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民族茶具以種類繁多、造型優美著稱

2020-12-18 汽水瓶畫室

中國少數民族民族茶具以種類繁多、造型優美著稱,兼具實用價值與藝術之美。雲南貢山獨龍族人日常生活中使用一種打茶竹筒。是用口徑3寸左右、長約2尺的竹筒製成的。竹筒裡面放一個能上下活動的竹柄木塞,木塞直徑略小於竹筒口徑,竹柄高度要高出竹筒6餘寸。將煮好的茶水、食鹽、熬熟的豬油(或雞油、核桃油、酥油均可)以及有香味的蘇麻籽倒入竹筒內,有時還加入調好的雞蛋。然後手握竹柄木塞反覆抽搗,就可製成淺褐色的又鹹又香的「打茶」。與藏族打酥油茶的茶桶及打茶方式相同。

西藏、青海等地藏族民間製作酥油茶使用酥油茶桶,藏語叫「董姆」、「冬莫」或「甲董」。由木製或竹製圓筒和長柄有孔木塞組成。大小依需要而定。一般家常使用的直徑約20釐米,高90釐米,寺廟或大型集會使用的直徑約30釐米,高1米多。為便於旅途攜帶,直徑約10釐米,高40釐米的即可。酥油桶的上口、中腰和底沿都有銅箍或鐵箍,柄端有銅或鐵握手。製作考究者還要在銅件上刻以圖案裝飾。桶外一側到桶底綴有一條皮帶,以便提攜和打茶時腳踩固定。藏族同胞喝酥油茶常用木碗。木碗是用樺木、成巴樹或雜樹為材料,雕琢鏈制而成的。這種木碗不僅外表光滑美觀而且重量較輕,堅韌耐用,便於攜帶,盛放酥油茶不改味、不燙嘴。雜木做成的木碗還有防毒的功能。

白族講究茶具,有「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的俗話。薄胎潔白精緻小巧的磁杯受歡迎,喝茶時要欣賞讚美茶具。甘肅回族茶館中講究以紅銅大茶壺坐於旺火上保持壺中常沸,隨時為飲茶者續水。銅壺處有個小把手用來倒開水外,有三條銅鏈子焊在壺身周圍,鏈子上端集於一個提鉤,提起來很方便,又不燙手,設計得非常巧妙美觀。

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飲茶習俗豐富多彩,茶具也多種多樣,有茶罐、茶壺、煮茶鍋、茶漏、取茶罐鉗、攪茶棍、茶杯、茶碗、茶盤、衝茶筒、茶盒、煮茶三角架等。

茶罐:有土陶罐、銅罐、鐵罐等,哈尼族、彝族、布朗族、佰族、拉枯族烤茶煮茶的用具,體積較小,肚微突起,直徑約八九公分,收口,有單耳把手,烤茶煮茶時用。

茶壺:有銅茶壺、鍋茶壺、銀茶壺、竹茶壺。銅質茶壺扁平肚大,壺項口小,壺蓋用細銅鏈繫於提梁上,壺口有流,提梁固定於壺兩肩,主要用於爆沏茶用的泉水。其他質料的壺相類似。哈尼族、彝族、拉枯族、傣族、佰族、基諾族、布朗族多使用銅茶壺。較富有的傣族使用銀茶壺盛茶水。基諾族、布朗族、拉枯族還有用竹茶壺的,用竹茶壺盛茶水,滴水不漏。

煮茶鍋:陶質土鍋,為哈尼族煮土鍋茶時所用。低族亦有散口平底有把茶鍋,烹茶時用。

茶漏築:彝族用細竹編成的喇叭形竹器,敞口,口徑約8公分,高約十公分,用於濾茶。

取茶罐鉗:為鐵質鉗,在前端比一般火鉗多一對彎曲的鷹嘴夾,使用時,將鉗深入火塘內,讓鷹嘴夾住茶罐便於從火中取出,彝族常使用。

攪茶棍:用一節竹棍製成的兩端有節,中間無節而相通的煮茶攪棍,棍長約20公分,粗一公分左右,用於煮茶時攪動茶水,以便茶道通暢,彝族煮茶時常用。

茶杯:有土陶杯,木茶杯、竹茶杯、銅茶杯、銀茶杯、金茶杯。哈尼族、基諾族、布朗族、拉枯族、低族也喜歡用銀茶杯,但更多的是用土陶杯、木茶杯、竹茶杯。

茶碗:有土陶碗、木茶碗、銀茶碗。傣族富有者用銀茶碗,其他民族大多用土陶碗、木茶碗。木茶碗是香刺桐木鏤空精製而成。

茶盤:有木茶盤、銀茶盤、瓷鐵茶盤。木茶盤用香刺桐木製成,圓形,可盛8至十個木茶杯,盤上雕刻有象徵吉祥的花紋圖案。傣族富有者為銀茶盤,其他民族多用木茶盤、瓷鐵茶盤。

衝茶筒:彝族做油茶時使用的工具,多為竹製,也有木質和銅質的,空心成筒,高約35公分,內徑約10公分,筒底以竹節自然形成,兩端嵌圍銀或銅皮,簡中配拉杆,長約50公分,杆一端配一略小於茶筒內徑的木質圓盤,桿頭與圓盤銜接,將茶水和酥油、鹽巴等配料、倒入衝茶筒來回抽動拉杆,以衝油茶用。

茶盒:有竹茶盒、木茶盒、銀茶盒,彝族、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枯族等民族多使用竹製的和木質的茶盒,傣族富有者使用銀質的。

相關焦點

  • 我國的茶具種類眾多,琳琅滿目,造型優美
    我國的茶具種類眾多,琳琅滿日,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又富藝術價值。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收藏和青睞,古代的茶具,亦稱茶器或若器。它的概念範圍較大,如陸刺在《茶經》中描述的有」富、灶,推、虹、規、承「等不下十幾種。
  • 茶文化小知識:茶具的種類
    茶具的種類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茶具可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
  • 茶具有哪些種類?
    中國的茶葉種類繁多,講究色香味形,所以需要一些能夠充分發揮各類茶葉品質的器具,同樣也是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使用的茶具。自古以來茶具的含義範圍很廣。有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一系列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是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還有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蓋碗它是用來泡茶中經常使用的器具,還有叫做三彩碗,三才杯。蓋碗有便捷,它不吸味,散熱快,實用等優點,適用性較廣。
  • 茶具種類有哪些 不同類型茶具的特點
    摘要: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又富藝術之美。所以,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眯。在中國飲茶的發展史上,作為飲茶用的專用工具,必然也有一個發展和變化的過程。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又富有藝術之美。
  • 中國茶具種類大全以及特點
    3.青瓷茶具有什麼特點?青瓷茶具胎薄質堅,造型優美,釉層飽滿,有玉質感。明代中期傳入歐洲,在法國引起轟動,人們找不到恰當的詞彙稱呼它,便將它比作名劇《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穿的青袍,而稱之為「雪拉同」,至今世界許多博物館內都有收藏。
  •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 其中一種有"柔可繞指削鐵如泥"的美譽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分別為:新疆維吾爾族的英吉沙小刀、保安族的保安腰刀、雲南阿昌族的戶撒刀。這三大名刀歷史悠久,久負盛名。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簡介1、英吉沙小刀英吉沙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麗的紋飾和鋒利的刃口而顯露頭角。英吉沙小刀是以原產地英吉沙縣而命名的。英吉沙小刀是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之一,與保安族的保安腰刀,雲南阿昌族的戶撒刀齊名。英吉沙,系維吾爾語,意為「新城」。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它的種類繁多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苗族服飾,種類繁多,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在我國56個民族中獨樹一幟。《百苗圖》是苗族歷史文化演藝發展難得的文物佐證,是研究我國苗族服飾文化及民族風貌的重要古籍,亦是研究我國清代西南少數民族的重要史料。1984年,小編在貴州苗族地區採訪調查時畫過和拍攝過99種服飾和民族形象。後來又到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的苗族地區調查,親眼看到和了解到的,加在一起達100多種。為何如此之多呢?
  • 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的區別
    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
  • 瑰麗多姿的少數民族舞蹈服飾,展示著民族古老,獨特的文化內涵
    中國少數民族酷愛歌舞的傳統源遠流長,至今,少數民族喜愛歌舞的傳統依舊得到繼承和發揚。由於地理環境、民族習慣、宗教信仰等的差異,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少數民族舞蹈。這些舞蹈不僅種類繁多,舞姿優美,舞蹈中的民族服飾更是寓意深刻、絢麗無比。
  • 中國茶具和酒具的發展
    中國的茶具與酒具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從形狀看有茶杯、茶碗、茶壺、茶盞等;就物質材料看有瓷玻璃、糖瓷、漆器以及金、銀、銅、錫、玉、瑪據、木、竹等製成的各式茶具。即使葉相同,不同質地的茶具所泡出的茶,也會出現不同的色澤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它的造型古樸拙雅,色澤青瑩柔和,歷來為中外人土所讚賞。古代品茶能手陸羽稱它「類玉」、「類水」。「越瓷青而茶色綠」。
  • 喝茶為什麼用茶具?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瓷器是中國古人遺留下來的文化傳統,也為了更好的品味茶的味道。美食不如美器歷來是中國人的器用之道,從粗放式羹飲發展到細啜慢品式飲用,人類的飲茶經歷了一定的歷史階段。不同的品飲方式,自然產生了相應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歷史發展長河中最重要的載體
  • 講真,這樣擺放富硒茶茶具的方法才好!
    富硒茶茶具主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現代茶具的種類是屈指可數的。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
  • 中國古代茶具的發展和模樣
    這期關於中國古代茶具的發展和模樣清代茶器以「景瓷宜陶」為主清代飲茶沿用明代的衝泡法,所以清代的茶具在種類和形式上,基本與明朝類似。清代以後,茶具慢慢形成了以瓷器和紫砂器為主的局面,以康乾時期最為繁榮,以「景瓷宜陶」最為出色。
  • 喜歡喝茶,好茶具不能少,高端上檔次,一杯好茶,從好的茶具開始
    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又富有藝術之美。所以,馳名中外,為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在中國飲茶的發展史上,無論是飲茶習俗,還是茶類加工,都經歷了許多變化。作為飲茶用的專用工具,必然也有一個發展和變化的過程。
  • 玻璃茶具主要種類與特點 玻璃茶具成型方式有幾種
    原標題:玻璃茶具主要種類與特點 玻璃茶具成型方式有幾種
  • 元一說:普洱究竟多複雜之泡茶茶具篇
    茶具按照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也許你每天都在喝茶,但要你說出茶具的種類,怕是很難完全說明白,那今天就給大家補補知識點,說說泡茶茶具的具體種類吧!茶具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茶具的具體種類非常多,適合衝泡普洱茶的茶具也很多,因其材料種類豐富。
  • 聞香品茗話茶具
    泡茶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自然茶具也頗有講究。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茶具中,魯迅先生獨愛帶蓋的小碗,認為用蓋碗喝茶,一手託盞,一手持蓋,既可免燙手之苦,又可用茶蓋來拂動漂在茶湯麵上的茶葉,增添一份喝茶品茗的情趣。 茶具,又稱茶器,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具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漢王褒《僮約》中的「烹茶盡具」記載,意思是說烹茶前要將各種茶具洗淨備用。
  • 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茶具中,魯迅先生獨愛帶蓋的小碗,認為用蓋碗喝茶,一手託盞,一手持蓋,既可免燙手之苦,又可用茶蓋來拂動漂在茶湯麵上的茶葉,增添一份喝茶品茗的情趣。茶具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具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漢王褒《僮約》中的「烹茶盡具」記載,意思是說烹茶前要將各種茶具洗淨備用。
  • 中國茶文化知識|歷經千年變遷的茶具文化
    「茶具」即烹茶、飲茶所用的器具。茶具歷史悠久,從飲茶開始就有,從粗糙古樸的陶碗到造型別致的茶壺,茶具歷經了千年的變遷。現代人所說的「茶具」,主要是指茶壺、茶杯、公道杯等這類飲茶器具。事實上現代茶具的種類是屈指可數的;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有更廣泛的內涵。按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ying)、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其中,「茶塢」是指種茶的凹地。「茶人」指採茶者。茶具作為與飲茶之風氣密不可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具的直接視覺、感受成為品飲茶的先導。
  • 青瓷茶具:一色一韻 大度從容
    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五頭丰姿茶具由於製作材料和產地不同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