格。命運和性格成為他的文學作品奠定了基調,他善用意識流寫法展示人物內心世界。康成的一生獲獎無數,但是還是沒能拯救心裡的陰影,在1972年,他以最痛苦的方式自殺離開了人事,沒有遺書。
  • 最美諾獎作品川端康成《雪國》:生命本是徒勞,我偏要怒放的生命
    在這裡,我並不想以世俗的眼光,用道德的標準來對《雪國》中的愛情進行批判。我想,就讓我們暫且拋下這層道德的外衣,從故事本身入手,來感受一下這段唯美故事的背後,所潛藏的關於生命本質的意義。這本書的作者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史上的泰鬥級人物。1968年,川端康成憑藉《雪國》、《古都》、《千紙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川端康成《雪國》:鉛華落盡,心中還能留下什麼
    在川端康成創作的眾多文學作品之中,《雪國》具備較強的代表性,該部作品不僅僅是在日本受到大眾歡迎,在全世界範圍內更是擁有大批的文學愛好者,在1960年英國學者賽丹斯蒂更是將《雪國》進行了翻譯,由此英文版《雪國》開始在美國發行,從而使《雪國》成為了世界名著之一。
  • 川端康成:「靈」是我一生的追求,雖然它虛無飄渺,卻是我的命
    川端康成於1934年的6月份,獨自來到的被譽為日本「雪鄉」的越後湯澤採風,當時他就住在一個叫高半的旅館。在那裡,他邂逅了19歲的藝伎——松榮。川端康成在小高菊心裡,始終是一道抹不去的傷。以至於《雪國》劇組在1957年拍攝影片的時候,邀請小高菊故地重遊,前去提提意見時,都被她一口回絕了。後來還是在丈夫的勸說下,她才了了劇組的心願。
  • 川端康成《雪國》的現實世界原型,網友:這不是他編的!
    這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大作《雪國》的開頭,對於川端康成這個人,如果對日本文學稍有了解,他是日本文學的鼻祖,遠在村上春樹、東圭野吾在國內暢銷以前,已經震撼日本乃至世界文壇,而且這老爺子還得了諾貝爾獎,被譽為日本文學界的泰鬥級人物。
  • 川端康成:吞煤氣自殺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
    1962年,他說下這句話,10年後的4月,他果真吞煤氣自殺了,而且設備變沒有一封遺書。川端康成悲慘的童年,被叫做「天煞孤星」童年本該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期,父母疼愛。但是他的童年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甚至還被稱為「天煞孤星」。
  • 從沈從文與川端康成的命運看:《邊城》與《雪國》的死亡意識區別
    《雪國》則也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間描繪的虛無之美、潔淨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心生嚮往,又有強烈的惆悵感。故事中,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島村是一個有著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
  • 從《雪國》看川端康成筆下的物哀之美
    葉子:如果說駒子的形象和島村的形象都可以在作者的生活中找到原型的話,那葉子就屬於是川端康成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形象,本身就是一個虛無的形象。在《雪國》裡,葉子像是夢幻一般的存在,美的像一個幻影。在島村從車窗看到的暮景中葉子形象的描寫中,川端康成用了及其純粹、細膩而又朦朧的筆觸去描畫葉子的美,那種美像是令人震撼的暮色黃昏,美麗得近乎虛無,亦真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